曾世榮

《活幼口議》~ 卷之十二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1. 議急驚風症候

議急驚風症候:上竄反張搐搦,口流痰涎,壯熱並有之。其或有視左視右者,有僵有僕(僵仰也屬陽,僕覆也屬陰),舉握指有里有外,醫分男女,定陰陽順逆之理。有左右引搐,連及腳手,身體顫動。初則搐搦俱作,久而搐住,只搦。有急有緩,但只肩動,口瘛瘲。瘛瘲者候之輕也,搐則盛也,搦又重也。

白話文:

討論急驚風的症狀:抽搐向上竄,翻張抽搐,口流口水,高燒伴隨。有的抽搐時眼睛看左邊或看右邊,有的身體僵直翻仰(往後翻仰屬於陽,往前翻覆屬於陰),抽搐時舉起或握住手指各種類型,醫生根據男女,確定陰陽順逆的道理。有的抽搐牽連到左右,連累腳和手,身體顫動。剛開始抽搐和顫動一起發作,時間久了,抽搐停止,只剩下顫動。有的發作急促,有的緩慢,只肩膀抽動,口齒不清。口齒不清的症狀較輕,抽搐較重,顫動又比抽搐重。

反張牙關緊急,喉中有涎,即是驚風候。如牙關不緊,口無痰涎,只反張搐搦上竄者,未可便作驚風候。蓋夾驚夾食,傷寒疹豆,或三焦蘊熱,五臟不宣,流入經絡,熱在筋脈,亦作搐搦。錢氏云:搐有真假,不言病也。前有云急驚,量其分數者,是約熱之輕重而與利之。

白話文:

反張牙關緊急,喉中出現涎液,這便是驚風的徵兆。如果牙關不緊,口中無痰涎,只見反張抽搐向上竄動,不可便判定為驚風徵兆。因為夾雜驚風和飲食積滯,傷寒疹痘,或者三焦蘊熱,五臟氣血運行不暢,流入經絡,熱在筋脈,也會出現抽搐的症狀。錢氏說:抽搐有真有假,不適合單純地將其定義為疾病。前面所說的急驚,要權衡其症狀的輕重,然後決定治療的方法。

議急驚若是正候,氣粗延潮,其症候猛緊,不只徐徐而來。搐即急促,唇口肩眼眨引連。俗諺云:急驚驚爺孃,慢驚驚樂王。然雖是說,治之有法,輕重調理。

白話文:

如果緊急情況驚嚇是以猝然發生的方式發生,氣息粗暴且頻繁,症狀猛烈緊迫,而不是逐漸產生。抽搐是劇烈的,嘴脣、嘴巴、肩膀、眼睛不斷眨眼抽動。俗話說:「緊急情況驚嚇會嚇壞父母,緩慢情況驚嚇會嚇壞僕人。」雖然這麼說,但是治療方法還是有規律的,輕重程度要調理得當。

議急驚先當定搐。搐由風也,風由熱也。搐既已作,方可下熱,退驚。熱若不退,驚亦不散,不移其時。搐搦又作所謂過街候。乃是醫家不明,才見搐定,便言安樂。僕謂急驚風難治有三隻。有初驚時,其風癇發作,斟酌輕重,云風定搐隨而愈之。斯恐庸醫或常人,熱見妄便下之,既下了,諸症猶存者,一難治也。

白話文:

應該先考慮緊急驚厥的治療,先治療痙攣抽搐。痙攣抽搐是由於風引起的,風是由熱引起的。痙攣抽搐已經發作,纔能夠把熱性祛除,鎮靜安神。如果熱性不能祛除,神志也不能恢復清醒,不改變這一時機。痙攣抽搐又發作,這就是所謂的「過街候」。這都是因為醫生不明瞭,一看到痙攣抽搐停止,就說安泰無恙。我認為緊急驚厥難治,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在最初發作的時候,它的風癇發作,應該權衡輕重,他說風定痙攣抽搐也隨之痊癒。這恐怕是庸醫或一般人,看到有熱性就妄下藥,藥下去了,各種症狀依然存在,這是難治的第一個原因。

又其兒正搐,親人一向執捉,不令渠搐,且風癇不得縱恣,逆入經絡,藥力不及,雖病減,瘧根在血脈,或注經絡,二難治也。又兒患候有順有逆。順即易理,逆即難療。惟恐病延既久,不得良餌,症候傳變,越去元由,而作它症者,三難治也。

白話文:

如果患者的小孩出現抽搐的症狀,親屬從患兒生病以來,就一直把他固定抓著,不讓他抽搐。如果癲癇抽搐發作時不讓其發作,阻擋、壓制抽搐,就會導致風邪、癲癇之邪不能發散出來,逆入經絡,藥力達不到病處,雖然病人症狀減輕了,但瘧疾的根源還在血脈之中,有可能會停留在經絡之中,這兩種情況都難以治療。另外,小兒的疾病症狀有順證和逆證之分。順證比較容易治療,逆證則難以治療。最擔心的是,如果疾病延誤太久,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症狀就會發生變化,越來越遠離原來的病情,轉變為其他疾病,那就更難治療了。

議治急驚風候,用藥非謂難也。專至審察病候,循其法度,不荒不佞,次第下藥,無不愈之理。多是病家倉皇,不求善醫,信乎山野庸鄙之言。病候延久,不無傳變。傳即症重,變即候惡。凡經二三乎醫藥不效,兒受困苦,無能安樂。士夫之家,收方錄症。一日兒病,症候危惡,緊急臨時,以何方對治,告急無門。

白話文:

要診治急驚風的症候,用藥並非困難的事。關鍵在於仔細審察病候,遵循一定的治療法則,不浮誇,不輕視,次第用藥,沒有治不好的道理。很多是病家驚慌失措,不尋求好醫生,反而相信山野庸醫的胡言亂語。病候拖延久了,必有傳變。傳即症重,變即候惡。凡經二三次服藥都無效,孩子受盡痛苦,無法安樂。士大夫之家,收藏著許多方劑和症候記錄。有一天孩子病了,症候危惡,緊急臨時,要以甚麼方劑應對,卻求助無門。

眾口嗸嗸,皆言有藥,不明端的一向攻擊。信乎見識淺陋,擔負不起,有乎得失。用藥及之,則無妨事,可以療理。若也大過,即時害生。

白話文:

大家都在議論有藥可治,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一味排斥,的確是見識淺薄,難以擔當,有利也有弊。如果用藥適當,則不會出差錯,可以治療疾病。如果用藥過量,就會立即產生危害。

議療嬰孩,豈可以藥。有懼技之大過,或及,況越症候,乃為枉冤。兒童雖分長幼,有患臟腑昏令怯弱,易冷易熱,易虛易實。若攻之相重,其不任彼藥,孰言疾不瘳,反為它害。曷不謹歟。今者議急慢驚風,及慢脾風方藥,即是老漢指准,應備緩急,至要克效之者,待更軼可否之理。

白話文:

談論用藥醫治嬰兒,哪能隨便使用藥物,恐怕下藥劑量太大,藥物的副作用可能傷害到他們,況且藥物的使用不當,反而會冤枉了孩子。兒童雖然依照年齡大小不同,但是他們的內臟較為嬌弱,容易因受寒、發熱、虛弱或實熱而生病。如果病情嚴重,不能承受更大的藥物副作用,那麼原本的病沒有治好,反而有其他的損害。怎麼能不小心謹慎呢?現在談論急慢驚風,以及慢脾風的方法與藥物,就是我指點的,應該準備好以備不時之需,急慢驚風與慢脾風的方法非常重要,要等待更換(藥物)的時候,再決定適不適合。

議患驚風,痰熱癇痙痓癲,此八種候,惟痓與痓少有識者。類同驚風發作之狀。痓腳手冰冷,痙舉身僵仆,癇癲不殊,目瞪流涎,手足搐搦。十歲以下,常作驚風,即謂之癇。至十歲以上所發,則曰癲。

白話文:

討論患有驚風、痰熱癇痙、痓癜等八種疾病的症候,其中只有痓和痓比較少人知道。痓發生的症狀跟驚風發作的症狀類似。痓的腳手冰冷,全身痙攣僵硬仆倒,癇癲也不一樣,眼睛瞪大、流口水,手腳抽搐。十歲以下的人,常患驚風,也就是所謂的癇。十歲以上發生的,則稱為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