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幼口議》~ 卷之六 (1)
卷之六 (1)
1. 卷之六
2. 小兒形症訣歌
初生牙兒,一塊血也,無形症也,無脈。有驚當知是胎驚,有熱當知是胎熱。三朝繃袍未知安,七日一臘,古來說臍風撮口,老孃⿱沙羊鎖肚,清筋唇口撮。又有因邪客忤兒不乳,一宵神自脫,只將妙藥保安康,良久牙兒命得活。若知難救命須臾,嫌兒指甲兼唇黑。女子初生小便血,正是胎中受熱得。
男兒兩目閉不開,或患丹瘡俱熱極,目閉丹瘡消毒良血出,須用生地黃。又有初生便發延,或將向火或加綿,神情不穩目斜視,強直反張深可憐。醫人若作驚風錯,但只涼心便安樂。須宜以許地黃多,更加些蜜神仙藥。牙兒未周不識驚,忌他聲響不安寧。目內半周名襁褓驚,熱須當順變蒸。
三十二日為一變,六十四日為一蒸,一十八次變蒸足方有脈,自寸口生變蒸。木足在面部,左眼大陽陰右處,眉稜上下俱是木。準是中宮鎮星土,耳間屬腎常土虛,唇口兩笑脾所居,面中⿰⺼萑臉屬心火,惟有人中是肺都。五行相生重卻輕,若還相剋著工夫,順候易理逆難療。
智不通兮性莫粗,心主驚兮肺主氣。肺主風兮脾主味,胃家不得冷無虛,吐瀉下止驚風至。自古皆言心主驚,五臟六腑有驚名。心驚血散氣不復,流入虛堂百病生。肺驚吃水肺喘細,乾嘔無時。脾胃因腎候,咬牙盰搐眼夜啼腸恐臉紅。心五心熱是脾招悸,面青下白膽生驚。若在三焦終作渴,或入膀胱卵痛聲。
白話文:
剛出生的嬰兒,就像一團血肉,還沒有明顯的病症,也沒有脈搏。如果有驚嚇,應該知道是胎裡帶來的驚嚇;如果有發熱,應該知道是胎裡帶來的熱毒。剛出生三天,用襁褓包著還不知道是否安穩;七天時要注意臍帶護理,以前的人說會有臍風、撮口,老婦人用沙羊鎖肚,或是口唇青筋抽搐的狀況。還有因為外邪侵擾,導致嬰兒不喝奶,一夜之間精神就萎靡不振,只要用好藥治療,就能保住健康,過一會兒嬰兒就能活過來。如果發現難以救治,很快就要死去,會看到嬰兒指甲和嘴唇都發黑。女嬰剛出生小便有血,正是因為在胎裡受了熱毒。
男嬰兩眼閉著睜不開,或是患了丹毒,都是因為熱毒太嚴重,眼睛閉著和丹毒都需要用涼血解毒的藥,要用生地黃。還有剛出生的嬰兒會出現便秘,可能是因為烤火或蓋太厚,導致神情不穩、眼睛斜視,身體僵硬、向後反弓,這種情況很可憐。醫生如果誤以為是驚風,只用寒涼藥就會沒事,必須用大量的生地黃,再加一些蜂蜜,才是神仙妙藥。嬰兒還沒滿一歲,不懂得什麼是驚嚇,要避免吵雜的聲音,讓他安靜。眼睛半閉、周身顫抖,這叫做襁褓驚,發熱時要順著變化來治療。
三十二天會出現一次變化,六十四天會出現一次蒸發,經過十八次變化蒸發後,脈搏才會出現,從寸口處產生變化蒸發。木在面部反映為,左眼為太陽陰之位,右眼為太陽陽之位,眉毛上下都是木的位置。鼻子是中宮,屬於土,耳朵是腎臟,腎常虛。嘴角兩邊是脾臟的位置,臉頰是心火的反映,只有人中是肺的位置。五行相生能減輕病症,如果五行相剋就要多費工夫,順應規律治療容易,逆著規律治療就難。
聰明的人不會性情粗暴,心臟主管驚嚇,肺臟主管呼吸。肺臟主管風邪,脾臟主管味道,胃不能受寒,沒有虛弱,如果出現吐瀉,驚風就會發作。自古都說心主管驚嚇,五臟六腑都有驚嚇。心驚則血散氣不復,流入虛弱的地方,就會產生各種疾病。肺驚會喘粗氣,呼吸微弱,還會乾嘔。脾胃問題要從腎臟來觀察,如果咬牙、抽搐、眼皮跳、夜裡哭鬧、腸道絞痛、臉色發紅,都是脾腎有問題。心熱,五心煩熱是脾臟引起的,心悸,臉色青色、下巴白色是膽經受到驚嚇。如果在三焦則會口渴,或是進入膀胱則會出現卵痛。
3. 脈指訣歌
小兒食指辨三關,男左女右,一般看皆知。初氣中風候末是命門,易亦難,要知虎口氣絞,脈倒指,看形分五色:黃紅安樂,五臟和;紅紫依稀,有損益;紫青傷食,氣虛煩;青黑之時,症候逆;忽然紽黑,在其間,好手醫人,心膽寒。若也直上,到風關,粒米短長,分兩端,如槍沖射,驚風至,分作枝,又有數般:面反里順,外為逆,順逆交連,病已難,又頭長短,猶可救。如此醫人,子細看。
男兒兩歲尚為嬰,三歲四歲幼為名,五六次第,年少長,七𪗦八齓,漸論情,九歲為黃,十稚子有病,開隔辨其因。十一癇疾,號癲風,疳病還同,勞病攻痞癖,定為沉積,候退他,潮熱不相同。初看掌心中有熱,便知身體熱相從,肚熱腳冷,傷積實;腳熱額熱,是感風;額冷腳熱,驚所得,瘡疹發來,耳後紅。小兒有積,宜與塌,傷寒三種解為宜。
食瀉之時,須有積,冷瀉須用,與溫脾,水瀉且與澀,臟腑先將殢腸散與之。孩兒無事,忽大叫,不是驚風,是天吊。大叫氣促,長聲粗,誤吃熱毒,悶心竅,急須吐下,卻和脾。若將驚藥,真堪笑。痢疾努氣,眉頭皺,不努不皺,腸有風,冷熱不調,分赤白脫肚,因毒熱相攻。
十二種痢,何為惡?禁口刮(一作滑)腸,大不同。孩兒有病,不可下,不熱自汗,兼自瀉,神困囟陷,四肢冷,乾嘔氣虛,神怯怕吐蟲,面白毛焦穗,疳氣潮熱,食不化,鼻塞咳嗽,及虛痰,脈細,腸鳴煩躁,訝。若將有積,與疏通,下了之時,必生詫。孩兒實熱,下無妨,面赤晴紅,氣壯強,脈大弦洪,肚上熱,胙腮喉痛,尿如湯屎硬,腹脹脅肋滿,四肢浮腫,夜啼長,通體生瘡,肚隱痛,下之必愈,世為良。
白話文:
脈指訣歌
替小孩子把脈,看食指的三個關節(指節),男孩子看左手,女孩子看右手,這是基本常識。第一節是看初生時的氣脈,第二節看中風的徵兆,第三節是看生命狀態,看脈象的變化,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要了解虎口處的氣脈有沒有絞結,看脈搏的走向是否反常(脈倒指),還要觀察手上的顏色:黃色和紅色是平安健康的象徵,代表五臟平和;紅色帶紫,表示身體有些損傷,需要調理;紫色帶青,通常是消化不良、氣虛和煩躁的表現;青色帶黑,表示病情已經惡化;如果突然出現很深的黑色,就算是醫術高明的醫生也會感到膽寒。如果脈象筆直向上,直達風關(食指第一節),要看它的長短,像米粒一樣短的話,就要小心了。如果脈搏像槍一樣衝射,代表孩子可能得了驚風。脈象的分叉有很多種:如果表面反常,裡面卻正常,這表示外邪侵入;如果表面正常,裡面卻反常,表示內部生病;如果內外都反常,那病情就比較嚴重了;如果只有頭部脈象長短不一,還可以想辦法醫治。醫生替小孩子看病時,一定要仔細觀察。
男孩子兩歲的時候還算是嬰兒,三、四歲時稱為幼兒,五、六歲漸漸長大,七、八歲開始換牙,逐漸開始懂事,九歲稱為黃髮之年,十歲的孩子還很稚嫩。生病時,要分析病因。十一歲的孩子可能會得癲癇(俗稱羊癲風),還有疳積(營養不良)病,也可能會出現勞病(過於勞累),腹內痞塊等。沉積造成的病症,症狀會時好時壞,發燒時高時低。剛開始的時候,如果手掌心發熱,就知道身體發熱了,肚子熱腳卻冰涼,是體內積食;腳熱額頭也發熱,是感冒引起的;額頭冰涼,腳卻發熱,通常是受到驚嚇;如果出疹子,耳朵後面會發紅。小孩子有積食時,應該幫助他消化,治療感冒有三種方法可以選擇。
拉肚子時,如果同時有積食,就要先化積;如果是冷瀉,應該用溫脾的方法;如果是水瀉,要用收澀的方法。腸胃不適,要先用消食的藥物來處理。小孩子如果沒事突然大叫,不是得了驚風,而是俗稱的「天吊」(抽搐)。大叫時呼吸急促,聲音粗重,可能是誤食了熱性毒物,導致心竅不適,這時要趕快催吐或通便,同時調理脾胃,如果誤用鎮驚藥,那就太可笑了。拉痢疾時,如果用力排便,眉頭會皺起來,如果不皺眉,則可能是有腸風。冷熱失調,拉出紅白痢疾,通常是體內熱毒相互作用引起的。
痢疾有很多種,其中最嚴重的症狀是:禁口(無法進食)和滑腸(腹瀉不止),這兩者有很大的不同。小孩子有病,不要輕易用瀉藥,如果沒有發熱卻自己流汗,同時又拉肚子,精神萎靡,囟門凹陷,四肢冰冷,乾嘔氣虛,精神虛弱,還會害怕想吐出蟲子,臉色蒼白,頭髮乾枯,有疳積症狀,潮熱不退,食慾不振,鼻塞咳嗽,咳出虛痰,脈象細弱,腸鳴煩躁不安。如果體內有積食,應該用藥疏通,但用藥之後,身體一定會產生變化。小孩子如果是實熱體質,用瀉藥沒有關係,通常會面色發紅,精神飽滿,脈象強勁有力,肚子上發熱,腮部腫痛,咽喉疼痛,尿液像湯一樣發黃,大便乾硬,腹脹胸悶,四肢浮腫,晚上啼哭不止,全身長瘡,肚子隱隱作痛,如果用瀉藥,就能治好,這是很棒的用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