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幼口議》~
1. 卷之十一
2. 小兒傷寒正受夾驚夾食
議曰:正受傷寒,所由感受邪冒冷脫著,傷於腠理,輕即傷風,重即壯熱,頭痛,鼻塞,流涕,斯乃正傷寒候。又有傷風,傷著,傷冷,傷濕,皆能作熱,困乏,但不咳嗽。又有夾驚,因驚之時而又傷寒,故云夾驚傷寒。又有因食之時而感受寒邪,故曰夾食。大抵傷寒,或有他症,似積之類,切不可妄下。
若下之太早,表裡俱虛,雖以調理,謂之壞症。大人壞症,由尚可藥,小兒壞症,救療無門,哀哉!凡傷寒有驚候,亦不可下驚藥餌。是夾驚症,亦不可用驚藥。幼幼傷寒,只可表解。雖曰用表,不可令兒汗出。如王氏杜薄荷散,和劑方,人參羌活散之類,名熱在裡譫語,鄭聲。
於症當下者,只用散末藥,七寶洗心散,四順飲之類,不可用以丸子,或以取積藥下之,其熱不去,反成無辜。夾食者,於理用下宜紫霜。凡下之,量其虛實而用,須究門。先傷寒後夾食,或先夾食後傷寒。然傷寒夾食,乃在於食時之間。惟母覺知其先後,多是不覺。若知其理,以後受者,而先調理。
既不明其先後,即可表解,以候里症有者,方可與下,尤為善也。且下與表二理,不可並行,有乎得失。旦如家寶,有云三日前在表,三日後在裡。斯乃大概約而言之,恐後人傳之不當,及為其害。凡傷寒在表即解,在裡即下,不可以日限為拘。其或有在表裡之間,亦宜和解。
又不愈,小柴胡湯治之,又不愈,候傳裡下為良。(大者譫語,小即煩啼)切不可意急取愈,宜在用心明究表裡。若也審察,妄恣用藥,不當籲哉!
白話文:
要說的是,小兒感染傷寒,原因多半是感受了外來的邪氣、受冷或衣物沒穿夠,導致身體的腠理受到侵犯。輕微的會像是感冒,嚴重的就會發高燒、頭痛、鼻塞、流鼻涕,這些都是傷寒的症狀。另外,像是吹風、著涼、受寒、潮濕也都會引起發燒、疲勞,但不會咳嗽。還有一種情況是,小孩在受到驚嚇的時候又感染了傷寒,這就叫做「夾驚傷寒」。另外一種是,小孩在吃飯的時候受到寒邪侵襲,就叫做「夾食」。總之,小孩傷寒,有時候會出現其他症狀,像是積食之類的,絕對不可以隨便用瀉藥。
如果太早用瀉藥,會導致身體內外都虛弱,即使之後調理也很難恢復,這就叫做「壞症」。大人得了壞症,還可以用藥治療,但小孩得了壞症,幾乎沒有辦法救治,實在可悲啊!凡是傷寒有驚嚇的症狀,也不可以用鎮驚的藥。這種「夾驚症」也不可以用鎮驚的藥。小兒傷寒,只能用解表的藥。雖然說是解表,但不可讓小孩出汗。像王氏杜薄荷散、和劑方、人參羌活散這類藥方,對應的是熱在裡面、說胡話、語無倫次的情況。
如果真的需要用瀉藥,只能用散劑,像是七寶洗心散、四順飲這類,不能用丸劑,也不能用清除積食的藥,否則熱不會退,反而會變成沒有必要的傷害。「夾食」的情況,按照道理應該用紫霜。凡是用瀉藥,都要根據小孩的虛實情況來決定用量,必須深入了解病因。要區分是先傷寒後夾食,還是先夾食後傷寒。然而,傷寒夾食往往發生在吃飯的時候。只有母親才能知道先後順序,但常常沒有注意到。如果了解這個道理,之後遇到類似情況,就可以先調理。
如果不知道先後順序,就可以先用解表的藥,等裡證出現後,再用瀉藥,這樣是最好的。而且解表和瀉下的道理不能同時進行,這樣會導致錯誤。就像古人說的,發病三天內在表,三天後在裡,這只是大概的說法,恐怕後人理解錯誤,導致危害。凡是傷寒在表就用解表藥,在裡就用瀉藥,不可以被時間限制住。如果病在表和裡之間,就用和解的方法。
如果還不好,就用小柴胡湯治療,如果還不好,就等病傳到裡面再用瀉藥治療(大人會說胡話,小孩會煩躁哭鬧)。切記不要急著求好,應該用心弄清楚病在表還是裡。如果沒有仔細判斷,就隨意用藥,那就太可悲了!
3. 小兒有患驚風痰熱四症如何用藥
議曰:小兒有熱,熱盛生痰,痰盛生驚,驚盛作風,風盛發搐,又盛牙關緊急,又盛反張上竄,痰涎擁牙關緊,風熱極閉經絡,即作搐搦,涎壅胃口悶亂不省,才入中脘,手足攣,是諸關竅不通,百脈凝滯。有退熱而愈者,有治驚而愈者,有截風而愈者,有化痰通關而愈者,皆是依症用藥,不可不究竟其所以受病。
凡病在熱,不可妄治痰;病在驚,不可妄治風;病在痰,不可便治驚;病在風,不可便治搐。凡治小兒病在驚,驚由痰熱得,只可退熱化痰,其驚自止;病在風,風由驚作,只可利驚化痰,其風自散;病在痰涎,急須退熱化痰,若也有搐,須用截風散驚。此乃謂醫工至妙之道。
若以意急,雖治驚痰不化,熱亦不退,驚如何自止?化其痰熱,若不退風,亦不散痰,如何去?是知不治之治,所以治之之謂歟?學者深可留心,操志於此一端,究竟無至得失,乃謂之醇全通道已矣!
白話文:
針對小孩有發熱、痰多、驚嚇、抽風這四種症狀,該如何用藥:
一般來說,小孩有發熱的現象,如果熱度過高就會產生痰,痰多就會導致驚嚇,驚嚇嚴重就會產生抽風,抽風嚴重就會出現牙關緊閉,更嚴重會出現身體向後仰、向上竄的情形。痰液會堵塞牙關,導致牙關緊閉,風熱過盛會阻塞經絡,就會出現抽搐,痰液堵塞在胃部會導致胸悶、意識不清,甚至才剛進入中脘穴,手腳就開始抽筋,這都是因為各個關竅不通暢,全身經脈阻塞所導致的。有些情況退燒就會好轉,有些治好驚嚇就會康復,有些止住抽風就會痊癒,有些則是化痰通暢關竅就會痊癒,這些都是根據不同症狀用藥,但必須深入了解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凡是病因在於發熱,就不能隨意治療痰;病因在於驚嚇,就不能隨意治療抽風;病因在於痰,就不能隨意治療驚嚇;病因在於抽風,就不能隨意治療抽搐。凡是治療小孩因驚嚇引起的疾病,如果驚嚇是由於痰熱引起的,只需要退燒化痰,驚嚇自然會停止;如果病因在於抽風,抽風是由於驚嚇引起的,只需要緩解驚嚇、化解痰液,抽風自然會消失;如果病因在於痰液,就要趕緊退燒化痰,如果還有抽搐,就必須使用能止住抽風、平息驚嚇的藥物。這才是醫術高明的關鍵所在。
如果太過急躁,即使治療了驚嚇,痰液沒化解,熱度也沒退,驚嚇怎麼會停止呢?化解痰熱之後,如果沒有退風,痰液也無法消散,又該如何是好?這就是所謂「不治之治」,透過治本的方法來治療疾病的道理。學習醫術的人應該要特別注意,將心思放在這個關鍵上,徹底了解病因,才能避免失誤,達到精純完備的醫術境界。
4. 小兒(泄瀉)除疳瀉為虛熱瀉余皆臟腑虛寒弱得之
議曰:小兒臟寒腑冷,大腸不禁,總謂之瀉。分別輕重,究竟緩速,有溏,有泄,有滑,有利,有洞,五者不同,豈可一概而理之?溏者,糟粕不聚,由其尚濃,似瀉非瀉;泄者,無時而作,或出不知;利者,直射濺溜,氣從中脫;滑者,穀食直過,腸胃不化;洞者,頓然下之,如桶散潰,余更不留。即知其兒臟寒腑冷,瀉之作疾,其來緩速,輕重可知。
凡兒瀉糞出青色者,蓋脾受肝經所制,肝屬乙木,能克己土,所勝之功,故現本質,由其臟之虛寒,非謂驚也。又瀉初黃,良久變青色,乃臟寒之微。又瀉藥物直過,尤為寒滑。凡虛滑三五次,即困乏,若不急與溫其臟,調其胃,平順三焦,和正榮衛,不爾,即慢驚。症候傳變,如此之急,欲以止瀉藥次第理之,往往不及。
惟務溫其臟腑,臟腑既溫,寒何能留於腸胃之間?或以熱藥頓止,則熱反為它疾。須先投殢腸藥,然後生胃正氣與服,切不可意急過劑,投之熱藥稍或臟腑至虛寒,孩童困之,四肢厥冷者,是謂逆症。當用黑附子、白朮、乾薑,即量輕重而用。凡投熱藥瀉止,即痢作,無疑。
理瀉良方,已著在後,請意度之,為得即妙矣。
白話文:
小兒的泄瀉,除了因為疳積引起的泄瀉是虛熱證,其餘的都是因為臟腑虛寒、功能衰弱所導致的。
要說的是,小兒臟腑虛寒冷,大腸無法固守,總的來說都叫做泄瀉。要分辨泄瀉的輕重,弄清楚緩慢或快速,泄瀉有溏、泄、滑、利、洞五種不同的狀況,怎麼能用同樣的方法治療呢?溏瀉,是糞便稀爛不成形,但還算濃稠,好像是泄瀉又不像;泄瀉,是沒有時間規律,有時會不知不覺就排出來;利瀉,是像噴射一樣快速地排出,氣也隨著散失;滑瀉,是食物直接通過腸胃,沒有消化;洞瀉,是突然大量地排出,像水桶倒了一樣,一點也不停留。這樣就能知道小兒臟腑虛寒冷,導致泄瀉,發病有快慢,病情有輕重。
凡是小兒瀉出來的糞便呈現青色,是因為脾受到肝經的克制,肝屬木,能克脾土,這是它克制功能的表現,是因為臟腑虛寒,不是因為驚嚇。又或者一開始瀉出來是黃色,過一陣子變成青色,這是臟腑虛寒的輕微表現。另外,如果瀉出來的藥物直接就出來,更說明是寒滑。如果虛寒滑瀉三五次,就會感到困乏,如果不趕緊溫暖臟腑、調理腸胃、疏通三焦、調和營衛,就會變成慢驚風。病情的發展轉變如此之快,如果想要用止瀉藥慢慢調理,往往來不及。
最重要的是要溫暖他的臟腑,臟腑溫暖了,寒氣怎麼能留在腸胃之間呢?如果用熱藥一下子止瀉,熱反而會引起其他疾病。必須先用能停留在腸道的藥物,然後用能增強胃氣的藥物,千萬不能心急過量。如果用熱藥稍微過頭,導致臟腑更加虛寒,小兒會感到困頓,四肢冰冷,這是病情惡化的表現。這時候應該用黑附子、白朮、乾薑,要根據病情輕重來調整用量。凡是用熱藥止瀉後,馬上出現痢疾的,是無可置疑的。
治療泄瀉的良方,已經寫在後面,請仔細思考領會,這樣才能真正掌握訣竅。
5. 小兒(痢疾)醫云五疳八痢
究其理種數多端,輕重不一,豈可定言
議曰:痢者利也。痢之為疾,無積不成。及至積化成痢,且脾胃亦虛,即不可更下。善痢者,生其胃,溫其脾,厚其腸,和其氣,無不愈也。若成痢疾,故不可下,下之反虛,作渴、浮腫、痞滿、脹急,不食亦未可便補,補則傷熱,能令脫肚不收。先與禁卻一切毒食之物,頻與生胃調氣。
或赤或白,即是冷熱不調。或受暑致濕,即與分陰陽氣,利水穀道。若裡急,即與厚腸胃。腹肚痛,即與和順氣溫臟腑。或純白者,乃積冷毒加之,即與挨去其毒,卻與溫其脾胃,其痢自止。凡痢疾能飲食,可以治之,妙藥調理,無不瘥愈。稍夫胃氣不能飲食,疾名禁口,有不食至死。
又有毒氣侵胃口亦不飲食。或患痢疾,因食毒物,不見腸頭鮮血頻滴,肛門寬大,深黑可畏。腹肚㽲痛,裡急後重,名曰刮腸。日夜頻並飲食直過者,名曰滑腸。此三種痢疾,最為惡候。乃是二十二種中,皆能傳受而作此候。凡言小兒美飲食者,飲謂飲乳,食謂食飯。若病中能飲水漿,喜食果子、魚肉之類者,亦助其虛,不能令臟腑充實。
須是白棕子爛煮飯可矣。若以糍粿𥬲黏膩不堪脾胃之物,猶其增困。幼者吻乳克化漸安,五臟平和,六腑調貼,然後陰陽自均,氣脈自壯。丸散陽劑,不必抑之。或有餘毒,宜以順調緩助,不可攻擊。又有時氣作痢,熏習相染而成。而由天氣睛雨不常,陰濕之氣,冷熱相干,腸胃糟粕不聚,遂成其疾。
腹肚㽲痛,裡急後重,他藥莫治者,宜與服木香、黃連、地榆、川當歸、白芍藥治豆蔻為末,蒸烏梅肉丸棗子湯下,三五十丸如麻子,大加減神。
白話文:
探究小兒痢疾的病理,原因有很多種,輕重程度也不一樣,怎麼能一概而論呢?
我認為,痢疾的「痢」字,就是指「利下」。痢疾的發生,都是因為體內有積滯。等到積滯轉化成痢疾,通常脾胃也已經虛弱,這時候就不可以再用攻下的藥物。擅長治療痢疾的醫生,會先調理好孩子的胃,溫暖脾,增強腸道功能,調和體內的氣,這樣沒有不好轉的。如果已經發展成痢疾,絕對不能用攻下的藥物,用了反而會使身體更虛弱,導致口渴、浮腫、腹部脹滿、肚子痛,甚至不想吃東西。但也不能馬上補養,補養反而會加重體內熱氣,導致脫肛。首先要禁止食用一切有毒的食物,頻繁地用藥來調理胃氣。
痢疾的症狀有時會拉出紅色的(赤痢)或白色的(白痢),這表示體內的寒熱不調。有時是因為暑熱導致濕氣內侵,這時就要區分陰陽,疏通水液和食物的通道。如果出現裡急後重,就要用藥來增強腸胃功能。如果肚子痛,就要用藥來調和氣機,溫暖內臟。如果拉出來的都是白色的,表示體內積寒嚴重,要用藥來排除寒毒,然後溫暖脾胃,痢疾自然會好。一般來說,痢疾病人如果還能吃東西,就容易治療,只要用藥調理得當,沒有不會痊癒的。如果胃氣虛弱,不能吃東西,這種情況稱為「禁口」,有的會因此而死。
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毒氣侵犯胃部,導致吃不下東西。或者患痢疾是因為吃了有毒的食物,這種情況會看到腸道有鮮血滴出,肛門寬大且顏色深黑,非常可怕。肚子劇烈疼痛,裡急後重,這種情況稱為「刮腸」。如果一天到晚拉肚子,吃什麼就拉什麼,這種情況稱為「滑腸」。這三種痢疾是最嚴重的,屬於二十二種痢疾中最容易傳染,而且會出現這些危險症狀的。一般來說,小兒喜歡的飲食,喝的是乳汁,吃的是米飯。如果生病期間喜歡喝水、吃水果、魚肉之類的東西,反而會加重虛弱,不能讓臟腑得到充實。
必須要吃煮爛的白米飯才可以。如果吃年糕、糍粑之類難以消化的食物,只會加重脾胃的負擔。小孩子吸吮乳汁能逐漸消化,五臟平和,六腑功能協調後,陰陽自然平衡,氣血自然強壯。對於治療疾病的丸散等溫熱藥物,不必刻意抑制。如果體內還有殘餘的毒素,要用藥溫和地調理,不要急於攻伐。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季節性疫病導致痢疾,互相傳染所致。這是因為天氣晴雨不定,陰濕之氣侵襲,冷熱交替,導致腸胃功能紊亂,食物殘渣不能正常消化,從而引起痢疾。
如果出現腹痛劇烈、裡急後重,其他藥物都無法治療時,可以服用木香、黃連、地榆、川當歸、白芍藥、肉豆蔻等藥磨成的粉末,再用蒸過的烏梅肉做成藥丸,用紅棗湯送服,每次三五十粒,像麻子大小,用藥時可以根據情況加減,效果非常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