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鑾

《幼科類萃》~ 卷之二十四·諸汗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四·諸汗門 (1)

1. 論小兒諸汗

夫汗者心之所藏,在內為血,發外者為汗。蓋汗乃心之液,故人之氣血平則寧,偏則病。經云:「陰虛陽必湊則發熱而自汗;陽虛而陰必乘則發厥而自汗。」皆由陰陽偏勝而致也。小兒血氣嫩弱,膚腠未密,若厚衣溫暖,熏蒸臟腑,臟腑生熱,熱搏於心,為邪所勝,故液不能內藏,熏出肌膚,則為盜汗也。又或傷於冷熱,冷熱交爭,陰陽不順,津液走泄,亦令睡中汗自出。

白話文:

汗液是心臟所儲藏的液體,在體內表現為血液,排出體外則成為汗液。因為汗液是由心臟所產生的,所以一個人如果氣血平衡,身體就會健康,如果氣血偏盛或偏衰就會生病。醫經上說:「陰虛的時候陽氣必然來湊合,就會發熱而自汗;陽虛的時候陰氣必然來湊合,就會發冷而自汗。」都是由於陰陽偏盛造成的。小孩子的血氣嬌嫩,皮膚腠理還沒有發育得很緻密,如果穿得過暖,就會捂蒸臟腑,引起臟腑生熱,熱量襲擊心臟,邪氣便乘機戰勝正氣,因此液體不能在體內儲藏,從皮膚表面蒸發出來,就叫做盜汗。有時候受到冷熱的傷害,冷熱交替,陰陽不調,體液泄漏,也會導致睡眠中出汗。

其間有虛實之證。虛者謂諸病後大汗後,血氣尚弱,液溢自汗,或潮熱,或寒熱,發過之後,身涼自汗,日久令人黃瘦,失治則變為骨蒸疳勞也。丹溪云:「盜汗者謂睡而汗出,也不睡則不出,汗出方其睡熟也,濈濈然出焉,覺則止而不復出矣。」亦是心虛,宜斂心氣,益腎水,使陰陽調和,水火升降,其汗自止。

錢氏云:「上至頭,下至項,謂之六陽虛汗,不須治之。」

白話文:

在這之中有虛實的證據。虛的,是指患各種病後、大汗淋漓後,血氣還很弱,津液滿溢而出汗,或者潮熱,或者寒熱,發作之後,身體清涼自汗,時間久了令人面黃肌肉瘦,治療不當則會變為骨蒸勞損也。丹溪說:「盜汗是指睡覺時出汗,不睡覺則不出汗,睡熟了纔出汗,汗水不斷地流出來,醒來後就停止不再出了。」也是心虛,應該斂藏心氣,滋益腎水,使陰陽調和,水火升降,其汗自然就會停止。

2. 諸汗治法

錢氏云小兒睡而汗自出者肌肉虛也,止汗散主之;遍身汗出者,香瓜丸主之;上至胸,下至臍,此胃虛也,當補脾,益黃散主之。

白話文:

錢氏說,小兒睡著後,自發出汗是肌肉虛弱的緣故,可以用止汗散來治療;全身大汗淋漓是脾胃虛弱的緣故,可以用香瓜丸來治療;上到胸部,下到肚臍,這是胃虛,應該補脾,可以用益黃散來治療。

脾虛泄瀉自汗,遍身冷而出,有時遇瀉則無,瀉過則有此候,大虛急當補脾,宜益黃散參苓白朮散附子理中湯之類。

白話文:

脾氣虛弱導致的腹瀉和自汗,全身發冷,有時腹瀉時沒有這些症狀,但腹瀉過後就會出現這些症狀,脾氣非常虛弱,急需補脾,可以使用益黃散、參苓白朮散、附子理中湯之類的藥方來治療。

肺虛自汗,其候右臉色多㿠白,肺脈按之無力,蓋久因咳嗽連聲不已,痰少不治,乃肺經氣上壅致令汗出,宜補肝散藿香飲調脾,此又益母救子之義也。

白話文:

肺虛自汗,其症狀是右臉色多蒼白,肺脈按壓時無力,這多半是因咳嗽連聲不停所致,痰液少治不好,肺經之氣積於上焦導致出汗,宜用補肝散、藿香飲來調理脾胃,這也是一種益母救子的療法。

慢驚自汗,遍體俱有,其冷如冰,此證已危,金液丹固真湯主之。

白話文:

慢驚發作時,自發渾身大汗,遍及全身,汗珠冰涼,這時病情已十分危重,可以用金液丹、固真湯來治療。

有實證自汗,外因感冒風邪發熱無間,昏醒浸浸汗出,或厚衣臥而額汗出也,當救表解肌,用百解散、止汗散主之。

白話文:

如果出現實證自汗,外因是感冒引起的風寒或感冒發熱,無論患者是否清醒,都會持續出汗,或者即使穿著厚衣服睡覺,額頭也會出汗。這時應該治療表證,解肌排汗,可以用百解散或止汗散來治療。

小兒無疾,但睡中遍身汗出如水,覺而經久不幹,此名積證盜汗,脾冷所致,宜三稜散,次益黃散主之。

白話文:

小孩沒有生病,但睡覺時,全身汗水像水一樣流出來,醒來後很長時間都幹不了,這叫做積證盜汗,是由於脾虛導致的,應該服用三稜散,然後服用益黃散來治療。

有時時冷汗漸出,發根如貫珠,面額上濈濈然,此為驚汗,宜鎮驚丸琥珀抱龍丸茯神湯麻黃根取效。有病困睡寐中而身體汗流,此因陽虛所致,久不已令人瘦瘠,心氣不足,津液妄出故也,用茯神湯加黃耆與之。

白話文:

  • 有時會冷汗漸漸流出,頭髮根部就像串在一起的珍珠,臉額上油光滑亮,這是驚嚇引起的汗,適合服用鎮驚丸、琥珀抱龍丸,以及加入麻黃根的茯神湯來緩解。

  • 有些人會在睡夢中出汗,這是因為身體陽氣不足所導致的。如果長期這樣,會讓人瘦弱,心氣不足,津液過度流失。可以使用茯神湯加入黃耆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