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發揮》~ 卷之一 (7)
卷之一 (7)
1. 胎疾
凡五臟不足者。古人用地黃丸主之。或曰。五臟不足。而專補腎何也。曰。太極初分。天一生水。精血妙合。先生兩腎。腎者五臟之根本。經曰。植木者必培其根。此之謂也。
或問胎毒之說。予曰。先賢論之詳矣。蓋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胎之欲也。欲者火也。故思慮之妄。火生於心。恚怒之發。火生於肝。悲哀之過。火生於肺。酒肉之饜。火生於脾。淫佚之縱。火起於腎。五欲之火。隱於母血之中。即是毒也。男女交媾。精氣凝結。
毒亦附焉。此胎毒之原也。如謂兒在母腹。飢則食母之血。渴則飲母之血。及其破胎而出。口有餘血。拭之不淨。嚥下腹中。是謂胎毒。斯言也。一人倡之。百人和之。未有辯之者。此書之不可盡信也。胚胎資始。父精所生。身體資生。母血所養。是水珠露花。男女漸分,毫髮筋骨。
形象斯具。誕彌厥月。氣足形全。乃破胎而生矣。初在母腹之時。如鳥之雛。伏於卵殼之中。何所飲食也。口內之血。乃母臨產。惡露漬入口中。未必是母腹中所銜之血也。既云嚥下腹中。則入於大腸界。從大便出矣。安得留在命門。待時而發耶。詳見痘疹心要。
一兒頸細。其父嘗問於予。可養何如。予曰。頸者頭之莖也。頸細則不能任元。在父母調養之。八歲後再議。至五歲死。
一兒解顱。未一歲認字唸書。父母甚愛之。予曰。此兒胎稟不足。腎虛顱解。真陽弱矣。聰慧早發。真陽泄矣。恐遺父母憂。未一歲而發搐死。
一兒周歲後多笑。予曰。此兒難養。父問其故。予曰。腎為水。心為火。水陰火陽。陰常不足。陽常有餘。笑者火之聲也。水不勝火。故知難養。父曰。諸兒笑者。皆不可養乎。予曰。待人引之而笑者。此有情也。見人自笑者。此無情也。後以痘瘡而死。
一兒頭縫四破。皮光而急。兩眼甚小。予曰。腦者髓之海也。腎主骨髓。中有伏火。故髓熱而頭破。額顱大而眼楞小也。宜服地黃丸。父母不信。至十四歲而死。
一兒發搐。五日不醒。藥石難入。予針其三里合谷人中而醒。父母喜曰。吾兒未出痘疹。願結拜為父。乞調養之。予曰。曩用針時。針下無氣。此稟賦不足也。如調理數年。後出痘疹。可保無事。若在近年不敢許。次年果以痘疹死。
一兒四歲。出痘時頸軟頭傾。不能自舉。予謂其父曰。此兒胎稟不足。瘡毒正發。壯火食氣。亟補元氣。使痘易發易壓。幸而保全。再補其陰。不然恐難出二八數也。乃大作調元湯。連服之獲安。
有三因所生者。衣太厚則熱。太薄則冷。冷熱之傷。此外因也。乳多則飽。乳少則飢。飢飽之傷。此內因也。客忤中惡。墜僕折傷。此不內不外因也。若順乎天時。適其寒溫。則不傷冷傷熱矣。慎擇乳母。節其飲食。則不傷飢飽。調護之久。愛惜之深,必無縱弛之失也。慎勿使庸醫。妄投湯藥。誤兒性命。
白話文:
凡是五臟功能不足的人,古人用六味地黃丸來治療。有人問:「五臟不足,為什麼專門補腎呢?」回答說:「天地初始分開時,天一生水,精血巧妙結合,首先產生兩腎。腎是五臟的根本,就像經典說的,栽種樹木一定要培植它的根。這就是這個道理。」
有人問起「胎毒」的說法,我說:「前賢已經詳細論述過了。人出生時本是安靜的,這是天生的本性。感受到外物而產生動作,是胎兒的慾望。慾望屬於火。所以,胡思亂想會使心生火,發怒會使肝生火,過度悲傷會使肺生火,吃太多的酒肉會使脾生火,縱慾會使腎生火。五種慾望之火隱藏在母親的血液中,就是胎毒。男女交合,精氣凝結,毒也跟著附著。這就是胎毒的根源。
如果說嬰兒在母親腹中,餓了就吃母親的血,渴了就喝母親的血,等到破胎而出,口中還有殘餘的血,擦拭不乾淨,吞到肚子裡,這就是胎毒,這種說法,一個人提倡,百個人跟著附和,沒有人辯解,這種書是不能完全相信的。胚胎的形成,來自父親的精子,身體的成長,來自母親的血液。就像水珠和露水滋養花朵一樣,男女的性別逐漸分開,毛髮筋骨等形象也逐漸形成。等到足月生產,氣足形全,就破胎而生了。剛在母親腹中的時候,就像小鳥在蛋殼中一樣,怎麼會有飲食呢?口中的血,是母親臨產時,惡露沾入口中,不一定是從母親腹中帶來的血。既然說吞到肚子裡,就會進入大腸,從大便排出,怎麼會留在命門,等到時機成熟才發作呢?詳細情況可以參考《痘疹心要》這本書。
有一個小孩頸部很細,他的父親曾經問我,這個孩子可不可以養活?我說:「頸部是頭部的莖,頸部細就不能夠承受元氣。要靠父母的調養,等八歲以後再說。」結果這個孩子五歲就死了。
有一個小孩頭顱骨縫開裂,還沒滿一歲就認識字、會讀書,他的父母非常疼愛他。我說:「這個孩子是天生的稟賦不足,腎虛導致頭顱骨縫開裂,真陽衰弱了。聰明太早顯現,真陽就洩漏了,恐怕會讓父母憂愁。」結果這個孩子不到一歲就抽搐而死。
有一個小孩滿周歲後經常笑。我說:「這個孩子難以養活。」他的父親問原因。我說:「腎屬於水,心屬於火,水陰火陽,陰常不足,陽常有餘。笑是火的聲音。水不能勝過火,所以知道難以養活。」他的父親說:「所有愛笑的小孩,都不能養活嗎?」我說:「要別人逗他才笑的,這是有情;自己見到人就笑的,這是無情。」後來這個小孩因為出天花而死了。
有一個小孩頭部的骨縫裂開四條縫,皮膚光滑而繃緊,兩眼很小。我說:「腦是髓的海,腎主管骨髓,體內有伏火,所以骨髓發熱而導致頭部裂開,額頭大而眼睛小。應該服用六味地黃丸。」他的父母不相信,這個孩子到十四歲就死了。
有一個小孩抽搐,五天不醒,藥物難以進入。我針灸他的足三里穴、合谷穴和人中穴,他就醒了。他的父母高興地說:「我的孩子還沒有出過天花,願意結拜為父,請求您調養。」我說:「之前針灸的時候,針下沒有氣感,這是天生稟賦不足的表現。如果調養數年,以後出天花,還可以保證沒事。如果是在近幾年,我不敢保證。」第二年這個孩子果然因為出天花而死了。
有一個小孩四歲,出天花時頸部軟弱、頭部傾斜,不能自己抬起來。我對他的父親說:「這個孩子天生稟賦不足,瘡毒正在發作,旺盛的火會消耗元氣,要趕快補養元氣,使天花容易發出也容易消退,或許可以保全性命。然後再補他的陰,不然恐怕難以活到十六歲。」於是開了一大劑量的調元湯,連服之後才康復。
還有三種原因會導致疾病:穿得太厚會熱,穿得太薄會冷,這是冷熱的傷害,屬於外因;奶水太多會飽,奶水太少會餓,這是飢飽的傷害,屬於內因;受到驚嚇、跌倒受傷,屬於不內不外的因素。如果順應自然時節,適應寒冷或溫暖的變化,就不會受到冷或熱的傷害;謹慎選擇乳母,節制飲食,就不會受到飢餓或飽脹的傷害。長期調養護理,深切地愛護,一定不會有放縱鬆懈的過失。千萬不要讓庸醫隨便開藥,誤了孩子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