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幼科發揮》~ 卷之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5)

1. 小兒正訣指南賦

風因肝致。搐分左右。症有順逆。藥分補瀉。病有虛實。急驚者。由於積熱之深。涼瀉便宜。慢驚者。得於大病之後。溫補為貴。頭搖目竄而氣喘兮。上工莫醫。口噤鼻張而足涼兮。靈丹何濟。閉目兮無魂。狂叫兮多祟。不知吞吐者死。反加悶亂者危。既明症候。須知調理。

胎毒兮甘草黃連。食積兮白朮枳殼。急掠搐掣。以導赤瀉青。慢驚瘛瘲。以補中益氣。集聖治疳。備急去積。抱龍丸化痰鎮驚。胃苓丸補中開胃。夜啼兮退熱涼心。晡熱兮養血升提。理中主瀉。香連止痢。積熱不除。涼驚丸大有神功。沉寒難瘳。養脾丸最為秘密。痰火攻兮三黃丸。

水穀下兮一粒金。柴芩治瘧。月蟬消痞。潮熱金花。咳嗽玉液。瘡疥胡麻。丹瘤涼膈。吐瀉而渴兮。白朮可投。煩熱而渴兮。益元為最。丹疹兮消毒。腹痛兮脾積。鼻衄咳血茅花。木舌重舌針刺。口瘡不愈者洗心。腹脹不食者平胃。五拗治啼。四苓利水。退黃消腫。胃苓加減以堪行。

破積安蟲。集聖從容而可治。大抵小兒易為虛實。調理但取其平。補瀉無過其劑。尤忌巴牛。勿多金石。辛熱走氣以耗陰。苦寒敗陽而損胃。如逢食積。解之不可或遲。若過虛羸。補之尤為至急。才少俄延。便成勞斃。

白話文:

小兒的疾病,大多是風邪侵入導致肝功能失常引起的。抽搐有分左側或右側,病症有順向和逆向的區別,用藥則有補益和瀉下的區分。疾病又有虛症和實症之分。

急性驚風,是因為體內積熱太深,應該用寒涼藥物來瀉熱;慢性驚風,則多是因為大病之後身體虛弱,應該用溫補的藥物來調養。如果出現頭搖、眼睛亂竄、呼吸急促的症狀,就連高明的醫生也難以醫治;如果出現口緊閉、鼻孔張大、手腳冰涼的症狀,再靈驗的丹藥也無濟於事。如果眼睛緊閉、沒有精神,代表魂魄已散;如果胡亂叫喊,多半是被邪祟纏身。無法吞嚥或吐出東西,代表病情危險;如果出現煩悶、混亂的症狀,病情就更加危險。

既然明白了各種病症的表現,就要知道如何調理。對於胎毒,可用甘草、黃連來解;對於食積,可用白朮、枳殼來消。對於急性抽搐,可以用導赤散、瀉青丸來治療;對於慢性驚風,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補益。集聖丸可以治療疳積,備急丸可以去除積食。抱龍丸能化痰鎮驚,胃苓丸能補中開胃。夜啼可服用退熱涼心之藥,午後發熱可服用養血升提之藥。理中湯主要用於瀉法,香連丸主要用於止痢。

如果積熱不除,可用涼驚丸來治療;如果沉寒難消,可用養脾丸來治療。痰火攻心時,可用三黃丸來治療;水穀不化時,可用一粒金來治療。柴胡、黃芩可治瘧疾,蟬蛻可消痞塊,金銀花可治潮熱,玉液散可治咳嗽,胡麻可治瘡疥,涼膈散可治丹瘤。如果出現吐瀉又口渴的症狀,可用白朮來治療;如果出現煩熱又口渴的症狀,則以益元散為最佳。丹疹可用消毒藥來治療,腹痛可用健脾藥來治療。鼻出血和咳血可用茅花來止血,木舌和重舌可以用針刺療法來治療。口瘡久治不癒可用洗心散來治療,腹脹不食可用平胃散來治療。五拗湯可用於治療啼哭不止,四苓散可用於利尿消腫。退黃、消腫可以用加減的胃苓湯來治療。

破積、安蟲,用集聖丸可從容治療。總而言之,小兒的體質容易出現虛實的變化,調理時應以平和為原則,用藥的補瀉不能過量,尤其要忌用巴豆、牛黃等藥物,也不宜過多服用金石類藥物。辛熱的藥物容易耗損陰液,苦寒的藥物容易損傷陽氣。如果遇到食積,要及時消除,不能拖延;如果身體過於虛弱,就要及時補養,不能怠慢。一旦稍有耽擱,就可能導致虛勞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