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發揮》~ 卷之一 (3)
卷之一 (3)
1. 原病論
語遲者,邪乘心也。齒遲者,腎不足也。瘧者,膈上痰結也。痢者,腹中食積也。咳嗽者,肺傷風也。喘急者,痰氣盛也。心痛者,蟲所齧也。腹痛者,食所傷也。內傷發熱,則口苦舌乾也;外感發熱,則鼻塞聲重也。腹脹者,脾胃虛弱也。水腫者,土虛火旺也。黃疸者,脾胃濕熱也。
斑疹者,陰陽毒氣也。自汗者,氣虛也。積者,有常所,有形之血也;聚者,無定位,無形之氣也。胃者,主納受;脾者,主運化。脾胃壯實,四肢安寧;脾胃虛弱,百病蜂起。故調理脾胃者,醫中之王道也。節戒飲食者,卻病之良方也。驚疳積熱者,小兒之常病也。望、聞、問、切,醫家之大法也。
若夫療病用藥,如箭中鵠心,則又可以心悟,而不可以言傳也。孟子曰:「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斯言得之矣!
白話文:
說話比較慢的人,是因為邪氣侵擾了心;長牙比較慢的人,是因為腎氣不足。得瘧疾,是因為橫膈膜上方有痰結聚;拉肚子,是因為肚子裡有食物堆積。咳嗽,是因為肺受到風邪侵襲;呼吸急促,是因為痰氣過於旺盛。心痛,是因為有蟲啃咬;腹痛,是因為食物傷害了腸胃。因為內傷而發燒,會感到口苦舌燥;因為外感而發燒,會感到鼻塞聲音沙啞。肚子脹,是因為脾胃虛弱;水腫,是因為脾虛而火氣旺盛。黃疸,是因為脾胃濕熱。
長出斑疹,是因為陰陽毒氣所致。容易流汗,是因為氣虛。積聚的東西有固定的位置,是具體的血造成的;聚結的東西沒有固定的位置,是無形的氣造成的。胃負責接受食物,脾負責運化食物。脾胃強壯,四肢就會安穩;脾胃虛弱,各種疾病就會蜂擁而至。因此,調理脾胃是醫治疾病的根本方法。節制飲食,是預防疾病的好方法。小孩容易出現驚嚇、疳積和發熱等問題,是他們常見的疾病。透過觀察、聽診、詢問和切脈來診斷病情,是醫家的重要法則。
至於用藥治病,如果能像射箭一樣命中靶心,那就需要用心領悟,無法用言語傳達。孟子說:「木匠和車匠可以給人規矩,卻不能使人變得巧手。」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