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發揮》~ 卷之三 (4)
卷之三 (4)
1. 腫病
如無他病浮腫者。視其腫起之處治之。如自面起。上半身先腫者。此風腫也。宜五皮湯加紫蘇葉防風主之。如從足起。下半身先腫者。此濕腫也。宜五苓散加防己木通主之。
如腫久不消。氣實能食者。宜利其水。商陸胃苓丸主之。腎者水之根。濕則傷腎。小兒久坐濕地者多此疾。
如氣弱食少者。只以補脾為主。脾屬土。土能勝水。脾強則水去。而腫消矣。宜參苓平胃散。加藿香葉紫蘇葉木香砂仁為丸服之。
有腎虛者。安腎丸服之。
有面目俱黃。遍身俱黃且腫者。此黃腫也。宜胃苓丸加茵陳服之。
如黃而不腫者。此疸證也。觀其色之明黯。如黃而色鮮明。小便色黃且澀者。此熱也。宜三黃金花丸主之。如黃色昏黯。小便不利者。此濕也。宜茵陳五苓散主之。
安腎丸,大腫不消。腎虛不納也。
川烏(炮去皮尖),桂心(各一兩),白茯苓,白朮,石斛(酒炒),白蒺藜(炒去刺),巴戟天,蓯蓉(酒洗焙),故紙(炒),桃仁(微炒去皮尖),萆薢(各三兩),上為末。煉蜜為丸芡實大。每一丸鹽湯下。
胃苓五皮湯,治腫要藥。平胃,五苓(方見前),上銼。取長流水。燈心煎服。
商陸胃苓丸,病腫氣壯能食者。宜此治之。謂去菀陳莝潔淨府也。上共為末。水煮麵丸。麻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止。大便後快。又服。衰其半而止。
一兒瘧後腫。用胃苓丸。長流水煎燈心湯下。又用浴法。調理二十日而安。
一兒病腫。有庸醫假專門之名。不守家傳之法。嘗稱得異人之術。用牽牛葶藶為治腫方之神藥。作散服之。元氣下陷。肚大坐不得臥。陰囊腫大。莖長而卷。予見之嘆曰。脾土已敗。肝木獨旺。乃賊邪也。不可治矣。果死。
一兒病腫。腹大。彼有庸醫妄談。五日消一分。乃取繩子圍其腹量之。投以牽牛葶藶服之。利下數行。腫減十分之三。父母甚喜。約至五日再消三分。未三日又大腫。較大於前。庸醫聞之走去。病勢益甚而死。
一義子十五歲病疸。面目俱黃。予問之。對曰。傷食起。腹中大熱又痛。乃立一方。用黃柏梔子等分。大黃減半。以退其熱。豬苓澤瀉茯苓蒼朮等分。以去其濕。枳實厚朴神麯以去其食積。茵陳蒿倍用以去其黃。共為細末。酒糊丸。車前子煎湯下。三日後吐去黃水一碗許。胃中不熱。又二日泄三行。腹中不痛。十日以後。小便漸清。黃亦減矣。(此一段在疸門)
白話文:
如果沒有其他疾病引起的浮腫,要觀察腫脹發生的部位來治療。如果從臉部開始腫起,上半身先腫,這是風腫,適合用五皮湯加上紫蘇葉和防風來治療。如果從腳部開始腫起,下半身先腫,這是濕腫,適合用五苓散加上防己和木通來治療。
如果腫脹很久都消不下去,而且體力好、食慾佳,適合用利水的方法,服用商陸胃苓丸。腎臟是水的根源,濕氣會傷害腎臟,經常坐在潮濕地方的小孩容易得這種病。
如果體質虛弱、食慾不振,就應該以補脾為主。脾屬土,土可以克制水,脾臟強壯,水自然就會消退,腫脹也會消失。適合用參苓平胃散,再加上藿香葉、紫蘇葉、木香和砂仁,做成藥丸服用。
有腎虛的人,適合服用安腎丸。
如果出現臉色和眼睛都發黃,全身也發黃且腫脹的情況,這是黃腫,適合服用胃苓丸加上茵陳。
如果只是發黃但不腫脹,這是黃疸。觀察黃色的深淺明暗,如果黃色鮮明,小便黃而且排尿不順暢,這是熱引起的,適合服用三黃金花丸。如果黃色昏暗,小便不順暢,這是濕引起的,適合服用茵陳五苓散。
「安腎丸」:如果腫脹嚴重不消退,是腎虛無法納氣的緣故。 藥材包含:炮製過的川烏(去掉皮和尖端)、桂心(各一兩)、白茯苓、白朮、酒炒過的石斛、炒過的白蒺藜(去掉刺)、巴戟天、酒洗焙過的肉蓯蓉、炒過的補骨脂、微炒去皮尖的桃仁、萆薢(各三兩)。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劑,如芡實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鹽水送服。
「胃苓五皮湯」:是治療腫脹的重要藥方。配方包含平胃散和五苓散(方子在前面有提到),將藥材切碎。用長流水和燈心草煎煮後服用。
「商陸胃苓丸」:適合體質強壯、食慾好的腫脹病人服用,用意是清除體內積滯的穢物,使身體潔淨。將藥材磨成粉末,用水和麵做成藥丸,如麻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最多到五十丸。大便通暢後,可以再服用,藥量減半直到停止。
一個小孩瘧疾後出現腫脹,用胃苓丸和長流水煎煮的燈心草湯服用。再配合泡澡的方式,調理二十天後就痊癒了。
一個小孩生病出現腫脹,有個庸醫假冒專家的名義,不遵守家傳的方法,反而吹噓自己得到異人的醫術,用牽牛子和葶藶子當成治療腫脹的神藥,做成散劑給小孩服用。結果導致小孩元氣下陷,肚子脹大,坐立不安,陰囊腫大,陰莖變長彎曲。我看見了嘆息說,這是脾土已經衰敗,肝木獨自旺盛,是賊邪侵犯,沒辦法治好了,結果小孩果然死了。
一個小孩生病出現腫脹,肚子脹大,有個庸醫胡言亂語,說五天可以消退十分之一。就拿繩子量小孩的肚子,然後給小孩服用牽牛子和葶藶子。小孩瀉了好幾次,腫脹消退了十分之三,父母非常高興,約好五天後再消退三分。結果不到三天,腫脹反而更嚴重,比之前還大。庸醫聽到消息就逃跑了,小孩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最後死了。
一個義子十五歲得了黃疸,臉色和眼睛都發黃。我問他,他說是因為吃壞東西引起的,肚子裡又熱又痛。我就開了一個方子,用黃柏、梔子等分,大黃減半,來退他的熱;用豬苓、澤瀉、茯苓、蒼朮等分,來去除他的濕;用枳實、厚朴、神曲來去除他的食積;用加倍的茵陳蒿來去除他的黃。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酒糊做成丸劑,用車前子煎湯送服。三天後,吐出黃水一大碗,胃裡的熱感也消失了。過了兩天,又瀉了三次,肚子不痛了。十天以後,小便逐漸清澈,黃疸也減退了。(這一段在黃疸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