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發揮》~ 卷之三 (3)
卷之三 (3)
1. 脾所生病
經云。諸濕腫滿。皆屬脾土。
白話文:
經文說,各種因為濕氣引起的腫脹、腹脹等病症,都與脾的功能失調有關。
2. 腫病
腫有二。經云。面腫曰風。足腫曰水。凡腫自上起者。皆因於風。治在肺。宜發散之。所謂開鬼門者是也。鬼門。汗孔也。參蘇飲合五皮湯主之。
腫自下起者。因於腎虛。宜滲利之。所謂潔淨府。是利其小便也。故仲景云。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宜五苓散加防己檳榔主之。
有一身盡腫者。宜胃苓五皮湯主之。經鬱則折之。謂上下分消。以去其濕。發汗利小便。此方是小兒者。胃苓丸煎五皮湯送下。
胃苓丸,此家傳十三方也。
蒼朮(泔浸),厚朴,陳皮,豬苓,澤瀉,白朮,茯苓(各一兩),甘草,官桂,草果仁(各三錢),上為末。水面丸麻子大。米飲下。此小兒常用之藥。隨病換引。
先翁治小兒腫。只用胃苓丸正方。順收長流水。入燈心煎湯送下。每日午時。用五加皮煎湯。抱兒於房內無風處浴之。浴罷上床,令睡一覺。以薄被蓋之。得微汗佳。如是腫消而止。未有不效者。
五皮湯
桑白皮,陳皮,生薑皮,茯苓皮,大腹皮,水煎。
經紀萬邦瑞女。二十七歲。病腫甚異。寅後午前。上半身腫。午後醜前。下半身腫。上下盡消。惟牝戶腫。小便難。諸醫不能治。請予治之。予曰。經云身半以上。天之陽也。宜發其汗。使清陽出上竅也。身半以下。地之陰也。宜利小便。使濁陰出下竅也。正上下分消。以去其濕之法。
唯半夜陰戶腫。不得小便。此又當從肝經求之。蓋厥陰肝經之脈。丑時起於足上。環陰器。又肝病者。則大小便難。用胃苓五皮湯。發汗利小便也。內有茯苓。所以伐腎肝之邪。木得桂而枯。又以辛散其肝經之水。以溫腎之真寒濕也。連服十一劑。而腫盡消去矣。
予奉先翁之教。凡腫微者。只用胃苓丸本方治之。如面腫甚者。胃苓丸本方內。加紫蘇葉二錢。苦葶藶一錢隔紙炒。以去肺經之風。足腫甚者。本方內加漢防己二錢。牽牛炒取頭末一錢。共為丸。燈心煎湯下。吾有一二門人。不守先訓。專用葶藶牽牛為治腫之藥。隨消隨腫。殺兒甚多。累吾之德。雖禁之不能阻也。
湖廣右布政使孫。隆慶丁卯。入場監試。為書經禮記總裁。有小姐病。留全司中調理。小姐誤食菱角傷脾。面腫而喘。夫人憂之。命余進藥。余立一方。用錢氏異功散。加藿香葉以去脾經之濕。紫蘇葉以去肺經之風。一劑而安。場罷後公出。見其方。謂全曰。此方甚好。取筆札令舍人孫環書記之。
小兒病嗽病瘧病瘡後腫者。皆虛腫也。
如受風雨水濕之氣而腫者。實腫也。通用胃苓丸主之。此家傳之法也。
小兒諸腫。不問虛實。並用胃苓丸五皮湯主之。此家傳也。
如因喘嗽面目浮腫者。宜消腫。葶藶丸主之。
如瘧後遍身浮腫者。此因瘧發之後。外中風邪。內傷冷水得之。宜胃苓丸。用長流水順取。入燈心煎湯送下。更於日午浴之。法如前。
白話文:
腫脹可分為兩種。古籍提到,面部腫脹是由風邪引起,腳部腫脹則是水濕所致。所有從上半身開始的腫脹,都是因為風邪入侵,治療應著重於肺部,需用藥物發汗以驅散風邪,也就是所謂的"開鬼門",意指通過出汗來排邪。治療可用參蘇飲加上五皮湯。
若腫脹從下半身開始,則是因為腎虛所致,治療應使用利尿藥物,也就是所謂的"潔淨府",意指通過利尿來清除濕氣。因此,張仲景提到,治療濕氣如果不利尿,則效果不佳。治療可用五苓散加上防己、檳榔。
對於全身腫脹的情況,宜使用胃苓五皮湯。如果體內氣血運行受阻,則需使用藥物以促進上下半身的濕氣排除,即發汗和利尿。對於兒童患者,胃苓丸搭配五皮湯煎湯服用。
胃苓丸是家族世代相傳的十三個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蒼朮、厚朴、陳皮、豬苓、澤瀉、白朮、茯苓、甘草、官桂、草果仁等,這些成分混合後製成小丸,用米湯送服,是兒童常用的藥物,可以根據病情進行調整。
對於小兒腫脹,僅需使用胃苓丸正方,配合長流水和燈心草煎湯服用,每天午時使用五加皮煎湯,讓孩子在房間無風的地方洗澡,然後讓他睡一覺,用薄被覆蓋,使其微微出汗。這樣連續幾天,腫脹就會消退。
對於一位27歲的女士,她患有的腫脹非常奇怪:在寅時至午時,上半身腫脹;午時至醜時,下半身腫脹;上下半身腫脹消失後,只有生殖器部位仍然腫脹,並且小便困難。經過眾多醫生治療無效,最後由我接手。我認為,根據古籍記載,身體上半部屬陽,應發汗;下半部屬陰,應利尿。對於半夜時生殖器腫脹且小便困難的情況,應從肝經入手。肝經的脈絡在醜時從腳部開始,環繞生殖器。肝病患者會有大小便困難的症狀。因此,我使用胃苓五皮湯,同時發汗和利尿。藥物中的茯苓可以去除腎臟和肝臟的邪氣,桂枝可以使木質植物枯萎,並且使用辛味藥物散去肝經的水濕,溫暖腎臟的真寒濕。病人連續服用11劑後,腫脹完全消退。
我遵循父親的教導,對於輕度腫脹,僅需使用胃苓丸正方進行治療。對於嚴重的面部腫脹,可在胃苓丸中加入紫蘇葉和苦葶藶;對於嚴重的腳部腫脹,則加入漢防己和炒制的牽牛子。但有些學徒不遵守父親的教誨,過度使用苦葶藶和牽牛子治療腫脹,導致病情反覆,甚至危及兒童生命,損害我的聲譽。
湖廣右布政使孫隆慶在丁卯年入場監考,擔任書經禮記總裁時,有一位小姐患病,在全司中接受調理。小姐誤食菱角,導致脾臟受損,面部腫脹並呼吸困難。夫人心急如焚,請我開藥。我開出錢氏異功散,加入藿香葉以去除脾經的濕氣,紫蘇葉以去除肺經的風邪。病人服用一劑後即康復。考試結束後,孫隆慶看到這個處方,認為非常好,請舍人孫環將處方記錄下來。
兒童因咳嗽、瘧疾或病後出現的腫脹,通常屬於虛腫;而因風雨、水濕引起的腫脹,則屬於實腫。對於實腫,一般使用胃苓丸治療,這是家族世代相傳的治療方法。
對於兒童的各種腫脹,無論虛實,都可以使用胃苓丸和五皮湯進行治療。對於因喘息咳嗽引起的面部浮腫,可以使用消腫的葶藶丸;對於瘧疾後全身浮腫的情況,這是因為瘧疾後風邪外侵和冷水內傷所導致,應使用胃苓丸,用長流水順取,加入燈心草煎湯服用,中午時進行沐浴。對於無其他疾病但出現浮腫的情況,應根據腫脹的部位進行治療。如果從面部開始腫脹,上半身先腫脹,這是風邪引起的腫脹,應使用五皮湯加上紫蘇葉和防風;如果從腳部開始腫脹,下半身先腫脹,這是濕邪引起的腫脹,應使用五苓散加上漢防己和木通。
對於長期腫脹無法消退,但氣血旺盛、食慾良好的情況,應使用利尿藥物,如商陸胃苓丸。腎臟是水分的根本,濕氣會傷害腎臟,長期坐在潮濕地面的兒童容易患上這種疾病。對於氣血虛弱、食慾不佳的情況,應以補脾為主。脾臟屬土,土可以剋制水,脾臟強壯後,水分自然消退,腫脹也會消失。可以使用參苓平胃散,加入藿香葉、紫蘇葉、木香和砂仁製成丸劑服用。
對於腎虛的患者,可以使用安腎丸。對於面部和全身都呈黃色且腫脹的情況,這是黃腫,應使用胃苓丸加上茵陳。對於黃色但沒有腫脹的情況,這是黃疸,應觀察黃色的明亮程度。如果黃色鮮明且小便黃且混濁,這是熱性黃疸,應使用三黃金花丸;如果黃色暗淡且小便不暢,這是濕性黃疸,應使用茵陳五苓散。
安腎丸適用於腫脹久治不愈,腎虛無法吸收的情況。
胃苓五皮湯是治療腫脹的重要藥物,由平胃散和五苓散組成,使用長流水和燈心草煎煮服用。
商陸胃苓丸適用於腫脹且氣血旺盛、食慾良好的患者,能幫助去除體內的廢物和濕氣,製成丸劑,每次服用30至50粒,待大便通暢後再服用一半的劑量。
一個兒童瘧疾後出現腫脹,使用胃苓丸,配合長流水和燈心草煎湯服用,並採用沐浴法進行調理,20天後痊癒。
另一個兒童患有腫脹,腹部膨脹,有庸醫冒充專家,不遵從家傳療法,聲稱得到異人的祕方,使用牽牛子和苦葶藶作為神奇的腫脹治療藥物。兒童服用散劑後,元氣下降,肚子大到無法坐下,只能躺著,陰囊腫大,陰莖長而捲曲。我看後感嘆,脾臟已經衰敗,肝臟卻過度活躍,這是邪氣入侵,無法治癒。果然,兒童最終死亡。
另一個兒童患有腫脹,腹部膨脹。有庸醫胡言亂語,聲稱五天可以消除一分腫脹,甚至用繩子測量腹部周長。使用牽牛子和苦葶藶治療,導致兒童多次腹瀉,腫脹減少了三分之一。父母非常高興,預計五天後再減少三分之一。然而,不到三天,腫脹再次增大,比之前更嚴重。庸醫聽到消息後逃跑,兒童病情加重,最終死亡。
一個養子15歲,患有黃疸,面部和全身都呈黃色。我詢問他的病情,他回答說是由於暴飲暴食引起,腹部大熱且疼痛。我開出一個處方,使用黃柏、梔子等分,大黃減半,以降溫;豬苓、澤瀉、茯苓、蒼朮等分,以去除濕氣;枳實、厚朴、神麴,以去除食物積滯;茵陳蒿加倍使用,以去除黃疸。這些成分混合後製成細末,用酒糊製成丸劑,用車前子煎湯送服。三天後,吐出一碗左右的黃色水,胃部不再感到熱。再過兩天,三次排便後,腹部不再感到疼痛。十天後,小便逐漸清澈,黃疸也減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