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發揮》~ 卷之二 (13)
卷之二 (13)
1. 諸瘡
一兒患口舌生瘡。醫用藥服之搽之者。皆芩連知柏類無效。予曰。心熱所為。苦入心而反助其熱。宜無效。乃作洗心散與之。一服而安。
予外甥。李中庵子也。滿口生瘡。咽喉唇舌皆是。令人取藥。予制一方。用柏連一錢。硃砂白礬五分。鼠婦焙乾三分。共研細。敷之立效。乃奇方也。
兒有重舌重齦者。宜用三稜針。刺去血。內服東垣涼膈散。凡口內諸病。唯針最捷。
舒舌者。心熱也。導赤散。弄舌者。脾熱也。瀉黃散主之。
錢氏云。心主驚。心藏神。兒心氣怯弱。或聞大聲。見異物異人。未有不動其神也。謂之客忤。
驚後其氣不散。鬱而生痰。痰生熱。熱生風。如此而發搐者。錢氏所謂氣逆而作搐而發驚者是也。此驚風二字。所以不同。
凡因驚而發搐者。此心火旺而肝木乘之。宜先止其搐。導赤散作湯吞下河間當歸龍薈丸。後安其神。錢氏安神丸主之。有痰涎壅塞者。先降其痰。辰砂膏主之。次止其搐。後安其神。
辰砂膏。下痰甚妙。
辰砂(飛三錢),硼砂,馬牙硝(各錢半),玄明粉(二錢),全蠍(去毒),珍珠(各一錢),麝香(一字),上另為末和均。用好油單紙包起。自然成膏。每用一粒許。治諸驚。薄荷湯調下。治胎驚。乳汁和棗湯下。
先翁治驚風至聖保命丹,方見肝部。此但加蟬蛻(一錢),使君子(一錢五分)
英山縣大尹吳清溪子病驚風。諸醫作風治之不效。急差人請予。予往見尹曰。非風也。乃因驚得之。風從肝治。驚從心治。不識病原。如何有效。乃取至聖保命丹治之。搐止。次日邑中僚屬士夫皆來問之。尹曰。名不虛傳。果良醫也。彼一見自有主意。不似他人費力。留住數日。厚待而歸。
心屬火惡熱。心熱則煩。多夜啼。宜導赤散主之。或日夜啼。皆宜服之。
本縣大尹張鼎石公子。生四月無乳。取一名壯婦人乳之。一夜大啼。取醫甘大用治之。初所治者。呼為腹痛。用理中湯不效。又呼為傷食。用益黃散。又不效。夜更啼哭。急請予視之。甘語其故。意欲我扶同其言也。心本惡熱。藥中又犯乾薑丁香。如何不助火而增益其病也。
乃請公子看之。尹曰。夜啼四日矣。全曰。夜啼有四。心煩一也。尹曰。傷食乎。腹痛乎。余曰。腹痛則面多青。傷食則面多晄白。今面多赤。心煩證的也。大用趨出。予用導赤散加麥冬燈心進一服。次早往問。大用自內出雲。昨夜到天明不止。予嘆之。彼喜其藥不中病也。
不知病退矣。余入問。尹曰。昨夜哭猶甚也。予告之曰。公子病安矣。公子貴體違和。四日夜未乳。昨夜病退思乳。乳母在外。故知往夜之哭。病哭也。昨夜之哭。飢哭也。尹喜曰。怪哉乳母來後。再不復啼矣。病果退矣。
白話文:
有個小孩口舌生瘡,醫生用黃芩、黃連、知母、黃柏等藥物內服外擦都沒效。我說:「這是心火旺盛引起的,苦味的藥入心反而會助長熱勢,所以沒效。」於是開了洗心散給他,一服就好。
我外甥,李中庵的兒子,滿嘴生瘡,連咽喉、嘴唇、舌頭都是,讓人來拿藥。我開了一個方子,用黃柏、黃連各一錢,硃砂、白礬各五分,鼠婦(一種蟲,焙乾)三分,一起研磨成細末,敷在患處立刻見效。真是奇效的方子。
小孩有重舌(舌下繫帶過短)或重齦(牙齦腫大)的情況,應該用三稜針刺破出血,內服東垣的涼膈散。凡是口內的疾病,用針刺最快見效。
喜歡伸舌頭,是心熱引起的,用導赤散治療;喜歡吐舌頭,是脾熱引起的,用瀉黃散治療。
錢乙說,心主掌驚恐,心是神志的所在。小兒心氣虛弱,聽到大聲響或看到奇異的人事物,沒有不受到驚嚇的。這就是所謂的「客忤」(受到驚嚇)。
受到驚嚇後,氣機沒有散開,鬱結而產生痰,痰久化熱,熱久生風,這樣就會發生抽搐,這就是錢乙所說的「氣逆而作搐而發驚」。這裡的「驚」與「風」指的原因不同。
凡是因為驚嚇而引起的抽搐,是心火旺盛,肝木又來乘勢作亂,應該先止住抽搐,用導赤散煎湯服用,再吞下河間的當歸龍薈丸,然後安定心神,用錢氏安神丸。如果有痰涎阻塞,要先降痰,用辰砂膏,然後止抽搐,再安神。
辰砂膏化痰效果很好。
辰砂(飛過,三錢),硼砂、馬牙硝(各一錢半),玄明粉(二錢),全蠍(去毒)、珍珠(各一錢),麝香(少許),以上分別研磨成粉混合均勻,用好的油紙包起來,自然會形成膏狀。每次用一點點,治療各種驚嚇,用薄荷湯調服。治療胎驚,用乳汁和紅棗湯調服。
先父治療驚風用的至聖保命丹,方子在肝部可以找到。這裡只要加蟬蛻(一錢),使君子(一錢五分)就可以了。
英山縣大尹吳清溪的兒子得了驚風,許多醫生都當作風邪來治療,沒有效果。他急忙派人來請我。我去看診後對吳大尹說:「這不是風邪引起的,是驚嚇造成的。風邪要從肝臟治療,驚嚇要從心臟治療,不了解病因,怎麼會有效果?」於是用了至聖保命丹來治療,抽搐就止住了。隔天,縣裡的官員士紳都來問候,吳大尹說:「真是名不虛傳,果然是良醫!他一看就知道病因在哪,不像其他人費盡力氣,他很輕鬆就處理好了。」便留我住了幾天,好好款待我才讓我回去。
心屬火,厭惡熱,心熱就會煩躁,容易夜啼,應該用導赤散來治療。不論白天或晚上啼哭,都適合服用。
本縣大尹張鼎石的兒子,出生四個月沒有奶水,找了一個健壯的婦人來餵奶。有一天晚上,孩子大哭不止,找來醫生甘大用治療。一開始,甘醫生說孩子是腹痛,用理中湯沒有效果。又說孩子是傷食,用益黃散也沒有效果。晚上哭得更厲害,急忙請我去看診。甘醫生想讓我附和他的說法。心本來就怕熱,藥裡又用了乾薑、丁香,怎麼不會助長火勢,加重病情呢?
我請大尹讓我看看孩子,大尹說:「孩子夜啼已經四天了。」我說:「夜啼有四種原因,心煩是其中一種。」大尹問:「是傷食嗎?還是腹痛?」我說:「腹痛的話臉色會發青,傷食的話臉色會發黃,現在孩子臉色發紅,這是心煩的症狀。」甘醫生就離開了。我用導赤散加上麥冬、燈心草,給孩子服用一劑,隔天早上我再去問候。甘醫生從裡面出來說:「昨天晚上哭到天亮都沒停。」我嘆了口氣,他還以為我開的藥沒對症。
他不知道病已經好了。我進去問候,大尹說:「昨晚哭得更厲害了。」我告訴他:「公子的病已經好了。公子身體不適,四天晚上沒喝奶,昨晚病退了,想要喝奶,奶媽在外面,所以昨晚的哭是想要喝奶的哭,不是生病的哭。」大尹高興地說:「真奇怪,奶媽來了之後,就不再哭了,病果然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