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發揮》~ 卷之二 (11)
卷之二 (11)
1. 心所生病
經曰。諸痛癢瘡疾。皆屬心火。
白話文:
經典上說,各種疼痛、搔癢、瘡瘍等疾病,都屬於心火旺盛所導致。
2. 諸瘡
發揮云。心火者。君火也。君務德而不為毒。為癢痛瘡瘍者。乃命門相火之所為也。小兒諸瘡。皆胎毒也。命門者。右腎也。雖云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父母命門之中。原有伏火。胚胎之始。兒則受之。既生之後。其火必發為癰疽丹疹癬一切惡瘡。名曰胎毒者。是也。古人立法。
於兒初生之時。有拭口法。有黃連甘草朱密法。無非以解毒而設也。後人因之。合上三法。取臍帶合藥。名曰育嬰延齡解毒丹。方備載在前幼疾條內。
東垣之治紅絲瘤。丹溪之治小便淋。皆有解毒之法。見格致餘論。請博求。
予立一方。以丹溪三補丸半生用半酒炒。甘草半生半炙。各等分為末。雪水丸。麻子大。硃砂雄黃各二分之一。水飛為衣。淡豆豉湯送下。初生二臘內服之良。天行痘疹之歲。尤宜服之。
小兒初生。有育嬰延齡解毒丹。服之能解其胎毒。其有發瘡瘍者。有溯源解毒湯。乳母服之。
丹瘤。此胎毒之最酷者。即紅絲瘤也。名龍纏火帶也。乃小兒之惡疾。二歲以上兒可治。半周歲者難治。百無一二也。發處腫硬一塊。其色甚赤。手不可近。如火炙流銅。往下遶走。自頭上起至心即死。自足下起至腎即死。古方治法。無可取者。唯家傳蜞針法砭法。出其惡氣。
以泄其火毒。十治六七。誠良法也。經云血食者決之是也。切不可用寒冷之藥敷之。使火毒鬱而不得泄。入腹為腹脹。為腹痛。為喘。為驚狂。為搐搦者。必死。宜用通聖散全料。銼細入酒中浸濕曬乾炒。碾為極細末。蜜水調服。外以通聖散加金銀花藤葉煎湯浴之。此水漬法。
亦火鬱則發之也。先發驚後發丹者。可治。通聖散主之。或用導赤散加連翹玄參防風荊芥穗瀉青丸。先發丹後發驚者不治。
疥癬。乾者可治。胡麻丸主之。若浸淫潰爛。內無完膚。日夜啼哭者。不可治。切不可用砒硫粉汞為藥搽之。使毒氣乘虛入腹。發搐發喘者皆死。
胡麻丸
胡麻仁(炒),苦參,甘菊花,大力子(炒),石菖蒲,何首烏,威靈仙,蔓荊子,烏梢蛇(酒浸去皮骨取肉焙乾各等分),一本有蒺藜(炒),黃連(炒),無蛇,上為末。酒為丸。麻子大。竹葉湯下。此祖傳十三方也。
治小兒瘡疥。宜調乳母。溯源解毒湯主之。
人參,歸身,赤芍藥,川芎,黃連(酒炒),連翹,木通,生地黃,陳皮,甘草,水煎服。以少許喂兒佳。一本有竹瀝。
小兒生下。遍身蟲疥干癢。喜人摩拍。予制一方。用烏蛇酒浸焙乾取肉一錢。苦參酒浸焙乾二錢。胡麻仁(炒),白蒺藜(炒去刺),各一錢五分共為末。用浸蛇與苦參酒糊為丸。甘草湯下愈。
一兒五歲。每至春時。則遍身生膿胞瘡。此胎毒也。予戒用搽藥。恐粉砒硫之毒。乘虛入腹。以胡麻服之而愈。更灸風池血海曲池三里。自此再不發矣。
白話文:
所謂的「發揮」說:心火是君火,君火的職責在於展現德行,而不是產生毒害。會導致搔癢、疼痛、瘡瘍的,是命門相火的作用。小孩子身上長的各種瘡,都是胎毒引起的。命門指的是右腎。雖然說男子用來儲藏精氣,女子用來繫住胞胎,但父母的命門之中,原本就有潛伏的火氣。在胚胎形成的初期,孩子就會受到這種火氣的影響。出生之後,這種火氣就會爆發成癰疽、丹疹、癬等各種惡瘡,這就是所謂的「胎毒」。古人制定的法則是,在嬰兒剛出生的時候,有擦拭口腔的方法,也有使用黃連、甘草、硃砂、蜂蜜等藥物的方法,無非都是為了幫助嬰兒解毒而設。後人根據這些方法,將上述三種方法合併,取出臍帶加入藥材,製成「育嬰延齡解毒丹」,藥方詳細記載在前面的幼兒疾病條目中。
東垣先生治療紅絲瘤,丹溪先生治療小便淋漓,都有解毒的方法,記載在《格致餘論》中,請大家廣泛查閱。
我擬定了一個藥方,用丹溪先生的「三補丸」一半生用,一半用酒炒過;甘草一半生用,一半炙過,將這些藥材等份磨成粉,用雪水調和做成藥丸,像麻子一樣大,再用水飛過的硃砂和雄黃做成藥衣,用淡豆豉湯送服。這個藥方對於出生兩個月內的嬰兒來說,效果很好。在天花、麻疹等流行疾病流行的年份,尤其適合服用。
嬰兒剛出生時,可以使用「育嬰延齡解毒丹」來解胎毒。如果已經出現瘡瘍,可以使用「溯源解毒湯」,讓哺乳的母親服用,藥效會通過乳汁傳給嬰兒。
丹瘤,是胎毒中最嚴重的表現,也就是紅絲瘤,又名「龍纏火帶」,是小兒的惡性疾病。兩歲以上的兒童可以治療,半歲左右的嬰兒則難以治療,治好的機會只有百分之一二。發病時,患處會腫脹堅硬,顏色非常紅,手不能靠近,像被火燒或流動的銅液燙過一樣,會往下蔓延。從頭部開始蔓延到心臟就會死亡,從腳部開始蔓延到腎臟就會死亡。古人的治療方法沒有什麼效果。只有家傳的「蜞針」和砭石療法,可以放出邪氣,宣洩火毒,治療效果能達到十分之六七,確實是很好的方法。古書上說「血食者決之」,意思就是可以用針刺放血的方法治療。切記不可使用寒涼的藥物敷在患處,這樣會使火毒鬱積而無法宣洩,進入腹部會導致腹脹、腹痛、喘息、驚厥、抽搐,必定會死亡。應該使用「通聖散」的全部藥材,將藥材切碎,浸泡在酒中,曬乾後炒過,再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蜂蜜水調和服用。外用「通聖散」加上金銀花、藤葉煎湯沐浴。這種用水浸泡的方法,也是因為火毒鬱結而導致的。先發驚厥後發丹疹的,可以治療,用「通聖散」治療。也可以用「導赤散」加上連翹、玄參、防風、荊芥穗、「瀉青丸」來治療。如果先發丹疹後發驚厥,就無法治療了。
疥癬,乾燥的可以治療,用「胡麻丸」治療。如果已經蔓延潰爛,體內沒有完整皮膚,日夜啼哭的,就不可治療了。切記不可用砒霜、硫磺、水銀等有毒的藥物塗抹,這樣會讓毒氣乘虛進入腹部,導致抽搐、喘息,都會死亡。
「胡麻丸」的組成:
胡麻仁(炒過)、苦參、甘菊花、大力子(炒過)、石菖蒲、何首烏、威靈仙、蔓荊子、烏梢蛇(用酒浸泡後去除皮骨,取肉焙乾,各等份)。有的版本有蒺藜(炒過)、黃連(炒過),沒有烏梢蛇。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和成丸,像麻子一樣大,用竹葉湯送服。這是祖傳的十三個藥方之一。
治療小兒瘡疥,應該調理哺乳的母親,用「溯源解毒湯」治療。
「溯源解毒湯」的組成:
人參、當歸身、赤芍藥、川芎、黃連(酒炒)、連翹、木通、生地黃、陳皮、甘草,用水煎服。給嬰兒少量餵食。有的版本有竹瀝。
嬰兒出生後,全身長滿蟲疥,皮膚乾燥搔癢,喜歡被人撫摸拍打。我有一個藥方,用烏梢蛇用酒浸泡後焙乾,取肉一錢;苦參用酒浸泡後焙乾,二錢;胡麻仁(炒過)、白蒺藜(炒過,去刺)各一錢五分,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用浸泡過蛇和苦參的酒調成糊狀,做成藥丸,用甘草湯送服,就會痊癒。
有一個五歲的男孩,每到春天,就會全身長滿膿皰瘡。這是胎毒引起的。我告誡不要使用外用藥,因為擔心粉、砒霜、硫磺的毒性會乘虛進入腹部。讓他服用「胡麻丸」就痊癒了。我又用艾灸了風池、血海、曲池、足三里等穴位,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復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