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發揮》~ 卷之三 (6)
卷之三 (6)
1. 積痛
小兒腹痛。屬食積者多。食積之痛。屬寒者多。蓋天地之化。熱則發散而流通。寒則翕聚而壅塞。飲食下咽之後。腸胃之陽。不能行其變化轉輸之令。使穀肉果菜之物。留戀腸胃之中。故隨其所在之處。而作痛也。
如在胃中猶是完物。在當心而痛。宜吐之。所謂高者越之也。瓜蒂散主之。
其在小腸中。雖變化猶是糟粕。其痛在心之下臍之上。宜辛溫之藥利下之。宜丁香脾積丸主之。
一兒周歲。食肉太早。自此成積,日漸羸瘦。不思乳食。其父沙溪告予。請醫治之。予取養脾去積丸。先服三日。後用脾積丸。雞肉湯下。取下雞肉一片。猶未化也。再服養脾丸調理而愈。
其在大腸者。水穀已分。傳送廣腸為疾也。其痛在臍之上。宜苦寒之藥下之。木香檳榔丸主之。
如可吐者。不如鹽湯探吐之法尤妙。如飲食之後更有胃口痛者。此宜吐之。如因舊日之積作痛者。不可吐之。恐傷胃氣。宜小陷胸丸主之。
枳實(麩炒二錢),半夏,黃連(薑汁炒各二錢),草豆蔻(炒五分),上為末。神麯糊丸。麻子大。薑湯下。
王小亭一日胃腕當心而痛。請予治之。七日不止。予以手摸其胸腹。問在何處。惟心之下。手不可近。予曰。吾差矣。何怪其藥之不效也。凡腹痛手可按者。虛痛也。手不可按者。實痛也。實痛。非積則痰。故不可按也。乃立一方。於枳實導滯丸控涎丹二方內。擇取枳實黃連半夏各二錢。
木香黑牽牛頭末白芥子炒甘草等分。搗羅為末。用生薑自然汁和神麯作丸。麻子大。以沉香木香檳榔磨水下。或薑湯亦可。初服二十一丸。少頃痛移下中脘。又服七丸。至臍下。又服五丸。利下清水而止。乃知是脾痛也。復作枳朮丸加青皮陳皮木香砂仁神麯麥芽山楂。調理而安。
治痛者。其可忽諸。
凡腹中積痛者。只在腸胃之中。蓋腸胃為市。物之聚也。脾主腐化。而無所受故也。非客所犯必不為痛。如有脾痛者。宜祖傳,三聖散,主之。
蒼朮(鹽炒),香附子(鹽炒),良薑(清油炒),上為細末。熱酒調下。
白話文:
小兒腹痛,多半是食物積滯造成的。食物積滯引起的疼痛,又多屬於寒性。這是因為天地的運行,熱能使氣機發散流通,寒則會使氣機收縮壅塞。飲食下肚後,腸胃的陽氣無法順利運化食物,導致穀物、肉類、水果蔬菜等停留在腸胃中,因此在停滯的部位產生疼痛。
如果食物還在胃中,沒有完全消化,感覺疼痛在心口,就應該用嘔吐的方式排出,也就是「高處的要往上疏導」的原則,可以服用瓜蒂散來治療。
如果食物已經到了小腸,雖然有所消化,但仍是殘渣,疼痛部位在心口下方、肚臍上方,應該使用辛溫的藥物來幫助排泄,可以服用丁香脾積丸。
有個一歲的嬰兒,太早吃肉,從此就積食,日益消瘦,不愛吃奶和食物。他的父親沙溪來告訴我,請我為他醫治。我先給他服用養脾去積丸三天,之後改用脾積丸,用雞肉湯送服,結果排泄出來的雞肉還是一片,沒有消化。於是再服用養脾丸調理才痊癒。
如果積食到了大腸,水穀已經分離,傳送到廣腸就會導致疾病,疼痛部位在肚臍周圍,應該用苦寒的藥物來通便,可以服用木香檳榔丸。
如果可以嘔吐,用鹽湯催吐的效果會更好。如果飯後又感到胃痛,就應該催吐。如果是因為舊有的積食引起疼痛,則不宜催吐,以免傷害胃氣,應該服用小陷胸丸。
(以下是小陷胸丸的配方:)枳實(麩炒二錢),半夏,黃連(薑汁炒各二錢),草豆蔻(炒五分),一起磨成粉末,用神麯糊做成藥丸,像麻子大小,用薑湯送服。
有一個叫王小亭的人,有一天胃脘心口疼痛,請我為他醫治,七天都沒有好轉。我用手摸他的胸腹,問他痛在什麼地方,他說在心口下方,手不能按壓。我說,我錯了,難怪藥沒有效果。凡是腹痛可以按壓的,都是虛痛;手不能按壓的,就是實痛。實痛,不是積食就是有痰,所以不能按壓。於是,我從枳實導滯丸和控涎丹兩個方子中,選用枳實、黃連、半夏各二錢,
加上木香、黑牽牛頭末、炒過的白芥子、甘草等份,一起搗成粉末,用生薑的自然汁和神麯做成藥丸,像麻子大小,用沉香、木香、檳榔磨水送服,也可以用薑湯送服。第一次先服二十一丸,過一會兒疼痛移到中脘,再服七丸,疼痛移到肚臍下,再服五丸,排出清水才停止。由此可知這是脾臟的疼痛。之後又用枳朮丸,加上青皮、陳皮、木香、砂仁、神麯、麥芽、山楂來調理才痊癒。
治療疼痛,怎麼能輕忽呢?
凡是腹中積食引起的疼痛,都是在腸胃中,因為腸胃就像市場一樣,是各種東西聚集的地方。脾臟主要負責消化腐熟食物,但本身並不受病邪影響。如果沒有外邪侵犯,是不會引起疼痛的。如果出現脾痛,應該服用祖傳的三聖散來治療。
(三聖散的配方:)蒼朮(鹽炒),香附子(鹽炒),良薑(用清油炒),一起磨成細末,用熱酒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