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發揮》~ 卷之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7)

1. 慢驚有三因

因病後或吐瀉,脾胃虛損,遍身冷,口鼻亦冷,手足時瘛瘲,昏睡露睛,此無陽也。宜待其未發而治之,調元湯合小建中湯主之。如見上證,雖有神丹,不可治也。或問:吐瀉何以生風,而不可治者何也?曰:五行之理,氣有餘則乘其所勝,不足則所勝乘之。吐瀉損脾,脾者土也。

風者肝木所生也。脾土不足,則肝木乘之,木勝土也。其病不可治。人身之中,以谷為本。吐多則水穀不入,瀉多則水穀不藏。吐則傷氣,泄則傷血。水穀已絕,血氣又敗,如之何不死也?

或問:風從風治,何以所立之方,不用風藥,何也?曰:內經云:肝苦急,以甘緩之,以酸泄之,以辛散之。又云: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調元湯,參、耆、甘草之甘,甘可以緩肝之急,為治風之聖藥也,而又可以補脾。芍藥、桂枝,苦辛為從,可以建中。二方合而用之治慢驚風者,此東垣老人之秘傳也。

因得驚風,醫用利驚之藥太多,致傷脾胃,元氣益虛,變為慢驚者。此外風未退,中虛又生,風虛相搏,正去邪存,大命隨傾。此慢驚風證,尤慎於始也。

一兒五歲,病痢。醫用藥治之,痢轉甚,其脾胃中氣下陷也。予用參苓白朮散調之,十日痢止。予辭歸。有惑者謂其父曰:無積不成痢,富家之子多有肉積,吾有阿魏,嘗用治痢有效。父惑而聽之,乃以阿魏作丸,如小豆大,連服三丸。其子昏睡。適予又至,以服阿魏丸告。

予驚曰:阿魏雖去肉積,大損元氣,令郎脾胃已弱,豈可服之?父曰:病安而喜睡未醒也。予謂乳母叫之,則目露睛,氣已絕矣。

有兒脾胃素弱,一日病瀉。以理中丸服之,瀉未止,口內生瘡。謂兒前藥性熱助火,復以冷藥投之。身微熱,睡則揚睛。予見之曰:此兒發慢驚風。脾胃本虛,瀉則益虛。口中生瘡者,脾虛熱也。誤服冷藥,則中氣益損。昏睡不乳,虛損之極也。當急作調元湯,加倍人參服之,調理半月而愈。

一女子五個月內發搐。予以瀉青丸投之,三四服,搐不止轉甚。予思:痰壅氣鬱,乃發搐也。丸散頗粗,與痰黏滯於咽喉之間,致氣不通,而搐愈甚也。用竹葉煎作湯,取綿紙濾去其渣滓,澄清服之。搐止。其父嘆曰:醫之貴於變通也如是夫!

一小兒得真搐。予曰:不治。彼家請一推拿法者掐之。其兒護痛,目瞪口動。一家盡喜。再觀兒斜視,彼曰:看娘。兒口開張,彼曰:尋娘乳吃。予嘆曰:誤矣!睹子轉睛,謂之看娘;急口開張,謂之尋乳,皆死證也。其夜兒果死。

肝主風,急驚風,搐搦振掉,肝之本經氣動所生也。當急治之。得心熱則發,宜瀉青丸,用導赤散煎湯送下而愈。初發搐昏睡不醒,或掐人中,或掐大陵,或灸中衝,待其醒而藥之。

或用白殭蠶、豬牙皂角、細辛、川芎、藜蘆等分為末,吹鼻中。嚏者可治,不嚏者不可治。

白話文:

慢驚風的成因有三種:

第一種是因病後或吐瀉導致的。這種情況會出現脾胃虛弱、全身冰冷、口鼻也發冷的現象,手腳有時會抽搐、昏睡且眼睛睜開。這是體內陽氣不足的表現。應該在病症還未發作時就開始治療。可以用調元湯合小建中湯來治療。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就算有靈丹妙藥也無法醫治。

有人問,為什麼吐瀉會導致生風,而且無法治癒呢?因為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當身體的氣有餘時,就會侵犯它所剋制的那個臟腑;氣不足時,就會被它所剋制的那個臟腑反過來侵犯。吐瀉會損傷脾胃,脾屬土,而風是肝木所生的。當脾土虛弱時,肝木就會反過來剋制脾土,也就是木剋土,這樣的疾病就難以治癒。人體以食物為根本,吐太多則水穀無法進入,瀉太多則水穀無法儲藏。吐會損傷氣,瀉會損傷血。當水穀的供給斷絕,氣血又衰敗時,人怎麼可能不死呢?

還有人問,風症應該用治風的藥來治療,為什麼你開的藥方不用治風的藥呢?這是因為《內經》說,肝喜歡舒緩,所以要用甘味藥來緩解,用酸味藥來疏泄,用辛味藥來發散。又說脾喜歡舒緩,所以要給它吃甜的東西來緩解。調元湯中的人參、黃耆、甘草都是甘味的,甘味可以緩解肝的急迫,是治療風症的良藥,同時也可以補脾。芍藥、桂枝是苦味和辛味的,可以溫養中焦。將這兩個方子合起來使用,治療慢驚風,這是東垣老人的秘傳方法。

還有一種慢驚風,是因為小兒得了驚風後,醫生使用了太多利驚的藥,導致脾胃損傷,元氣更加虛弱,轉變成慢驚風。這是因為外風未退,體內又產生虛症,虛風互相搏擊,正氣衰退而邪氣存在,生命就隨之危險了。這種慢驚風,尤其要注意在初期就小心處理。

曾經有個五歲的小孩得了痢疾,醫生用藥治療,痢疾反而更嚴重,這是因為脾胃的中氣下陷了。我用參苓白朮散來調理,十天後痢疾就止住了。我準備回家時,有疑惑的人對小孩的父親說,沒有積食不會得痢疾,富貴人家的小孩多有肉積,我有阿魏,以前用來治痢疾很有效。父親聽信了他們的話,就用阿魏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連續服用了三顆。小孩就昏睡過去了。正好我又來了,他們告訴我小孩服用了阿魏丸。

我驚訝地說,阿魏雖然可以去除肉積,但會大大損傷元氣。你家小孩的脾胃已經很虛弱了,怎麼可以吃阿魏呢?父親說,病好了只是愛睡覺,還沒醒而已。我讓乳母叫他,他眼睛睜開了,但氣已經斷絕了。

有個小孩脾胃一直虛弱,有一天腹瀉,就服用了理中丸,但腹瀉沒有止住,反而嘴裡長了瘡。有人認為小孩之前吃的藥性熱,助長了火氣,又改用寒涼的藥。小孩身體有點發熱,睡覺時眼睛睜開。我看到後說,這個小孩得了慢驚風。他原本脾胃就虛弱,腹瀉又加重了虛弱,嘴裡長瘡是因為脾虛而生熱。誤服寒涼的藥,會更加損傷中氣,導致昏睡不醒,虛弱到了極點。應該趕快用調元湯,加倍人參服用,調理半個月後才痊癒。

有個五個月大的女孩,發生抽搐,我用了瀉青丸,服了三四次,抽搐不但沒有停止,反而更嚴重了。我認為是痰阻礙了氣機,才導致抽搐。丸散比較粗糙,與痰黏在咽喉之間,導致氣不順暢,所以抽搐反而更嚴重了。我用竹葉煎湯,用綿紙過濾掉藥渣,取清澈的藥液服用,抽搐就停止了。她的父親感嘆道,醫術的寶貴之處就在於能夠靈活變通啊!

有個小孩得了真搐,我說無法治療。他家人請來一個推拿師給他按摩。小孩因為疼痛而哭叫,眼睛睜大,嘴巴動個不停。全家都很高興。再看小孩眼睛斜視,他們說是看媽媽。小孩張開嘴巴,他們說是想喝奶。我嘆息道,錯了!看到小孩眼睛轉動,說是看媽媽;看到小孩張開嘴巴,說是想喝奶。這些都是將死的徵兆。當天晚上,這個小孩果然死了。

肝主風,急驚風時,會有抽搐、顫抖等症狀,這是因為肝經的氣機妄動所導致的。應該盡快治療。如果肝火太旺,就會發病,可以使用瀉青丸,用導赤散煎湯送服,就可以治癒。剛開始抽搐、昏睡不醒時,可以掐人中、大陵穴,或灸中衝穴,等到醒來後再用藥治療。

也可以用白殭蠶、豬牙皂角、細辛、川芎、藜蘆等藥材磨成粉,吹入鼻中,如果打噴嚏就可治癒,不打噴嚏就無法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