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幼科發揮》~ 卷之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

1. 脾經兼證

諸困睡。不嗜食。吐瀉。皆脾臟之本病也。昏睡身熱。宜胃苓丸琥珀抱龍丸主之。吐瀉有冷有熱。冷者不渴。理中丸主之。熱者渴飲冷水。五苓散合天水散主之。

兼見肝證。初傷風吐瀉。惡風發熱。煩急頓悶。此宜發散。惺惺散主之。如先吐瀉。後變慢驚風者不治。

五苓散,能分陰陽。止吐瀉。利小便。定驚悸。

豬苓,澤瀉,白朮,赤茯苓(各等分),桂(減半),上銼或為末。水煎。加硃砂名硃砂五苓散。加茵陳名茵陳五苓散。

天水散一名六一散。除熱止渴。化涎痰。利小便。

滑石(飛過六兩),甘草炙(一兩),上末碾勻。水調服。

惺惺散,治傷寒時氣風熱。痰涎咳嗽。

四君子加桔梗,細辛,栝蔞根,防風(各等分),上為末。小者每服一錢。大者二錢。入薄荷葉五片。水煎至七分。溫服。銼亦可。

兼見心證。發熱昏睡。夢中驚悸。宜東垣安神丸主之。渴飲水。辰砂五苓散。

兼見肺證。發熱昏睡。氣促而喘者。宜葶藶丸主之。

葶藶丸,治傷食沖脾。傷風喘嗽。痰涎喘促者。

甜葶藶(去皮隔紙炒),黑牽牛(炒取頭末),防己,杏仁(去皮尖研為膏各等分),上研和勻。取膠棗肉去皮杵爛。入藥再杵。丸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淡薑湯食後臨臥送下。量兒強弱加減。予今家傳去黑牽牛加蘿蔔子真蘇子炒入尤妙。

兼見腎證。羸瘦痿弱。嗜臥不能起者。宜脾腎兼補。補腎宜地黃丸。補脾宜養脾丸。如瀉久便膿血者死。

補腎丸,此家傳補脾之聖方。小兒脾常不足。宜此補之。

人參,白朮,茯苓(炙),粉草,白芍(酒炒),黃耆(蜜炒),陳皮,當歸身,山藥,蓮肉(各一兩),神麯(五錢),肉桂(二錢五分),上為末。荷葉水煮粳米糊丸。麻子大。用米飲下。

一女嗜臥。發熱項軟。頭傾倒不能舉。諸醫作風治。而遲疑不決。予至見之。謂諸醫曰。此陽虛病也。蓋頭者諸陽之首。胃者諸陽之會。此女必乳食傷胃。胃氣不足。故清陽不升。而項軟不能任元也。可服調元湯。一劑而安。人皆歎服。

白話文:

脾經兼證

各種睏倦想睡、食慾不振、嘔吐腹瀉,這些都是脾臟本身的問題。如果出現昏睡發熱,適合服用胃苓丸或琥珀抱龍丸來治療。嘔吐腹瀉有寒熱之分,屬於寒證的通常不會口渴,適合服用理中丸;屬於熱證的則會想喝冷水,適合服用五苓散合天水散。

如果同時出現肝臟的症狀,像是剛開始受風寒而引起嘔吐腹瀉,怕風發熱,感到煩躁不安、胸悶,這時應該用發散的方法,服用惺惺散來治療。如果先出現嘔吐腹瀉,之後變成慢驚風,通常難以治癒。

五苓散,能調和體內陰陽,止吐瀉,利小便,安定驚悸。

藥材包含:豬苓、澤瀉、白朮、赤茯苓(各等份),桂枝(減半),將以上藥材切碎或磨成粉末,用水煎煮。如果加入硃砂,就稱為硃砂五苓散;如果加入茵陳,就稱為茵陳五苓散。

天水散,又名六一散,能清除體內熱邪,止渴,化解痰液,利小便。

藥材包含:滑石(研磨過,六兩),炙甘草(一兩),將以上藥材磨成均勻的粉末,用水調服。

惺惺散,用於治療傷寒、時氣病、風熱,以及痰多咳嗽。

藥材包含: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加桔梗、細辛、栝蔞根、防風(各等份),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小孩每次服用一錢,大人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五片薄荷葉,用水煎煮至七分,溫服。也可以將藥材切碎煎煮。

如果同時出現心臟的症狀,像是發熱昏睡,做夢時驚悸,適合服用東垣安神丸來治療。如果口渴想喝水,適合服用辰砂五苓散。

如果同時出現肺臟的症狀,像是發熱昏睡,呼吸急促喘息,適合服用葶藶丸來治療。

葶藶丸,用於治療因飲食不當傷及脾胃、受風寒而引起的喘嗽,以及痰多喘促。

藥材包含:甜葶藶(去皮隔紙炒)、黑牽牛(炒後取頭末)、防己、杏仁(去皮尖研成膏,各等份),將以上藥材研磨混合均勻。取熟棗肉去皮搗爛,加入藥粉再次搗勻,搓成麻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至七丸,用淡薑湯在飯後睡前送服。可依據小孩體質強弱調整用量。家傳秘方中去掉黑牽牛,加入炒過的蘿蔔子和真蘇子,效果更好。

如果同時出現腎臟的症狀,像是身體消瘦虛弱,喜歡臥床不起,應該同時補養脾腎。補腎宜用地黃丸,補脾宜用養脾丸。如果腹瀉很久,並且排出膿血,通常無法治癒。

補腎丸,是家傳補脾的良方。小孩的脾臟通常比較虛弱,適合用此方來補養。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白芍(酒炒)、黃耆(蜜炒)、陳皮、當歸身、山藥、蓮肉(各一兩)、神麯(五錢)、肉桂(二錢五分),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荷葉水煮粳米糊製成丸子,大小如麻子。用米湯送服。

有一個女子很喜歡睡覺,發熱且脖子無力,頭頸傾斜無法抬起。許多醫生都當作是風邪來治療,但效果都不好。我去看診後,告訴其他醫生說,這是陽虛的病症。頭是身體陽氣聚集的地方,而胃是陽氣匯集之處。這個女子一定是吃乳食傷了胃,導致胃氣不足,陽氣無法上升,因此脖子才會軟弱無力。可以服用調元湯,一劑藥就痊癒了。大家都感到十分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