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發揮》~ 卷之二 (10)
卷之二 (10)
1. 熱有虛實
虛熱者。多在大病之後。或溫熱。兼潮熱。或渴或不渴。大小便如常。宜調之。竹葉湯調元湯地骨皮散主之。
實熱者。面赤腮燥。鼻乾焦。喜就冷。或合面臥。或仰臥。露出手足。掀去衣被。大渴飲水。大小便秘。宜瀉之。神芎丸。大金花丸。大便不通者。用膽導法。
或問治熱以寒。治寒以熱。良工不能廢其繩墨也。今治虛熱。乃用溫藥者。亦有說乎。予曰。說見內經。實熱者。邪火也。可以水制。可以實折。故以寒治熱者。逆治法也。虛熱者。真火也。水不能制。寒不能折。唯甘溫之劑。可以勝之。故以溫治虛熱者。從治法也。逆之從之。不離乎正。
按錢氏書中。有潮熱發搐似驚者。附會之說也。蓋熱則生風。諸熱不退。皆能發搐。不特潮熱也。其以十二時分五臟者固是。愚竊有疑焉。人身之氣。晝則行陽二十五度。故晝則發熱。夜則明瞭者。此熱在氣分。宜小柴胡湯白虎湯主之。夜則行陰二十五度。故夜則發熱。晝則明瞭者。
此熱在血分。宜四物合桂枝湯主之。如晝夜發熱者。此氣血俱虛也。宜如前法。分表裡虛實治之。如日晡潮熱。乃胃中有宿食也。宜下之。小承氣湯。三黃枳朮丸主之。
如傷風發熱。傷飲食發熱。變蒸瘡疹發熱。胎熱疳熱。各隨其類治之。
生犀散,治風熱。
地骨皮,赤芍藥,北柴胡,乾薑(各一兩),甘草(半兩),生犀角(二錢),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脫甲散,治夾驚傷寒。煩躁口渴。
柴胡,當歸,龍膽草,甘草炙,知母(各三錢),白茯苓(二錢五分),人參,川芎(各二錢),麻黃(連根節二錢),熱甚。加升麻葛根。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入連須蔥白煎服。
黃連安神丸,治心熱。
硃砂(飛四錢),黃連(五錢),甘草(五分),上為末。餅丸。黍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燈草湯下。
木通散,治心肺熱。
生地黃,木通,荊芥,地骨皮,桑白皮(炒),炙甘草,桔梗(各等分),上銼細。入生薑水煎服。
地骨皮散,治夜熱及潮熱虛熱。病後餘熱。
知母,柴胡,甘草(炙),人參,地骨皮(初採者),半夏,赤茯苓(各等分),上為末。量人大小加減。入生薑水煎。
升陽散火湯,治諸熱在表者。宜發散之。乃火鬱則發之也。
升麻,葛根,獨活,羌活,人參,白芍藥(各五分),防風(二錢五分),柴胡(八分),甘草(炙二分),甘草(生二分),上用水煎。
牛黃涼膈丸,治上焦壅熱。口乾咽痛。燥煩涎潮。
馬牙硝,寒水石,石膏(各二兩),甘草(微炙一兩),膽星(三錢),紫石英(五錢飛),牛黃,腦子,麝香,上為末。煉蜜丸。每一兩分二十四丸。每一丸薄荷湯化下。
神芎丸,治一切諸熱。實者服之。虛者禁用。
大黃,黃芩(各二兩),牽牛頭末,滑石(各四兩),黃連,薄荷葉,川芎(各半兩),上為末。水丸。隨大小加減。溫水下。
黃芩湯,治心肺蘊熱。口瘡痛。淋濁不利。
澤泄,梔子仁,黃芩,麥門冬,木通,生地黃,甘草,黃連(各等分),上銼入生薑一片水煎。
竹葉湯治虛熱。
竹葉,石膏,半夏,麥門冬,人參,甘草(炙),粳米,上銼。除粳米外。先煎眾藥成。去渣入米再煎。米熟去米服。
柴苓湯,小柴胡合五苓散,通聖散,大金花丸,敗毒散,涼膈散,河間涼膈散。用硝磺
。東垣涼膈散。去硝磺。加桔梗。,四順清涼飲十神湯,茵陳五苓散(五苓散加茵陳)
一兒生下。便有目赤口瘡之症。自是頭常熱。山根青筋橫截。幼疾甚多。予曰。此胎熱也。其治在肝。小兒者純陽之體。頭者諸陽之會。肝為乙木旺於春。乃少陽發生之氣。經云。春氣者病在頭。故頭常熱也。肝之色青。故青筋浮露也。肝常有餘。不治。恐發驚風。乃用瀉青丸去大黃加黃芩為末。煉蜜為丸服之。自此頭涼。青筋泯沒。亦少病矣。
一兒發熱。至日晡尤甚。其醫作瘧治。不效。又作潮熱治。亦不效。予曰。此胃虛有宿食也。謂瘧疾則寒熱有發有止。謂潮熱則發有時。如水之潮過即退。次日依時復發。此兒身常溫熱。至申酉時則甚。故知是宿食發熱也。彼曰。有所據乎。曰。出仲景傷寒正理論陽明病證云。潮熱者。實也。宜下之。以三化丸下之愈。
一兒驚風后熱不退。群醫有議用小柴胡者。有欲用竹葉湯者。有欲用涼驚丸者。予曰。大驚之後。脾胃已虛。宜溫補之。三藥寒涼。不可服也。乃作理中湯用炒乾姜。一劑熱除。
已未冬十月。本府三守張公子。於初三日發熱。初五日熱益甚。目上直視。口多妄言。眾醫作風治。無效。時代巡在府。所屬州縣官各舉其醫。皆莫治。吾縣大尹云閣朱公以全薦。張公亟召之。全往。此二十七日也。診其外證。稟曰。公子病勢將退。但肺熱未除耳。公曰。何如。
全曰。三關黃潤。兩目精明。此病當愈。惟正面載陽。喘氣上息。此肺虛熱也。公喜曰。予正憂其氣喘。汝謂無妨。當用何藥。全曰。小阿膠散。眾醫嗾而阻之。公不聽。竟服一劑。其夕喘止熱退。始求微食。二十八日早。公謂眾醫曰。汝等作風治誤矣。昨聽汝等之言。則無此效。
早請汝來。此兒不受苦也。眾慚而退。二十九日。賜金馳驛而歸。
白話文:
[熱有虛實]
虛熱的情況,通常發生在大病之後,可能伴隨溫熱、潮熱,可能口渴也可能不渴,大小便都與平常一樣。應當使用調和的方法,可用竹葉湯、調元湯以及地骨皮散來治療。
實熱的症狀,臉色紅赤,兩頰乾燥,鼻子乾焦,喜歡待在冷的地方,可能趴著睡,也可能仰躺,手腳裸露在外,掀開衣被,非常口渴想喝水,大小便排泄困難。應當使用瀉下的方法,可使用神芎丸、大金花丸,如果大便不通,可使用膽導法。
有人問,治療熱症用寒藥,治療寒症用熱藥,這是良醫也不能改變的原則。現在治療虛熱,卻使用溫藥,這有道理嗎?我的回答是,這在內經中已有解釋。實熱是邪火,可以用水來抑制,可以用實藥來壓制,所以用寒藥治療熱症,是逆向治療法。虛熱是真火,水無法抑制,寒藥也無法壓制,唯有甘溫的藥物,才能剋制它。因此,用溫藥治療虛熱,是順向治療法。無論是逆向還是順向,都不離開正道。
根據錢氏的書中記載,潮熱發作會像驚嚇一樣抽搐,這是附會的說法。熱症會導致風症,所有熱症不退,都可能引發抽搐,不僅限於潮熱。把一天十二個時辰分別對應五臟,雖然是對的,但我有些懷疑。人體的氣,白天會在陽行二十五度,所以白天會發熱,夜晚則清醒,這是熱在氣分,應使用小柴胡湯、白虎湯。夜晚會在陰行二十五度,所以夜晚會發熱,白天則清醒,這是熱在血分,應使用四物合桂枝湯。如果日夜都發熱,這是氣血俱虛,應按照前面的方法,區分表裡虛實來治療。如果在黃昏時分出現潮熱,這是胃中有宿食,應使用瀉下的方法,可使用小承氣湯、三黃枳朮丸。
對於因風邪引起的發熱,因飲食引起的發熱,因變蒸瘡疹引起的發熱,胎熱、疳熱,應針對不同原因來治療。
以下是各種藥方:
生犀散:治療風熱。 地骨皮散:治療夜熱、潮熱、虛熱,以及病後的餘熱。 升陽散火湯:治療表面的熱症,需發散治療,這是因為火鬱則發。 牛黃涼膈丸:治療上焦壅熱,口乾咽痛,燥煩涎潮。 神芎丸:治療各種熱症,實熱的人可以服用,虛熱的人禁止使用。 黃芩湯:治療心肺蘊熱,口瘡疼痛,尿液混濁不利。 竹葉湯:治療虛熱。 柴苓湯:小柴胡湯合五苓散。 東垣涼膈散:去硝磺,加桔梗。 四順清涼飲、十神湯、茵陳五苓散(五苓散加茵陳)。
有一個新生兒,出生就有眼睛紅、口腔潰瘍的症狀,頭部經常發熱,鼻樑上有青色的血管橫穿。兒童時期疾病很多,我說這是胎熱,治療要從肝臟開始。兒童是純陽的身體,頭部是陽氣聚集的地方。肝臟在春天旺盛,是少陽發生之氣。經典上說,春天的病在頭部,所以頭部經常發熱。肝臟的顏色是青色,所以青筋會浮現。肝臟常常有多餘的熱,如果不治療,可能會引起驚風。我使用瀉青丸去掉大黃,加入黃芩,製成藥丸讓他服用。從此頭部涼爽,青筋消失,疾病也少了很多。
有一個兒童發熱,在黃昏時分更嚴重。醫生把他當成瘧疾來治療,沒有效果;又當成潮熱來治療,也沒有效果。我說,這是胃虛有宿食。瘧疾的話,寒熱會交替出現;潮熱的話,發作會有固定的時間,就像潮水一樣,過去就會退,第二天會在同一時間再次發作。這個兒童身體一直溫熱,在傍晚時分更嚴重,所以我認為是宿食導致的發熱。他們問我有根據嗎?我回答說,根據仲景的傷寒論,陽明病證的描述,潮熱是實證,應該使用瀉下的方法,使用三化丸後,病情好轉。
有一個兒童驚風後熱度不退,許多醫生建議使用小柴胡湯,或者竹葉湯,或者涼驚丸。我說,大驚之後,脾胃已經虛弱,應該使用溫補的方法。那三種藥物性質寒涼,不能服用。我為他製作了理中湯,使用炒乾薑,服用一劑後熱度消除。
在己未年冬天十月,本府的三位守護之一,張公子,在初三那天發熱,初五那天熱度更嚴重,眼睛向上看,口中胡言亂語。許多醫生把他當成風邪來治療,沒有效果。當時巡撫在府中,所屬的州縣官員各自推薦自己的醫生,都沒有治好。我們縣的大尹雲閣朱公推薦了全先生。張公急忙召喚他,那是二十七號。全先生診斷他的外在症狀,稟報說,公子的病情將要好轉,只是肺熱還沒有消除。張公問,怎麼樣呢?全先生回答,三關黃潤,雙眼明亮,這表示病情會好轉。只是正面載陽,喘息上揚,這是肺虛熱。張公高興地說,我正在擔心他的喘息,你說沒有問題。應該使用什麼藥物呢?全先生回答,小阿膠散。其他醫生嘗試阻止他,張公不聽,最終服用了一劑。那晚喘息停止,熱度消退,開始尋找食物。二十八號早上,張公對其他醫生說,你們把他當成風邪來治療是錯誤的。昨天聽從你們的建議,就不會有這樣的療效。他早點請你們來,這樣孩子就不會受苦。其他醫生羞愧地退下。二十九號,他賞賜金錢,快遞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