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發揮》~ 卷之二 (6)
卷之二 (6)
1. 慢驚有三因
因病後或吐瀉。脾胃虛損。遍身冷。口鼻亦冷。手足時瘛瘲。昏睡露睛。此無陽也。宜待其未發而治之。調元湯合小建中湯主之。如見上證。雖有神丹。不可治也。或問。吐瀉何以生風。而不可治者何也。曰。五行之理。氣有餘則乘其所勝。不足則所勝乘之。吐瀉損脾。脾者土也。
風者肝木所生也。脾土不足。則肝木乘之。木勝土也。其病不可治。人身之中。以谷為本。吐多則水穀不入。瀉多則水穀不藏。吐則傷氣。泄則傷血。水穀已絕。血氣又敗。如之何不死也。
或問風從風治。何以所立之方。不用風藥。何也。曰。內經云。肝苦急。以甘緩之。以酸泄之。以辛散之。又云。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調元湯。參耆甘草之甘。甘可以緩肝之急。為治風之聖藥也。而又可以補脾。芍藥桂枝。苦辛為從。可以建中。二方合而用之治慢驚風者。此東垣老人之秘傳也。
因得驚風。醫用利驚之藥太多。致傷脾胃。元氣益虛。變為慢驚者。此外風未退。中虛又生。風虛相搏。正去邪存。大命隨傾。此慢驚風證。尤慎於始也。
一兒五歲。病痢。醫用藥治之。痢轉甚。其脾胃中氣下陷也。予用參苓白朮散調之。十日痢止。予辭歸。有惑者謂其父曰。無積不成痢。富家之子。多有肉積。吾有阿魏。嘗用治痢有效。父惑而聽之。乃以阿魏作丸。如小豆大。連服三丸。其子昏睡。適予又至。以服阿魏丸告。
予驚曰。阿魏雖去肉積。大損元氣。令郎脾胃已弱。豈可服之。父曰。病安而喜睡未醒也。予謂乳母叫之。則目露睛。氣已絕矣。
有兒脾胃素弱。一日病瀉。以理中丸服之。瀉未止。口內生瘡。謂兒前藥性熱助火。復以冷藥投之。身微熱。睡則揚睛。予見之曰。此兒發慢驚風。脾胃本虛。瀉則益虛。口中生瘡者。脾虛熱也。誤服冷藥。則中氣益損。昏睡不乳。虛損之極也。當急作調元湯。加倍人參服之。調理半月而愈。
一女子五個月內發搐。予以瀉青丸投之。三四服。搐不止轉甚。予思痰壅氣鬱。乃發搐也。丸散頗粗。與痰黏滯於咽喉之間。致氣不通。而搐愈甚也。用竹葉煎作湯。取綿紙濾去其渣滓。澄清服之。搐止。其父嘆曰。醫之貴於變通也如是夫。
一小兒得真搐。予曰不治。彼家請一推拿法者掐之。其兒護痛。目瞪口動。一家盡喜。再觀兒斜視。彼曰看娘。兒口開張。彼曰尋娘乳吃。予嘆曰。誤矣。睹子轉睛。謂之看娘。急口開張。謂之尋乳。皆死證也。其夜兒果死。
肝主風。急驚風。搐搦振掉。肝之本經氣動所生也。當急治之。得心熱則發。宜瀉青丸。用導赤散煎湯送下而愈。初發搐昏睡不醒。或掐人中。或掐大陵。或灸中衝。待其醒而藥之。
或用白殭蠶豬牙皂角細辛川芎藜蘆等分為末。吹鼻中。嚏者可治。不嚏者不可治。
如頑涎壅塞者。用殭蠶末吐之。或礞石滾痰丸吐之。家傳三黃五色丸下之。
小兒發搐。如法治之。搐止者吉也。如時發時止。昏睡不醒。不乳者死。
兒一歲發搐不止。口鼻氣出溫者。此真搐也。不可治。搐後易醒。口鼻氣出熱者。此假搐也。可治。錢氏云。氣溫則內生。謂肝之真臟病見者。故曰真。氣熱者。病自外生者也。故曰假。
先翁治一兒。滿月後發搐。以至聖保命丹治之。安。
祖訓治急驚風。只用瀉青丸導赤散。
舊縣張月山長子。病急驚風。十七日不醒。待請予到。舌色黑矣。予嘗見父念玉函經。傷寒舌黑洗不紅。藥洗分明見吉凶。全問曰。用何藥洗之。父曰。薄荷湯。乃依法急取薄荷湯洗之。舌變紅色。予曰。可治也。用瀉青丸二錢。煎湯服之。一飲而盡。口燥渴已止矣。其夜搐止熱退而安。此子不遇予幾死。
汪元津幼子。七月間因傷食病瘧。七日發搐。予見之。肝風雖甚。脾未至困。當瀉其肝。後補其脾可也。乃以瀉肝散。三服而搐止。後用調元湯。以補其脾。琥珀抱龍丸。以平其肝。喜睡。二目不能開。予思喜睡者。非脾困也。乃神昏欠惺惺也。目屬肝。而胞屬脾。合目不開者。
非亡魂也。乃神倦也。今兒目欲開欲合可知也。只用前方。又二日。令其家中平日相與嬉戲者。取其小鼓小鈸之物。在房中床前。唱舞以娛之。未半日。目開而平復也。凡十日而安。
胡鳳崖有子痘瘡後傷食疳。飢瘦發穗。有醫童一冊見之曰。不是疳證。乃血虛也。其家惑之。始效。則生一病。如癇非癇。晝則安靜。夜則夢寐。抱其乳母叫云。我怕我怕。如人捕之狀。詢其病原。此兒性不食藥。一冊來喂藥。必將針火以恐嚇之。而得斯疾也。蓋胃為戊土。
腎為癸水。合而化為火。腎主恐。恐則傷腎。此因脾胃虛弱。不能生肺。腎無化原。亦從而虛也。腎藏志。腎虛則神志不寧。而生驚恐也。寤則神棲於心。寐則神棲於腎。脾志往來出入之門戶也。必以補脾為主。安神次之。補脾肥兒丸。安神錢氏安神丸。調理半年而安。
天釣內釣。足厥陰肝經之脈起足大指。而上環陰器。左交右。右交左。上入小腹。下會督脈。循脊膂過而上至於顛。如風傷肝則發天釣。其狀眼上翻。頭頂向後。仰身反折。渾如角弓之狀。錢氏云。肝有風甚。則角弓反張者是也。天釣屬木宜發散。瀉青丸中去大黃加天麻全蠍殭蠶鉤藤。
內釣者。肝受寒。則小腹痛。大叫哭。目直視。但不搐耳。宜急溫其內。當歸茱萸湯。及木香丸。
當歸茱萸湯
當歸,吳茱萸(炮焙乾),小茴香(炒),甘草,木香
木香丸,方見驚風類證。
小兒腸痛。亦在小腹腰屈。空啼無淚。此名盤腸痛。證似內釣。但不直視也。金錠子散。見類證主之。
㿗疝此厥陰肝經痛也。與腎無干。皆寒所致。有腫而不痛者名㿗。痛而不腫者名疝。有腫又痛。名㿗疝。茱萸內消丸主之。
本縣大尹梁公子病疝。右邊睪丸。腫大如雞卵。長約五寸。上絡臍傍。下抵陰囊。直直硬痛。大小便不通。急召全。全立方。用當歸川芎木香青皮去瓤山梔仁山楂子小茴香川楝子澤瀉。二劑而安。
卵腫。小兒性急多哭者有之。予曾治小兒。立方用香附子川芎木香青皮山梔子麥芽等分。作丸服之。
又小兒腸痛。予用諸證辨疑內一方。五苓散加川楝子小茴香。入鹽一捻煎。神效。
肝之竅在目。目赤痛者。肝熱也。宜瀉青丸加黃連。作丸服之。
目中白膜遮睛者。肝虛也。宜瀉青丸。去大黃梔子。加干菊花木賊蟬蛻。作丸服之。
經曰。肝有熱者。則小便先赤。導赤散加梔子條芩膽草甘草梢主之。
本府三守小姐。溺出如青水。著肉處潰爛成瘡。夫人憂之。守問全云。莫非女之臟腑壞也。答云。膀胱受五臟之液以藏之。是為溺也。各隨本藏之色。青者。肝之色也。著處成瘡。肝火盛也。火之所灼則潰爛矣。全獨治之以前治小便赤方。更加黃柏為丸。調理五日而安。夫人大喜。命小姐出而拜之。
治陰臭神效方
當歸,膽草,山梔子,木通,車前子,澤瀉,甘草梢,條芩,水煎服。
肝有病。則大便難。瀉青丸木通散主之。
錢氏云肝熱者。手循衣領及亂捻物。或咬牙。
一小兒五十日。晝夜啼哭不止。予用瀉青丸五釐。竹葉煎湯。入砂糖少許調服。立止。
咳嗽不止。作搐者。此肺衰而肝木侮之也。當先補肺。阿膠散。後瀉肝。瀉青丸。搐止者可治。不止者不治。水寡乎畏也。錢氏所謂三補肺而咳嗽不除。三瀉肝而肝搐不止者是也。
蘄水舉人蔡沙江。有子病咳久不止。請予治。予往。見其連聲不止。咳時面青。右手常自擺動。謂沙江曰。令郎不可治也。沙江問何故。曰。嗽者肺病也。肺屬金。面青者。肝之色也。肝屬木。手擺者。肝風欲發之狀也。木來侮金。寡乎畏也。維今十月。金病木生之時。四時之序。
將來者進。成功者退。木生而進。金病而退。發搐不可治也。甲乙日劇。果甲乙日搐而死。
黃州府甘秀才女。驚後右手大指。屈而不能伸。醫用全蠍殭蠶治之不效。問予求治法。肝主筋。筋賴血養。故曰掌得血而能屈也。血燥則筋枯。屈而不能伸也。手大指。手太陰之脈所出也。金本性燥。復用風藥以治之。燥益甚矣。劉宗厚云。休治風。休治燥。治得火時風燥了。乃授一方。用人參固本丸加黃芩黃柏知母。作丸服之。
百日內兒搐最惡。謂之胎驚。錢氏論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