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幼科發揮》~ 卷之一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6)

1. 急驚風有三因

須臾利下黃涎。搐止矣。予歸。父問用何藥。如是速效。全具以告父。父語母曰。吾有子矣。

一兒發搐痰壅。有醫用白餅子下之。不退。凡三下。病益深。合目昏睡。不哭不乳。喉中氣鳴。上氣喘促。大便時下。予曰。五臟氣絕。病不可治。轉下之過也。彼醫曰。白餅子錢氏下痰神方也。予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錢氏小兒。皆出於門人附會之說也。蓋人之有痰。猶木之有津。

時令大熱。草木流津。痰自熱生。此明驗也。痰猶水也。附氣自行。過顙在山。豈水之性哉。乃搏激使之也。今痰隨火上。不知降火。而反下之。損其胃氣。胃氣既敗。五臟俱損。故目不開者。肝絕也。昏睡不乳者。脾絕也。啼聲不出者。心絕也。喘促痰響者。肺絕也。便溺遺失者。

腎絕也。果不可治而死。

邑中有儒醫。治病有奇方。唯性太執。不知通變。時有小兒發搐。予謂急驚。當用涼瀉。導赤散瀉青丸是也。彼謂驚風者。肝火鬱遏而成也。火鬱則發之。小續命湯是也。人不能決。兩從之。予所治者一日而安。彼治者死。悔不信吾言。無及矣。

一兒發搐。先取善推法推之止。向後發病益危甚。予曰。推法者。乃針灸摩按之遺意也。經曰。無刺大虛人。推搐之法。壯實者可用之。如怯弱者其氣不行。推則有汗。反傷元氣也。其家不信予言。予曰。不死必成癇疾。半月後果死。

一兒發搐。因用推法暫退。一月後如期復發。又推之。或一月一發。或一月再發。予曰。病成癇矣。推法者乃發表之意。痰聚在心。不得出也。幸初成癇者尚可治。若久則為終身痼疾。不可治也。因立方用四色斷癇丸。

黃連(五錢),飛硃砂(二錢五分),膽星(一錢),白甘遂(三分),為末。粟米糊丸。兼獖豬心血杵勻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燈草煎湯化下。夜服三次。日服一次。遂安。

癸亥二月。英山縣大尹前縣吳公。一子發搐。彼醫以二陳湯薑汁竹瀝治之。不退。公初來任過羅。與全有識。承差人請之。全往視。其外候三關青氣。兩頰赤色。目常直視。指如捻物。曰。此得之外感。未與發散。熱入於裡。錢氏曰。肝有熱。則目直視。得心熱則發搐。又曰。

兩頰赤而目直視。必作驚風。小兒肝常有餘。又乘木旺之時。當與瀉肝。若二陳湯陳皮半夏生薑之辛。皆助肝之物。經曰。以辛補之。所以無效。乃用瀉青丸。以瀉肝之有餘。導赤散以瀉心之火。一服而搐即止。公喜謂其下曰。所見不同。用藥即效。真良醫也。彼到時吾心有主。

今果無憂矣。全見其胎稟素怯。脾胃自弱。恐後作搐。便成癇矣。又作琥珀丸與之常服而安。

蘄水沙阪徐淑道。一子患驚風。先求醫張姓者治之。數日不效。請予往。痰喘正急。驚搐頻發。予先治其痰。次治其搐。以次而定。唯身熱猶熾。張姓者欲用解毒湯竹葉湯小柴胡湯。予皆不可。謂之曰。小兒肝嘗有餘。脾嘗不足。病發於肝。風木太旺。脾土受傷。此乃虛熱。勿用寒涼。致損中氣也。乃用四君子湯加炙黃耆炒黑乾薑。一服而安。

白話文:

急驚風有三種病因:

有一種情況是,小孩突然拉肚子,排出黃色黏液,抽搐就停止了。我離開後,他父親問我用了什麼藥,效果如此快速。我詳細告訴了他,他父親就跟母親說:「我兒子有救了!」

另外一種情況是,有個小孩抽搐,痰多堵塞,有醫生用白色的藥丸讓他排便,但抽搐沒停,連用了三次,病情反而加重,眼睛閉著昏睡,不哭也不喝奶,喉嚨裡有氣喘鳴聲,呼吸急促,還會拉肚子。我說:「這是五臟之氣已經衰竭了,病治不好了,是過度瀉下的緣故。」那個醫生說:「白色的藥丸是錢乙先生的治痰神方啊!」我說:「完全相信書本,還不如沒有書。錢乙的醫案,大多是他的門人附會的說法。」人的痰,就像樹的汁液。天氣很熱的時候,草木汁液流動,痰自然因熱產生,這是很明顯的道理。痰就像水,附著氣而自行,如果水能越過山頭,難道是水的本性嗎?是衝擊的力量讓它這樣的。現在痰隨著火往上衝,不知道要降火,反而用瀉藥,損傷了胃氣。胃氣敗壞,五臟都會受損。所以眼睛睜不開,是肝氣衰竭;昏睡不喝奶,是脾氣衰竭;哭不出聲音,是心氣衰竭;喘氣急促,痰聲響亮,是肺氣衰竭;大小便失禁,是腎氣衰竭。結果這個孩子果然無法醫治而死了。

城裡有個儒醫,治病有奇特的方子,但太過固執,不懂得變通。當時有個小孩抽搐,我認為是急驚風,應該用清涼瀉火的藥,像是導赤散、瀉青丸這類的藥。他認為驚風是肝火鬱結造成的,火氣鬱悶就要發散,應該用小續命湯。大家無法判斷,就同時用了我們兩人的方法。我治療的小孩一天就好了,他治療的小孩死了,後悔沒有相信我的話,已經來不及了。

有個小孩抽搐,先用推拿的方法,讓他暫時停止抽搐,之後發病更加嚴重。我說:「推拿的方法,是從針灸按摩的原理來的。經書上說,不要去針刺身體虛弱的人。推拿治抽搐的方法,身體強壯的人可以用,如果是虛弱的人,他的氣血運行不順暢,推拿反而會出汗,損傷元氣。」他們家不相信我的話。我說:「不死也會變成癲癇。」半個月後,這孩子果然死了。

有個小孩抽搐,因為用推拿的方法暫時好了,一個月後又如期復發。又用推拿,有時一個月發作一次,有時一個月發作兩次。我說:「病已經變成癲癇了。推拿的方法是發散外表的邪氣,但痰聚在心臟,沒有辦法排出。幸好剛變成癲癇,還可以治療,如果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終身難治的頑疾。」於是開了四色斷癇丸的方子:黃連(五錢),飛硃砂(二錢五分),膽星(一錢),白甘遂(三分),磨成粉末,用小米糊做成丸子,再用豬心血搗勻做成丸子,像芡實那麼大。每次服用一丸,用燈心草煎的湯送服,晚上服三次,白天服一次,病就好了。

癸亥年二月,英山縣的大尹,前任縣令吳公,有個兒子抽搐,有醫生用二陳湯加薑汁竹瀝治療,沒效果。吳公剛上任經過羅縣,和全有認識,派人請他去看病。全有去看了看,發現這孩子臉色發青,兩頰發紅,眼睛總是直直地看著,手指像在捻東西。他說:「這是外感引起的,沒有發散外邪,熱邪已經進入身體裡面了。錢乙說,肝有熱,眼睛就會直視;心有熱,就會抽搐。又說,兩頰發紅,眼睛直視,一定會發驚風。小孩子的肝氣常常有餘,又遇到木氣旺盛的時候,應該瀉肝火。二陳湯裡的陳皮、半夏、生薑都是辛味的藥,反而會助長肝火。經書上說,用辛味的藥來補,所以沒效果。」於是就用了瀉青丸,來瀉肝的火氣,又用導赤散,來瀉心火。吃了一服藥,抽搐就停止了。吳公高興地對下人說:「見解不同,用藥就有效,真是好醫生啊!他來的時候,我心裡就有底了,現在果然沒事了。」全有看他體質虛弱,脾胃也弱,擔心以後還會抽搐,變成癲癇,就做了琥珀丸給他長期服用,病就好了。

蘄水沙阪的徐淑道,有個兒子得了驚風,先找姓張的醫生治療,幾天都沒效果,就請我去。當時孩子痰喘得很厲害,驚厥頻繁發作。我先治他的痰,然後再治抽搐,按照順序治療。只是身體發熱很厲害。姓張的醫生想用解毒湯、竹葉湯、小柴胡湯,我都不同意。我告訴他說:「小孩子的肝氣常常有餘,脾氣常常不足。病是肝引起的,肝風太旺,脾土受傷,這是虛熱,不要用寒涼的藥,會損傷中氣。」就用了四君子湯加炙黃耆、炒黑乾薑,吃了一服藥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