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震

《幼科指南》~ 幼科證治匯方 (1)

回本書目錄

幼科證治匯方 (1)

1. 幼科證治匯方

(藥名下注一、二等數目字者即一錢二錢之稱,未註明者等分,可自斟定)

胡粉散(胡粉、甑帶灰、乾薑白石脂、棉灰各等分,加麝香少許,為細末,敷臍上封之,每次一錢。)

白話文:

胡粉散(胡粉、甑帶灰、乾薑、白石脂、棉灰各等分,加麝香少許,研磨成細末,敷於肚臍上並封住,每次一錢。)

烙臍餅子(豆豉,黃蠟、加麝香少許,研勻捻為餅,灸臍上。)

一捻金(生大黃、黑醜、白醜、人參檳榔、為細末,蜜水調服。)

白話文:

一捻金(將生大黃、黑醜、白醜、人參、檳榔打成細末,用蜂蜜水調和服用。)

勻氣散陳皮桔梗各一錢,炮薑、砂仁、炙甘草各五分,木香三分,為細末,每服五分,紅棗湯調服。)

白話文:

勻氣散(陳皮、桔梗各1錢,炮薑、砂仁、炙甘草各5分,木香3分,研成細末。每次服用5分,用紅棗湯送服。)

理中湯(人參、白朮、乾薑、甘草,加紅棗肉煎服。)

白話文:

理中湯(人參、白朮、乾薑、甘草,加入紅棗肉一起煎服。)

生地黃湯生地黃赤芍藥、川芎當歸天花粉、甘草,水煎服。)

白話文:

生地黃湯(生地黃、赤芍藥、川芎、當歸、天花粉、甘草,以水煎服。)

生地黃湯是由生地黃、赤芍藥、川芎、當歸、天花粉和甘草等中藥材組成的中藥湯劑。生地黃湯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陰虛血熱、發熱口渴、咽喉腫痛、咳血等病症。

生地黃: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陰虛血熱、發熱口渴、咽喉腫痛、咳血等病症。

赤芍藥:赤芍藥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瘀經閉、痛經、跌打損傷等病症。

川芎: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頭痛、月經不調、跌打扭傷等病症。

當歸: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經閉、痛經、產後血虛等病症。

天花粉:天花粉具有清熱涼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咳血等病症。

甘草:甘草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病症。

熊膽洗法(熊膽、黃連各少許,用滾湯淬洗其目,目自開。)

白話文:

熊膽清洗方法。(熊膽、黃連各少量,用滾燙的湯水清洗眼睛,眼睛會自動睜開。)

香蘇飲藿香、蘇葉、厚朴、陳皮、枳殼茯苓、木香、炙甘草,加生薑煎服。)

白話文:

香蘇飲(藿香、蘇葉、厚朴、陳皮、枳殼、茯苓、木香、炙甘草,加入生薑煮服。)

黃連二陳湯半夏、陳皮、茯苓、甘草、黃連,加生薑煎服。)

白話文:

黃連二陳湯:(半夏、陳皮、茯苓、甘草、黃連,加入生薑一起煎服。)

導赤散(生地黃、木通、甘草,加燈心、竹葉水煎服。)

白話文:

導赤散(生熟地、木通、甘草,加入燈心草、竹葉水煎服。)

八正散萹蓄瞿麥滑石、木通、赤苓、車前子、生大黃、梔子,加燈心煎服。)

白話文:

八正散(萹蓄、瞿麥、滑石、木通、赤苓、車前子、生大黃、梔子,加上燈草芯煎服。)

豆豉膏淡豆豉一勺,田螺十九個,蔥一大束,搗爛,用芭蕉汁調貼臍上。)

白話文:

豆豉膏(用淡豆豉一勺、田螺十九個、一大束蔥搗爛,再用芭蕉汁調勻後,敷貼在肚臍上。)

木通散車前、萹蓄、瞿麥、木通、赤苓、山梔、滑石、黃芩、甘草、大黃,加燈心或薄荷煎服。)

白話文:

木通散(車前子、萹蓄、瞿麥、木通、赤苓、山梔子、滑石、黃芩、甘草、大黃,加上燈心或薄荷一起煎服。)

紫霜丸代赭石赤石脂各一兩,杏仁六十粒,巴豆三十粒,為末,飯糊為丸,白水下,日服三丸。)

白話文:

紫霜丸(配料:代赭石、赤石脂各一兩,杏仁六十粒,巴豆三十粒,研磨成粉末,用米飯糊成丸子,用白水送服,每天服用三丸。)

黑白散黑牽牛、白牽牛、大黃、檳榔、陳皮、甘草、玄明粉,除檳榔外,余藥均須曬焙。再合檳榔、玄明粉蜜湯調化,每服五六分。)

白話文:

黑白散(成分:黑牽牛、白牽牛、大黃、檳榔、陳皮、甘草、玄明粉。除檳榔外,其他藥材都需要曬乾並焙炒。然後將檳榔和玄明粉與蜂蜜一起調和,每次服用五六分。)

蘇合香丸(蘇合油、安息香和酒熬膏,再以丁香、青木香、白檀香、沉香、蓽拔、香附子、訶子、烏犀、硃砂、薰陸香、片腦、麝香,為末,煉蜜為丸,空心沸湯化下。)

白話文:

蘇合香丸:用蘇合油、安息香和酒熬製成膏狀,再加入丁香、青木香、白檀香、沉香、蓽拔、香附子、訶子、烏犀、硃砂、薰陸香、片腦、麝香等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丸劑。空著肚子時,用沸水送服。

龍膽湯柴胡、黃芩、甘草、鉤藤、赤芍、大黃、龍膽草、蜣螂、桔梗、赤茯苓,加棗肉煎服。)

白話文:

龍膽湯:(柴胡、黃芩、甘草、鉤藤、赤芍、大黃、龍膽草、蜣螂、桔梗、赤茯苓,加入棗肉煎服)

這是一種中草藥湯劑,用於治療肝膽濕熱引起的疾病。

  1. 柴胡:疏肝解鬱,退燒解熱。

  2.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3. 甘草:益氣健脾,調和諸藥。

  4. 鉤藤:清熱解毒,平肝息風。

  5. 赤芍:活血化瘀,清熱解毒。

  6. 大黃:清熱瀉火,通便解毒。

  7. 龍膽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8. 蜣螂:清熱解毒,平肝息風。

  9. 桔梗:宣肺止咳,利咽排膿。

  10. 赤茯苓:利水滲濕,健脾益氣。

  11. 棗肉:補氣養血,健脾益胃。

秘方擦牙散(生南星、龍膽,為細末,合生薑汁,放大牙根擦之。如再不開,將藥調糊,含他人口內,以筆管入病人之鼻孔,吹入,其關定即立開。)

白話文:

祕方刷牙粉(將南星、龍膽藥材磨成細末,混合生薑汁,把藥粉放到牙根處刷。如果牙關仍然緊閉,把藥物調和成糊狀,含在其他人的口中,用筆桿插入病人的鼻孔,吹入,牙關一定立刻打開。)

辰砂全蠍散(辰砂五分、全蠍三枚,硼砂、龍腦、麝香各一分,為細末,用乳母唾,調抹口唇及齒上。)

白話文:

辰砂全蠍散:辰砂五分、全蠍三顆,硼砂、龍腦、麝香各一分,研磨成細末,用乳母的唾液調和,敷抹在口脣和牙齒上。

辰砂殭蠶散(辰砂五分,殭蠶一錢,蛇蛻一錢,麝香五分,為末,用蜜調敷唇口。)

白話文:

辰砂僵蠶散(辰砂五分,僵蠶一錢,蛇蛻一錢,麝香五分,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敷在脣上。)

撮風散(赤腳蜈蚣、鉤藤、硃砂、殭蠶、蠍尾、麝香,為末,每服竹瀝調下。)

白話文:

撮風散(赤腳蜈蚣、鉤藤、硃砂、殭蠶、蠍尾、麝香,研成細末,每次用竹瀝調合服用。)

滲臍散(枯礬、龍骨各二錢,麝香少許,為末,撒臍中。)

白話文:

臍眼散(枯礬、龍骨各 2錢,麝香少許,磨成粉末,敷在肚臍中。)

金黃散(川連二,胡粉一,龍骨一,為末,敷患處。)

犀角消毒飲(力子、甘草、荊芥防風、水煎,入犀角末,調勻服。)

白話文:

犀角消毒飲(把力子、甘草、荊芥、防風一起煎煮,濾去藥渣,加入犀角末,攪勻服下。)

二豆散赤小豆、豆豉、南星、白蘞,為末,用芭蕉汁調敷臍旁,日二次。)

白話文:

二豆散(赤小豆、豆豉、南星、白蘞,磨成細粉,用芭蕉葉汁調成糊狀,敷在肚臍旁邊,每天兩次。)

驅風散(蘇葉、防風、陳皮、厚朴、枳殼、木香、殭蠶、鉤藤、甘草,加生薑煎服。)

白話文:

驅風散(將蘇葉、防風、陳皮、厚朴、枳殼、木香、殭蠶、鉤藤、甘草混合,加入生薑煎服。)

益脾散(茯苓、人參、草果、木香、炙草、陳皮、厚朴、蘇子,為末,每服一錢,薑、棗湯調服。)

白話文:

益脾散(茯苓、人參、草果、木香、炙草、陳皮、厚朴、蘇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薑、棗湯調服。)

九龍控涎散(赤腳蜈蚣一條,酒塗炙、滴乳天竺黃、蠟茶、雄黃、炙甘草、荊芥、白礬、綠石,為末,人參薄荷湯調下,每服五分。)

白話文:

九龍控涎散:(赤腳蜈蚣一條,用酒塗抹並炙烤,滴乳天竺黃、蠟茶、雄黃、炙甘草、荊芥、白礬、綠石,研磨成細末,用人參薄荷湯調服,每次服用五分。)

牛黃散牛黃、硃砂、麝香、竺黃、蠍尾、鉤藤,共研勻,新汲水調下。)

白話文:

牛黃散的成分如下:牛黃、硃砂、麝香、竺黃、蠍尾、鉤藤,將這些成分研磨成粉,再用剛取出的乾淨水調服。

鉤藤飲(人參、全蠍、羚羊、明麻、甘草、鉤藤。)

木香丸沒藥、木香、茴香、鉤藤、全蠍、乳香,先將乳香、沒藥研勻,後入諸藥,加大蒜少許,為丸,每服二丸,鉤丁湯下。)

白話文:

木香丸(成分:沒藥、木香、茴香、鉤藤、全蠍、乳香。先將乳香、沒藥研磨均勻,再加入其他藥物,再加入少許大蒜,製成藥丸。每次服用兩粒,用鉤丁湯送服。)

養臟散(當歸、沉香、木香、肉桂、川芎、丁香,為末,淡薑湯下。)

白豆蔻散(白蔻、砂仁、青皮、陳皮、炙草、香附、莪朮,為末,紫蘇煎湯下。)

白話文:

白豆蔻散(白蔻、砂仁、青皮、陳皮、炙草、香附、莪朮,研磨成粉末,用紫蘇煎煮的湯汁送服。)

熨臍法(淡豆豉、生薑、蔥白、食鹽,同炒熱,置臍上熨之。)

真金散(黃連、川柏、當歸、赤芍、杏仁,用乳汁浸一宿,曬乾,為末,生地汁調,頻頻點眼。)

白話文:

真金散(黃連、四川柏樹皮、當歸、赤芍藥、杏仁,用乳汁浸泡一夜,晾乾,研成細末,用生地黃汁調勻,頻繁點眼。)

如聖散(鉛霜、牛黃、元真石、硃砂、龍腦、為細末,滲患處。)

一字散(硃砂、硼砂、龍腦、朴硝,為細末,用蜜調,以鵝翎蘸搽口內。)

白話文:

一字散:將硃砂、硼砂、龍腦、朴硝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調和,再用鵝毛蘸取塗在嘴裡。

清胃散(生地、丹皮、黃連、當歸、升麻石膏,加燈心煎服。)

白話文:

清胃散(生地黃、丹皮、黃連、當歸、升麻、石膏,加入燈心草煎煮後服用。)

清熱瀉脾散(山梔、石膏、黃連、生地、黃芩、茯苓,加燈心煎服。)

保命散〔白礬(燒灰)、硃砂、馬牙硝,為末,以白鵝糞水攪取汁,塗口角與舌上。〕

白話文:

保命散:

製作方法:將白礬燒成灰,與硃砂和馬牙硝混合,研磨成細粉。再用白鵝糞水攪拌,取其汁液。

使用方法:塗抹在嘴角和舌頭上。

功效:保命散可以治療脣舌破裂、疼痛和口瘡等症狀。

瀉心導赤湯(木通、生地、黃連、甘草,加燈心煎服。)

瀉黃散(火香、山梔、石膏、防風、甘草,加燈心煎服。)

清熱飲(黃連、生地、木通、甘草、連翹蓮子,加竹葉煎服。)

白話文:

清熱飲(黃連、生地、木通、甘草、連翹、蓮子,加入竹葉一起煎煮服用。)

涼心散青黛、硼砂、黃連、黃柏人中白、風化硝、冰片,為末,吹之。)

白話文:

涼心散:(青黛、硼砂、黃連、黃柏、人中白、風化硝、冰片,研磨成細末,吹入患處。)

川消散(朴硝、紫雪、鹽,為末,以竹瀝調敷舌上。)

白話文:

川消散(朴硝、紫雪、鹽等磨成粉末,用竹汁攪拌均勻塗抹在舌頭上。)

和中清熱飲(黃連、半夏、陳皮、茯苓、藿香、砂仁,加姜水煎服。)

溫中止吐湯(白蔻、茯苓、半夏、生薑,水煎,磨沉香汁沖服。)

平胃散蒼朮、陳皮、厚朴、甘草、麥芽、砂仁,加姜煎服。)

白話文:

平胃散(蒼朮、陳皮、厚朴、甘草、麥芽、砂仁,加薑煎服。)

平胃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由蒼朮、陳皮、厚朴、甘草、麥芽、砂仁六味藥材組成,加薑煎服。

蒼朮具有健脾化濕、燥濕健胃的功效,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厚朴具有行氣散寒、燥濕健胃的功效,甘草具有補中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麥芽具有消食化積、健脾益氣的功效,砂仁具有理氣和胃、溫中止瀉的功效。

平胃散具有健脾燥濕、理氣化痰、行氣散寒、補中益氣、消食化積、溫中止瀉的功效,可以治療脾胃虛弱、濕氣過重、氣滯痰多、寒氣鬱結、中氣不足、飲食積滯、腹脹腹痛、嘔吐洩瀉等症狀。

枳桔二陳湯(枳殼、桔梗、陳皮、製半夏、茯苓、炙甘草,加姜煎服。)

白話文:

枳桔二陳湯是一種中藥湯劑,由枳殼、桔梗、陳皮、製半夏、茯苓和炙甘草組成。用法是將藥材與薑片一起煎煮,然後服用。

枳桔二陳湯可以治療痰濕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枳殼具有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桔梗可以宣肺、利痰、止咳;陳皮可以化痰、理氣、消積;製半夏可以化痰、止咳、降逆;茯苓可以健脾、消痰、利水;炙甘草可以補氣、和中、緩急。

枳桔二陳湯可以改善痰濕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等疾病。

鉤藤飲(當歸、川芎、白芍、茯苓、茯神、勾丁、木香、甘草,加紅棗煎湯。)

白話文:

鉤藤飲(當歸、川芎、白芍、茯苓、茯神、狗脊、木香、甘草,加入紅棗煎煮而成湯。)

蟬衣散(蟬衣為細末,少許,薄荷湯調下。)

地黃湯(生地、赤芍、川芎、當歸、花粉、赤苓、澤瀉豬苓、甘草、茵陳,加燈心煎服。)

白話文:

生地黃湯(生地黃、赤芍藥、川芎、當歸、花粉、赤茯苓、澤瀉、豬苓、甘草、茵陳,加燈芯煎服。)

生地黃湯是一種中藥湯劑,由生地黃、赤芍藥、川芎、當歸、花粉、赤茯苓、澤瀉、豬苓、甘草、茵陳等中藥組成。其中,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赤芍藥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花粉具有補益氣血、養陰潤肺的功效;赤茯苓具有滲溼利水、健脾益氣的功效;澤瀉具有利尿滲溼、清熱除溼的功效;豬苓具有利水滲溼、健脾益氣的功效;甘草具有補益氣血、調和諸藥的功效;茵陳具有清熱利溼、疏肝理氣的功效。

生地黃湯的製作方法是:將生地黃、赤芍藥、川芎、當歸、花粉、赤茯苓、澤瀉、豬苓、甘草、茵陳等中藥材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加水煎煮,然後加入燈芯草煎服。

生地黃湯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滲溼、養陰補血的功效。臨牀上,適用於治療血熱妄行、血瘀證、水腫、陰虛證等疾病。

犀角散(犀角、茵陳、栝蔞根、升麻、甘草、膽草、生地、寒水石,煎服。)

白話文:

犀角散(由犀牛角、茵陳、栝蔞根、升麻、甘草、膽草、生地黃和寒水石組成的中藥方劑,將這些藥材合在一起煎服。)

清熱解毒湯(生地、黃連、銀花、薄荷、連翹、赤芍、木通、甘草、燈心,水煎服。)

白話文:

清熱解毒湯: 生地:滋陰涼血、清熱生津。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銀花:清熱解毒、消炎止渴。 薄荷:清熱解暑、疏散風熱。 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赤芍:活血化瘀、清熱解毒。 木通:清熱利尿、通淋消石。 甘草:調和諸藥、益氣補虛。 燈心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

將上述中藥加水煎服,可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活血化瘀,適用於熱毒證、瘡瘍腫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蔣氏化毒丹(犀角、黃連、桔梗、玄參、薄荷、甘草、大黃、青黛,為末,煉蜜為丸,燈心湯下。)

白話文:

蔣氏化毒丹(犀牛角、黃連、桔梗、玄參、薄荷、甘草、大黃、青黛,磨成粉末,加蜂蜜製成藥丸,用燈芯湯送服。)

犀角解毒飲(力子、犀角、荊芥、防風、連翹、赤芍、銀花、甘草、川連、生地,加燈心煎服。)

白話文:

犀角解毒飲(菟絲子、犀角、荊芥、防風、連翹、赤芍藥、金銀花、甘草、川連、生地黃,煎煮後加入燈芯服用。)

藍葉散(藍葉五、黃芩、犀角、大黃、柴胡、梔子、升麻、石膏、甘草,為末,每服加竹瀝一杯。)

白話文:

藍葉散(由藍葉五、黃芩、犀角、大黃、柴胡、梔子、升麻、石膏、甘草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加入一杯竹瀝。)

神功散(炒黃柏、生草烏,為末,用漱口水調敷。)

白話文:

神功散(炒黃柏、生草烏,為末,用漱口水調敷。):

本方藥取炒黃柏的清熱燥濕,生草烏的祛風止痛,二者合用,共奏清熱燥濕、祛風止痛之效。用於外治瘡瘍腫毒,疼痛難忍者。

換肌消毒散(當歸、生地、赤芍、川芎、皂刺、土苓、銀花、連翹、甘草、白芷苦參、蘚皮、防風,加燈心。)

白話文:

更換敷藥前的消毒散方: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生地:滋陰涼血、清熱除煩。

赤芍: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川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皁刺: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土苓: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銀花: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

白芷:散寒止痛、消腫止痛。

苦參: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蘚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防風:解表散寒、透疹止癢。

燈心: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將這些藥物研磨成粉末,加入燈心後混合均勻,即可使用。

當歸飲何首烏、白蘚皮、蒺藜、甘草、當歸、生地、白芍、人參、黃耆、川芎,水煎服。)

白話文:

當歸飲 (成分: 何首烏、白蘚皮、蒺藜、甘草、當歸、生地黃、白芍、人參、黃耆、川芎)

將以上藥材以水煎煮,服用藥液。

清涼膏石灰四兩,用水泡,露一宿,面上浮起如雲片者,輕輕取之,視其多少,對下香油成膏狀,以鵝翎搽之。)

白話文:

清涼膏(取四兩石灰,用冷水浸泡一夜,隔天會在水面產生雲片狀的浮片,小心地取下浮片,按照份量加入香油攪拌成膏狀,用鵝毛筆塗抹在皮膚上。)

鵝黃散(黃柏、石膏,研末,濕則干撲,干則豬苦膽調搽。)

通關散(半夏、皂角、細辛、薄荷,為末,用筆管吹入鼻內少許。)

白話文:

通關散(半夏、皁角、細辛、薄荷,全部磨成粉末,用筆管吹入鼻腔少許。)

清熱鎮驚湯(柴胡、薄荷、麥冬、山梔、川連、膽草、茯神、鉤藤、甘草、木通,加燈心、竹葉,調硃砂末服。)

白話文:

清熱鎮驚湯(柴胡、薄荷、麥冬、山梔、川連、膽草、茯神、鉤藤、甘草、木通,加入燈心、竹葉,調和硃砂末服用。)

功效:清熱,鎮驚,安神。

主治:高熱驚厥,煩躁不安,神昏譫語。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用。

禁忌:陰虛火旺者慎用。

清熱鎮驚湯是一種中藥方劑,由柴胡、薄荷、麥冬、山梔、川連、膽草、茯神、鉤藤、甘草、木通等藥物組成。在服用時,可以加入燈心和竹葉,並調和硃砂末一起服用。清熱鎮驚湯具有清熱、鎮驚、安神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高熱驚厥、煩躁不安、神昏譫語等症狀。使用清熱鎮驚湯時,需要遵循醫生的指導,並注意陰虛火旺者慎用。

安神鎮驚丸(竺黃、茯神、膽星、麥冬、赤芍、當歸、薄荷、川連、辰砂、牛黃、山梔、木通、龍骨、青黛,煉蜜為丸,淡薑湯下。)

白話文:

安神鎮驚丸(成分:竺黃、茯神、膽星、麥冬、赤芍、當歸、薄荷、川連、辰砂、牛黃、山梔、木通、龍骨、青黛,煉蜜製成丸劑,以淡薑湯送服。)

至寶丹麻黃、防風、荊芥、薄荷、當歸、赤芍、大黃、芒硝、川芎、黃芩、桔梗、連翹、白朮、梔子、石膏、甘草、滑石、全蠍、細辛、明麻、附子、川羌、殭蠶、川連、獨活、川柏,為末,蜜煉為丸,薑湯化下。)

白話文:

至寶丹(將麻黃、防風、荊芥、薄荷、當歸、赤芍、大黃、芒硝、川芎、黃芩、桔梗、連翹、白朮、梔子、石膏、甘草、滑石、全蠍、細辛、明麻、附子、川羌、殭蠶、川連、獨活、川柏,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丸劑,用薑湯送服。)

牛黃丸(黑醜、白醜、膽南、枳實、法夏、牙皂、大黃,為末,蜜丸,用薑湯下。)

白話文:

牛黃丸(由牛黃、黑醜、白醜、膽南、枳實、法夏、牙皁、大黃等藥材組成,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狀,用蜂蜜製成丸劑,服用時用薑湯送服。)

涼膈散(黃芩、大黃、連翹、芒硝、甘草、山梔、薄荷,加竹葉,生蜜煎服。)

白話文:

涼膈散(黃芩、大黃、連翹、芒硝、甘草、山梔、薄荷,加上竹葉和生蜂蜜煎服。)這種藥治療肺部發炎、有熱、頭痛、喉嚨痛和便祕。

羌活散羌活、川芎、防風、薄荷、明麻、殭蠶、甘草、川連、柴胡、前胡、枳殼、桔梗,加生薑煎服。)

白話文:

羌活散(由羌活、川芎、防風、薄荷、明麻、僵蠶、甘草、川連、柴胡、前胡、枳殼、桔梗組成,加上生薑煎服。)

瀉青丸(膽草、山梔、大黃、羌活、防風、川芎,蜜為丸,竹葉、薄荷湯下。)

白話文:

瀉青丸(苦地膽草、梔子、大黃、羌活、防風、川芎,以蜂蜜爲丸劑,用竹葉、薄荷湯送服。)

清熱化痰湯橘紅、麥冬、法夏、茯苓、黃芩、竹茹、甘草、川連、桔梗、枳殼、膽星,加生薑、燈心煎服。)

白話文:

清熱化痰湯(橘皮、麥冬、法夏、茯苓、黃芩、竹茹、甘草、連翹、桔梗、枳殼、膽星,加入生薑和燈芯煎煮服用。)

涼驚丸(膽草、防風、青黛、鉤藤、川連、牛黃,為末,曲糊為丸,如粟米大,金器煎湯化下。)

白話文:

涼驚丸(將膽草、防風、青黛、鉤藤、川連和牛黃研磨成粉末,用曲糊製成如粟米般大小的丸劑,以金器煎湯融化後服用。)

琥珀抱龍丸(人參、琥珀、茯神各五錢,山藥一兩,甘草四錢,檀香三錢,竺黃、枳殼各五錢,辰砂三錢,膽星五錢,金箔二十片,煉蜜為丸,薑湯下。)

白話文:

琥珀抱龍丸(人參、琥珀、茯神各20公克,山藥40公克,甘草16公克,檀香12公克,竺黃、枳殼各20公克,辰砂12公克,膽星20公克,金箔20片,蜂蜜煉成丸劑,用薑湯送服。)

清心滌痰湯(竹茹、橘紅、法夏、茯苓、枳實、甘草、麥冬、棗仁、人參、菖蒲、南星、川連,加生薑煎服。)

白話文:

清心滌痰湯(竹茹、橘紅、法夏、茯苓、枳實、甘草、麥冬、棗仁、人參、菖蒲、南星、川連,加入生薑煎服。)

功效:清心除痰。

主治:痰濁內蘊,胸悶氣短,心悸失眠,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

用法:口服,一日一劑,水煎服。

禁忌: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醒脾湯(人參、白朮、茯苓、明麻、法夏、橘紅、全蠍、殭蠶、甘草、木香、倉米、膽南,加生薑煎服。)

白話文:

醒脾湯(人參、白朮、茯苓、蒼朮、法半夏、橘紅、全蠍、殭蠶、甘草、木香、砂仁、膽南星,加入生薑煎服。)

緩肝理脾湯桂枝、人參、茯苓、白芍、白朮、陳皮、山藥、扁豆、炙草,加煨薑、大棗。)

白話文:

緩肝理脾湯(肉桂,人參,茯苓,白芍藥,白朮,陳皮,山藥,扁豆,甘草,加上烤過的生薑和大棗。)

青州白丸子(生川烏、生半夏、生南星、生白附,為末,入生絹袋內,用井華水擺出粉,置瓷盆內,日曬夜露,常換新水,五六日後,曬乾,為細末,糯米粥和為丸,薄荷湯下。)

白話文:

青州白丸子(將川烏、半夏、南星、白附子等藥材搗成粉末,裝入生絹袋中,用井華水將其潤濕成糊狀,放入瓷盆中,白天放太陽下,晚上放露水下,每天換新水,五六天後,用太陽曬乾,再磨成細粉,用糯米粥和水調成丸子,用薄荷湯送服。)

柴芍六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陳皮、製半夏、炙草、柴胡、白芍、鉤藤,加薑、棗煎服。)

白話文:

柴芍六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陳皮、製半夏、炙草、柴胡、白芍、鉤藤,加入生薑、紅棗煎煮服用。)

溫中補脾湯(人參、白朮、茯苓、陳皮、製半夏、炙耆、乾薑、附子、砂仁、肉桂、焦白芍、炙甘草、丁香,加煨姜煎服。)

白話文:

溫中補脾湯(人參、白朮、茯苓、陳皮、炮製過的半夏、炒過的黃耆、乾薑、附子、砂仁、肉桂、炒過的芍藥、炒過的甘草、丁香,加入煨好的生薑一起煎服。)

固真湯(人參、白朮、肉桂、茯苓、山藥、炙耆、甘草、附子,加薑棗煎服。)

白話文:

固真湯(人參、白朮、肉桂、茯苓、山藥、炙黃耆、甘草、附子,加入薑和紅棗,一起煎煮服用。)

定癇丹(人參三、當歸三、白芍三、茯神五、棗仁五、遠志三、琥珀三、竺黃四、白朮五、橘紅三、半夏三、天麻三、鉤丁四、炙草二,為末,煉蜜為丸,淡薑湯下,每服一丸。)

白話文:

定癇丹(人蔘三錢、當歸三錢、白芍三錢、茯神五錢、棗仁五錢、遠志三錢、琥珀三錢、竺黃四錢、白朮五錢、橘紅三錢、半夏三錢、天麻三錢、鉤丁四錢、炙草二錢,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藥丸,用淡薑湯送服,每次服用一丸。)

四制抱龍丸(竺黃五、辰砂二、膽星一、雄黃二、麝香一分五,為細末,再用麻黃、款冬花、甘草各五錢,煎湯熬成膏,合為丸,薄荷湯下,每服一丸。)

白話文:

四制抱龍丸(巴豆五錢、水銀二錢、膽汁一錢、雌黃二錢、麝香一錢五分,研末,再用麻黃、款冬花、甘草各五錢,煎湯熬成膏,合為丸,薄荷湯送服,每次服一丸。)

大青膏(明麻三、附子二、青黛一、蠍尾一、硃砂一、竺黃二、麝香三分烏蛇肉一,為末,煉蜜和膏、薄荷湯下。每服大兒五分,小兒三分。)

白話文:

大青膏(配料: 明礬三錢、附子二錢、青黛一錢、蠍尾一錢、硃砂一錢、竺黃二錢、麝香三分、烏蛇肉一錢,研磨成細末,以蜂蜜調成膏狀,用薄荷湯送服。兒童依其年齡酌情減量,大童五分,小童三分。)

鎮驚丸(茯神、麥冬、辰砂、遠志、石菖蒲、棗仁、牛黃、川連、珍珠、膽星、鉤藤、竺黃、犀角、甘草,為細末,煉蜜為丸,淡薑湯下。)

白話文:

鎮驚丸(茯神、麥冬、辰砂、遠志、石菖蒲、棗仁、牛黃、川連、珍珠、膽星、鉤藤、竺黃、犀角、甘草,研磨成細粉末,加入蜂蜜製成丸劑,以淡薑湯送服。)

朱衣滾痰丸礞石一兩、沉香五、黃芩七、大黃一兩,為末,水泛為丸,硃砂為衣,白滾水下。)

白話文:

朱衣滾痰丸的方法是(礞石一兩、沉香五錢、黃芩七錢、大黃一兩,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做成藥丸,再裹上硃砂,用白開水送服。)

金丹(雄黃、蠍梢、硃砂、赭石、巴豆、杏仁,為末,蒸棗肉為丸,木香湯化下,三五丸。)

白話文:

妙金丹:(藥材:雄黃、蠍梢、硃砂、赭石、巴豆、杏仁。製作方法: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蒸過的棗肉做成藥丸,用木香湯送服,每次服用三到五丸。)

清熱和胃丸(川連、山梔、竹茹、麥冬、連翹、山楂、神麯、麥芽、陳皮、枳實、大黃、甘草,為末,煉蜜為丸,白滾湯化下。)

白話文:

清熱和胃丸(川連、山梔子、竹茹、麥冬、連翹、山楂、神麴、麥芽、陳皮、枳實、大黃、甘草,研成粉末,以煉蜜為丸,用白滾水送服。)

化風丹(膽南、羌活、獨活、明麻、防風、甘草、荊芥、人參、川芎,為末蜜丸,薄荷湯下。)

白話文:

化風丹(膽南、羌活、獨活、明麻、防風、甘草、荊芥、人參、川芎,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劑,用薄荷湯送服。)

羌活桂枝湯(羌活、防風、麻黃、桂枝、明麻、大黃、甘草,加生薑煎服。)

白話文:

羌活桂枝湯(組成:羌活、防風、麻黃、桂枝、明麻、大黃、甘草,加入生薑煎煮服用。)

牛黃丸(膽南、全蠍、蟬蛻、防風、牛黃、白附子、殭蠶、明麻、麝香,為末,煮棗肉為丸,生薑湯化服,每服三五丸。)

白話文:

牛黃丸(用膽南草、全蠍、蟬蛻、防風、牛黃、白附子、殭蠶、明麻、麝香,研磨成粉末,用棗肉煮成丸子,用生薑湯送服,每次服用三到五丸。)

消疳理脾湯蕪荑三稜、莪朮、青皮、陳皮、蘆薈、檳榔、使君肉、甘草、川黃連、胡黃連、麥芽、神麯,加燈芯煎服。)

白話文:

消疳理脾湯(蕪荑、三稜、莪朮、青皮、陳皮、蘆薈、檳榔、使君肉、甘草、川黃連、胡黃連、麥芽、神麴,加入燈芯煎服。)

消疳理脾湯是一種中藥配方,主要用於治療疳積、脾虛、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症狀。

方劑組成:

1. 蕪荑:具有消食化積、行氣導滯的功效。

2. 三稜:具有行氣止痛、散結消腫的功效。

3. 莪朮:具有化濕健脾、理氣止痛的功效。

4. 青皮:具有疏肝理氣、燥濕化痰的功效。

5.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6. 蘆薈:具有清熱瀉火、通便消積的功效。

7. 檳榔:具有消食化積、行氣導滯的功效。

8. 使君肉:具有健脾益氣、理氣止痛的功效。

9. 甘草:具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的功效。

10. 川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11. 胡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12. 麥芽:具有健脾益氣、消食化積的功效。

13. 神麴:具有消食化積、健脾益氣的功效。

用法:將上述藥材加水煎煮,加入燈芯後繼續煎煮至藥液濃縮,即可服用。

肥兒丸(人參、白朮、茯苓、黃連、胡黃連、使君肉、神麯、麥芽、山楂肉、炙甘草、蘆薈,為末,米糊為丸,米湯化下,每服二三十丸。)

白話文:

肥兒丸(將人參、白朮、茯苓、黃連、胡黃連、使君子肉、神麴、麥芽、山楂肉、炙甘草、蘆薈,研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丸劑,用米湯送服,每次服用二三十丸。)

參苓白朮散(人參、茯苓、白朮、扁豆、薏米、山藥、陳皮、縮砂、桔梗、甘草、蓮子,為末,米湯調服。)

白話文:

參苓白朮散(以人參、茯苓、白朮、扁豆、薏米、山藥、陳皮、縮砂、桔梗、甘草、蓮子中藥研磨成粉末,再以米湯沖服。)

清熱和中湯(白朮、陳皮、厚朴、赤苓、黃連、神麯、穀芽使君子、生甘草、澤瀉,加燈心煎服。)

白話文:

清熱和中湯(白術、陳皮、厚樸、茯苓、黃連、神曲、麥芽、使君子、生甘草、澤瀉,加燈心煎服): 這是一道清熱和中的湯藥,它的主要成分有白術、陳皮、厚樸、茯苓、黃連、神曲、麥芽、使君子、生甘草、澤瀉。在服用時,需要加入燈心煎服。

御苑勻氣散(桑皮、桔梗、赤苓、甘草、藿香、陳皮、木通,加姜皮、燈心煎服。)

香連導滯湯(青皮、陳皮、厚朴、川連、甘草、山楂、神麯、木香、檳榔、大黃,加燈心煎服。)

白話文:

香連導滯湯(成分:青皮、陳皮、厚朴、川連、甘草、山楂、神麯、木香、檳榔、大黃,加入燈心,煎服。)

功效:疏肝理氣,通便導滯。

適應症:肝氣鬱結、氣滯血瘀引起的胸脅脹痛、腹痛、便祕、泄瀉、月經不調、閉經等症。

用法:口服,水煎服,1劑/日,分2次服用。

注意事項:

  1.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應慎用。
  2. 脾胃虛弱者慎用。
  3. 服藥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4. 服藥期間應避免飲酒。
  5. 服藥2周後症狀無改善,應停止服用並諮詢醫生。

柴胡清肝散(柴胡、山梔、連翹、胡連、生地、赤芍、膽草、青皮、甘草,加燈心、竹葉煎服。)

白話文:

柴胡清肝散(柴胡、山梔、連翹、胡連、生地、赤芍、膽草、青皮、甘草,加上燈心和竹葉,煎服。)

柴胡清肝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用於治療肝鬱化火、肝火上炎引起的各種疾病,如頭痛、眩暈、耳鳴、目赤、口苦、咽乾、小便黃赤、大便乾結、失眠多夢等。

方中的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的作用;山梔具有清肝瀉火、涼血止血的作用;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胡連具有清肝利膽、消炎止痛的作用;生地具有涼血滋陰、清熱潤燥的作用;赤芍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的作用;膽草具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的作用;青皮具有疏肝理氣、化痰止咳的作用;甘草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的作用。

燈心和竹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可以增強方劑的清肝瀉火、涼血止血的作用。

柴胡清肝散可以有效地治療肝鬱化火、肝火上炎引起的各種疾病,是臨牀上常用的中藥方劑之一。

蘆薈肥兒丸五穀蟲、蘆薈、胡連、川連、柴胡、扁豆、山藥、山楂、蝦蟆、豆蔻、使君子、檳榔、神麯、麥芽、鶴蝨、蕪荑、硃砂、麝香,為末,醋糊為丸,米飲下。)

白話文:

蘆薈肥兒丸:將五穀蟲、蘆薈、胡連、川連、柴胡、扁豆、山藥、山楂、蝦蟆、豆蔻、使君子、檳榔、神麴、麥芽、鶴蝨、蕪荑、硃砂、麝香碾成粉末,用米醋調糊後製成丸劑,用米湯送服。

加味逍遙散(茯苓、白朮、當歸、炒白芍、柴胡、薄荷、炙草、丹皮、梔子,加薑、棗煎服。)

白話文:

加味逍遙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由茯苓、白朮、當歸、炒白芍、柴胡、薄荷、炙草、丹皮、梔子組成,加上薑和棗煎服。

這個方劑具有疏肝養血、清熱除煩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血虛證、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徵等疾病。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健胃的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炒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的功效。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的功效。 薄荷:具有疏風解表、清熱利咽的功效。 炙草:具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的功效。 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梔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瀉的功效。 棗:具有補氣益血、養心安神的作用。

將這些藥材一起煎服,可以起到疏肝養血、清熱除煩的作用,對於肝氣鬱結、血虛證、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徵等疾病有很好的療效。

抑肝扶脾湯(人參、白朮、黃連、柴胡、青皮、陳皮、芥子、膽草、山楂、神麯、炙草,加薑棗煎服。)

白話文:

抑肝扶脾湯(組成:人參、白朮、黃連、柴胡、青皮、陳皮、芥子、膽草、山楂、神麯、炙草,加薑棗煎服。)

抑肝扶脾湯是一種中藥湯劑,由人參、白朮、黃連、柴胡、青皮、陳皮、芥子、膽草、山楂、神麯、炙草等藥材組成,需要加薑棗一起煎服。

珍珠散(珍珠一、麥冬五、竺黃三、金箔二十五片、牛黃一、胡連三、甘草二、羚羊三、大黃三、當歸三、硃砂二、雄黃一、茯神五、犀角三,為末,每服五分,茵陳湯調服。)

白話文:

珍珠散(珍珠一錢、麥冬五錢、竺黃三錢、金箔二十五片、牛黃一錢、胡連三錢、甘草二錢、羚羊三錢、大黃三錢、當歸三錢、硃砂二錢、雄黃一錢、茯神五錢、犀角三錢,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五分,用茵陳湯送服。)

茯神湯(茯神、當歸、炙草、人參、加龍眼肉煎服。煩熱者,加麥冬。)

白話文:

茯神湯:茯神、當歸、炙甘草、人參。如果感到煩躁發熱,可加入麥冬一起煎服。

消熱甘露飲(生地、麥冬、石斛知母、石膏、枇杷葉、甘草、黃芩、茵陳,加燈心煎服。)

白話文:

消熱甘露飲(生地黃、麥冬、石斛、知母、石膏、枇杷葉、甘草、黃芩、茵陳,加入燈心一起煎煮服用。)

生地清肺飲(桑皮、生地、天冬、前胡、桔梗、蘇葉、防風、黃芩、甘草、當歸、連翹、赤芍,加薑、棗煎服。)

白話文:

生地清肺湯(桑皮、生地、天冬、前胡、桔梗、蘇葉、防風、黃芩、甘草、當歸、連翹、赤芍,加入薑和棗,煎煮服用。)

甘露飲(生地、熟地、天冬、麥冬、枳殼、桔梗、黃芩、枇杷葉、茵陳、石斛,加紅棗煎服。)

白話文:

甘露飲(成分: 生地黃、熟地黃、天冬、麥冬、枳殼、桔梗、黃芩、枇杷葉、茵陳、石斛,與紅棗一起煎服)

功效: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適用症狀:陰虛肺熱,乾咳少痰,口乾咽痛,心煩失眠。

補肺飲(茯苓、阿膠糯米、兜鈴、炙草、杏仁。)

白話文:

補肺飲(成分:茯苓、阿膠、糯米、兜鈴、炙草、杏仁。)

補肺飲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用於治療肺虛咳嗽、氣短乏力等症狀。其主要功效為益氣補肺、止咳化痰。

具體成分及功效如下

  1. 茯苓:具有益氣健脾、利水滲濕的功效,可補益肺氣,增強肺的功能。
  2. 阿膠:具有補血滋陰、止血化瘀的功效,可滋養肺陰,緩解肺虛咳嗽。
  3. 糯米:具有益氣補中、健脾胃的功效,可增強肺氣,改善肺功能。
  4. 兜鈴:具有祛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可幫助祛除肺部痰液,緩解咳嗽。
  5. 炙草:具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益氣補肺,增強肺的功能。
  6.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肺化痰的功效,可幫助化痰止咳,緩解呼吸困難。

用法用量

將以上中藥材混合後,加入適量水煎煮,取汁飲用。一般每日1-2次,連續服用數天或根據個人體質調整。

注意事項

  1.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以及對本方劑成分過敏者應謹慎服用。
  2. 服用本方劑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3. 服用本方劑後,若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服用並諮詢醫生。

金蟬丸(干蝦蟆、胡連、黃連、鶴蝨、肉豆蔻、苦楝根皮、雷丸、蘆薈、蕪荑,為末,曲糊為丸,雄黃為衣,米湯下。)

白話文:

金蟬丸(將幹蝦蟆、胡連、黃連、鶴蝨、肉豆蔻、苦楝根皮、雷丸、蘆薈、蕪荑搗碎成末,用蜂蜜糊成丸,再在外層滾上雄黃,以米湯送服。)

九味地黃丸(熟地、萸肉、赤苓、澤瀉、丹皮、山藥、當歸、使君子肉、川楝,為末,煉蜜為丸,開水化服,須在食前。)

白話文:

九味地黃丸,以熟地黃、山萸肉、茯苓、澤瀉、丹皮、山藥、當歸、使君子肉、川楝子為原料,製成藥末,用蜂蜜煉成丸藥,以開水調服,應在飯前服用。

調元散(人參、茯苓、白朮、山藥、川芎、當歸、熟地、茯神、炙耆、甘草、白芍,加薑棗煎服。)

白話文:

調元散(人參、茯苓、白朮、山藥、川芎、當歸、熟地、茯神、炙耆、甘草、白芍,加入薑棗煎服。)

調元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由人參、茯苓、白朮、山藥、川芎、當歸、熟地、茯神、炙耆、甘草、白芍等藥材組成,加上薑棗煎服。

人參:補氣益元,生津止渴。

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山藥:補脾益氣,滋腎固精。

川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熟地:補血益精,滋陰養血。

茯神:寧心安神,益智健腦。

炙耆:補氣益元,生津止渴。

甘草:補氣益中,潤肺止咳。

白芍:養血調經,緩中止痛。

薑:溫中止瀉,發汗解表。

棗:補氣養血,健脾益胃。

調元散具有補氣益元、健脾益氣、活血化瘀、補血養血、寧心安神、生津止渴等功效。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氣血兩虛、脾胃虛弱、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健忘耳鳴等疾病。

鱉甲青蒿飲(柴胡、鱉甲青蒿、甘草、生地、赤芍、胡連、知母、地骨皮,加燈心煎服。)

白話文:

鱉甲青蒿飲(柴胡、鱉甲、青蒿、甘草、生地、赤芍、胡連、知母、地骨皮,加燈心煎服。)

鱉甲青蒿飲(以柴胡、鱉甲、青蒿、甘草、生地、赤芍、胡連、知母、地骨皮為主藥,煎煮後,再將燈心草煎服。)

鱉甲散(人參、炙耆、鱉甲、生地、熟地、當歸、白芍、地骨皮。)

龍膽丸(龍膽草、升麻、苦楝根皮、赤苓、防風、蘆薈、青黛、黃連、油發灰,為末,豬膽汁浸糕糊為丸,薄荷湯下。)

白話文:

龍膽丸(將龍膽草、升麻、苦楝根皮、赤苓、防風、蘆薈、青黛、黃連、油發灰研磨成粉末,用豬膽汁和麵粉做成丸劑,用薄荷湯送服。)

龍腦丸(龍腦、麝香、雄黃、黃連、牛黃、硃砂、蘆薈、干蝦蟆、為末。熊膽含丸,薄荷湯下。)

白話文:

龍腦丸(由龍腦、麝香、雄黃、黃連、牛黃、硃砂、蘆薈、乾蟾蜍共同研磨成末。以熊膽汁混合成丸,以薄荷熬成的湯服用。)

龍腦散(龍腦、麝香、蝸牛殼、蝦蟆灰、瓜蒂、黃連、細辛、桔梗,為末,入瓷器盒,用取少許,入鼻中。)

白話文:

龍腦散 (成分:龍腦、麝香、蝸牛殼、蟾蜍灰、瓜蒂、黃連、細辛、桔梗。) 製成粉末狀,裝入瓷器盒中。

使用時,取少許粉末,放入鼻中。

瀉肝散(生地、當歸、赤芍、川芎、連翹、梔子、膽草、大黃、羌活、甘草、防風,加燈心煎服。)

白話文:

瀉肝散:

  • 生地黃:滋陰涼血,清熱解毒。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赤芍:活血化瘀,清熱涼血。
  •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 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梔子: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 膽草:清肝明目,清熱解毒。
  • 大黃:瀉熱通便,清肝瀉火。
  • 羌活:祛風濕,活血止痛。
  • 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
  • 防風:祛風解表,清熱解毒。
  • 加燈心煎服:燈心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可以增強瀉肝散的清熱瀉火作用。

總體而言,瀉肝散具有清肝瀉火,涼血解毒,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功效。適用於肝火旺盛,肝鬱血滯引起的頭痛、目赤、口苦、咽乾、煩躁易怒、脅肋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清熱退翳湯(梔子、黃連、術賊、赤芍、生地、羚羊、膽草、柴胡、蟬蛻、甘草、菊花、蒺藜,如燈心煎服。)

白話文:

清熱退翳湯: 成分:梔子,黃連,術賊,赤芍,生地,羚羊角,膽草,柴胡,蟬蛻,甘草,菊花,蒺藜。 用法:加水煎服,煎至如燈心般粗細的程度即可飲用。

羊肝散(青羊肝一具、人參、羌活、白朮、蛤粉,為末,以藥片鋪肝上,蒸熟隨便食之。如恐腐壞,曬乾為末,亦可白湯調下。)

白話文:

羊肝散

[組成]:青羊肝一個、人參、羌活、白術、蛤粉。

[製法]:將藥物研成細末,鋪在清洗乾淨的羊肝上,隔水蒸熟即可食用。如果擔心腐壞,可以曬乾研成細末,用白開水送服。

[功效]:補肝益氣、祛風除濕。

[主治]:肝氣不足、風濕痹痛、關節疼痛等症。

清金散(梔子、黃芩、枇葉、生地、花粉、連翹、麥冬、薄荷、玄參、甘草、桔梗,加燈心煎服。)

白話文:

清金散(梔子、黃芩、枇杷葉、生地黃、花粉、連翹、麥冬、薄荷、玄參、甘草、桔梗,加上燈芯煎服。)

這是一種清熱瀉火、清肺止咳的中藥方。

  • 梔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 黃芩: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 枇杷葉:具有清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功效。
  • 花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 麥冬:具有清肺止咳、養陰潤燥的功效。
  • 薄荷:具有清熱解暑、消暑止渴的功效。
  • 玄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功效。
  •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的功效。
  • 桔梗:具有宣肺止咳、祛痰的功效。
  • 燈芯:具有清熱瀉火的功效。

這幾種藥材搭配在一起,可以起到清熱瀉火、清肺止咳、養陰潤燥的作用。

這種藥方通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症狀。

化蟲丸(蕪荑、蘆薈、川芎、青黛、白芷、胡連、川連、蝦蟆,為末,豬膽汁浸糕為丸,杏仁湯下,每服二十丸。)

白話文:

化蟲丸(將蕪荑、蘆薈、川芎、青黛、白芷、胡連、川連、蟾蜍搗成粉末,用豬膽汁浸泡麵粉製成丸劑,用杏仁湯送服,每次服用二十丸。)

鼻疳散(青黛、麝香、熊膽、為末。乾者,用豬骨髓調貼,濕者幹上。)

白話文:

鼻疳散(青黛、麝香、熊膽,將其研磨成粉末。如果鼻疳是乾的,用豬骨髓調和後塗抹,如果是濕的,直接將粉末塗抹即可。)

吹鼻蟬殼散(蟬殼、青黛、蛇蛻、滑石、麝香,為末,吹入鼻中,日三次,蟲必盡出。)

白話文:

吹鼻蟬殼散(將蟬殼、青黛、蛇蛻、滑石、麝香磨成粉末,吹入鼻腔中,一天三次,蟲子必然全部排出。)

消疳蕪荑湯(大黃、芒硝、蕪荑、蘆薈、川連、胡連、黃芩、雄黃,煎服。)

白話文:

消疳蕪荑湯(成分:大黃、芒硝、蕪荑、蘆薈、川連、胡連、黃芩、雄黃,煮成藥汁服用。)

牙疳散(人中白、綠礬五倍子、冰片,為細末,先洗淨牙齒,以此藥敷之。有蟲加檳榔。)

白話文:

牙疳散(人中白、綠礬、五倍子、冰片,研磨成細末,先清洗乾淨牙齒,再用此藥敷上。若有蟲子加入檳榔。)

蘆薈丸(蘆薈、青黛、硃砂、熊膽、胡連、貫眾地龍、川連、蟬蛻、雷丸、麝香、蝦蟆,為末,用蝸牛肉和為丸,粥飲下。)

白話文:

蘆薈丸:(由蘆薈、青黛、硃砂、熊膽、胡連、貫眾、地龍、川連、蟬蛻、雷丸、麝香、蝦蟆等藥材製成,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用蝸牛肉和成丸劑,用粥送服。)

金蟬散(蟾、夜明砂、桃白皮、樗根皮、地榆、黃柏、訶黎勒、百合、人參、大黃、白蕪荑、胡粉、檳榔、丁香,為末,粥飲下。)

白話文:

金蟬散(用蟾蜍、夜明砂、桃樹白色樹皮、椿樹根皮、地榆、黃柏、訶黎勒、百合、人參、大黃、白蕪荑、胡粉、檳榔、丁香,研磨成粉末,用粥送服。)

使君子散(使君子、苦楝子、甘草、白蕪荑為末,水調服。)

白話文:

使君子散(使君子、苦楝子、甘草、白蕪荑研磨成粉末,用溫水送服。)

下蟲丸(苦楝根皮、木香、桃仁、貫眾、蕪荑、檳榔、輕粉、鶴蝨、使君子、蝦蟆,為末,曲糊為丸,開水下。)

白話文:

「下蟲丸」是一種中醫丸劑,由苦楝根皮、木香、桃仁、貫眾、蕪荑、檳榔、輕粉、鶴蝨、使君子、蝦蟇等藥材組成,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再以糯米漿糊成丸狀,服用時以溫開水送服。

柴胡飲(赤芍、柴胡、黃連、半夏、桔梗、膽草、夏枯草、浙貝、黃芩、甘草,加燈心。)

白話文:

柴胡飲(赤芍藥、柴胡、黃連、半夏、桔梗、膽草、夏枯草、浙貝、黃芩、甘草,加上燈草芯。)

五疳消積丸(使君子肉、麥芽、陳皮、神麯、山楂、蕪荑、黃連、膽草。)

白話文:

五疳消積丸(使君肉、麥芽糖、陳皮、酵母、山楂、紫薇、黃連、膽汁草。)

人參啟脾丸(人參、白朮、茯苓、陳皮、扁豆、山藥、木香、穀芽、神麯、炙甘草,為末,蜜為丸,蓮湯下。)

集聖丸(蘆薈、五靈脂、夜明砂、縮砂、木香、陳皮、莪朮、使君子、黃連、川芎、乾蟾、當歸、青皮,為末,用雄豬膽汁和曲為丸,米飲下。)

白話文:

集聖丸:

蘆薈、五靈脂、夜明砂、縮砂、木香、陳皮、莪朮、使君子、黃連、川芎、乾蟾、當歸、青皮。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雄豬膽汁和麵粉(酵母粉)和成丸子,用米湯送服。

人參丸(人參、麥冬、半夏、大黃、黃耆、茯苓、柴胡、黃芩、炙草、川芎、訶黎勒、鱉甲。)

白話文:

人參丸(人參、麥冬、半夏、大黃、黃耆、茯苓、柴胡、黃芩、炙草、川芎、訶黎勒、鱉甲。)

人參丸(由人參、麥冬、半夏、大黃、黃耆、茯苓、柴胡、黃芩、炙草、川芎、訶黎勒、鱉甲等中藥組成。)

消乳丸(香附、神麯、麥芽、陳皮、砂仁、甘草,為末,滴水為丸,薑湯下。)

白話文:

消乳丸(香附、山藥、麥芽、陳皮、砂仁、甘草,磨成細粉,加水滴成丸,用薑湯送服。)

保和丸(山楂、神麯、茯苓、半夏、連翹、陳皮、萊菔子,為細末,曲糊為丸,麥芽湯下。)

白話文:

保和丸(山楂、神曲、茯苓、半夏、連翹、陳皮、萊菔子,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麥芽湯和成丸狀。)

三稜丸(三稜、陳皮、半夏、神麯、黃連、枳實、丁香,為末,曲和為丸,薑湯下。)

和胃湯(陳皮、半夏、砂仁、蒼朮、厚朴、麝香、香附、甘草、山楂、神麯,加生薑煎服。)

白話文:

和胃湯(陳皮、半夏、砂仁、蒼朮、厚朴、麝香、香附、甘草、山楂、神曲,加上生薑煎服。)

和胃湯是一種治療胃部不適的中藥湯劑。它由陳皮、半夏、砂仁、蒼朮、厚朴、麝香、香附、甘草、山楂、神曲等十味藥材組成。其中,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半夏具有化痰止嘔、降逆止咳的作用;砂仁具有溫中止瀉、化痰行氣的作用;蒼朮具有燥濕健脾、祛風除濕的作用;厚朴具有健脾燥濕、行氣消脹的作用;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作用;香附具有理氣解鬱、調經止痛的作用;甘草具有補氣益血、調和諸藥的作用;山楂具有消食化積、活血化瘀的作用;神曲具有健脾消食、化痰止瀉的作用。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瀉的作用。將這些藥材合用,可以起到健脾益氣、理氣化痰、燥濕除濕、活血化瘀的作用,從而緩解胃部不適的症狀。

全蠍觀音散(人參三錢,炙耆、扁豆、茯苓各五錢,蓮肉三錢、木香一錢半,白芷二錢,羌活三錢、防風三錢、天麻三錢,全蠍、炙草各一錢半,為末,薑棗煎湯調服。)

白話文:

全蠍觀音散(人參15克,炙黃耆、扁豆、茯苓各25克,蓮肉15克、木香7.5克,白芷10克,羌活15克、防風15克,天麻15克,全蠍、炙草各7.5克,研磨成粉末,用薑、棗煎湯後服用。)

定吐丸(丁香、蠍梢、法夏,為末,煮棗肉為丸,金器煎湯化服,每次七丸。)

白話文:

定吐丸:將丁香、蠍梢、法夏這三味藥材研磨成細末,再加入煮熟的棗肉,混和後搓成丸狀。之後在金屬製的容器中煎煮湯藥水,讓藥丸溶化後服用。每次服用七丸。

香砂六君子湯(木香、砂仁、白朮、人參、茯苓、法夏、陳皮、甘草,加姜煎服。)

白話文:

香砂六君子湯(木香、砂仁、白朮、人參、茯苓、法夏、陳皮、甘草,加上生薑煮沸後服用。)

化蟲丸(蕪荑、鶴蝨、苦楝根皮、胡粉、檳榔、使君子、枯礬,為細末,曲糊為丸。)

加減理中湯(人參、乾薑、白朮、川椒,加烏梅一個,水煎。)

白話文:

加減理中湯(人參、乾薑、白朮、花椒,加上一個烏梅,水煎。)

丁沉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炙草、丁香、沉香,加煨姜煎服。)

白話文:

丁沉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丁香、沉香,加入煨過的薑片煎服。)

三一承氣湯(芒硝、大黃、枳實、厚朴、甘草,加姜煎服。)

姜橘散(白姜二錢、陳皮一錢、炙草一錢,為末,溫棗湯調服。)

加味溫膽湯(陳皮、法夏、茯苓、麥冬、枳實、甘草、竹茹、黃連,加燈心煎服。)

白話文:

加味溫膽湯(成分:陳皮、法夏、茯苓、麥冬、枳實、甘草、竹茹、黃連,額外添加燈心草煎服。)

現代漢語翻譯:加味溫膽湯是一種中藥方劑,由陳皮、法夏、茯苓、麥冬、枳實、甘草、竹茹、黃連組成,並加入燈心草煎服。

保安丸(香附、砂仁、炮薑、青皮、陳皮、三稜、莪朮、炙甘草,為末,曲糊為丸,白湯化下。)

白話文:

保安丸(香附、砂仁、炮薑、青皮、陳皮、三稜、莪朮、炙甘草,以上藥碾成細末,用米麴糊做成丸子,用溫開水送服。)

訶子散(訶子、肉豆蔻、白朮、人參、茯苓、木香、陳皮、炙草,為末,薑湯調服。)

白話文:

訶子散(由訶子、肉豆蔻、白朮、人參、茯苓、木香、陳皮、炙草組成,研磨成粉末,用薑湯送服。)

玉露散(寒水石、石膏、甘草,為末調服。)

四苓湯(茯苓、白朮、豬苓、澤瀉,加燈心煎服。)

益脾鎮驚散(人參、白朮、茯苓、硃砂、鉤藤、甘草,為末,加燈心湯調服。)

白話文:

益脾鎮驚散(人參、白朮、茯苓、硃砂、鉤藤、甘草,將其磨成細末,加入燈芯湯調和後服用。)

養脾丸(人參、白朮、當歸、川芎、青皮、木香、黃連、陳皮、神麯、山楂、砂仁、麥芽,為末,曲糊為丸,用陳倉米飲下。)

白話文:

養脾丸(將人參、白朮、當歸、川芎、青皮、木香、黃連、陳皮、神麯、山楂、砂仁、麥芽研磨成粉末,用酒麴糊製成丸狀,用陳倉米水送服。)

和氣飲(蒼朮、紫蘇、防風、赤苓、豆豉、藿香、陳皮、厚朴、炙草,加生薑、燈心煎服。)

白話文:

和氣飲(蒼朮、紫蘇、防風、赤苓、豆豉、藿香、陳皮、厚朴、炙草,加生薑、燈心煎服。)

和氣飲是一種中藥方劑,由蒼朮、紫蘇、防風、赤苓、豆豉、藿香、陳皮、厚朴、炙草組成,在服用時加入生薑和燈心煎服。

調中湯(人參、茯苓、藿香、白朮、炙草、木香、香附、砂仁,加煨姜煎服。)

白話文:

調中湯(人參、茯苓、藿香、白朮、炙草、木香、香附、砂仁,加入炒乾的生薑煎服。)

補中益氣湯(人參、炙耆、當歸、白朮、炙草、陳皮、升麻、柴胡,加薑、棗煎服。)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組成:人參、炙甘草、當歸、白術、炙草、陳皮、升麻、柴胡,加上薑和棗一起煎服。)

功效:

  • 適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下陷、倦怠乏力、納呆腹瀉、脫肛、崩漏等病症。
  • 此外,還可溫陽益氣、扶正固脫,收澀止瀉,適用於陽虛氣脫之脫肛、崩漏等病症。

四神丸補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吳茱萸,為末,加薑、棗煎服。)

白話文:

四神丸(補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吳茱萸,研磨成粉末,加入薑、棗,煎服。)

胃苓湯(蒼朮、陳皮、厚朴、茯苓、炙草、肉桂、炒白朮、澤瀉、豬苓,加薑棗煎服。)

白話文:

胃苓湯(蒼朮、陳皮、厚朴、茯苓、甘草、肉桂、炒蒼朮、澤瀉、豬苓,加上生薑和大棗煎煮服用。)

升陽除濕湯(蒼朮、陳皮、防風、神麯、麥芽、澤瀉、炙草、升麻、羌活、柴胡、豬苓,加薑、棗煎服。)

白話文:

昇陽除濕湯(蒼術、橘皮、防風、酒麴、麥芽、澤瀉、甘草、昇麻、羌活、柴胡、豬苓,加上薑、棗一起煎煮服用。)

杏蘇飲(杏仁、紫蘇、前胡、桔梗、枳殼、桑皮、黃芩、甘草、麥冬、浙貝、橘紅,加生薑煎服。)

白話文:

杏蘇飲(杏仁、紫蘇、前胡、桔梗、枳殼、桑皮、黃芩、甘草、麥冬、浙貝、橘紅,加上生薑煮沸後服用。)

金沸草湯(細辛、荊芥、法夏、旋覆花、前胡、甘草、赤芍,加薑、棗煎服。)

白話文:

金沸草湯(由細辛、荊芥、法夏、旋覆花、前胡、甘草、赤芍藥組成,加入薑、棗煎服。)

九味羌活湯(蒼朮、白芷、川芎、細辛、羌活、防風、生地、黃芩、甘草,加生薑、蔥白煎服。)

白話文:

九味羌活湯(蒼朮、白芷、川芎、細辛、羌活、防風、生地黃、黃芩、甘草,加入生薑、蔥白煎服。)

功效:治療風寒濕痹,惡寒發熱,頭身疼痛,肢節拘攣,四肢酸楚,鼻流清涕,口不渴,苔薄白,脈浮緊。

組成: 蒼朮:10克 白芷:10克 川芎:10克 細辛:6克 羌活:10克 防風:10克 生地黃:15克 黃芩:10克 甘草:6克 生薑:3片 蔥白:3根

用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適量的水,煎煮至沸騰,然後轉小火繼續煎煮30分鐘,濾去藥渣,服用藥液。

注意事項:

  1. 本方含有細辛,孕婦禁用。
  2. 本方含有生地黃,脾胃虛弱者慎用。
  3. 服用本方期間,忌食生冷、辛辣、油膩的食物。
  4. 服用本方後,如果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雙解通聖湯(麻黃、朴硝、大黃、當歸、赤芍、川芎、白朮、石膏、滑石、桔梗、山梔、連翹、黃芩、薄荷、甘草、荊芥、防風,加生薑、蔥白煎服。)

白話文:

雙解通聖湯(成分:麻黃、朴硝、大黃、當歸、赤芍、川芎、白朮、石膏、滑石、桔梗、山梔、連翹、黃芩、薄荷、甘草、荊芥、防風,加生薑、蔥白煎服。)

雙解通聖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治療感冒發熱、頭痛身痛、咳嗽氣喘等症狀。方中的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朴硝具有瀉熱通便的作用;大黃具有瀉熱通便、清腸胃的作用;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赤芍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的作用;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作用;石膏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作用;滑石具有清熱利濕、通淋利尿的作用;桔梗具有宣肺止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山梔具有清熱涼血、瀉火止痢的作用;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黃芩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作用;薄荷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作用;甘草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的作用;荊芥具有發汗解表、散風清熱的作用;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作用;生薑具有溫中止嘔、發汗解表的作用;蔥白具有發汗解表、散寒通陽的作用。

總之,雙解通聖湯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通便瀉滯、活血化瘀、止痛止咳等功效。適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身痛、咳嗽氣喘等症狀。

柴葛解肌湯葛根、柴胡、白芷、羌活、桔梗、石膏、黃芩、赤芍、甘草,加生薑、紅棗煎服。)

白話文:

柴葛解肌湯是一種中藥湯劑,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四肢痠痛的症狀。

它是由以下中藥材組合而成:

  • 柴胡:具有疏散風熱、清肝退熱的作用。
  • 葛根:具有解肌退熱的作用。
  • 白芷:具有祛風散寒、醒神開竅的作用。
  • 羌活:具有祛風通絡、活血止痛的作用。
  •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作用。
  • 石膏: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作用。
  • 黃芩: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作用。
  • 赤芍:具有活血化瘀、祛瘀止痛的作用。
  • 甘草:具有補氣健脾、調和諸藥的作用。

在服用柴葛解肌湯時,可以加入生薑和紅棗一起煎服,以增強藥效。

大柴胡湯(柴胡、黃芩、赤芍、法夏、枳實、大黃,加生薑、大棗煎。)

白話文:

大柴胡湯 (柴胡、黃芩、赤芍、法夏、枳實、大黃,加入生薑、大棗同煎)

功效:疏肝解鬱,清熱退燒,止痛。

治療:

  • 肝鬱氣滯、胸脅脹痛、煩躁易怒、目赤口乾、小便黃赤等症狀。
  • 外感風熱引起的高燒、頭痛、肌肉痠痛、口乾舌燥、脈浮數等症狀。
  • 膽囊炎、膽結石、肝炎等疾病。

藿香正氣湯(藿香、蘇葉、白芷、陳皮、法夏、茯苓、腹皮、甘草、厚朴、桔梗,加生薑、紅棗煎服。)

白話文:

藿香正氣湯(藿香、蘇葉、白芷、陳皮、法夏、茯苓、腹皮、甘草、厚朴、桔梗,加上生薑、紅棗煎服。)

功效:治療暑濕感冒。

症狀:頭痛、身重、吐瀉、腹痛、惡寒、發熱、無汗、脈浮緩。

方解:藿香、蘇葉:藿香解暑化濕,蘇葉解表發汗。白芷、陳皮:白芷祛暑解表,陳皮理氣健脾。法夏、茯苓:法夏祛暑化濕,茯苓健脾利濕。腹皮、甘草:腹皮清熱除煩,甘草調和諸藥。厚朴、桔梗:厚朴行氣止痛,桔梗宣肺止咳。生薑、紅棗:生薑解表發汗,紅棗補中益氣。

用法:將上述藥材加水煎服,每日一劑。

天水散(滑石、甘草,為末,燈心湯調下。)

解散(羌活、蘇葉、防風、枳殼、桔梗、前胡、赤芍、杏仁、殭蠶、甘草、黃連,加薑、棗煎服。)

白話文:

中藥處方:羌活、蘇葉、防風、枳殼、桔梗、前胡、赤芍、杏仁、殭蠶、甘草、黃連,以下薑棗煎服。

柴胡溫膽湯(柴胡、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竹茹、枳實,加生薑煎服。)

白話文:

柴胡溫膽湯(柴胡、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竹茹、枳實,加上生薑煎服。)

柴胡溫膽湯是一種溫膽湯,具有溫膽益氣疏肝解鬱的功效。它可以治療因膽氣不足或鬱滯而引起的發熱、頭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柴胡是柴胡科植物柴胡的根,具有疏肝解鬱、清熱解表的作用。陳皮是芸香科植物橘子的果皮,具有理氣健脾、化痰止咳的作用。半夏是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塊莖,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散結的作用。茯苓是茯苓科植物茯苓的菌核,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作用。甘草是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具有補氣益津、清熱解毒的作用。竹茹是禾本科植物竹子的莖髓,具有清熱化痰、益氣生津的作用。枳實是芸香科植物枳實的果實,具有破氣消積、理氣導滯的作用。生薑是薑科植物薑的根莖,具有溫中止嘔、解表散寒的作用。

柴胡溫膽湯的用法是將柴胡、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竹茹、枳實一起煎服。一般來說,每天服用兩次,一次一劑。服藥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吃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荊防敗毒散(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甘草、川芎、枳殼、桔梗、茯苓,加生薑煎服。)

白話文:

荊防敗毒散(將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甘草、川芎、枳殼、桔梗、茯苓這些藥材混合在一起,再加入生薑煎煮後服用。)

桂枝合白虎湯(桂枝、芍藥、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加生薑、大棗煎服。)

白話文:

桂枝合白虎湯(桂枝、芍藥、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加上生薑、大棗一起煎煮服用。)

桂枝合白虎湯是一種中藥湯劑,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兼有陰虛內熱的證狀。 桂枝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芍藥具有平肝止痛的作用,石膏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知母具有滋陰清熱的作用,甘草具有益氣補脾的作用,粳米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生薑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大棗具有益氣補血的作用。

將這些藥材一起煎煮,可以起到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滋陰清熱、益氣補脾、補益脾胃、溫中散寒、益氣補血的作用。因此,桂枝合白虎湯可以有效地治療外感風熱、兼有陰虛內熱的證狀。

外感風熱,兼有陰虛內熱的證狀,可以表現為:發熱、頭痛、身痛、咽痛、口渴、心煩、失眠、盜汗等。

普濟消毒飲(黃芩、黃連、陳皮、桔梗、板藍根、升麻、柴胡、薄荷、連翹、力子、殭蠶、馬勃、玄參、甘草,加燈心煎服。)

白話文:

普濟消毒飲由黃芩、黃連、陳皮、桔梗、板藍根、升麻、柴胡、薄荷、連翹、力子、殭蠶、馬勃、玄參、甘草等藥材組成。將這些藥材一起煎煮,加入燈心草煎煮後服下。

二聖救苦丹(大黃四兩,皂角二兩,為末,水丸,無根水下。)

升麻葛根湯合消毒犀角飲(升麻、葛根、芍藥、甘草、力子、荊芥、防風、犀角,加無須子煎服。)

白話文:

升麻葛根湯配合消毒犀角飲(升麻、葛根、芍藥、甘草、荔枝、荊芥、防風、犀角,再加入無須子煎服。)

三黃石膏湯(黃連、黃芩、山梔、黃柏、豆豉、麻黃、石膏,加生薑、蔥煎服。)

白話文:

三黃石膏湯(由黃連、黃芩、山梔、黃柏、豆豉、麻黃、石膏組成,加上生薑、蔥煮沸後服用。)

消癍青黛飲(石膏、知母、犀角、甘草、山梔、川連、青黛、玄參、柴胡、生地、人參、大黃,加薑、棗,又入苦酒一匙,沖服。)

白話文:

消癍青黛飲:石膏、知母、犀角、甘草、山梔、川連、青黛、玄參、柴胡、生地、人參、大黃,加薑、棗,再加入一匙苦酒,一起沖服。

加味人參白虎湯(人參、石膏、知母、粳米、甘草、蒼朮。)

二香飲(蘇葉、藿香、茯苓、扁豆、厚朴、陳皮、法夏、甘草、腹皮、白芷、桔梗、川連、香薷,加生薑、燈心煎服。)

白話文:

二香飲(蘇葉、藿香、茯苓、扁豆、厚朴、陳皮、法夏、甘草、腹皮、白芷、桔梗、川連、香薷,再加入生薑、燈心一同煎煮後服用。)

六合湯(人參、香薷、法夏、甘草、砂仁、木瓜、茯苓、藿香、杏仁、厚朴、扁豆,加薑、棗煎服。)

白話文:

六合湯(人參、香薷、生薑、甘草、砂仁、木瓜、茯苓、藿香、杏仁、厚朴、扁豆,加入生薑、紅棗煎服。)

加味香薷飲(香薷、厚朴、陳皮、扁豆、山楂、豬苓、甘草、枳實。)

又加味香薷飲(香薷、黃連、扁豆、厚朴、羌活,加燈心。)

清暑益氣湯(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炙草、陳皮、麥冬、青皮、蒼朮、五味、黃柏、升麻、葛根、澤瀉、神麯,加薑、棗煎服。)

白話文:

清暑益氣湯(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甘草、陳皮、麥冬、青皮、蒼朮、五味子、黃柏、升麻、葛根、澤瀉、神曲,加入薑、棗煎煮服用。)

這道湯藥能夠幫助人體快速補充氣血,並且可以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讓夏天不會感到過於燥熱。

辰砂益元散(辰砂、滑石、甘草,加薑、燈心湯,合抱龍丸調服。)

白話文:

辰砂益元散(將辰砂、滑石、甘草研成細粉末,加入生薑汁、燈芯湯,再用合抱龍丸混合後服用。)

抱龍丸(黑膽南、竺黃、雄黃、辰砂、麝香,為末,煮甘草膏為丸,溫水化下。)

白話文:

抱龍丸(黑膽南、竺黃、雄黃、辰砂、麝香,將其研磨成粉末,用甘草膏煮成丸劑,用溫水送服。)

桂苓甘露飲(白朮、茯苓、澤瀉、豬苓、肉桂、石膏、滑石、寒水石。)

真人養臟湯(人參、白朮、木香、當歸、白芍、肉桂、甘草、罌粟殼、訶子肉、肉果,加烏梅煎服。)

白話文:

真人養臟湯(人參、白朮、木香、當歸、白芍、肉桂、甘草、罌粟殼、訶子肉、肉果,加入烏梅煮沸後服用。)

這款湯藥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

當歸芍藥湯(當歸、白芍、木香、黃芩、黃連、肉桂、大黃、甘草、檳榔。)

白話文:

當歸芍藥湯(組成:當歸、白芍、木香、黃芩、黃連、肉桂、大黃、甘草、檳榔。)

當歸芍藥湯是一種中藥湯劑,由當歸、白芍、木香、黃芩、黃連、肉桂、大黃、甘草、檳榔等中藥材組成。

當歸芍藥湯具有活血化瘀、養血調經、緩解疼痛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產後瘀血、跌打損傷等疾病。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

白芍:具有養血調經、緩解疼痛的作用。

木香:具有行氣止痛、疏肝理氣的作用。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

肉桂:具有溫經通絡、散寒止痛的作用。

大黃:具有瀉熱通便、活血化瘀的作用。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的作用。

檳榔:具有行氣止痛、驅蟲殺蟲的作用。

當歸芍藥湯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劑,一日1-2次。

當歸芍藥湯的禁忌:

孕婦、哺乳期女性及兒童不宜服用。

香連丸(木香、黃連,為末,醋為丸,米湯下。)

白頭翁湯(黃連、白頭翁、黃柏、秦皮。)

白話文:

白頭翁湯(黃連、白頭翁、黃柏、秦皮。)

白頭翁湯是由黃連、白頭翁、黃柏、秦皮四味中藥組成的方劑。具有清熱燥濕、化痰止咳的作用。

  •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
  • 白頭翁:具有清熱燥濕、化痰止咳的作用。
  • 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
  • 秦皮:具有平肝熄風、清熱瀉火的作用。

本方藥效協同,共奏清熱燥濕、化痰止咳之功。適用於濕熱內蘊、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痰多、胸悶等症狀。

倉廩湯散(人參、茯苓、獨活、桔梗、前胡、川芎、甘草、枳殼、倉米、柴胡、羌活,加姜煎服。)

參連開噤散(人參、川連、蓮子肉,為末,米飲下。)

麻黃羌活湯(麻黃、羌活、防風、甘草,加姜煎服。)

桂枝羌活湯(羌活、防風、桂枝、甘草,加姜煎服。)

柴平湯(陳皮、姜夏、蒼朮、厚朴、黃芩、柴胡、甘草、人參,加薑、棗煎服。)

白話文:

柴平湯(陳皮、生薑、蒼朮、厚朴、黃芩、柴胡、甘草、人參,加上薑、棗煎服。)

加減清脾飲(柴胡、黃芩、薑製夏、炙草、厚朴、青皮、檳榔、茯苓、草果、人參、白朮、橘紅、蒼朮,加姜煎服。)

白話文:

加減清脾飲(使用柴胡、黃芩、生薑製成的夏枯草、炙甘草、厚朴、陳皮、檳榔、茯苓、草果、人參、白朮、橘紅、蒼朮做成藥方,加入生薑一起煎煮服用。)

聖惠橘皮散(人參、貝母、蘇葉、陳皮、桔梗、杏仁,加棗煎服。)

補肺阿膠散(人參、阿膠、杏仁、糯米、牛蒡子、甘草、馬兜鈴。)

白話文:

補肺阿膠散(成分:人參、阿膠、杏仁、糯米、牛蒡子、甘草、馬兜鈴。)

這是一種補肺的中藥方劑,由人參、阿膠、杏仁、糯米、牛蒡子、甘草、馬兜鈴等藥材組成。

人參:補氣健脾,益氣生津。

阿膠:補血滋陰,潤肺止咳。

杏仁:降氣止咳,潤肺化痰。

糯米:益氣補脾,除濕止瀉。

牛蒡子:宣肺透疹,散風清熱。

甘草:補氣健脾,益氣止咳。

馬兜鈴: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此方藥具有補肺益氣、止咳化痰、潤肺滋陰的功效,適用於肺虛咳嗽、氣虛乏力、陰虛火旺等證。

加味瀉白散(桑皮、地骨皮、甘草、川貝、麥冬、知母、桔梗、黃芩、薄荷。)

白話文:

加味瀉白散(成分:桑皮、地骨皮、甘草、川貝、麥冬、知母、桔梗、黃芩、薄荷。)

加味瀉白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咳痰黃稠、胸悶氣短、口乾舌燥等症狀。

方中,桑皮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涼血止血的作用;地骨皮具有清熱涼血、止血作用;甘草具有補氣益中、調和諸藥的作用;川貝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的作用;麥冬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作用;知母具有清熱滋陰、斂肺止咳的作用;桔梗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止痛的作用;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薄荷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

這些藥材組合在一起,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涼血止血、滋陰潤肺等作用,可有效緩解肺熱咳嗽、咳痰黃稠、胸悶氣短、口乾舌燥等症狀。

曲麥二陳湯(陳皮、制夏、茯苓、甘草、黃連、山楂、麥芽、神麯、栝蔞、枳實,加薑、棗煎服。)

白話文:

曲麥二陳湯(陳皮、炒白朮、茯苓、甘草、黃連、山楂、麥芽、神曲、栝樓、枳實,加入生薑、紅棗煎服。)

蘇葶滾痰丸(蘇子、葶藶、大黃、沉香、黃芩、青礞石,為末丸,薑湯下。)

白話文:

蘇葶滾痰丸(蘇子、葶藶、大黃、沉香、黃芩、青礬石,研磨成粉,做成藥丸,用薑湯送服。)

參蘇飲(蘇葉、乾葛、前胡、陳皮、制夏、甘草、枳殼、桔梗、茯苓。)

加味華蓋散(麻黃、杏仁、蘇子、前胡、橘紅、甘草、桑皮、桔梗、赤苓,煎好溫服。)

白話文:

加味華蓋散:

將麻黃、杏仁、蘇子、前胡、橘紅、甘草、桑皮、桔梗、赤苓等中藥材混合在一起,煎煮成湯藥,趁溫熱時服用。

涼膈白虎湯(大黃、朴硝、甘草、連翹、山梔、黃芩、薄荷、石膏、知母。)

白話文:

涼膈白虎湯(大黃、芒硝、甘草、連翹、山梔、黃芩、薄荷、石膏、知母):

本方是以清熱解毒、祛瘀生新的方劑,用於治療熱毒內盛、咽喉腫痛、扁桃體炎、肺癰等疾病。

大黃:味苦、性寒,具有瀉熱通便、清肝退黃的作用。

朴硝:味鹹、性寒,具有瀉熱通便、清肝明目的作用。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補益脾胃、清熱解毒的作用。

連翹: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

山梔:味苦、性寒,具有清熱涼血、瀉肝退黃的作用。

黃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

薄荷:味辛、性涼,具有清熱疏風、闢穢醒腦的作用。

石膏:味甘、性寒,具有清熱降火、生津止渴的作用。

知母: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作用。

知柏地黃丸(乾生地、茱萸、山藥、知母、黃柏、丹皮、澤瀉、茯苓。)

潔古黃耆湯(人參、炙耆、甘草、地骨皮、桑白皮。)

白話文:

潔古黃耆湯(人參、炙黃耆、甘草、地骨皮、桑白皮。)

潔古黃耆湯,由人參、炙黃耆、甘草、地骨皮、桑白皮組成。

百合固金湯(百合、天門冬、麥冬、生地、熟地、當歸、白芍、甘草、貝母、玄參、桔梗。)

白話文:

百合固金湯(百合、天冬草、麥冬草、生地黃、熟地黃、當歸、白芍、甘草、貝母、玄參、桔梗。)

百合固金湯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由百合、天冬、麥冬、生地黃、熟地黃、當歸、白芍、甘草、貝母、玄參和桔梗組成。百合、天冬和麥冬滋陰潤肺;生地黃和熟地黃補益氣血;當歸和白芍補血活血;甘草補益脾氣;貝母清熱化痰;玄參清熱涼血;桔梗宣肺止咳。本方具有固肺益氣、滋陰補虛的功效,臨牀常用於治療肺陰虛引起的咳嗽、氣短、乏力、盜汗等症狀。

本事黃耆湯(五味、白芍藥、天冬、麥冬、人參、黃耆、熟地、甘草、茯苓。)

紫蘇飲子(蘇葉、杏仁、桑皮、陳皮、青皮、法夏、人參、五味子、甘草、麻黃,加姜煎服。)

白話文:

紫蘇飲(蘇葉、杏仁、桑皮、陳皮、青皮、法夏、人參、五味子、甘草、麻黃,加入生薑煎服。)

蘇子降氣湯(蘇子、當歸、陳皮、法夏、甘草、前胡、厚朴、桂心、沉香,加薑、棗煎服。)

白話文:

蘇子降氣湯:由蘇子、當歸、陳皮、法夏、甘草、前胡、厚朴、桂心、沉香組成。服用時加入薑、棗一起煎煮。

蘇葶丸(南蘇子、葶藶子,為末,蒸棗肉為丸,淡薑湯下。)

五虎湯(炙麻黃、炒杏仁、甘草、石膏、細茶,加姜煎服。)

桂苓甘術湯(茯苓、桂枝、甘草、白朮,加姜煎服。)

清氣化痰丸(膽星、半夏、橘紅、枳實、杏仁、栝蔞、黃芩、茯苓,為末、薑汁為丸,薑湯下。)

白話文:

清氣化痰丸(把膽星、半夏、橘紅、枳實、杏仁、栝蔞、黃芩、茯苓研磨成粉末,用薑汁做丸劑,用薑湯送服。)

烏頭桂枝湯(桂枝、赤芍、炙草、烏頭,加姜煎服。)

白話文:

烏頭桂枝湯(桂枝、赤芍、炙草、烏頭,加入生薑煎服。)

金茱丸(金鈴子肉、吳茱萸,為末,酒煮為丸,鹽湯下。)

烏頭梔子湯(烏頭、梔子,用順流水入薑汁煎服。)

十味蒼柏散(青皮、附子、黃柏、山楂、蒼朮、香附、益智、延胡索、桃仁、甘草,加茴香。)

白話文:

十味蒼柏散(成分:青皮、附子、黃柏、山楂、蒼朮、香附、益智、延胡索、桃仁、甘草。再額外添加茴香。)

金鈴散(三稜、莪朮、陳皮、赤苓、茴香、甘草、檳榔、枳殼、鉤藤、青皮、木香、金鈴子,除檳榔、木香外,余焙為末,灰酒調服。)

白話文:

中藥名稱:金鈴散

藥物組成:三稜、莪朮、陳皮、赤苓、茴香、甘草、檳榔、枳殼、鉤藤、青皮、木香、金鈴子,除了檳榔和木香外,其他的藥材都先經過焙炒後磨成粉末,再用灰酒調和服用。

川楝丸(木香、檳榔、三稜、莪朮、青皮、陳皮、川楝、芫花、辣桂、牽牛、巴豆,為末,曲糊為丸,薑湯下。)

白話文:

川楝丸(木香、檳榔、三稜、莪朮、青皮、陳皮、川楝、芫花、辣桂、牽牛、巴豆,研磨成末,用糯米糊做成藥丸,用薑湯送服。)

疏風五苓散(防風、蒼朮、肉桂、羌活、豬苓、澤瀉、赤芍、白朮,加姜煎服。)

白話文:

疏風五苓散:(由防風、蒼朮、肉桂、羌活、豬苓、澤瀉、赤芍、白朮組成,煎服時加入薑片。)

加味五苓散(金鈴子、白朮、澤瀉、木通、茴香、赤芍、橘核、肉桂、檳榔、豬苓、加姜,燈心煎。)

白話文:

加味五苓散(金鈴子、白朮、澤瀉、木通、茴香、赤芍、橘核、肉桂、檳榔、豬苓、薑,用燈心煎。)

譯文: 加味五苓散由金鈴子、白朮、澤瀉、木通、茴香、赤芍、橘核、肉桂、檳榔、豬苓、薑等藥物組成,用燈心煎服。

加味守效丸(南星、楂肉、蒼朮、白芷、制夏、橘核、神麯、海藻昆布、吳萸、青皮、延胡索、荔枝核,為末,糊為丸,空心酒下。)

白話文:

加味守效丸(南星、山楂肉、蒼朮、白芷、炮製過的夏枯草、橘核、神曲、海藻、昆布、吳茱萸、青皮、延胡索、荔枝核,研磨成細末,以糊為丸劑,空腹時以酒送下。)

加味香蘇散(蒼朮、陳皮、川楝肉、甘草、蘇葉、香附,加帶須蔥白、酒兌煎服。)

白話文:

加味香蘇散:

1.蒼朮:具有祛風濕、健脾胃的作用。

2.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

3.川楝肉:具有祛風止痛、通經活絡的作用。

4.甘草:具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的作用。

5.蘇葉:具有解表散寒、發汗解肌的作用。

6.香附:具有理氣調經、止痛的作用。

7.帶須蔥白:具有發汗解表、通陽的作用。

8.酒兌煎服:將藥物與酒混合煎煮,具有促進藥效吸收的作用。

總之,加味香蘇散具有祛風除濕、理氣健脾、通經活絡、發汗解表的作用。可適用於風濕痹痛、脾胃虛弱、經絡不通、感冒發熱等症狀。

加味失笑散(五靈脂、蒲黃、延胡索,為末,水酒調下。)

白話文:

失笑散,加上五靈脂、蒲黃、延胡索,研磨成末,用水酒調配後服用。

胡蘆巴丸胡蘆巴川楝子、川烏、巴戟肉、茴香、牽牛、吳茱萸,為末,酒麴糊為丸,空心溫酒下。)

白話文:

胡蘆巴丸(胡蘆巴、川楝子、川烏、巴戟肉、茴香、牽牛、吳茱萸,研磨成細粉,用酒麴糊成丸劑,空腹時用溫酒送服。)

五苓散(白朮、澤瀉、豬苓、肉桂、小茴香、赤苓。)

十味導赤湯(生地、山梔、木通、瞿麥、淡竹葉、滑石、茵陳蒿、黃芩、甘草、豬苓。)

白話文:

十味導赤湯(材料包括生地、山梔、木通、瞿麥、淡竹葉、滑石、茵陳蒿、黃芩、甘草、豬苓。)

此湯能幫助排泄紅色或黃色的尿液,並治療其他疾病。例如,它可以治療尿道感染、排尿困難、遺尿症和尿失禁。它還可以治療肝臟疾病、膽結石和膽囊炎。

葵子散(桑皮、瞿麥、梔子、赤苓、木通、車前、甘草、葵子。)

小薊飲子通草、滑石、淡竹葉、當歸、小薊、山梔、甘草、生地、蒲黃、藕節,水煎空心服。)

白話文:

小薊飲劑(通草、滑石、淡竹葉、當歸、小薊、山梔、甘草、生地黃、蒲黃、藕節,加水煎,空腹時服用。)

五淋散(當歸、赤芍、葶藶、黃芩、木通、梔子、滑石、葵子、車前子、淡竹葉、甘草、赤苓,加蔥白煎服。)

白話文:

五淋散(當歸、赤芍、葶藶、黃芩、木通、梔子、滑石、葵子、車前子、淡竹葉、甘草、赤苓,加入蔥白煎服。)

五淋散是一味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小便不利、疼痛、尿血等症狀。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赤芍:活血化瘀,涼血止痛。 葶藶:利尿通淋,清熱解毒。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木通:利尿通淋,清熱解毒。 梔子:清熱瀉火,涼血止痛。 滑石:清熱利尿,解毒消腫。 葵子:利尿通淋,清熱解毒。 車前子:利尿通淋,清熱解毒。 淡竹葉:清熱利尿,除濕解毒。 甘草:益氣補脾,調和諸藥。 赤苓:利尿通淋,清熱解毒。 蔥白:辛溫解表,散寒通陽。

清空膏(羌活、防風、柴胡、川芎、黃芩、黃連、甘草,加生薑煎服。痛加細辛,便閉加大黃。)

白話文:

清空膏(將羌活、防風、柴胡、川芎、黃芩、黃連、甘草一起煎煮,煮好後加入生薑服用。如果疼痛嚴重,可以加入細辛;如果大便不暢,可以加入大黃。)

加味茶調散(荊芥、薄荷、黃芩、青茶葉、石膏、白芷、川芎,加生薑煎服。便秘加大黃。)

白話文:

加味茶調散(荊芥、薄荷、黃芩、青茶葉、石膏、白芷、川芎,與生薑一起煎煮後飲用。如果出現便祕,則加入大黃。)

小承氣湯(大黃、枳實,厚朴,加生薑煎服。)

香砂平胃散(蒼朮、陳皮、厚朴、炙草、砂仁、香附、山楂、神麯、麥芽、枳殼、白芍,加生薑煎服。)

白話文:

香砂平胃散:將蒼朮、陳皮、厚朴、炙草、砂仁、香附、山楂、神麯、麥芽、枳殼、白芍和生薑一起煎服。

錢氏安蟲散(胡粉、鶴蝨、白礬、川楝子,每服五分,飲湯調服。)

藿香和中湯(藿香、砂仁、羌活、蒼朮、陳皮、厚朴、甘草、山楂、香附、白芷、蘇葉、川芎,加姜煎服。)

白話文:

藿香和中湯:

藥物組成:

  1. 藿香,2. 砂仁,3. 羌活,4. 蒼朮,5. 陳皮,6. 厚朴,7. 甘草,8. 山楂,9. 香附,10. 白芷,11. 蘇葉,12. 川芎。

用法: 加入生薑煎服。

茵陳麻黃湯(茵陳蒿、麻黃加酒少許服之。)

茵陳蒿湯(茵陳蒿、川大黃、梔子,加燈心煎服。)

茵陳五苓散(茵陳蒿、赤苓、豬苓、澤瀉、白朮、肉桂,加燈心煎服。)

茵陳四逆湯(製附子、茵陳蒿、乾薑、炙甘草。)

越婢湯(麻黃、石膏、甘草、蒼朮,煎服。)

貼臍法〔巴豆四錢(去油),水銀粉二錢,硫黃一錢,研勻成餅,先用新棉一片,包藥布臍上,外用帛縛,待惡水瀉下三五次,去藥,以粥補之為佳。〕

白話文:

肚臍貼敷法:巴豆四錢(去除油脂),水銀粉二錢,硫黃一錢,研磨均勻製成藥餅。先用乾淨的棉片一塊,包紮藥布於肚臍處,外用帛布纏繞,待惡水瀉出三到五次,去除藥物,以粥養胃為宜。

沉香琥珀丸(葶藶、郁李仁、防己、沉香、陳皮、琥珀、杏仁、蘇子、赤苓、澤瀉,為末,蜜為丸,麝香為衣,開水下。)

白話文:

沉香琥珀丸(葶藶、郁李仁、防己、沉香、陳皮、琥珀、杏仁、蘇子、赤苓、澤瀉研末,加入蜂蜜製成丸劑,外層包裹麝香,用開水送服。)

疏鑿飲(商陸秦艽、羌活、椒目、木通、赤小豆、腹皮、茯苓皮、澤瀉、檳榔,加姜皮煎服。)

白話文:

疏鑿飲(商陸、秦艽、羌活、黑胡椒、木通、赤小豆、豬肚豬皮、茯苓皮、澤瀉、檳榔,加入薑皮煎服。)

茯苓導水湯(紫蘇、陳皮、白朮、木香、桑皮、麥冬、赤苓、澤瀉、木瓜、腹皮、砂仁、檳榔,加燈心煎服。)

白話文:

茯苓引水湯(紫蘇葉、橘子皮、白朮、木香、桑樹皮、麥冬、赤茯苓、澤瀉、木瓜、豬腹皮、砂仁、檳榔果,加上燈芯草煎服。)

舟車神祐丸甘遂、芫花、大戟、大黃、黑牽牛、青皮、陳皮、木香、檳榔、輕粉,為末,開水下,量兒大小服之。)

白話文:

舟車神祐丸(甘遂、芫花、大戟、大黃、黑牽牛、青皮、陳皮、木香、檳榔、輕粉,研成細末,用開水沖服,劑量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

大聖濬川散(大黃、牽牛、郁李仁、木香、芒硝、甘遂,為末,薑湯調下。)

實脾散(草果、腹皮、木瓜、木香、厚朴、乾薑、附子、白朮、茯苓、甘草,加棗煎服。)

金匱腎氣丸(熟地、山藥、茱萸、牡丹皮、茯苓、澤瀉、肉桂、淡附子、車前子、牛膝,為末,蜜為丸,開水下,每服一錢半。)

白話文:

金匱腎氣丸(熟地黃、山藥、茱萸、牡丹皮、茯苓、澤瀉、肉桂、淡附子、車前子、牛膝,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劑,用開水送服,每次一錢半。)

香樸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香附、厚朴,加生薑煎服。)

加味平胃散(蒼朮、厚朴、腹皮、甘草、陳皮、山楂、萊菔子、麥芽、神麯,加生薑煎服。)

白話文:

加味平胃散(蒼朮、厚朴、豬胃的胃壁、甘草、橘子皮、山楂、萊菔子、麥芽、酵母,加入生薑一同煎煮服用。)

十神湯(升麻、葛根、麻黃、香附、陳皮、蘇葉、芍藥、川芎、白芷、甘草,加生薑煎服。)

白話文:

十神湯(升麻、葛根、麻黃、香附、陳皮、蘇葉、芍藥、川芎、白芷、甘草,加上生薑一起煎服。)

調胃承氣湯(大黃、芒硝、甘草,加生薑煎服。)

白虎湯(煅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黃連解毒湯(黃芩、黃連、梔子、黃柏,煎服。)

竹葉石膏湯(竹葉、煅石膏、人參、麥冬,甘草、制夏、粳米,加生薑煎服。)

白話文:

竹葉石膏湯(竹葉、煅石膏、人參、麥冬、甘草、制夏、粳米,加上生薑煎服。)

竹葉:具有清熱除煩、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緩解發熱、口乾舌燥等症狀。

煅石膏: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可緩解發熱、煩躁、口乾舌燥等症狀。

人參:具有補氣益元、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緩解體虛乏力、口乾舌燥等症狀。

麥冬:具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可緩解肺熱咳嗽、心煩失眠等症狀。

甘草:具有補氣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緩解體虛乏力、發熱口渴等症狀。

制夏: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可緩解發熱、煩躁、口乾舌燥等症狀。

粳米:具有補氣益氣、健脾養胃的功效,可緩解體虛乏力、消化不良等症狀。

生薑:具有辛溫解表、散寒發汗的功效,可緩解感冒發熱、惡寒頭痛等症狀。

竹葉石膏湯的藥效: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益氣補虛的功效,可緩解發熱、煩躁、口乾舌燥、體虛乏力、咳嗽等症狀。主要用於治療暑熱證、肺熱咳嗽、心煩失眠等疾病。

白通湯(乾薑、附子,蔥煎服。)

木香大安丸(木香、黃連、陳皮、白朮、枳實、楂肉、連翹、神麯、麥芽、砂仁、萊菔子,為末,曲糊為丸,陳倉米湯下。)

白話文:

木香大安丸(木香、黃連、陳皮、白朮、枳實、山楂肉、連翹、神曲、麥芽、砂仁、萊菔子,搗成粉末,用酒麴糊成藥丸,用陳倉米熬的米湯送服。)

千金消癖丸(蘆薈、阿魏、青黛、木香、厚朴、檳榔、陳皮、甘草、使君子、胡黃連、楂肉、香附、三稜、莪朮、水紅花子、神麯、麥芽、人參、白朮、茯苓,為末,和曲為丸,米飲下。)

白話文:

千金消癖丸:

組成:蘆薈、阿魏、青黛、木香、厚朴、檳榔、陳皮、甘草、使君子、胡黃連、楂肉、香附、三稜、莪朮、水紅花子、神麯、麥芽、人參、白朮、茯苓。

製法:將所有藥物研磨成細粉,與曲末混合,製成丸劑。

服用方法:用米湯送服。

功效:消解積聚、化解痰核。

木香丸(木香、莪朮、砂仁、青皮、硃砂,為末,曲糊為丸。乳傷,乳飲下;食傷,以所傷物熬湯下。)

紅花膏(沒藥、血竭、麝香、阿魏、當歸、赤芍、水紅花料,以水紅花熬膏,再和各藥,以布攤貼患處。)

白話文:

紅花膏(沒藥、血竭、麝香、阿魏、當歸、赤芍、水紅花原料,以水紅花熬製成膏狀,然後與其他藥物混合,用布敷貼在患處。)

玉屏風散(炙耆、炒白朮、防風,煎服。)

桂枝加附子湯(白芍、桂枝、炙草、附子,加薑、棗煎服。)

酸棗仁湯(當歸、白芍、生地、茯苓、酸棗、知母、黃柏、五味子、人參、黃耆,煎服。)

白話文:

酸棗仁湯(當歸、白芍、生地、茯苓、酸棗、知母、黃柏、五味子、人參、黃耆,水煎服。)

酸棗仁湯是由當歸、白芍、生地、茯苓、酸棗、知母、黃柏、五味子、人參、黃耆等藥材組成的中藥湯劑。具有養血安神、益氣生津的作用。

通常用於治療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多夢、心悸、健忘等症狀。也可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引起的盜汗、口乾舌燥、腰膝酸軟等症狀。

便秘(當歸、生地、熟地、黃芩、黃柏、黃連、炙耆,加浮小麥煎服。)

麻黃(麻黃、杏仁、桂枝、甘草,加姜煎服。)

犀角地黃湯(丹皮、白芍、犀角、生地,煎服。便硬者加大黃。)

四物三黃瀉心湯(川芎、當歸、生地、赤芍、黃芩、黃連、大黃。)

桃仁承氣湯(桃仁、大黃、芒硝、甘草、桂枝,加當歸、芍藥、蘇木、紅花。)

白話文:

桃仁承氣湯(由桃仁、大黃、芒硝、甘草、桂枝組成,可加當歸、芍藥、蘇木、紅花。)

加味四物湯(當歸、芍藥、川芎、地黃、茅根、蒲黃、丹皮、山梔、甘草,加藕節,酒煎服。)

白話文:

加味四物湯(當歸、芍藥、川芎、地黃、茅根、蒲黃、丹皮、山梔、甘草,加上藕節,用酒煎服。)

這是一個用於治療婦科疾病的中藥方。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芍藥:養血調經,緩急止痛。 川芎:活血化瘀,散淤止痛。 地黃:滋陰補血,清熱涼血。 茅根:清熱利尿,除濕退黃。 蒲黃:清熱利尿,化瘀止血。 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山梔:清熱涼血,清肝退黃。 甘草:益氣健脾,調和諸藥。 藕節:補血涼血,活血止血。

酒:活血化瘀,引藥入經。

這個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等。它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清熱涼血、利尿除濕等功效。

雞蘇散〔雞蘇、薄荷葉、川貝、麥冬、桔梗、阿膠(蛤粉炒)、生地、甘草、炙耆、白茅根、蒲黃,共煎服。〕

白話文:

雞蘇散(使用雞蘇、薄荷葉、川貝、麥冬、桔梗、阿膠(用蛤粉炒過)、生地、甘草、炙耆、白茅根、蒲黃,一起煎服。)

加味救肺散(麥冬、人參、川芎、鬱金、五味子、當歸、白芍、川貝、炙草、馬兜鈴。)

白話文:

加味救肺散(麥冬、人參、川芎、鬱金、五味子、當歸、白芍、川貝、炙草、馬兜鈴。)

加味救肺散是由麥冬、人參、川芎、鬱金、五味子、當歸、白芍、川貝、炙草、馬兜鈴等中藥組成的中藥方劑。

功效:

益氣補肺、生津止咳、潤燥化痰。

主治:

肺氣虛弱,咳嗽氣喘,痰多粘稠,胸悶憋氣,口乾舌燥等。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注意事項:

  • 孕婦慎用。

  • 不宜久服。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皂刺大黃湯(皂刺、生大黃,量兒大小虛實,酌加酒煎。)

槐花散(炒槐花、枳殼、川連、側柏葉、炒荊芥。)

白話文:

槐花散(炒槐花、枳殼、川連、側柏葉、炒荊芥。)

【翻譯】

槐花散是由炒槐花、枳殼、川連、側柏葉和炒荊芥組成的中藥方劑。

【藥性分析】

炒槐花:味甘、性微涼,入肺、大腸經,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止瀉的作用。 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肺、大腸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的作用。 川連:味苦、性寒,入心、小腸經,具有清心火、瀉火解毒的作用。 側柏葉:味苦、澀,性涼,入肺、腎經,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澀精止遺的作用。 炒荊芥:味辛、性溫,入肺、肝經,具有辛溫解表、發汗散寒、止咳化痰的作用。

【功效主治】

槐花散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行氣消積的作用,主治肺熱咳嗽、痰多氣喘、胸悶脘痞、消化不良等症。

【用法用量】

槐花散一般煎服,每次取6-9克,每日1劑,水煎服。

【注意】

  1. 槐花散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2. 孕婦慎用槐花散。
  3. 服用槐花散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平胃地榆湯(陳皮、厚朴、甘草、炒蒼朮、地榆。)

升陽和血湯(炙耆、當歸、丹皮、陳皮、肉桂、秦艽、生地、熟地、炒白芍、甘草、炙草、炒蒼朮、升麻。)

白話文:

升陽和血湯(炒炙黃耆、當歸、丹皮、陳皮、肉桂、秦艽、生地黃、熟地黃、炒白芍、甘草、炙甘草、炒蒼朮、升麻。):

這帖藥方是用來增強陽氣,疏通血脈的。其中,炙耆、當歸、丹皮、陳皮可以活血補血;肉桂、秦艽可以溫陽散寒;生地、熟地、白芍可以養陰清熱;甘草、炙甘草可以益氣健脾;蒼朮、升麻可以祛濕升陽。整張藥方配合起來,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溫陽散寒、養陰清熱、益氣健脾、祛濕升陽的作用,適用於陽虛血瘀、面色蒼白、手腳冰涼、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人參養榮湯(人參、炙耆、炒白朮、茯苓、炒白芍、肉桂、熟地、當歸、炙草、陳皮,加薑、棗煎服。)

白話文:

人參養榮湯(由人參、炙黃耆、炒白朮、茯苓、炒白芍、肉桂、熟地、當歸、炙甘草、陳皮組成,加入薑、棗煎服。)

牛膝四物湯(牛膝、木通、鬱金、瞿麥、當歸、甘草梢、川芎、生地、赤芍。)

白話文:

牛膝四物湯(成分:牛膝、木通、鬱金、瞿麥、當歸、甘草梢、川芎、生地、赤芍。)

  1. 牛膝:它是牛膝草的根部,可以清熱利尿、活血通經、舒筋除痺。
  2. 木通:它能夠清熱利濕、疏通經絡、活血化瘀。
  3. 鬱金: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
  4. 瞿麥:性質寒涼,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5.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作用。
  6. 甘草梢:甘草的根部,可以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
  7. 川芎:能夠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8. 生地:性質寒涼,可以清熱涼血、滋陰補血。
  9. 赤芍:可以活血化瘀、涼血止痛。

牛膝四物湯結合了牛膝、木通、鬱金、瞿麥、當歸、甘草梢、川芎、生地、赤芍等中藥材,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補血益氣的功效。

神芎丸(大黃、滑石、薄荷、川芎、黃芩、川連、牽牛,為末,滴水為丸,蜜湯化下。)

白話文:

神芎丸(大黃、滑石、薄荷、川芎、黃芩、川連、牽牛,研磨成細末,加入水搓成藥丸,用蜂蜜湯送服。)

澀腸散(訶子、赤石脂、煅龍骨,為末,用蠟茶調敷,和藥滲腸頭上,綿帛揉入。)

白話文:

澀腸散(訶子、赤石脂、煅龍骨,研磨成粉末,使用蠟和茶調成糊狀,敷在腸頭上,用棉布或絲綢包紮。)

曾氏蟠龍散(乾地蟠龍、風化朴硝,研細,以二錢至三錢塗肛門。如肛門燥者,用清油調之。再加荊芥、生蔥,煎水,溫浴後敷藥。)

白話文:

曾氏蟠龍散(將乾地蟠龍、風化朴硝研磨成細末,取二錢至三錢塗在肛門處。如果肛門較為乾燥,可加入清油調勻。另將荊芥、生蔥煎煮成水,溫熱後坐浴,再敷藥。)

寬氣飲(炒杏仁、炒桑皮、橘紅、炒蘇子、枳殼、炙杷葉、麥冬、甘草、葶藶。)

白話文:

寬氣飲(炒杏仁、炒桑皮、橘紅、炒蘇子、枳殼、炙杷葉、麥冬、甘草、葶藶。)

寬氣飲(炒杏仁、炒桑皮、橘紅、炒蘇子、枳殼、炙杷葉、麥冬、甘草、葶藶。)

這是一個中醫藥方,用於治療氣滯、胸悶、咳嗽等症狀。

炒杏仁:有鎮咳化痰、潤腸通便的作用。

炒桑皮:有清熱利濕、止咳化痰的作用。

橘紅:有理氣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炒蘇子:有潤腸通便、止咳平喘的作用。

枳殼:有行氣導滯、消脹止痛的作用。

炙杷葉:有清熱止咳、宣肺平喘的作用。

麥冬:有養陰清肺、潤肺止咳的作用。

甘草: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的作用。

葶藶:有清熱利尿、消腫散結的作用。

百合丹(百合、天冬、炒杏仁、木通、炒桑皮、葶藶、石膏、大黃,為末,蜜為丸,開水下,量兒大小酌服。)

白話文:

百合丹(百合、天冬、炒杏仁、木通、炒桑皮、葶藶、石膏、大黃,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用開水送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適當服用。)

松蕊丹松花、麩炒枳殼、防風、獨活、麻黃、前胡、大黃、桂心,為末,煉蜜為丸,粥飲下。)

白話文:

松蕊丹(松花、用麩皮炒過的枳殼、防風、獨活、麻黃、前胡、大黃、桂心,研成粉末,加入蜂蜜做成藥丸,用粥送服)

補腎地黃丸熟地、山萸肉、懷山藥、茯苓、丹皮、澤瀉、牛膝、鹿茸,為末,蜜為丸,鹽湯下,每服二錢。)

白話文:

補腎地黃丸(熟地黃、山萸肉、懷山藥、茯苓、丹皮、澤瀉、牛膝、鹿茸,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丸劑,以鹽水送服,每次服用二錢。)

扶元散(人參、炒白朮、茯苓、熟地、茯神、炙耆、炒山藥、炙草、當歸、白芍、川芎、石菖蒲,加薑、棗煎服。)

白話文:

扶元散(人參、炒白朮、茯苓、熟地、茯神、炙耆、炒山藥、炙草、當歸、白芍、川芎、石菖蒲,加入薑片和紅棗煎服。)

小續命湯(人參、麻黃、川芎、黃芩、芍藥、炙草、防風、官桂、附子、炒杏仁、防己,加薑、棗煎服。)

白話文:

小續命湯(包括人參、麻黃、川芎、黃芩、芍藥、炙甘草、防風、肉桂、附子、炒杏仁、防己),加上生薑、大棗煎服)。此湯藥用於治療陰寒證,證見脈微細,心下悸,腹中痛,或引少腹,或引心胸,腹滿,喜按,喜溫喜煖,手足厥冷,小便不利,白帶多,胸脅支滿疼痛,氣短,神疲倦怠,少氣懶言,咳嗽痰多等症狀。

烏藥順氣散(麻黃、白芷、川芎、桔梗、炒枳殼、炒殭蠶、烏藥、炮薑、甘草、橘紅,加蔥白煎服。)

白話文:

烏藥順氣散(將麻黃、白芷、川芎、桔梗、炒枳殼、炒殭蠶、烏藥、炮薑、甘草、橘紅這幾味藥材混合,加入蔥白一起煎煮後服用。)

加味六君子湯(人參、白朮、炮薑、陳皮、半夏、茯苓、炙草、升麻、柴胡、醋炒肉桂。)

白話文:

加味六君子湯是以六君子湯為基礎加味而成,其組成為:

人參:補氣健脾。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炮薑:溫胃止嘔,散寒止瀉。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茯苓:健脾祛濕,寧心安神。 炙草:益氣補脾,清熱解毒。 升麻:疏散風熱,透疹解表。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退燒。 醋炒肉桂:溫經通脈,散寒止痛。

加味六君子湯具有益氣健脾、理氣和胃、燥濕化痰、疏散風熱等功效,主治脾胃虛弱、氣血虧虛、食少嘔吐、腹脹腹瀉、咳嗽氣喘、風寒感冒等症。

加味六味地黃丸(熟地、山萸肉、炒山藥、茯苓、澤瀉、丹皮、鹿茸、麝香、五加皮,為末,蜜為丸,鹽湯下,每服一錢至二錢。)

白話文:

加味六味地黃丸(熟地黃、山茱萸肉、炒山藥、茯苓、澤瀉、丹皮、鹿茸、麝香、五加皮,研成末,用蜂蜜製成丸劑,用鹹湯送服,每次服用一錢至二錢。)

苣勝丹(當歸、生地、白芍、苣勝子、胡粉,研勻,煉蜜為丸,黑豆湯下。)

白話文:

苣勝丸:(當歸、生地、白芍、苣勝子、胡粉,將所有的藥物研磨成細粉,再將蜂蜜加入細粉中,混合均勻,製成小丸子,以黑豆湯送服。)

菖蒲丸(人參、石菖蒲、麥冬、遠志、川芎、當歸、乳香、硃砂,為末,白蜜為丸,米湯下。)

白話文:

菖蒲丸(將人參、石菖蒲、麥冬、遠志、川芎、當歸、乳香、硃砂磨成粉末,再加入白蜜製成丸狀,用米湯送服。)

大防風湯(人參、白朮、茯苓、炙草、熟地、當歸、炒白芍、川芎、炙耆、羌活、防風、附子、杜仲、牛膝,加姜煎服。)

白話文:

大防風湯(將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熟地黃、當歸、炒白芍、川芎、炙黃芪、羌活、防風、附子、杜仲和牛膝,加入生薑煎服。)

封囟散柏子仁、防風、天南星,為末,以豬膽汁調攤,用綿帛貼裹,一日一換,時時以湯潤動,不得令乾。)

白話文:

封囟散(柏子仁、防風、天南星,研磨成細末,用豬膽汁調勻,用紗布包好,每天更換一次,並隨時用湯水潤濕,不能讓它乾掉。)

烏附膏(雄黃、川烏、附子,為末,用生蔥和根葉搗爛入藥,作膏,每早空心貼陷處。)

白話文:

烏附膏(雄黃、川烏、附子研成細末,用生蔥和根葉搗碎加入藥物製成膏狀,每天早上空腹時貼敷在患處。)

大連翹飲(柴胡、荊芥、連翹、木通、滑石、梔子、蟬蛻、瞿麥、當歸、赤芍、黃芩、甘草,防風。)

白話文:

大連翹飲(柴胡、荊芥、連翹、木通、滑石、梔子、蟬蛻、瞿麥、當歸、赤芍、黃芩、甘草,防風。)

大連翹飲是一種中藥方劑,由柴胡、荊芥、連翹、木通、滑石、梔子、蟬蛻、瞿麥、當歸、赤芍、黃芩、甘草、防風等多種中藥組成。

柴胡:具有疏肝解表、清熱退燒之功。

荊芥:具有發散風寒、清熱解毒之功。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

木通:具有清熱利尿、通淋排石之功。

滑石:具有清熱燥濕、收斂止汗之功。

梔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功。

蟬蛻:具有清熱解毒、透疹透瘡之功。

瞿麥:具有清熱利尿、涼血止血之功。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

赤芍: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甘草:具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之功。

防風: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止痛之功。

防風升麻湯(麥冬、木通、甘草、山梔、升麻、防風,和淡竹葉煎服。)

白話文:

防風升麻湯(將麥冬、木通、甘草、山梔、升麻、防風,和淡竹葉一起煮水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