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五 (1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五 (16)

1. 赤遊腫第三十五

栝蔞根(二兩,末),伏龍肝(半兩)

上件藥細研為散,以醋調塗之,干即再塗。

張渙,防己散方,治風熱邪毒搏於血氣,則皮膚赤而腫起,遊走不定,乃名赤遊腫。

漢防己(半兩),川朴硝,犀角(屑),黃芩,黃耆(銼),川升麻(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煎竹葉湯調下。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劉氏家傳》治走馬胎赤腫,走入心腹則不救方。

生槐葉(一握),生栝蔞(去皮,合槐葉研爛),赤小豆(末。各等分)

上和塗患處立效,此藥神效。

《莊氏家傳》治小兒遊丹赤腫方。

上栝萎三兩,以釅醋搗,敷之。

白話文:

赤遊腫第三十五

將栝蔞根(二兩,磨成粉末)和伏龍肝(半兩)這兩種藥材,仔細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勻後塗抹在患處,等藥乾了就再次塗抹。

張渙的防己散配方,是用來治療風熱邪毒侵入血氣,導致皮膚發紅腫脹,並且會游走不定,這種情況就叫做赤遊腫。

藥方包含漢防己(半兩)、川朴硝、犀角(磨成粉末)、黃芩、黃耆(切碎)、川升麻(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為細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竹葉湯調和後服用。用量可根據孩童的體型大小酌量增減。

《劉氏家傳》治療走馬胎引起的皮膚紅腫,如果病邪侵入心腹就無法救治的藥方。

藥方包含新鮮槐葉(一把)、新鮮栝蔞(去皮,和槐葉一起研磨成泥狀)、赤小豆(磨成粉末。各取等量)。

將以上藥材調和後塗在患處,立即見效,此藥效果非常顯著。

《莊氏家傳》治療小兒遊丹引起的皮膚紅腫的藥方。

取栝蔞三兩,用濃醋搗爛,敷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