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三 (3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三 (30)

1. 鼻塞第二十一

《聖惠》治小兒頭熱鼻塞不通方。

上取濕地龍糞,捻作餅子貼囟門上,日三易之。

《聖惠》又方

羊髓(三兩),薰草(一兩銼)

上件藥於銚中,慢火上熬成膏。去滓,入瓷器內貯之。日三、四上,以膏摩背。

《聖惠》治小兒冷風拍著囟門,致鼻塞不通,宜以此方塗之。

麻油(二合),細辛(末,一兩)

上件藥以油煎令微黑色。入蠟半兩,消後令凝。每日三度,薄薄塗於囟上。

《嬰孺》治小兒鼻鼽及塞不通方。

杏仁,韭,葶藶子(各四分)

上杵和,彈丸大。用摩足踵,干即易,盡三丸。右鼽摩左踵,左鼽摩右踵。

《嬰懦》治小兒鼻塞不通方。

細辛,丹參,防風,桂心,芎(各三兩),當歸(半兩),椒,乾薑(各半分)

上以羊髓五兩煎前件藥,三上三下,去滓。取一豆內鼻中。

《嬰濡》治小兒鼻塞不,通丹參膏,方

丹參,細辛,芎,當歸,桂心,防風(各一兩),胡椒,乾薑,白芷(各二分)

上取豬脂、羊髓各五兩,去膜。煎藥三上三下,白芷黃去滓。內一豆鼻中,日夜五上愈。

《嬰孺》治少小鼻塞不通方。

羊髓(一兩),薰陸香(三兩)

上煎香黃止。摩背上,日三,鼻通止。

《嬰孺》治小兒鼻塞,不得飲乳方。

通草(一分),杏仁,白前(各半分),橘皮(一分)

上麻油煎,三上三下成。爪甲瀝鼻中。

張渙,辛夷膏,方,治鼻塞病。

辛夷葉(一兩,洗,焙乾),細辛,木通,香白芷,木香(各半兩)

以上搗、羅為細末,次用: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研。)

上件用羊髓豬脂各二兩,同諸藥相和於石器中,慢火熬成膏,赤黃色,放冷。入腦、麝各一錢,拌勻。每用少許塗鼻中,若乳下嬰兒,奶母吹看兒囟,鼻塞者囟上塗。

張銳《雞峰方》治囟開不合、鼻塞不通方。

上以天南星大者一枚,微炮為末。以淡醋調,塗緋帛上,以貼囟上,炙熱手頻熨之。

《莊氏家傳》治小兒鼻塞方。

上以槐葉為末,用乳母唾調,厚塗囟上。

《吉氏家傳》治生三五日鼻塞氣急,飲乳之時啼叫不止,,蔥涎膏,方

蔥葉,豬牙皂角(為末,去皮。各七條)

上爛研,用皂角末成膏,貼在囟門上瘥。

白話文:

鼻塞第二十一

《聖惠》治療小兒頭部發熱、鼻塞不通的藥方:

取濕潤的泥土龍糞,捏成小餅狀,貼在嬰兒的囟門上,每天更換三次。

《聖惠》另一個藥方:

羊骨髓(三兩),薰草(一兩,切碎)

將上述藥材放入鍋中,用小火熬成膏狀。去除藥渣,將膏藥存放在瓷器中。每天三、四次,用膏藥摩擦背部。

《聖惠》治療小兒因寒風侵襲囟門,導致鼻塞不通,宜用此方塗抹:

麻油(二合),細辛(粉末,一兩)

將上述藥材用油煎至稍微黑色。加入半兩蜂蠟,融化後使其凝固。每天三次,薄薄地塗在囟門上。

《嬰孺》治療小兒鼻塞及鼻塞不通的藥方:

杏仁,韭菜,葶藶子(各四分)

將上述藥材搗成泥狀,做成彈丸大小。用來摩擦足後跟,乾了就換,用完三顆。右側鼻塞摩擦左腳後跟,左側鼻塞摩擦右腳後跟。

《嬰懦》治療小兒鼻塞不通的藥方:

細辛,丹參,防風,桂心,芎藭(各三兩),當歸(半兩),花椒,乾薑(各半分)

用五兩羊骨髓煎上述藥材,煎煮三次撈出藥渣。取一粒豆子大小塞入鼻孔。

《嬰濡》治療小兒鼻塞不通的丹參膏,藥方:

丹參,細辛,芎藭,當歸,桂心,防風(各一兩),胡椒,乾薑,白芷(各二分)

取豬油、羊骨髓各五兩,去除筋膜。煎藥三次後去除藥渣,去除白芷的黃色部分。取一粒豆子大小塞入鼻孔,白天晚上共用五次,就會痊癒。

《嬰孺》治療小兒鼻塞不通的藥方:

羊骨髓(一兩),薰陸香(三兩)

煎藥至薰陸香變黃即可。摩擦背部,每天三次,鼻塞就會通暢。

《嬰孺》治療小兒鼻塞,不能喝奶的藥方:

通草(一分),杏仁,白前(各半分),橘皮(一分)

用麻油煎藥,煎煮三次後製成。滴一滴藥液到鼻孔。

張渙的辛夷膏,藥方,治療鼻塞病:

辛夷葉(一兩,洗淨,烘乾),細辛,木通,香白芷,木香(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細粉,然後加入:杏仁(一分,用熱水浸泡,去皮、尖,研磨成泥狀)

用羊骨髓和豬油各二兩,將所有藥材混合在石器中,用小火熬成膏狀,呈現赤黃色,放涼。加入腦、麝香各一錢,攪拌均勻。每次用少量塗抹在鼻孔中。如果是哺乳期的嬰兒,由乳母吹氣看嬰兒囟門,如果鼻塞,將膏藥塗在囟門上。

張銳《雞峰方》治療囟門遲遲不合、鼻塞不通的藥方:

用一個大的天南星,稍微炮製後磨成粉末。用淡醋調和,塗在緋紅色的布上,貼在囟門上,用熱手頻繁按熨。

《莊氏家傳》治療小兒鼻塞的藥方:

用槐樹葉磨成粉末,用乳母的唾液調和,厚厚地塗在囟門上。

《吉氏家傳》治療出生三五天鼻塞氣喘,喝奶時啼哭不止的蔥涎膏,藥方:

蔥葉,豬牙皂角(磨成粉末,去除外皮。各七條)

將上述藥材搗爛,用皂角粉調成膏狀,貼在囟門上就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