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一 (1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一 (19)

1. 陰腫第七

上用干蚯蚓為細末,唾調塗,常避風冷濕地。

張渙治小兒足少陰之經虛而受風邪者,衝於下經則成陰腫,,桃仁丹,方

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郁李仁(一分,湯浸去皮,微炒),牡丹,白蒺藜(微炒,去刺),桂心(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以溫酒下,乳食前。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胡連散,方,治陰腫生瘡。

胡黃連(去須),胡粉(各半兩),白礬灰(一分)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用少許,以生油調塗患處。

《吉氏家傳》:疝氣,外腎大莖腫方。

牡丹皮,肉桂,豉心(熬),鐵粉(等分)

上件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空心溫酒下二十丸,小兒乳汁下三、五丸。

《朱氏家傳》治小兒外腎腫赤脹痛,,如聖丸,方

上石燕子二個,細研末,米醋調成膏子,塗在腎上。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陰腫壯熱,甘遂丸,方

甘遂(煨令黃),麝香(各一分),木香,川大黃(各一兩,炒),前胡(二兩),子芩(半兩)

上件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三歲一丸,於溫水下。量大小加減。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外腎赤腫吊痛方。

上用江中水螺殼細研為粉,冷水調,拂於腫處。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白丁香散,治小兒外腎浮腫吊痛方。

上白丁香半合,用道人頭三十枚,同白丁香合子,取霜子半錢,小兒一字。蔥五寸同藥紙裹定,酒浸,火內煨香熟,細嚼,時時服。

《葛氏肘後》灸法:小兒陰疝,發時腫痛,隨左右灸足大指第二節下橫紋理正中央五壯,佳。姚云:足大指本三壯。

《聖惠》灸法:陰腫灸內崑崙各三壯,在內踝後五分筋骨間陷中,炷如小麥大。又灸大敦七壯。

白話文:

陰腫第七

用乾燥的蚯蚓磨成細末,用口水調和塗抹,平時要避開風、寒冷和潮濕的地方。

張渙治療小兒因為足少陰經虛弱而受到風邪侵襲,風邪下衝到陰部而導致陰部腫脹,使用的桃仁丹藥方:

桃仁(三分,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郁李仁(一分,用熱水浸泡後去皮,稍微炒一下)、牡丹、白蒺藜(稍微炒一下,去除刺)、桂心(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為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子,像黍米一樣大。每次服用十粒,用溫酒送服,在餵奶或吃飯前服用。根據小孩的大小來增減用量。

張渙治療陰部腫脹生瘡的胡連散藥方:

胡黃連(去除根鬚)、胡粉(各半兩)、白礬灰(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為細末。每次取少量,用生油調和塗抹在患處。

《吉氏家傳》治療疝氣,陰莖和外腎腫大的藥方:

牡丹皮、肉桂、豉心(熬製過的)、鐵粉(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子,像綠豆一樣大。空腹用溫酒送服二十粒,小兒用乳汁送服三到五粒。

《朱氏家傳》治療小兒外腎腫脹發紅疼痛的如聖丸藥方:

取兩個上好的石燕子,磨成細末,用米醋調成膏狀,塗在腎部。

長沙醫生丁時發傳授治療小兒陰部腫脹發熱的甘遂丸藥方:

甘遂(用火煨烤至黃色)、麝香(各一分)、木香、川大黃(各一兩,炒過)、前胡(二兩)、子芩(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子,像綠豆一樣大。三歲的小孩服用一丸,用溫水送服。根據小孩的大小增減用量。

長沙醫生丁時發傳授治療小兒外腎紅腫疼痛的藥方:

用江中的水螺殼磨成細粉,用冷水調和,塗抹在腫脹處。

長沙醫生丁時發傳授治療小兒外腎浮腫、疼痛的白丁香散藥方:

取白丁香半合,用三十枚道人頭(可能指某种药材),與白丁香混合,取霜子(可能指某种药材)半錢,小兒用一字(可能指量词)。蔥五寸和藥材用紙包裹好,用酒浸泡,在火上烤香熟,仔細咀嚼後,時時服用。

《葛氏肘後》的灸法:小兒陰疝發作時腫痛,在左右腳大拇指第二指節下方橫紋正中央灸五壯,效果好。姚云說:在腳大拇指根部灸三壯。

《聖惠》的灸法:陰部腫脹時,灸內崑崙穴各三壯,在內踝後方五分筋骨之間的凹陷處,艾炷像小麥一樣大。另外再灸大敦穴七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