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七 (3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七 (30)

1. 吐利心腹痛第八

《嬰孺》治小兒卒吐利,腹痛及久下。當歸湯,方

當歸,人參,甘草(炙),乾薑,黃耆(各四分),細辛(三分)

上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三、四歲兒為三服,小兒以意增減水藥。

《嬰童寶鑑》治小兒霍亂吐利,腹中疼痛。針頭丸,方

巴豆肉(二個,水半盞煮乾),阿魏(雞頭大一塊),舶上硫黃(一塊,同阿魏大)

上件研勻,以薄糊搜作餅子如錢眼大。每服一餅子,針頭穿定,燈上燒,留三分性,淡薑湯化開服。

《莊氏家傳》,大人參丸,和脾胃止嘔吐,治泄瀉青黃,止腹痛多啼,進乳食方。

丁香,木香,白朮(各半兩),藿香葉(一兩半),人參(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雞頭大。每服一丸,粟米飲化下。

《趙氏家傳》,正氣人參膏,治小兒脾胃氣虛,中寒腹痛,泄利嘔逆,不入乳食,夜啼多哭,睡中饒驚,吐利蛔蟲,虛煩悶亂,常服止煩渴,調脾胃進飲食方。

人參,乾木瓜,甘草(細銼,炒。各半兩),陳橘紅,罌粟米(炒),乾薑(炮),茯苓(各一分)

上為末,煉蜜和為膏。每服一皂皂大,米飲湯化下。

白話文:

《嬰孺方》:治療小兒突然嘔吐腹瀉、腹痛及長期腹瀉。使用當歸湯,藥方如下:

當歸、人參、炙甘草、乾薑、黃耆各四分,細辛三分。

將以上藥材加入四升水,煮至剩下一升半,三、四歲的小孩分三次服用,小一點的小孩則自行斟酌水量及藥量。

《嬰童寶鑑方》:治療小兒霍亂導致的嘔吐腹瀉及腹痛。使用針頭丸,藥方如下:

巴豆肉二個(用水半杯煮乾),阿魏一塊(約雞頭大小),舶上硫黃一塊(與阿魏大小相同)。

將以上藥材研磨均勻,用稀薄的麵糊做成如錢眼大小的餅狀。每次服用一餅,用針穿過固定,在燈火上燒,留下三分的藥性,用淡薑湯化開服用。

《莊氏家傳方》:大人參丸,能調和脾胃、止嘔吐,治療腹瀉(包含青色或黃色的腹瀉)、止腹痛哭鬧、增進食慾。藥方如下:

丁香、木香、白朮各半兩,藿香葉一兩半,人參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雞頭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小米湯化開服用。

《趙氏家傳方》:正氣人參膏,治療小兒脾胃虛弱、受寒腹痛、腹瀉、嘔吐、不吃奶、夜間哭鬧、睡覺時容易驚醒、吐出蛔蟲、虛弱煩躁不安。長期服用可止渴、調理脾胃、增進食慾。藥方如下:

人參、乾木瓜、炙甘草各半兩,陳皮、炒罌粟米、炮薑、茯苓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膏狀。每次服用如一顆皂角大小的量,用米湯化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