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六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六 (10)

1. 疳瀉第六

末,服一字,三歲上半錢,六歲一錢,紫蘇、木瓜、米飲調下,乳食前,日三。疳瀉無不驗。藥性小溫,暴熱瀉或非宜。

《聚寶》治疳瀉及夏末秋初瀉痢。香連丸

木香(一分),川黃連(半兩),沒石子(一個),肉豆蔻(二個),訶皮(三個),胡椒(四十粒)

吳茱萸一合,慢火炒紫色,去茱萸,為末,酒糊丸如麻子。稈草湯下十丸,空心食前,日三四。

劉氏治疳腹脹,多渴,頻瀉腥白膿血,或痢。四肢疼痛,黃瘦,疳蟲咬心,常吐青水,不食。百日至十歲皆宜,夏月疳瀉,下惡物立止。麝香丸

大活蟾一個,巴豆十粒勿損,入蟾口,養罐中,候自死破取巴豆,洗灌蟾裡外,去腸胃,切數段,研巴豆如面,同水二升,蟾入銀鍋,文武火煎爛,去骨,入無灰酒煎。

夜明砂(一兩),宣連,大蕪荑(各二兩。上藥同膏煎如餳,入後藥),硃砂(一分),鶴蝨(紙上炒青),蘆薈,麝(各半兩)

末,入前膏,丸綠豆大,日乾。一歲兒初服一丸,五七漸加至兩丸,更量。

胡黃連飲,治疳熱瀉無時,飲食進退,面黃髓黑,日漸瘦瘁。

胡黃連,黃藥子,人參,甘草(炙),白朮(炒),秦艽,柴胡等分,㕮咀服二錢,水一盞,嫩桃、柳枝各七寸,烏梅少許,煎八分,澄清作兩分,食後、臥時各一服。小便赤,驗。便清止藥。便成肌,進食,大抵十五歲兒宜此。

王氏治疳肚大並瀉。無比丸

青橘皮一個,巴豆七粒,麻皮縛,麩炒煙出,去巴豆,羅橘皮末,醋糊丸如綠豆,硃砂衣。陳米飲下五七丸,數日效。

吉氏治疳瀉,不食腹脹。蘆薈丸

丁香,肉豆蔻(去皮),木香(各半兩)麵裹,慢火煨熟,入蘆薈一兩,使君子半兩,末,稀糊丸如黍。米飲下一二十丸。

白話文:

[疳瀉第六]

將藥粉磨成細末,給小孩服用,三歲的小孩吃半個銅錢的量,六歲的小孩吃一個銅錢的量,用紫蘇、木瓜和米湯一起調和後服用,在吃飯前服用,一天三次。這種藥方對於疳瀉幾乎沒有不靈驗的。藥性稍微溫和,如果是因為體內突然發熱而引起的腹瀉可能不適合使用。

《聚寶》記載的治療疳瀉以及夏末秋初的瀉痢藥方:香連丸

木香(一分),川黃連(半兩),沒食子(一個),肉豆蔻(兩個),訶子皮(三個),胡椒(四十粒)

吳茱萸一合,用小火炒到呈現紫色,去除吳茱萸,將其他藥材磨成細末,用酒調和米糊做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用稈草湯送服十丸,空腹吃飯前服用,一天三到四次。

劉氏治療疳病引起的腹脹,口渴,頻繁拉出腥臭的白色膿血,或者痢疾的藥方:麝香丸

症狀包含四肢疼痛,身體黃瘦,疳蟲咬心,常常嘔吐青水,不想吃飯。此藥方適用於百天到十歲的兒童,特別是夏天患上的疳瀉,能夠立即止住拉出來的惡臭穢物。

使用一隻大的活蟾蜍,將十粒巴豆完整地塞入蟾蜍口中,放入罐中飼養,等到蟾蜍自然死亡後取出巴豆,清洗並灌洗蟾蜍內部和外部,去除蟾蜍的腸胃,將蟾蜍切成數段,將巴豆研磨成粉末,加入兩升水,將蟾蜍放入銀鍋中,用文火和武火熬煮到爛熟,取出骨頭,加入無灰酒繼續煎煮。

夜明砂(一兩),宣黃連,大蕪荑(各二兩。以上藥材與蟾蜍膏一起煎煮成糖稀狀,再加入以下藥材),硃砂(一分),鶴蝨(在紙上炒到變青色),蘆薈,麝香(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加入之前熬好的膏藥中,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曬乾。一歲的嬰兒開始服用時先吃一丸,之後逐漸增加到五到七丸,再根據情況調整用量。

胡黃連飲, 用來治療疳熱引起的腹瀉,沒有固定時間,食慾時好時壞,臉色發黃,骨髓發黑,身體日漸消瘦衰弱。

胡黃連,黃藥子,人參,炙甘草,炒白朮,秦艽,柴胡等分,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八分,澄清後分成兩份,飯後和睡前各服用一次。如果小便呈現紅色,說明藥效顯著。小便清澈後應停止服藥。等到大便成形,肌肉生長,食慾增強,這種藥方一般適合十五歲左右的兒童使用。

王氏治療疳病引起的肚子腫大和腹瀉的藥方:無比丸

青橘皮一個,巴豆七粒,用麻皮綁住,用麩炒至冒煙,取出巴豆,將橘皮磨成細末,用醋調和成糊狀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外層裹上硃砂。用陳米湯送服五到七丸,幾天後見效。

吉氏治療疳病引起的腹瀉,不思飲食和腹脹的藥方:蘆薈丸

丁香,去皮的肉豆蔻,木香(各半兩),用麵包裹,用小火煨熟,加入蘆薈一兩,使君子半兩,將藥材磨成細末,用稀米糊調和做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用米湯送服十到二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