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五 (28)
卷第二十五 (28)
1. 乾疳第十
上件藥都研為末,用豬膽一枚,取法酒一盞,和藥末都於銚子內熬如膏,丸如綠豆大。五歲至七歲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三歲以下三丸。
《聖惠》治小兒乾疳,乳食不成肌膚,日漸羸瘦,身體壯熱,毛髮乾枯,四肢無力。蟾酥丸,方
蟾酥,麝香,蟬殼(微炒,去足),乾地龍(微炒),蛇蛻皮(灰,各一分),豬膽(二枚),青黛,龍腦,硃砂(細研。各三分)
上件藥除蟾酥外細研,以豬膽化蟾酥,和丸如粟米粒大。每以溫水研五丸,吹鼻內。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乾疳,日久不瘥。骨立形枯,諸治無效。青黛散,方
青黛,硃砂,蘆薈,地龍(微炒),夜明砂(各微炒),干蝦蟆(灰),熊膽(各一分),麝香(二分)
上件藥都細研為散。每服半錢,空心以粥飲調下。又用少許藥吹入鼻中;後以桃枝湯看冷熱浴兒,衣蓋,有蟲子出為效也。
《聖惠》治小兒乾疳,面色痿黃,肌體羸瘦,宜服此方。
蘆薈,龍膽(去蘆頭),牛黃(細研),胡黃連(各一分),青黛(三兩,細研),麝香(一錢,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蒸餅和丸如黃米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乾疳,體熱羸瘦,心神煩躁,少得眠臥。宜服,牛黃丸,方
牛黃(細研),硃砂(細研,水飛過),子芩,犀角(屑。各半兩),麝香(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以糯米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用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增減服之。
《王氏手集》治小兒乾疳。蝦蟆丸,方
蝦蟆(一個,燒灰,一錢),牛黃,麝香(各一字),蔓荊子,蟬蛻(各一錢)
上為末,粟米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丸,陳米飲下。
白話文:
[乾疳第十]
上一段提到的藥材都磨成粉末,用一個豬膽,取出像一杯酒量的膽汁,和藥粉一起放在鍋子裡熬煮成膏狀,再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五歲到七歲的小孩,每次用粥水送服五顆,一天三次。三歲以下的小孩,每次三顆。
《聖惠》記載:治療小兒乾疳,因為消化不良導致肌肉消瘦,身體越來越瘦弱,發燒、頭髮乾枯,四肢無力。
蟾酥丸,配方如下:
蟾酥、麝香、蟬蛻(稍微炒過,去除足部)、乾地龍(稍微炒過)、蛇蛻皮(燒成灰,各一份)、豬膽(兩個)、青黛、龍腦、硃砂(細磨,各三分)。
除了蟾酥之外,其他藥材都磨成細粉,將蟾酥用豬膽汁化開,混合後搓成小米粒大小的藥丸。每次用溫水磨開五顆,吹入鼻孔。用量根據小孩的大小適量增減。
《聖惠》記載:治療小兒乾疳,很久都沒好,瘦成皮包骨,其他治療方法都沒效。
青黛散,配方如下:
青黛、硃砂、蘆薈、地龍(稍微炒過)、夜明砂(稍微炒過)、乾蝦蟆(燒成灰)、熊膽(各一份)、麝香(二分)。
以上藥材都磨成細散。每次服用半錢,空腹時用粥水調服。另外用少量藥粉吹入鼻中;之後用煮過桃枝的水,看溫度適中後給小孩洗澡,然後蓋上被子,如果排出蟲子就表示有效。
《聖惠》記載:治療小兒乾疳,臉色發黃,肌肉消瘦,適合服用此方。
蘆薈、龍膽(去除蘆頭)、牛黃(細磨)、胡黃連(各一份)、青黛(三兩,細磨)、麝香(一錢,細磨)。
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混合均勻,用蒸熟的餅和成麵團,搓成黃米大小的藥丸。每次用粥水送服五顆。用量根據小孩的大小適量增減。
《聖惠》記載:治療小兒乾疳,身體發熱消瘦,心神煩躁,難以入睡。適合服用牛黃丸,配方如下:
牛黃(細磨)、硃砂(細磨,用水淘洗過)、子芩、犀角(磨成粉末,各半兩)、麝香(一分,細磨)。
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混合均勻,用糯米飯和成麵團,搓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粥水送服三顆。用量根據小孩的大小增減服用。
《王氏手集》記載:治療小兒乾疳。
蝦蟆丸,配方如下:
蝦蟆(一個,燒成灰,一錢)、牛黃、麝香(各一字)、蔓荊子、蟬蛻(各一錢)。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小米飯和成麵團,搓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兩顆,用陳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