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五 (1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五 (17)

1. 腦疳第五

《聖惠》治小兒腦疳,羸瘦煩熱。龍腦丸方

腦麝,雄黃(各一分),胡黃連(末),牛黃,硃砂,熊膽,蘆薈,干蝦蟆(灰。各一分)

上件藥都研令如粉,以水化熊膽和丸如麻子大,若硬更入糯米飯同丸。每服用薄荷溫湯下三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腦疳,頭髮干立作穗,眼有白膜,鼻頭有瘡。通腦丁香散方

丁香,蝸牛殼(炒令黃),赤小豆,不蛀皂角(並子。各一分)

上件藥細羅為散。每取少許,以竹管子吹入鼻中,五疳悉用之。若病重者,鼻內出蟲子,每日兩度吹入鼻中,良。

《聖惠》治小兒腦疳,煩熱,皮乾瘦悴。青黛散方

青黛,蘭香根,蚺蛇膽(研入),人糞(灰),腦麝(細研。各一分),甘草(炙微赤,銼),地榆(各半兩),蝸牛子(一兩,炒令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亦可用少許吹於鼻中。

《聖惠》治小兒腦疳,鼻塞頭痛,眼目昏暗,羞明怕日。吹鼻,龍腦散方

腦麝(各細研少許),蝸牛殼(炒令黃),蝦蟆(灰),瓜蒂,黃連(去須),細辛(各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瓷合內貯之,每取少許吹於鼻中,每日兩上用之。

《聖惠》治小兒腦疳,鼻癢,毛髮作穗,面黃羸瘦。益腦吹,鼻散方

地榆(末),蝦蟆(灰),穀精草(各一分),青黛(半兩),干蝸牛殼(十四枚,微炒),麝香(一分)

上件藥同細研為散,以兩黃米大吹入鼻中。當有黃水出為效。

《聖惠》又方

上用鯽魚膽滴於鼻中,連三五日用之,甚效。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腦疳,亦鼻下赤爛兼人中有瘡方。

藜蘆(末),蟾灰,白礬,干醬(各一分)

上件為末,酥調塗鼻下等處。

白話文:

腦疳第五

《聖惠方》治療小兒腦疳,導致身體虛弱消瘦、煩躁發熱。龍腦丸的配方:

腦麝、雄黃(各一份)、胡黃連(磨成粉)、牛黃、硃砂、熊膽、蘆薈、乾蟾蜍(燒成灰,各一份)

將以上藥材都研磨成粉末,用水化開熊膽,將藥粉混合搓成如同麻子般大小的藥丸,如果太硬,可以加入糯米飯一起搓丸。每次用薄荷溫水送服三顆藥丸,一天服用三次。用量根據小孩的大小適當增減。

《聖惠方》治療小兒腦疳,導致頭髮乾燥豎立像穗子一樣、眼睛有白翳、鼻頭長瘡。通腦丁香散的配方:

丁香、蝸牛殼(炒至黃色)、赤小豆、不蛀的皂角(連同皂角子,各一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取少量,用竹管吹入鼻孔中,各種疳病都可以使用。如果病情嚴重,鼻孔會出來蟲子,每天兩次吹入鼻中,效果很好。

《聖惠方》治療小兒腦疳,導致煩躁發熱、皮膚乾燥消瘦。青黛散的配方:

青黛、蘭香根、蚺蛇膽(磨入)、人糞(燒成灰)、腦麝(磨成細粉,各一份)、甘草(烤至微紅,切碎)、地榆(各半兩)、蝸牛子(一兩,炒至黃色)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細粉,混合均勻。每次用粥送服半錢,一天服用三次,用量根據小孩的大小適當增減。也可以取少量吹入鼻孔中。

《聖惠方》治療小兒腦疳,導致鼻塞頭痛、眼睛昏花、怕光。吹鼻用的龍腦散的配方:

腦麝(都磨成少量細粉)、蝸牛殼(炒至黃色)、蟾蜍(燒成灰)、瓜蒂、黃連(去除鬚根)、細辛(各一份)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細粉,放入瓷瓶中儲存。每次取少量吹入鼻孔中,每天兩次使用。

《聖惠方》治療小兒腦疳,導致鼻子癢、毛髮豎立像穗子、面色蠟黃消瘦。益腦吹鼻散的配方:

地榆(磨成粉)、蟾蜍(燒成灰)、穀精草(各一份)、青黛(半兩)、乾燥的蝸牛殼(十四個,稍微炒一下)、麝香(一份)

將以上藥材一起磨成細粉,每次取兩粒黃米大小的藥粉吹入鼻孔中。當有黃色液體流出時,就表示有效。

《聖惠方》又一方:

用鯽魚膽汁滴入鼻中,連續使用三到五天,效果很好。

長沙醫生鄭愈傳授治療腦疳的方法,也適用於鼻子下方紅腫潰爛,且人中部位長瘡的情況。配方:

藜蘆(磨成粉)、蟾蜍灰、白礬、乾醬(各一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酥油調和後塗抹在鼻子下方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