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 (2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 (21)

1. 黃疸第八

丁香(七粒),瓜蒂(四十九個),硇砂(一分)

上為末令細。黃昏時蘘荷根丁子點藥,入鼻搐之。一更時腥臭水出漸膿,至五更水盡,一夜三、五遍換丁子。次日調氣至,日夜依前用之。五夜爛肉落,方住藥,以烏犀膏(方見風熱門中)吃一月日。

《惠眼觀證》治小兒黃疽,遍身虛腫,其色如金。藿香散方

藿香(一分),瓜蒂(四十九個),赤小豆(四十粒)

上為末。每服一字半,搐入兩鼻中。須臾黃水出,至二更待頭痛即住。次日自腰以上黃退白色。

《惠眼觀證》:截腰下黃色。大青飲子方

大青,燕口連翹,甘草(炙),黃芩,田藍(如皂角子),川芎(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大匙。水一碗半,煎至半碗,一日之內作六服,須臾小便下如金色。如此吃五日。

《吉氏家傳》治小兒身體黃及小便黃,眼白睛黃,即是疸也。宜此方。

茵陳,大黃(各一分),山梔子仁(三個),朴硝(一分)

上以水五合,煎二合,去滓服之。

《吉氏家傳》又方

桑白皮,麻黃(去節),秦艽(各一分),大黃(二分)

上以水三合,入牛乳三合,同煎二合半,一歲兒日服一合。

《吉氏家傳》又方

茵陳(二分),大黃,秦艽(各三分),山梔子仁,郁李仁(別杵如泥),朴硝(各四分)

上件末,蜜丸梧桐子大,熟水化下。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癉,時行身熱遍體黃。升麻散方

升麻,甘草(炙。各二錢),常山(一分)

上為末。每服半錢,棗子一個,水八分,同煎四分,隔宿露了。天明、早晨服。奶母忌毒物。

白話文:

黃疸第八

治療方法一:

將丁香七粒、瓜蒂四十九個、硇砂一分,全部研磨成細末。在黃昏時,用蘘荷根沾取藥末,點入鼻孔中,並吸入。大約到晚上七至九點,會開始流出腥臭的液體,並漸漸變成膿狀,到凌晨三至五點左右,液體會流盡。整個晚上需要更換藥末三次到五次。第二天早上會感覺到氣順暢了,白天晚上都按照之前的方法使用。大約五天後,腐爛的肉會脫落,就可以停止用藥,之後再用烏犀膏(配方在《風熱門》中)塗抹一個月。

治療方法二:

《惠眼觀證》記載,治療小兒黃疸,全身虛腫,膚色如金黃。使用藿香散:

將藿香一分、瓜蒂四十九個、赤小豆四十粒,全部研磨成粉末。每次取藥粉少許(大約一個半字,字為古代單位),吸入兩個鼻孔中。過一會兒就會流出黃色的水,到晚上九至十一點,如果出現頭痛就停止用藥。第二天,從腰部以上黃色就會消退,皮膚恢復白色。

治療方法三:

《惠眼觀證》記載,截斷腰部以下的黃色。使用大青飲子:

將大青、燕口連翹、甘草(炙)、黃芩、田藍(像皂角子一樣)、川芎,全部等份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大匙,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半碗,一天內分六次服用。服用後不久,小便會排出像金黃色的液體。連續服用五天。

治療方法四:

《吉氏家傳》記載,治療小兒身體發黃,小便發黃,眼白發黃,這些都是黃疸的症狀。可以使用這個方子:

將茵陳、大黃各一分,山梔子仁三個,朴硝一分,用水五合煎煮至二合,去除藥渣後服用。

治療方法五:

《吉氏家傳》又一配方:

將桑白皮、麻黃(去除莖節)、秦艽各一分,大黃二分,用水三合,加入牛奶三合,一同煎煮至二合半,一歲的嬰兒每天服用一合。

治療方法六:

《吉氏家傳》又一配方:

將茵陳二分,大黃、秦艽各三分,山梔子仁、郁李仁(另外搗爛如泥),朴硝各四分,全部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溫開水化開服用。

治療方法七:

長沙醫生鄭愈傳授的治療癉病(黃疸的一種),當時流行發燒,全身發黃。使用升麻散:

將升麻、甘草(炙)各二錢,常山一分,全部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搭配一顆棗子,用水八分煎煮至四分,放置隔夜。第二天早上空腹服用。哺乳的母親要避免食用有毒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