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五 (20)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五 (20)

1. 傷寒發渴第七

上件搗羅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以新汲水研下一丸。渴者,但與冷水盡足飲之,須臾當寒,寒竟汗出便瘥。若日移五尺不汗,依前法服一丸,瘥即止,須微利。小麥奴乃小麥末熟時,叢中不成麥,捻之成黑勃是也。無此亦得。此藥須是病人大渴倍常,躁盛渴者乃可與之。不渴若與之,翻為禍耳。

《活人書》,仲景酒蒸黃連丸

黃連(四兩,以無灰酒浸面上約一寸,以重湯熬干)

上搗羅為細末,糊為丸。熟水下三十丸,胸膈涼不渴為驗。

長沙《胡氏家傳》治小兒諸熱,傷寒,熱渴,熱瀉。紅綿散

麻黃,人參,甘草,蠍(通明全者。各半兩),天麻(二分酒浸,切、焙),天南星(大者,炮裂、去皮臍,取一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棗子一枚,紅綿少許,煎至七分。分兩服,小者作四服,時時與服。

白話文:

[傷寒發渴第七]

將上面提到的藥材搗成細末,用蜂蜜煉成如彈珠大小的藥丸。用剛打上來的新鮮水研磨服用一丸。如果病人感到口渴,就給他喝夠量的冷水,過一會兒就會感到寒冷,寒冷過後會出汗,病就好了。如果太陽移動五尺(時間過了一段)還不出汗,就按照之前的方法再服用一丸,病好了就停止服用,之後應該會有輕微的腹瀉。所謂的「小麥奴」是指小麥快成熟時,麥叢中沒有長成麥穗,捏起來是黑色的東西。沒有這種東西也沒關係。這個藥必須是病人非常口渴,比平常嚴重,躁動不安時才能使用。如果病人不口渴,卻給他吃這個藥,反而會造成禍害。

《活人書》仲景酒蒸黃連丸

黃連(四兩,用沒有灰燼的酒浸泡,酒面高出黃連約一寸,然後用隔水加熱的方式熬乾)

將黃連搗成細末,用米糊做成藥丸。用開水送服三十丸,服藥後胸口涼爽且不再口渴,就表示藥效發揮了。

長沙《胡氏家傳》治小兒諸熱,傷寒,熱渴,熱瀉。紅綿散

麻黃、人參、甘草、全蠍(要選用透明完整的,各半兩)、天麻(二分,用酒浸泡後切片烘乾)、天南星(要大的,炮製到裂開、去除皮和中間的臍部,取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碗,加一顆棗子和少許紅棉,煎到剩七分。分兩次服用,年紀小的則分四次,不定時給予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