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九 (1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九 (12)

1. 中食毒第十四

《千金》又方

上含貝子一枚,須臾吐食物瘥。

《千金》:黃帝云服大豆屑,忌食豬肉。炒豆不得與一歲以上十歲以下小兒食,食者啖豬肉,必擁氣死。

《千金翼》:凡六畜五臟著草自動搖,得諸醋鹽不變色及墮地不汙,又與犬不食者,皆有毒殺人。

《千金翼》:凡食飲有毒者澆地,地墳起者殺人。

《千金翼》:凡脯肉、熟肉皆不用深藏,密不泄氣殺人。若中此毒者,皆大糞灰水服方寸匕良。

《本草注》:慄實飼孩兒,令齒不生。

《本草注》:蕨,小兒食之腳弱不行。

《本草注》:越瓜(白瓜也)不益小兒,天行病後不可食。又不得與牛乳酪及鮓同餐及空心食,令人心痛。

《陶隱居俗傳》:言食蕺不利人腳,恐由閉氣故也。今小兒食之便覺腳痛。

陶隱居:小兒食雞肉好生蛔蟲。

陳藏器:食蝦無須主五野雞病,又煮熟色正赤,小兒及雞狗食之,腳屈不行。又以熱飯盛密器中,作鮓食之,毒人至死。

《食療》:小兒夏月不可與越瓜食,又發諸瘡,令人虛弱冷中,常令人臍下為症,痛不止。

《食療》:雞兔同食成泄痢,小兒五歲以下未斷乳者勿與雞肉食。

《楊氏產乳》:凡子不得與桑椹子食,令兒心寒。

孟詵:蕺(戢者)菜小兒食之,三歲不行。久食之,發虛弱,損陽氣,消精髓,不可食。此物無似蕎麥莖,紫赤色,蔓生濕地。切南方人好生食,閩中為之莉菜。

《嬰童寶鑑》:凡小兒慎忌:不可多食慄,令腎氣弱而行遲。不可食黍米飯,立無力。不可食蕨,亦立無力。不可食雞肉,腹中有蟲。不可食越瓜,發動故疾。不可食胡瓜黃瓜也,滑中生蟲。不可食芡,令不能行。不可食蕎麥,令發落。不可食𦽏柴,令臍下痛。不可食鱘魚,令腹有癥癖。

白話文:

中食毒第十四

《千金方》裡又記載了一個方法: 含一顆貝子在嘴裡,等一下把食物吐出來,病就好了。

《千金方》裡說,黃帝說過吃大豆粉末,要避免吃豬肉。炒過的豆子不能給一歲以上、十歲以下的小孩吃,如果吃了又吃豬肉,一定會因為氣堵而死。

《千金翼》裡說,凡是六畜的內臟,如果放在草上會自己動,或是遇到醋和鹽不會變色,或是掉在地上不會弄髒,或是狗不吃,這些都有毒,會殺人。

《千金翼》裡說,凡是食物或飲料有毒,如果倒在地上,地上會隆起來,這樣是有毒會殺人的。

《千金翼》裡說,肉乾、煮熟的肉都不能深藏,密封不透氣會產生毒素殺人。如果中了這些毒,用大便灰水服用一小匙,效果很好。

《本草注》裡說,栗子餵給小孩吃,會讓牙齒長不出來。

《本草注》裡說,蕨類,小孩吃了會腳軟,走不動路。

《本草注》裡說,越瓜(也就是白瓜)對小孩不好,生病剛好後不能吃。而且不能和牛奶、乳酪、醃魚一起吃,也不能空腹吃,會引起心痛。

陶隱居的民間說法提到,說吃蕺菜對腳不好,可能是因為阻礙氣的運行。現在小孩吃了蕺菜會覺得腳痛。

陶隱居說,小孩吃雞肉容易長蛔蟲。

陳藏器說,吃蝦子沒有鬚會得五種野雞病,而且煮熟後顏色很紅,小孩和雞狗吃了,會腳彎曲走不動。另外,用熱飯裝在密封的容器中,做成醃菜吃,會毒死人。

《食療》裡說,小孩夏天不能吃越瓜,會引發各種瘡,讓人身體虛弱、體寒,常常讓肚臍下方有腫塊,疼痛不止。

《食療》裡說,雞肉和兔肉一起吃會造成腹瀉,五歲以下還在喝奶的小孩不要吃雞肉。

《楊氏產乳》裡說,小孩不能吃桑椹,會讓小孩感到心寒。

孟詵說,蕺菜(也叫戢菜)小孩吃了,三歲前都走不動。長期吃會讓身體虛弱,損耗陽氣,消耗精髓,不能吃。這種植物很像蕎麥的莖,紫紅色,蔓生在潮濕的地方。南方人喜歡生吃,閩中地區稱它為莉菜。

《嬰童寶鑑》裡說,小孩要注意:不要多吃栗子,會讓腎氣虛弱,走路遲緩。不要吃黍米飯,會站不穩。不要吃蕨類,也會站不穩。不要吃雞肉,肚子裡會長蟲。不要吃越瓜,會引發舊病。不要吃胡瓜(也就是黃瓜),會使腸道滑利而生蟲。不要吃芡實,會走不動。不要吃蕎麥,會掉頭髮。不要吃𦽏柴,會讓肚臍下方疼痛。不要吃鱘魚,肚子裡會長腫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