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九 (10)
卷第三十九 (10)
1. 誤吞銅鐵等物第十一
《聖惠》治小兒誤吞嚥銅鐵物在喉內不下方。
上取南燭根,燒灰細研,以熟水調下一錢瘥。
《聖惠》又方
上用貘齒骨燒灰,細研如粉,每服以磨刀水調服一錢止。
《聖惠》治小兒誤食發繞咽喉方。
上用梳頭梳燒灰,細研如粉,以粥飲調下半錢。
《聖惠》治小兒誤吞鉤繩方。
上凡小兒若誤吞鉤繩,繩猶在手中者,莫引之,但以珠當若穿了薏苡子之輩就貫著繩,稍稍令推至鉤處,小小引之則出。
《聖惠》又方
上以常思草頭一把,水一大盞,搗絞取汁,分三、四遍飲之即效。
《聖惠》治小兒誤吞鉤方。
上以琥珀珠穿貫鉤繩上,推令前入至鉤所,又復推以牽引出矣。
《靈苑》,玉錯散,治大人小兒一切骨鯁或竹木簽刺喉中不下方。
蓖麻(一兩,去殼),寒水石(細研如粉)
上入蓖麻乳缽內,研如膏,旋入石末同研,但旋添入石末袞得幹成粉即止,不拘分兩也。有被鯁者,只取一捻致舌根深處,以冷水咽之,其鯁物自然不見,可用竹木片於舌深處用藥試之,立驗。
《嬰孺》治小兒吞下錢方。
上取枲頭一把,水二升,灌水中十餘度,飲之立下。
《嬰孺》治小兒吞針方。
上以炭末水服立出。
《嬰孺》治小兒鯁若吞錢不下。半夏散方
半夏(二分,洗),白蘞(一分)
上為末,酒或薑汁服方寸匕,再服立下。
《嬰孺》治小兒食飲發繞咽喉方。
上取梳頭髮燒灰,服之一錢瘥。
張渙,通氣散方,治誤吞銅錢物及鉤繩之類在咽喉不下方。
象牙(末,燒存性),鵝毛(燒灰。各一錢),磁石(一皂皂大,燒灰)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新汲水調下。
《莊氏家傳》誤吞錢方。
上用石灰為末,酒調服。
《莊氏家傳》治小兒誤吞錢。神應丸,方
硃砂(三錢精研),半夏(大者三枚,以漿水煮過,研),石腦油(真者須小,但斟量稀稠抹和得硃砂、半夏二味為度,切勿令稀,旋旋滴少許在乳缽內,研拌二味藥。)
上三件同入乳缽內研令勻膩,丸如豌豆大。每服三丸,空心並食前以酒吞下,一日之間吃三服,不過一、二日或三、四日內自然隨大便下來,此藥大有神效。不取轉,不搜覺,但趁逐錢下來。
《莊氏家傳》又方(此與次方吃了,令咽喉並胸中不噎悶,便吃得物。)
上羊脛炭不計多少,搗、羅極細,再於乳缽內研令極勻膩。每服三滿大錢,以砂糖溫水調下,不計時候,日五服,臨睡更一服。
《莊氏家傳》又方
上以舊經穿錢者麻索子二十對(須是元金者,逐旋討得旋燒旋用。)於熨斗內,以精炭火些小,吹去灰,燒麻索子作灰,乳缽內研令極細,只以砂糖溫水調三大錢,不拘時,一日五服,錢索若帶青色者為上。
《玉氏手集》治小兒誤吞錢在腹方。
上用榆白皮濕者,搗爛如泥,用新水調打半匙許,服之自下。或乾者,搗、羅亦得。
白話文:
誤吞銅鐵等物第十一
- 《聖惠》:治療小孩誤吞銅鐵等物,卡在喉嚨裡下不去。
取南燭根,燒成灰,磨成細粉,用開水調服一錢,即可痊癒。
- 《聖惠》:另一個方子。
用貘的牙齒骨頭燒成灰,磨成細粉,每次用磨刀水調服一錢,即可止住。
- 《聖惠》:治療小孩誤食頭髮纏繞在喉嚨的方子。
用梳頭的梳子燒成灰,磨成細粉,用稀粥調服半錢。
- 《聖惠》:治療小孩誤吞鉤子和繩子的方子。
如果小孩誤吞鉤子和繩子,繩子還在手裡,不要硬拉,可以用珠子等圓潤的東西,像穿薏苡子一樣穿過繩子,慢慢推到鉤子處,輕輕一拉就可以出來。
- 《聖惠》:另一個方子。
用一把常思草的頭部,加一大碗水,搗爛絞取汁液,分三四次喝下,就會有效。
- 《聖惠》:治療小孩誤吞鉤子的方子。
用琥珀珠穿過鉤子和繩子,推到鉤子所在的地方,再推拉,就可以將鉤子取出。
- 《靈苑》:玉錯散,治療大人小孩各種骨頭、魚刺、竹木籤等卡在喉嚨裡下不去的情況。
蓖麻(一兩,去殼),寒水石(磨成細粉)
將蓖麻放入乳缽中研磨成膏狀,然後加入寒水石粉一起研磨,邊研磨邊加寒水石粉,直到成粉狀即可,不拘用量。如果有人被東西卡住,只需取一小撮放在舌根深處,用冷水吞下,卡住的東西自然就不見了。可以用竹木片蘸藥在舌根深處試一下,效果立竿見影。
- 《嬰孺》:治療小孩吞下錢幣的方子。
取一把麻的頭部,加兩升水,在水中浸泡十幾次,喝下去,錢幣就能排出來。
- 《嬰孺》:治療小孩吞下針的方子。
用炭末加水服下,針就能出來。
- 《嬰孺》:治療小孩卡到東西,像吞下錢幣卻下不去的方子。半夏散方
半夏(二分,洗過),白蘞(一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酒或薑汁服用一小勺,再服一次,卡住的東西就下來了。
- 《嬰孺》:治療小孩吃東西時頭髮纏繞在喉嚨的方子。
取梳頭髮的梳子燒成灰,服用一錢即可痊癒。
- 張渙,通氣散方:治療誤吞銅錢等物或鉤子繩子等,卡在喉嚨下不去的情況。
象牙(末,燒存性),鵝毛(燒灰。各一錢),磁石(一小塊,燒灰)
將以上藥材搗在一起,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新打的井水調服。
- 《莊氏家傳》:治療誤吞錢幣的方子。
用石灰磨成粉末,用酒調服。
- 《莊氏家傳》:治療小孩誤吞錢幣。神應丸,方
硃砂(三錢,精磨),半夏(大的三枚,用米漿水煮過,研磨),石腦油(真的石腦油要少許,以能將硃砂和半夏兩味藥調和成糊狀為準,不要太稀。邊滴少許在乳缽中,邊研磨,將兩味藥混合均勻)。
將以上三味藥放入乳缽中研磨均勻,製成豌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空腹或飯前用酒吞服,一天吃三次,一兩天或三四天內,錢幣自然會隨著大便排出。此藥效果很好,不會造成轉動或翻攪的感覺,只是幫助錢幣排出。
- 《莊氏家傳》:另一個方子(這個方子吃了之後,能使咽喉和胸部不感到堵塞,就可以正常吃東西了)。
羊脛骨炭不計量,搗碎磨成極細的粉末,再在乳缽中研磨均勻。每次服用三大錢,用砂糖溫水調服,不拘時間,一天服用五次,睡前再服一次。
- 《莊氏家傳》:另一個方子。
用舊的穿過錢幣的麻繩二十對(必須是原來的麻繩,要一邊找一邊燒,燒完立刻用)。在熨斗內用精炭小火,吹去灰燼,將麻繩燒成灰,在乳缽中磨成極細的粉末,只用砂糖溫水調服三大錢,不拘時間,一天服用五次,錢繩如果帶有青色為佳。
- 《玉氏手集》:治療小孩誤吞錢幣在腹中的方子。
用榆樹白皮濕的,搗爛成泥狀,用新水調拌半匙左右,服下,錢幣就會排出。如果是乾的,搗碎磨成粉末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