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九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九 (8)

1. 攧撲損瘀第十

《嬰孺》治小兒墮地有瘀血在腹中,天陰則翕翕寒熱,不肯乳哺但呼啼方。

蒲黃,大黃,甘草(各十銖),麥門冬(十五銖),黃連(十二銖)

上以水二升煮一升,為三服。量兒大小與之。忌生冷、菘菜、冷水。

張渙,蒲黃湯,方,治打撲或落床墮地至損吐氣羸瘦痿黃,或時刺痛遊走不定。

蒲黃,生乾地黃,當歸(洗炒。各一兩),赤芍藥,琥珀,桂心(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又方,茯神丹

茯神,麥門冬(湯浸去心),當歸(洗焙乾。各一兩),人參(去蘆頭),黃芩,龍膽草(各半兩)

以上為細末,次用:桃仁(湯浸去皮尖,炒香熟,半兩)

上件同再細研,拌勻煉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用生地黃汁少許同酒下。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跌倒摔傷瘀血第十

《嬰孺方》:治療小孩跌倒,導致腹中有瘀血,每逢陰天就會感到忽冷忽熱,不肯喝奶,只會哭鬧的狀況。

藥方:蒲黃、大黃、甘草(各約3克),麥門冬(約4.5克),黃連(約3.6克)

將以上藥材加水約400毫升,煮到剩約200毫升,分三次服用。依照小孩的體型大小給予適當的劑量。忌吃生冷食物、白菜、冷水。

張渙的蒲黃湯藥方:治療因打傷、跌落床鋪或摔倒在地所造成的損傷,導致孩子吐氣虛弱、消瘦、面色萎黃,有時會感到刺痛且疼痛位置不固定。

藥方:蒲黃、生乾地黃、當歸(洗淨炒過,各約30克),赤芍藥、琥珀、桂心(各約15克)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細末。每次服用約3克,用少量水煎到剩一半,去渣後溫服。依照小孩的體型大小增減劑量。

張渙的另一個藥方:茯神丹

藥方:茯神、麥門冬(用熱水浸泡去除心,各約30克),當歸(洗淨烘乾)、人參(去除蘆頭)、黃芩、龍膽草(各約15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接著加入:桃仁(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炒熟,約15克)

將以上藥材一同磨成極細的粉末,混合均勻後,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做成小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用少許生地黃汁和酒一同吞服。依照小孩的體型大小增減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