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十三 (10)
卷十三 (10)
1. 食氣積癖論
治小兒乳癖。脅下結塊不消。
膩粉(一錢),雄鼠糞(一分微炒兩頭尖者是。)
上同研勻細。去皮棗肉和丸粟米大。新汲水下一丸。取下惡物是效。更量大小虛實用之。
治小兒閃肭成癖。腹大痞滿。以鸛雀腳骨及嘴煮汁服之。亦可燒灰存性。研為末。飲服。
治小兒積癖。發黃羸瘦。及生瘰癧。以生林擒杵爛。醋和敷上。若癖移則就敷之。以苦瓠未破者。煮令熟。解開熨之。亦入熱湯在內熨之。
治小兒乳癖
橘皮(揀淨),青皮(去穰),牽牛(各一分三味併為末)
上用蒜一顆。每瓣入巴豆一粒。煨熟去巴豆。研如泥。和藥末豌豆大。硃砂為衣。每服一丸。細嚼。酒送下。一方用蒜去青皮。同巴豆研爛和丸。臨臥冷茶清下一丸。更量大小加減。乳食前。
白話文:
治療小兒乳癖,症狀為脅下有結塊不消。
使用膩粉(一錢)、雄鼠糞(一分,稍微炒過,取兩頭尖的)。
將以上兩種藥材一同研磨成細末,取去皮的紅棗肉,將藥末和紅棗肉混合搓成小米大小的藥丸。用剛打的新鮮水送服一丸。能排出惡物即為有效。再根據病童的大小、虛實狀況調整用量。
治療小兒因閃挫導致的痞塊,造成腹部腫大、痞塞脹滿。可以使用鸛雀的腳骨和嘴,煮汁服用。也可以將其燒成灰,研磨成粉末,用水調服。
治療小兒因積滯造成的痞塊,出現面色發黃、身體消瘦,或是長出瘰癧。可以使用新鮮的林檎(花紅果)搗爛,用醋調和後敷在患處。如果痞塊移動,就跟著移動敷藥。也可以使用未破裂的苦瓠,煮熟後解開敷在患處。或者放入熱水中,將患處浸泡在其中。
治療小兒乳癖。
使用橘皮(挑選乾淨的)、青皮(去除白瓤)、牽牛子(各一分),將三種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
取一顆蒜頭,每瓣塞入一粒巴豆,煨熟後去除巴豆,將蒜頭研成泥。將蒜泥和藥粉混合,搓成豌豆大小的藥丸,外層裹上硃砂。每次服用一丸,細嚼後用酒送服。另一個方子是用蒜頭取代青皮,與巴豆一同研爛後搓成藥丸。睡前用冷茶水送服一丸。再根據病童的大小調整用量。宜在哺乳或進食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