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液本草》~ 卷之六 (4)
卷之六 (4)
1. 酒
氣大熱,味苦、甘、辛。有毒。
《本草》云:主行藥勢,殺百邪惡毒氣。能行諸經不止,與附子相同。味辛者能散,味苦者能下,味甘者居中而緩也。為導引,可以通行一身之表,至極高之分。若味淡者,則利小便而速下。大海或凝,惟酒不冰。三人晨行,遇大寒,一人食粥者病;一人腹空者死;一人飲酒者,安。則知其大熱也。
白話文:
酒性大熱,味道苦、甘、辛,有毒。
《本草》記載:主要作用是引導藥力運行,殺滅各種邪惡毒氣。能夠運行於全身各經絡而不會停止,作用和附子相似。味道辛辣的能發散,味道苦的能向下導引,味道甘甜的則居中而緩和。酒能作為引導藥物,可以通行全身肌表,到達身體的最高處。如果味道淡薄,則能利小便,使體內物質快速向下排出。大海可能會凝固,但只有酒不會結冰。有三個人在早晨出門,遇到極寒的天氣,其中一個吃粥的人生病了;一個肚子空空的人死了;一個喝酒的人卻安然無恙。由此可知,酒的性質是非常熱的。
2. 苦酒
一名醋,一名醯
氣溫,味酸。無毒。
《液》云:斂咽瘡,主消癰腫,散水氣,殺邪毒。余初錄《本草》苦酒條。《本經》一名醯,又一名苦酒,如為一物也。及讀《金匱》,治黃疸,有麻黃醇酒湯:右以美清酒五升,煮二升,苦酒也。前治黃汗,有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
白話文:
苦酒,又名醋,也叫醯。
性溫,味道酸,沒有毒性。
《本草藥液》說:可以收斂咽喉瘡瘍,主要能消除癰腫,散除體內水氣,殺滅邪毒。我最初記錄《本草》時就寫了苦酒這一條。《本草經》說它又名醯,又名苦酒,好像是同一樣東西。等到讀《金匱要略》時,發現治療黃疸的麻黃醇酒湯,是用好酒五升煮到剩二升,這裡的苦酒指的就是這種煮過的酒。之前治療黃汗的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也用到了苦酒。
3. 飴
即膠飴
氣溫,味甘。無毒。
入足太陰經藥。
《液》云:補虛乏,止渴,去血。以其色紫凝如深琥珀色,謂之膠飴。色白而枯者,非膠飴,即餳糖也,不入藥用。中滿不宜用,嘔家切忌。為足太陰經藥。仲景謂,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甘故也。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溫和,沒有毒性。
歸屬於足太陰脾經的藥物。
《藥液》這本書說,麥芽糖能夠補虛弱、止口渴、去除瘀血。它的顏色紫紅,凝結時像深色的琥珀,因此被稱為膠飴。如果顏色是白色而且乾枯的,就不是膠飴,而是餳糖,不能作為藥用。腹部脹滿的人不適合使用,容易嘔吐的人更要切忌。因為它是歸屬於足太陰脾經的藥物,所以張仲景說,容易嘔吐的人不可以服用建中湯,就是因為建中湯裡有甘味藥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