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古

《湯液本草》~ 卷之五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9)

1. 竹茹

氣微寒,味苦。

《本草》云:主嘔噦、溫氣、寒熱,吐血、崩中。溢筋。

白話文:

性味稍微偏寒,味道苦澀。

《本草》記載:主要治療嘔吐、胃氣上逆、發熱、怕冷或發熱,吐血、婦女經血崩漏,以及筋肉攣縮。

2. 淡竹葉

氣寒,味辛、平。

《本草》云:主胸中痰熱,咳逆上氣。

《藥性論》云:淡竹葉主吐血,熱毒風,壓丹石藥毒,止渴。

《日華子》云:淡竹及根,消痰,治熱狂煩悶,中風失音不語,壯熱頭痛,頭風,並懷孕婦人頭旋倒地,止驚悸,溫疫迷悶,小兒驚癇天吊。莖葉同用。見《局方本草》。今錄附於此。

白話文:

淡竹葉,性寒,味道辛,性平和。

《本草》記載:主要治療胸中痰熱,以及咳嗽、氣喘上逆的症狀。

《藥性論》記載:淡竹葉主要治療吐血,熱毒引起的風症,能壓制丹石藥毒,並能止渴。

《日華子》記載:淡竹和竹根,都能消除痰液,治療熱病引起的煩躁不安、精神錯亂,中風導致的失語,以及高燒頭痛、頭風等症狀。也能治療懷孕婦女因頭暈而跌倒,能止驚悸,對於瘟疫引起的昏迷,以及小兒驚風、抽搐等症狀也有效。莖和葉可以一起使用。這些記載都見於《局方本草》,現在將其記錄於此。

3. 茗苦茶

氣微寒,味苦、甘。無毒。

入手足厥陰經。

《液》云:臘茶是也。清頭目,利小便,消熱渴,下氣消食,令人少睡。中風昏憒,多睡不醒宜用此。入手足厥陰。茗苦茶,苦、甘微寒。無毒。主瘻瘡,利小便,去痰熱渴,治陰證湯藥內,用此,去格拒之寒。及治伏陽,大意相似。茶苦,經云:苦以泄之,其體下行,如何是清頭目。

白話文:

味道微寒,味苦帶甘,沒有毒性。

主要作用於手厥陰經和足厥陰經。

《本草綱目拾遺》說:這種茶就是臘茶。它可以清醒頭腦、明亮眼睛,促進排尿,消除熱症引起的口渴,使氣向下順暢、幫助消化,使人減少睡眠。對於中風昏迷、嗜睡不醒的症狀,使用這種茶很合適。它主要作用於手厥陰經和足厥陰經。苦茶味道苦、甘帶微寒,沒有毒性。主要可以治療瘻瘡,促進排尿,去除痰和熱引起的口渴。在治療陰證的湯藥中加入這種茶,可以去除藥物帶來的寒涼導致的身體不適。它也可以用來治療潛伏的陽熱之症,大致來說效果相似。茶味苦,古書說:苦味可以使氣向下運行,那它如何能清醒頭腦呢?

4. 秦皮

氣寒,味苦。無毒。

《液》云:主熱利下重,下焦虛。經云:以苦堅之。故用白頭翁、黃柏、秦皮,苦之劑也。治風寒濕痹,目中青翳白膜,男子少精,婦人帶下,小兒驚癇,宜作湯洗目,俗呼為白樳木。取皮漬水,浸出青藍色,與紫草同用,以增光暈尤佳。大戟為之使。惡吳茱萸。

白話文:

秦皮,性味寒涼,味道苦澀,沒有毒性。

《藥液》這本書說,秦皮主要治療因熱邪引起的腹瀉、裡急後重,以及下焦虛弱等症狀。《黃帝內經》說,用苦味藥可以堅固臟腑。所以白頭翁、黃柏和秦皮都是苦味藥。秦皮可以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痹症,眼睛裡出現青翳和白膜,男子精子稀少,婦女白帶過多,小兒驚風癲癇等症狀。可以用秦皮煎湯來洗眼睛,俗稱白樳木。取秦皮浸泡在水中,會浸出青藍色,可以和紫草一同使用,可以增加眼睛的光澤,效果更好。大戟可以作為秦皮的藥引,但秦皮不宜與吳茱萸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