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液本草》~ 卷之五 (4)
卷之五 (4)
1. 山茱萸
氣平微溫,味酸。無毒。
入足厥陰經、少陰經。
《本草》云:主溫中,逐寒濕痹,強陰益精,通九竅,止小便。入足少陰、厥陰。
《聖濟經》云:滑則氣脫,澀劑所以收之,山茱萸之澀以收其滑。仲景八味丸用為君主,如何澀劑以通九竅。
《雷公》云:用之去核,一斤取肉四兩,緩火熬用,能壯元氣,秘精。核,能滑精,故去之。
《珍》云:溫肝。
《本經》云:止小便利,以其味酸也。觀八味丸用為君主,其性味可知矣。
《藥性論》亦云:補腎添精。
《日華子》亦云:暖腰膝,助水臟也。
白話文:
山茱萸性平,稍微溫和,味道酸。沒有毒性。
主要歸屬於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
《本草》記載:主要作用是溫養中焦,驅除寒濕引起的麻木疼痛,強壯陰氣、補益精血,疏通九竅,止住小便過多。歸屬於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
《聖濟經》記載:滑脫是因為氣虛不能固攝,使用澀性藥物就是為了收斂。山茱萸的澀味可以收斂氣的滑脫。張仲景的八味丸用山茱萸作為主要藥物,如何澀性藥物反而可以疏通九竅呢?(意指澀性並非阻滯,而是收斂後才能更好地疏通)
《雷公炮炙論》記載:使用山茱萸要去掉果核,一斤果肉取四兩,用小火慢慢熬製使用,可以強壯元氣,秘藏精氣。果核,有滑利精液的作用,所以要去除。
《珍珠囊》記載:可以溫養肝臟。
《本經》記載:可以止住小便過多,因為它的味道是酸的。從八味丸將山茱萸作為主要藥物來看,它的藥性與味道就可想而知了。
《藥性論》也記載:可以補益腎臟、增加精血。
《日華子本草》也記載:可以溫暖腰部和膝蓋,輔助腎臟的功能。
2. 益智
氣熱,味大辛。辛溫。無毒。主君相二火。
手足太陰經,足少陰經,本是脾經藥。
《象》云:治脾胃中受寒邪,和中益氣,治多唾,當於補中藥內兼用之,勿多服。去皮用。
《本草》云:主遺精虛漏,小便遺瀝,益氣安神。補不足,安三焦,調諸氣。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之,入鹽同煎服,有神效。
《液》云:主君相二火,手、足太陰,足少陰,本是脾藥。在集香丸,則入肺;在四君子湯,則入脾;在大鳳髓丹,則入腎。脾、肺、腎,互有子母相關。
白話文:
益智
性味:藥性偏熱,味道非常辛辣。味道辛辣且藥性溫和,沒有毒性。 主要作用在於輔助君火和相火這兩種火氣。
它主要作用於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和足少陰腎經,但本質上是屬於脾經的藥物。
《醫方考》說:可以用來治療脾胃因為寒邪入侵所引起的病症,能夠調和脾胃、增強脾氣,治療經常吐口水的情況。使用時應該與補中益氣的藥物一起搭配使用,但不要服用過量。使用時要去皮。
《本草綱目》說:主要治療遺精、虛漏(女性漏下)、小便失禁等症狀,可以補益精氣、安定心神。能夠補益不足,安定三焦,調理身體的各種氣機。對於夜間頻繁小便的人,可以取二十四枚,搗碎後加入鹽一起煎煮服用,會有神奇的效果。
《藥性解》說:主要作用於君火和相火兩種火氣,作用於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和足少陰腎經,本質上是屬於脾經藥物。 在集香丸中,它會作用於肺;在四君子湯中,它會作用於脾;在大鳳髓丹中,它會作用於腎。脾、肺、腎三者之間,存在著母子相連的密切關係。
3. 厚朴
氣溫,味辛,陽中之陰。苦而辛,無毒。
《象》云:能治腹脹,若虛弱,雖腹脹宜斟酌用之。寒脹,是大熱藥中兼用。結者散之,神藥。誤用脫人元氣,切禁之。紫色者佳。去皮,薑汁製,微炒。
《珍》云:去腹脹,厚腸胃。
《心》云:味厚,陰也。專去腹脹滿,去邪氣。
《本草》云: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痹,死肌。去三蟲,溫中益氣,消痰下氣,療霍亂及腹痛脹滿,胃中冷逆,胸中嘔不止,泄痢,淋露;除驚,去留熱,心煩滿,厚腸胃。
《本經》云:治中風傷寒頭痛,溫中益氣,消痰下氣,厚腸胃,去腹脹滿。果泄氣乎?果益氣乎?若與枳實、大黃同用則能泄實滿,《本經》謂消痰下氣者是也;若與橘皮、蒼朮同用,則能除濕滿,《本經》謂溫中益氣者是也;與解利藥同用,則治傷寒頭痛;與痢藥同用,則厚腸胃。大抵苦溫,用苦則泄,用溫則補。
《衍義》云:平胃散中用之,最調中,至今盛行。既能溫脾胃,又能走冷氣。
海藏云:加減隨證,如五積散治療同。
《本草》又云:乾薑為使。惡澤瀉、寒水石、硝石。
白話文:
厚朴,性溫,味道辛辣,屬於陽性中的陰性藥材。味道苦又辛辣,沒有毒性。
《藥象》說:能夠治療腹脹,如果是身體虛弱的人,即使有腹脹也應該謹慎使用。如果是寒性引起的腹脹,則可以在大熱藥中同時使用。對於阻塞不通的狀況,能夠疏散開來,是很好的藥材。但是如果誤用,會耗損人的元氣,絕對要禁止濫用。紫色的厚朴品質較好。使用時要去皮,用薑汁炮製,稍微炒過。
《珍珠囊》說:可以去除腹脹,使腸胃功能強健。
《藥性心賦》說:味道厚重,屬於陰性。專門去除腹脹滿悶,驅除邪氣。
《本草綱目》說:主要治療中風、傷寒引起的頭痛發熱、驚悸、氣血不暢、肌肉壞死等症狀。能夠去除體內寄生蟲,溫暖中焦、增補氣力,消除痰液、使氣向下走,治療霍亂及腹痛脹滿、胃部寒冷反逆、胸悶嘔吐不止、泄瀉、淋漓不盡等問題;還能解除驚恐,去除殘留的熱邪、心煩滿悶,強健腸胃。
《神農本草經》說:治療中風傷寒頭痛,溫暖中焦、增補氣力,消除痰液、使氣向下走,強健腸胃,去除腹脹滿悶。那麼,厚朴到底是泄氣的藥還是補氣的藥呢?如果和枳實、大黃一起使用,就能夠疏泄實證引起的腹脹滿悶,《神農本草經》所說的消痰下氣就是這個意思;如果和橘皮、蒼朮一起使用,就能夠去除濕邪引起的腹脹滿悶,《神農本草經》所說的溫中益氣就是這個意思;和解表藥一起使用,就能夠治療傷寒頭痛;和治療痢疾的藥一起使用,就能夠強健腸胃。總的來說,厚朴藥性苦溫,使用苦味就能夠疏泄,使用溫性就能夠補益。
《醫學啟源》說:在平胃散中使用厚朴,最能調和中焦,到現在仍然廣泛使用。它既能溫暖脾胃,又能驅散寒氣。
張海藏說:可以根據具體症狀加減藥材,如同五積散的治療方法。
《本草綱目》又說:乾薑可以作為厚朴的輔助藥。厚朴不宜與澤瀉、寒水石、硝石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