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本草從新》~ 卷九,木部 (5)

回本書目錄

卷九,木部 (5)

1. 竹筎

瀉上焦煩熱、涼血、通絡。

白話文:

清除上焦的煩熱,涼血,疏通經絡。

甘而微寒。開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涼血除熱。治上焦煩熱。溫氣寒熱。膈噎嘔噦。(胃熱。)吐血衄血。(清肺涼胃、齒血不止、浸醋含之。)肺痿驚癇。(清肝火。)崩中胎動。(涼胎氣。)刮去青皮。用第二層。(齒血不止、醋浸、令人含之、噀其背上。)

白話文:

甘甜帶點微寒,能開胃化解脾胃鬱滯,清肺降火,涼血消熱。用於治療上焦煩熱、溫氣寒熱、膈間噎塞、嘔吐反胃(胃熱)、吐血鼻出血(清肺涼胃、牙齒出血不止,可以用醋浸泡後含在口中)、肺癆驚癇(清肝火)、崩漏胎動(涼胎氣)。將青皮最外層刮去,取用第二層(牙齒出血不止,可以用醋浸泡後含在口中,再將藥液噴在背上)。

2. 竹葉

瀉上焦煩熱。

辛淡甘寒。涼心緩脾。消痰止渴。除上焦風邪煩熱。(葉在上、故治上焦、仲景治傷寒發熱大渴、有竹葉石膏湯、乃假其辛寒以散邪熱也。)咳逆喘促。嘔噦吐血。中風失音。小兒驚癇。凡用竹瀝、竹茹、竹葉。須生長甫及一年者。為嫩而有力。

竹根同葉煎湯。洗婦人子宮下脫。

白話文:

辛辣、微苦、性寒。清涼降心,緩和脾氣。消痰止渴。消除上焦的風邪和熱症。(葉子朝上生長,因此能治療上焦。仲景治療發燒口渴的傷寒時,就會使用竹葉石膏湯,也是借用其辛寒的性質來驅散邪熱。)緩解咳嗽、氣喘、嘔吐、吐血。中風失語。小兒驚風抽搐。使用竹瀝、竹茹、竹葉時,應選擇生長一年內的。因為這時嫩且有效力。

3. 天竹黃

瀉熱、豁痰、涼心。

白話文:

清熱、化痰、安神。

甘而微寒。涼心經。去風熱。利竅豁痰。鎮肝明目。功同竹瀝。而性和緩。無寒滑之患。治大人中風不語。小兒客忤驚癇為尤宜。久用亦能寒中。出南海。大竹之津氣結成。(即竹內黃粉。)片片如竹節者真。以上苞木類。

白話文:

具有甜味,性質微寒,能清涼心經,去除風熱,通利竅道,祛除痰液,平肝明目。功效與竹瀝差不多,但性味較為平和,不會像竹瀝那樣有寒滑的副作用。特別適合用來治療成年人的中風失語和小孩的驚風抽搐。長期服用也會導致寒中。產於南海,是大竹的汁液凝結而成(就是竹子內部的黃粉),一片片如同竹子節狀的是真品。以上屬於苞木類。

4. 琥珀

通、行水散瘀安神。

白話文:

疏通、利尿散瘀、安神。

甘平。以脂入土而成寶。故能通塞以寧心。定魂魄。療癲邪。(從鎮墜藥、則安心神。)色赤。入手少陰、足厥陰血分。(心、肝。)故能消瘀血。破癥瘕。生肌肉。合金瘡。(從辛溫藥、則破血生肌。)其味甘淡上行。能使肺氣下降而通膀胱。(經曰: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凡滲藥、皆上行而後下降。故能治五淋。

白話文:

性質甘甜、平和。用牛脂埋入土中製成,所以能疏通阻塞,安神定魄,治療癲癇和邪氣附體。(歸屬鎮墜類藥物,所以能安神。)顏色為紅色。進入心、肝經絡。(心經屬手少陰,肝經屬足厥陰。)所以能消散瘀血,化解癥瘕,生長肌肉,癒合創口。(歸屬辛溫類藥物,所以能破血生肌。)它的味道甘淡,上行於肺,能使肺氣下降,通暢膀胱。(醫書記載:食物和水進入胃中,轉化出精氣,向上輸送到脾臟,脾臟再將精氣散發到肺部,疏通水道,向下輸送到膀胱,所有利尿的藥物都先上行後下降。)因此,茯苓還能治療五淋。

利小便。燥脾土。(從淡滲藥、則利竅行水。)又能明目磨翳。淡滲傷陰。凡陰虛內熱。火炎水虧者。勿服。若血少而小便不利者。服之反致燥急之苦。松脂入土。年久結成。(韓保升曰:楓脂入地、亦能結成。)以手心摩熱。拾芥者真。以柏子仁入瓦鍋同煮半日。搗末。

白話文:

利小便,燥脾土。 (從淡滲藥,則利竅行水。)又能明目磨翳。淡滲傷陰。凡陰虛內熱,火炎水虧者,勿服。若血少而小便不利者,服之反致燥急之苦。松脂入土,年久結成。(韓保升曰:楓脂入地,亦能結成。)以手心摩熱,拾芥者真。以柏子仁入瓦鍋同煮半日,搗末。

5. 茯苓

通、行水、寧心、益脾。

白話文:

疏通、利尿、安神、補脾。

甘平。益脾寧心。淡滲利竅除濕。色白入肺。瀉熱而下通膀胱。(能通心氣於腎、使熱從小便出、然必上行入肺、清其化源、而後能下降利水、故潔古謂其上升、東垣謂其下降、各不相背也。)治憂恚驚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口焦舌乾。(口為脾竅、舌為心苗、火下降則熱除。

白話文:

甘平性。益脾安神。淡滲利尿,除濕氣。白色入肺。清熱利尿,能通向膀胱。(能通心氣到腎,讓熱氣從小便排出,但必須先上升入肺,清除其源頭,然後才能下降利尿,所以潔古說它上升,東垣說它下降,並非互相矛盾。)治療憂鬱煩躁、心悸、心下絞痛、寒熱煩滿、口渴舌燥。(口為脾之孔竅,舌為心之苗,火氣下降則熱氣消除)

)咳逆嘔噦。膈中痰水。水腫淋瀝。泄瀉遺精。(因濕熱、故宜淡滲以清之。)小便結者能通。多者能止。(素問曰:肺氣盛則便數。)生津止渴。(濕熱去則津生。)功專行水伐腎。小便不禁。虛寒精滑。及陰虧而小便不利者。皆勿妄投。松根靈氣結成。產雲南。色白而堅實者佳。

白話文:

咳嗽、嘔吐、反胃。胸膈積痰積水。水腫、小便頻繁。腹瀉、遺精。(因為濕熱,所以要服用淡滲藥物來清熱。)小便不通的可以通便,小便過多的可以止瀉。 (《素問》說:肺氣盛則排便次數多。)生津止渴。(濕熱去除後,津液自然生成。)主要功效是行水利腎。小便失禁、虛寒精液滑泄,以及陰虛而小便不利者,皆不可隨便服用。松根靈氣凝聚而生成,產於雲南。顏色白且堅實的品質最好。

去皮。(產浙江者、色雖白而體松、其力甚薄、近今茯苓頗多種者、其力更薄矣。)

白話文:

剝去外皮。(浙江產的茯苓,外觀雖白,但質地鬆散,藥效很弱;近年來,茯苓品種繁多,藥效更弱了。)

赤茯苓(通、利濕熱。)白者入肺、膀胱氣分。赤者入心、小腸氣分。(時珍曰:白入氣、赤入血。)益心脾。白勝。利濕熱。赤勝。

白話文:

茯苓有白茯苓和赤茯苓,白茯苓走肺、膀胱,赤茯苓走心、小腸。白茯苓偏於利氣,赤茯苓偏於利血。它們都有益心脾的功效,白茯苓更擅長利濕熱,赤茯苓更擅長除濕熱。

茯苓皮(通、行水。),專能行水。治水腫膚脹。(以皮行皮之義、五皮散用之、凡腫而煩渴、便閉溺赤、屬陽水、宜五皮散、疏鑿飲、不煩渴、大便溏、小便數、屬陰水、宜實脾飲、流氣飲、腰以上腫宜汗、腰以下腫宜利小便。)茯神(通、行水寧心。)

白話文:

茯苓皮(利尿通水)專門利尿,用於治療水腫和皮膚浮腫。(根據「皮治皮」的原則,五皮散中使用茯苓皮。凡是腫脹且有煩渴、便祕和尿赤等症狀的,屬於陽水,適宜服用五皮散、疏鑿飲。沒有煩渴、大便溏、小便頻數的,屬於陰水,適宜服用實脾飲、流氣飲。腰部以上浮腫的宜發汗,腰部以下浮腫的宜利小便。)

茯神 (利尿安神)

主治與茯苓同。而入心之用居多。開心益智。安魂養神。療心虛驚悸。多恚善忘。即茯苓抱根生者。(以其抱心、故入心之用多。)去皮及中木。茯神心木。(名黃松節。)療諸筋攣縮。偏風喎斜。心掣健忘。(心木一兩、乳香一錢、石器炒研、名松節散、每服二錢、木瓜湯下、治一切筋攣疼痛、乳香能伸筋、木瓜能舒筋也。)二茯俱惡白蘞。

白話文:

功效與茯苓相同,但更常入心使用。有開闊心胸、增強智慧、安撫心神、治療心虛、心悸、多疑善忘等作用。茯苓中抱住根莖的部分(因為它形狀似抱住心臟,所以入心效果更佳),去掉外皮和中間的木頭,就是茯神心木(又稱黃松節)。它能治療各種筋脈攣縮、偏風引起的嘴歪眼斜、心絞痛、健忘症。(茯神心木一兩、乳香一錢,炒石頭研磨成粉,稱為松節散,每次服用二錢,用木瓜湯送服,可治療各種筋攣疼痛,因為乳香具有舒筋作用,而木瓜具有緩解筋脈的作用。)茯神和茯苓都忌諱白蘞。

畏地榆、秦艽、鱉甲、雄黃。忌醋。(面䵟雀斑、用白茯苓末、蜜和、夜夜敷之、二七日愈。)

白話文:

忌諱使用地榆、秦艽、鱉甲、雄黃。禁忌食用醋。(如果是面部長雀斑,可以用白茯苓粉末和蜂蜜混合,每晚塗抹,兩到三個禮拜就可以治癒。)

6. 豬苓

通、行水。

苦甘淡平。泄滯利竅。入膀胱腎經。升而能降。開腠發汗。利濕行水。與茯苓同。而泄較甚。治傷寒瘟疫大熱。(經疏曰:大熱利小便、亦分消之意。)懊憹消渴。(濕熱。)腫脹淋濁。瀉痢痎瘧。(瘧多由暑、暑必兼濕、經曰:夏傷於暑、秋為痎瘧。)宗奭曰。損腎昏目。

白話文:

四川連翹性味苦、甘、淡、平。能通利氣滯,開通竅道。歸入膀胱經和腎經。具有升發和降泄的作用。能開腠理,發出汗液。利濕行水,與茯苓作用相似,但通泄作用更強一些。可用於治療傷寒、瘟疫等大熱症狀。(經疏說:大熱時小便通利,也含有消退熱邪的意思。)還可用於治療煩躁不安、消渴症(濕熱)、腫脹、淋證、濁尿。瀉痢、痎瘧(痎瘧多因暑熱引起,暑熱必定兼有濕邪,醫書上說:夏季受暑邪,秋季會發作痎瘧)。宗奭說:四川連翹會損傷腎臟,導致視力模糊。

潔古云。淡滲燥亡津液。無濕者勿服。多生楓樹下。塊如豬屎。故名。(馬屎曰通、豬屎曰苓、苓即屎也、古字通用。)白而實者良。去皮。

白話文:

古代有句名言:「過於清淡滲濕易耗損津液。沒有濕氣的人不要服用。」(茯苓)多生長在楓樹下面,塊狀像豬糞便,故名。白色且實心的茯苓品質好。服用時要去掉外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