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本草從新》~ 卷十七 蟲魚鱗介部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蟲魚鱗介部 (1)

1. 卷十七 蟲魚鱗介部

化生類卵生類等

白話文:

化生類、卵生類等等。

2. 桑蟲

古名桑蠹蟲、又名桑蠍。宣、祛風。

甘溫有毒。(時珍曰:蠍化天牛有毒、蠐螬化蟬無毒、又可見蠐螬與蠍之性味良惡也。)祛風治障翳瘀腫。小兒驚風。口瘡風疳。婦人崩中漏下赤白。墮胎下血。產後下痢。今人多用以發痘。

(景岳曰:桑蟲、亦名桑蠶、不知創自何人、用以發痘、予嚐遍考本草及痘證諸書、俱所不載、及審其質性、不過為陰寒濕毒之蟲爾、惟其有毒、所以亦能發痘、惟其寒濕、所以最能敗脾、顧發痘不從氣血、而從毒藥、此與揠苗者何異、矧其淫毒侵脾、弱稚何堪、故每見多服桑蟲者、毒發則唇膚俱裂、脾敗則泄瀉不止、人但見痘證之死、而不知其敗在蟲毒也、前之既覆、後可鑑矣、其奈濛濛者、率猶長夜之不醒何、予欲呼之、用斯代柝、而並咎夫作俑者之可恨、洛按、桑蟲能祛風而走竄經絡、其性大約與穿山甲相近、故均能發痘、然起發不由根本、元氣為毒所傷、今人治痘無不用之、其為害不知若干人矣、吾鹽馮楚瞻、有錦囊秘錄、其書龐雜淺鄙、全無足取、內有云:大桑蟲、有人參之功、噫、此黃口小兒之言也、何物匪才、敢無知妄作耶。

桑蟲、即桑蠹蟲、別錄、日華、蜀本、藏器、時珍、俱所收載、何景岳以為不載耶、但並未言其治痘、痘證諸書、從未有用之者。)蟲矢、功用略同。俱燒存性研末。酒調。(按牛蝨啖血、例比虻蟲、尤非痘家所宜、而世習用之、傷人多矣。)

白話文:

桑蟲,古時候又叫桑蠹蟲,也叫桑蠍。它的藥性能夠疏通、發散,有祛風的作用。

味道甘甜、性溫,但有毒。(李時珍說:蠍子變成天牛後有毒,蠐螬變成蟬則無毒。由此可見蠐螬和蠍子的藥性好壞不同。)它能祛風,治療眼睛被遮蔽、腫脹瘀血等問題,也能治療小兒驚風、口瘡風疳,婦女的崩漏、赤白帶下,以及墮胎後下血、產後腹瀉等。現在很多人用它來催發痘瘡。

(張景岳說:桑蟲,又名桑蠶,不知道是誰開始用它來催發痘瘡。我翻遍了本草和痘瘡的相關書籍,都沒有記載。觀察它的性質,不過是陰寒濕毒的蟲子。正因為它有毒,所以能催發痘瘡;又因為它性寒濕,所以最傷脾胃。只從毒藥而非氣血來催發痘瘡,這和拔苗助長有什麼不同?更何況它的毒性會侵犯脾胃,對虛弱的幼兒來說更難承受。所以經常看到服用桑蟲過多的人,毒發時嘴唇和皮膚都會裂開,脾胃衰敗時腹瀉不止。人們只看到痘瘡的死亡案例,卻不知道是蟲毒造成的。前人的錯誤應該作為後人的警惕,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執迷不悟,像在漫漫長夜裡不肯醒來?我想大聲疾呼,用這句話代替木梆聲來警醒世人,並譴責始作俑者的可恨!另外,桑蟲能夠祛風,並且在經絡中竄行,藥性大概和穿山甲相似,所以都能催發痘瘡。但痘瘡的發生並非從根本上解決,元氣反而會被毒性傷害。現在人治療痘瘡沒有不用它的,造成的危害難以估量。我的朋友馮楚瞻有一本《錦囊秘錄》,內容繁雜淺薄,沒有任何可取之處,裡面竟然說:大桑蟲有像人參一樣的功效!唉!這真是小孩子的胡言亂語,什麼都不是的人,竟然敢如此無知妄言!)

桑蟲,就是桑蠹蟲,《別錄》、《日華》、《蜀本》、《藏器》、《時珍》等書都有收錄,為什麼張景岳認為沒有記載呢?只是這些書都沒有提到它能治痘瘡。痘瘡的相關書籍也從來沒有用它來治療。桑蟲的糞便,功效和桑蟲本身大致相同。都要燒成炭後研磨成粉,用酒調服。(另外,牛身上的蝨子吸血,和虻蟲類似,尤其不適合治療痘瘡,但世人卻習慣使用,實在害人不淺。)

3. 蟬蛻

輕、散風熱。

土木餘氣所化。吸風飲露。其氣清虛。而味甘寒。故除風熱。其體輕浮。故發痘疹。其性善蛻。故退目翳。催生下胞。其蛻為殼。故治皮膚瘡瘍癮疹。(與薄荷等分、為末、酒調服。)其聲清亮。故治中風失音。又晝鳴夜息。故止小兒夜啼。蚱蟬、治小兒驚癇夜啼。殺疳去熱。

出胎下胞。(時珍曰:治皮膚瘡瘍風熱、當用蟬蛻、治臟腑經絡、當用蟬身、各從其類也。)蟬類甚多。惟大而色黑者入藥。洗去泥土翅足。漿水煮。曬乾。(痘後目翳、羊肝湯、下蛻末一錢。)

白話文:

蟬蛻,性輕、能疏散風熱。

蟬是土木之氣的餘留所化生,它吸取風露而生長,其氣清虛,味道甘甜且性寒,因此能去除風熱。它的身體輕浮,所以能使痘疹透發。它具有蛻變的特性,所以能消除眼睛的翳障,並能催生胎兒順利產出。它的外殼是蛻下來的,所以能治療皮膚瘡瘍和風疹。(將蟬蛻與薄荷等分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服。)蟬的鳴叫聲清亮,所以能治療中風導致的失音。而且它白天鳴叫晚上休息,所以能止住小孩的夜啼。蚱蟬也能治療小孩的驚風、癲癇和夜啼,並能殺死疳蟲、去除熱邪。

蟬蛻能夠使胎兒順利產出。(李時珍說:治療皮膚瘡瘍、風熱時,應該用蟬蛻;治療臟腑經絡的疾病時,應該用蟬身,各自按照其屬性來使用。)蟬的種類很多,只有體型大、顏色黑的才能入藥。要洗去蟬蛻上的泥土、翅膀和腳,用米湯煮過,再曬乾。(痘疹後出現眼睛翳障,可用羊肝湯送服蟬蛻末一錢。)

4. 螻蛄

通、行水。

鹹寒有毒。通便而二陰皆利。逐水而十種俱平。貼瘰癧頗效。化骨哽殊靈。(隱居曰:自腰以前甚澀、能止二便、自腰以後甚利、能通二便。)治水甚效,但其性急,虛人戒之。去翅足炒。

白話文:

具有疏通、利水的作用。

味道鹹,性寒,有毒。能通大便,也能使大小便都順暢。能排除體內積水,使各種水腫都能平息。外敷於瘰癧有相當的療效。對於骨頭卡住喉嚨的情況,化解效果特別靈驗。(陶弘景說:螻蛄在腰部以上的部位藥性比較澀滯,能止大小便,腰部以下的部位藥性比較滑利,能通大小便。)治療水腫效果很好,但藥性較為峻猛,體質虛弱的人要謹慎使用。使用時去除翅膀和腳,炒過後再用。

5. 䗪蟲

一名地鱉蟲。瀉、破血。

鹹寒有毒。去血積。搜剔極周。主折傷。補接至妙。煎含而木舌冰消。水服而乳漿立至。(仲景有大黃䗪蟲丸、以其有攻堅下血之功也。)虛人有瘀。斟酌用之。畏皂莢。菖蒲。

白話文:

䗪蟲,又名地鱉蟲。它有瀉下和破血的作用。

味道鹹、性寒且有毒。能去除體內積聚的血塊,清理瘀血非常徹底。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接續斷骨的效果極佳。將其煎煮後含在口中,可以使舌頭僵硬像木頭一樣的症狀立刻消失。用水送服,可以立即促進乳汁分泌。(張仲景的方劑中有大黃䗪蟲丸,就是因為它有攻堅散結、活血化瘀的功效。)體質虛弱但有瘀血的人,要謹慎斟酌使用。它與皂莢、菖蒲相剋。

6. 虻蟲

一名蜚蟲。瀉、破血。

苦寒有毒。攻血遍行經絡。墮胎只在須臾。(青色入肝、專啖牛馬之血、仲景用以逐血、因其性而取用者也。)非氣足之人。實有畜血者。勿輕與。去足翅炒。惡麻黃。以上化生類。

白話文:

虻蟲,又名蜚蟲。它有瀉血、破血的功效。

虻蟲的藥性是苦寒且有毒的。它能攻破血液,藥力能遍行全身經絡。它墮胎的效果非常迅速,幾乎在短時間內就能生效。(青色的虻蟲藥性入肝經,專門吸食牛馬的血液,張仲景使用它來驅逐瘀血,是因為它的藥性特性而加以利用。)不是氣血充足的人,或是身體確實有瘀血積滯的人,不要輕易使用。使用時要去除牠的腳和翅膀並加以炒製。它與麻黃相剋。以上所說的屬於動物類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