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從新》~ 卷十五,火土部 (2)
卷十五,火土部 (2)
1. 神針火
通、祛風寒。
治心腹冷痛,風寒濕痹,附骨陰疽。凡在筋骨隱痛者。針之。火氣直達痛所。甚效。(時珍曰:神針火者、五月五日取東引桃枝、削為木針如雞子、長五六寸、干之、用時以綿紙三五層、襯於患處、將針蘸麻油點著、吹滅、乘熱針之。)
雷火神針。(熟靳艾葉末二兩、乳香、沒藥、穿山甲、硫黃、草烏頭、川烏頭、桃樹皮末各一錢、麝香五分、為末拌艾、以厚紙裁成條、鋪藥艾於內、緊卷如指大、長三四寸、收貯瓶內、埋地中、七日取出、用時於燈上點著、吹滅、隔紙十層、乘熱針於患處、熱氣直入、其效更速、並忌冷水。)
白話文:
[神針火]
**功效:**疏通經絡、驅散風寒。
**主治:**治療心腹冷痛、風寒濕痹、以及附著在骨頭上的陰性瘡瘍。凡是筋骨深處隱隱作痛的,都可以用此法針刺。火的熱力可以直接到達疼痛的部位,效果非常好。(李時珍說:所謂的神針火,是在端午節那天採東向生長的桃樹枝,削成雞蛋大小,長五六寸的木針,將其曬乾。使用時,在患處墊上三五層棉紙,將木針沾上麻油點燃,然後吹滅,趁著餘熱針刺患處。)
雷火神針:
(將熟艾葉粉末二兩,乳香、沒藥、穿山甲、硫磺、草烏頭、川烏頭、桃樹皮末各一錢,麝香五分,一起研磨成粉末,與艾絨混合。然後用厚紙裁成條狀,將藥艾鋪在紙內,緊緊捲成手指粗細,長三四寸的圓柱狀,放入瓶中密封,埋在地下七天後取出。使用時,在燈上點燃,然後吹滅,隔著十層紙,趁熱針刺患處。熱力會直接進入體內,效果更快,並且要忌用冷水。)
2. 火針
通、祛風。
治風寒筋急,攣引痹痛,或癱緩不仁者:針下疾出,急按孔穴則疼止,不按則疼甚;症塊結積冷病者:針下慢出,仍轉動以發出汙濁;癰疽發背,有膿無頭者:針令膿潰,勿按孔穴。凡用火針,太深則傷經絡,太淺則不能去病,要在消息得中;針後發熱惡寒,此為中病。凡面上及夏月,濕熱在兩腳時,皆不可用此。
(時珍曰:《素問》云:「病在筋,調之筋,燔針劫刺其下;及筋急者,病在骨,調之骨,淬針藥熨之。」又《靈樞經》,敘十二經筋所發諸痹痛,皆云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度,以痛為輸。又云:「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縱弛不收,陰痿不用淬刺者,淬寒急也;縱緩不收者,無用燔針。」觀此,則燔針乃為筋寒而急者設,以熱治寒,正治之法也。而後世以針積塊,亦假火氣以散寒濕,而發出汙濁也;或又以治癰疽者,則是以從治之法,潰泄其毒氣也;而昧者以治傷寒熱病,則非矣。張仲景云:「太陽傷寒加溫針,必發驚;營氣微者,加燒針則血流不行,更發熱而煩燥;太陽病下之,心下痞,表裡俱虛,陰陽俱竭,復加燒針,胸煩,面色青黃,膚潤者難治。」此皆用針者,不知往哲設針之理,而謬用以致害人也。又凡肝虛目昏多淚,或風赤及生翳膜,頑厚成病,後生白膜,失明,或五臟虛勞,風熱上衝於目,生翳,病宜熨烙之法。蓋氣血得溫則宣流,得寒則凝澀故也。其法用平頭針,如孔大小,燒赤,輕輕當翳中烙之;烙後翳破,即用除翳藥敷點。)火針。
《素問》謂之燔針、淬針;張仲景謂之燒針;川蜀人謂之煨針。(其法:麻油滿盞,以燈草二七莖點燈,將針頻塗麻油,燈上燒令通赤用之;不赤或冷,則不能去病,反損人也。其針須用火箸鐵造之為佳,點穴墨記,差則無功。)
白話文:
火針的作用是疏通經絡、驅除風邪。
可以治療因風寒引起的筋脈拘急、攣縮抽痛、麻木不仁等症狀。針刺下去後,病痛會迅速減輕。如果針刺後立刻按壓針孔,疼痛會停止;如果不按壓,疼痛會更加劇烈。對於因寒冷引起的腫塊、結節等慢性疾病,針刺後病情會緩慢改善,可以同時轉動針頭,幫助排出體內污濁之物。如果癰疽發背,已經有膿但還沒有膿頭,可以使用火針使膿液排出,但不要按壓針孔。使用火針時,如果扎得太深會損傷經絡,扎得太淺則無法去除病根。關鍵在於掌握適中的深度。針刺後如果出現發熱、怕冷等反應,代表針刺有效。但面部、夏季以及腳部有濕熱時,都不宜使用火針。
(李時珍說:《黃帝內經》提到,筋脈疾病要治療筋脈,可以用燒紅的針快速刺入;骨骼疾病要治療骨骼,可以用燒熱的針蘸藥後熨燙。另外,《靈樞經》記載十二經筋引起的各種痺痛,都提到要用燒紅的針快速刺入治療,以病人感到疼痛的地方為準。又說經筋疾病,遇寒則筋脈攣縮拘急,遇熱則鬆弛無力。對於陰虛陽痿無法勃起的人,不宜用淬針(燒紅後放入冷水中的針),因為淬針是寒冷的;對於鬆弛無力的人,不宜用燒紅的針,因為燒紅的針是熱的。由此可見,燒紅的針是用來治療筋脈因寒冷而拘急的,用熱來治療寒是正治的方法。後世用火針治療腫塊,也是借助火的熱力來驅散寒濕,排出體內污濁之物。或者用來治療癰疽,是使用「從治」的方法,排泄毒素。但是有些人用它來治療傷寒熱病,這是錯誤的。張仲景說,太陽傷寒加上溫針,一定會引起驚厥;營氣虛弱的人,加上燒針會導致血流不暢,反而會發熱煩躁;太陽病用瀉法治療後,出現心下痞滿,表裡都虛,陰陽都虛竭,如果再用燒針,會出現胸悶、面色青黃、皮膚濕潤等難治之症。這些都是用針的人不懂得古人設針的道理,而錯誤使用導致害人。另外,肝虛目昏、多淚,或者風熱引起的眼紅、生翳膜等頑固疾病,甚至出現白膜失明,或者五臟虛勞、風熱上衝眼睛導致生翳,都適合用熨烙的方法治療。因為氣血遇到溫熱就會通暢,遇到寒冷就會凝結阻塞。方法是用平頭針,大小如針孔,燒紅後輕輕在翳膜上熨燙,熨燙後翳膜會破裂,再用除翳的藥物塗抹。)火針。
《黃帝內經》把火針叫做燔針或淬針,張仲景稱之為燒針,四川一帶的人叫做煨針。(操作方法:麻油倒滿油盞,用二七根燈草點燃,將針頻繁地塗抹麻油,在燈上燒到通紅時使用。如果針不紅或冷了,就不能去除病痛,反而會損害身體。針最好用鐵製的火箸製作。要用墨點記住穴位,如果扎錯了穴位,就沒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