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從新》~ 卷十,果部 (14)
卷十,果部 (14)
1. 蔆
古名芰實、俗名蔆角。清暑。
甘寒。安中消暑。止渴解酒。多食傷人臟腑。損陽氣。(若過食腹脹者、可暖姜酒服之、即消。)有兩角三角四角之殊。(王安貧武陵記、以三角四角者為芰、兩角者為蔆、蔆花隨月而轉、猶葵花之向日。)
白話文:
菱,古時候叫做芰實,俗稱菱角。有清涼消暑的功效。
味甘性寒。能安定腸胃、消除暑氣,止渴解酒。但吃太多會傷害人體臟腑,損耗陽氣。(如果吃太多導致腹脹,可以喝溫熱的薑酒來緩解,就能消脹。)菱角有兩角、三角、四角之分。(王安貧的《武陵記》中記載,三角和四角的叫做芰,兩角的叫做菱。菱的花朵會隨著月亮轉動,就像葵花向著太陽一樣。)
2. 芡實
一名雞頭。補脾澀精。
甘平而澀。補脾固腎。助氣澀精。治夢遺滑精。解暑熱酒毒。療帶濁泄瀉。小便不禁。大小便不利者勿服。小兒不宜多食。甚難消化。蒸熟搗粉。澀精藥。或連殼用。
白話文:
芡實,又名雞頭。它具有補益脾臟和收澀精氣的作用。
味道甘甜平和且帶有澀味,能補養脾臟,固澀腎氣,幫助提升體內元氣,收斂精氣。可以用來治療遺精、滑精等症狀,也能夠解暑熱以及酒精中毒。此外,芡實還能治療婦女帶下、排泄物混濁、腹瀉、小便失禁等問題。但要注意,大小便不通暢的人不宜服用,小孩子也不適合多吃,因為它非常難以消化。將芡實蒸熟後搗成粉末,是一種常用的收澀精氣藥物,有時也會連同外殼一起使用。
3. 葧臍
一名烏芋、一名地慄。瀉熱消食。
甘寒而滑。消食攻積,除胸中實熱,治五種噎膈。(氣噎、食噎、勞噎、憂噎、思噎、膈亦有五、憂膈、恚膈、氣膈、熱膈、寒膈。)消渴黃疸。血證蠱毒。(末服闢蠱。)能毀銅。(汪機曰:合銅錢食之則錢化、可見為消堅削積之物、故能開五膈、消宿食也。誤吞銅者、同胡桃食、即化。
)性極涼瀉。有冷氣人不可食。致腹脹氣滿。小兒食多。臍下結痛。孕婦尤為大忌。(小兒口瘡、用葧臍燒存性、研末敷之。)
白話文:
這種植物又叫做烏芋,也叫做地栗。它能瀉熱、幫助消化。
味道甘甜,性質寒涼且滑潤。能幫助消化積滯的食物,消除胸中的實熱,治療五種噎膈(包括氣噎、食噎、勞噎、憂噎、思噎,膈也有五種,分為憂膈、恚膈、氣膈、熱膈、寒膈)。還能治療消渴症和黃疸病,以及血證和蠱毒(將它磨成粉末服用可以避開蠱毒)。它甚至可以腐蝕銅(汪機說:將它和銅錢一起吃,銅錢就會被腐蝕,可見它是一種可以消磨堅硬積滯的東西,所以能開通五種噎膈、消化積食。誤吞銅的人,可以和胡桃一起食用,銅就會被消化)。
它的藥性非常寒涼,且具有瀉下的作用。有寒氣的人不可以食用,會導致腹脹氣悶。小孩子吃多了,會導致肚臍下方結痛。孕婦尤其要忌食。(小孩口瘡,可以用葧臍燒成炭後磨成粉末敷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