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從新》~ 卷十,果部 (3)
卷十,果部 (3)
1. 慄
補腎。
鹹溫。厚腸胃。補腎氣。(能解羊膻。)小兒不可多食。生則難化。熟則滯氣。(小兒疳瘡、生嚼栗子敷之、韋刺入肉、金刃斧傷、方同。)
白話文:
栗子,可以補腎。
味道鹹,性質溫和。能夠增厚腸胃,補益腎氣。(還能去除羊肉的腥羶味。)小孩子不宜多吃。生的栗子不容易消化,煮熟的吃多了容易使氣機阻滯。(小兒的疳瘡,可以生嚼栗子敷在患處;如果被木刺扎入肉中,或被金屬刀斧所傷,方法相同。)
2. 大棗
補脾胃、潤心肺、調營衛、和百藥。
甘溫,補中益氣,滋脾土,潤心肺,調營衛,緩陰血,生津液,悅顏色,通九竅,助十二經,和百藥。傷寒及補劑中加用之,以發脾胃升騰之氣。(須與姜並行。)紅棗功用相仿,差不及爾,雖補中而味過於甘,中滿者忌之。(甘令人滿,大建中湯,心下痞者減餳棗,與甘草同例。)
經言:「棗為脾果,脾病宜食之。」又曰:「脾病人毋多食甘。」毋乃相戾耶?不知言宜食者,指不足之脾也,如脾虛泄瀉之類;毋多食者,指有餘之脾也,如實滿腫脹之類。凡用藥者,能隨其虛實而變通之,雖尋常品味,必獲神功;苟執而泥之,雖有良劑,莫展其長,故學者以格致為亟也。凡風疾、痰熱及齒痛,俱非所宜。小兒疳病亦禁,生者尤為不利。北產肥潤堅實者佳。(金華南棗及徽寧所產,皮薄而皺,花紋甚細而可愛,味雖甘美,而微帶酸,且脂少於北棗,止可充食用,皆不堪入藥。宏景曰:南棗大惡,不堪啖。蘇頌曰:江南出者堅燥少脂,不可入藥。)殺烏附毒,忌蔥、魚同食。
(諸瘡久壞不愈者,棗膏三升,煎水頻洗,取愈。食椒閉氣,食棗即解。)以上五果類。
白話文:
大棗
大棗的功效是補養脾胃、滋潤心肺、調和營衛、調和各種藥性。
它的性質是甘甜而溫和。能補中益氣,滋養脾土,潤澤心肺,調和營衛,緩和陰血不足,產生津液,使氣色紅潤,通暢九竅,幫助十二經脈的運行,調和各種藥性。在治療傷寒和使用補劑時,加入大棗可以幫助脾胃升發向上之氣。(必須與生薑一起使用。)紅棗的功效與大棗相似,但效果稍遜。雖然能補中氣,但味道過於甘甜,所以腹脹滿的人不宜食用。(甘甜容易使人腹脹,如同大建中湯,心下痞塞者要減少麥芽糖和棗的用量,與甘草的道理相同。)
經典中說,棗是脾的果實,脾虛的人適合食用。但又說脾病的人不要多吃甜食,這不是互相矛盾嗎?其實,說適合食用是指脾氣不足的情況,比如脾虛腹瀉等;說不要多吃是指脾氣有餘的情況,比如實證腹脹等。凡是使用藥物的人,能根據病患的虛實情況而靈活變通,即使是普通的食物,也能發揮神奇的功效。如果執著而不知變通,即使有好的藥方,也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所以,學習醫學的人最重要的是要認真研究事物原理。凡是患有風病、痰熱病和牙痛的人,都不適合食用大棗。小兒疳積病也禁用,生吃大棗尤其不利。北方產的棗,肥厚、滋潤、堅實的品質最好。(金華、南棗和徽寧產的棗,皮薄而有皺褶,花紋細緻可愛,味道雖然甘甜,卻帶有微酸,而且脂肪比北棗少,只能當作一般食物,都不適合入藥。陶弘景說:南棗品質很差,不能吃。蘇頌說:江南產的棗乾燥而少脂肪,不能入藥。)大棗能解除烏頭、附子的毒性。忌與蔥、魚同食。
(各種瘡瘍久治不癒者,用棗膏三升,煎水頻繁洗滌,可以痊癒。吃花椒而導致閉氣時,吃棗就可以解除。)以上是關於五果的說明。
3. 梨
涼心潤肺、利大小腸。
甘寒微酸。涼心潤肺,利大小腸。(丹溪曰:梨者利也,流利下行之謂也。)止嗽消痰,清喉降火。(生之可清六腑之熱、熟之可滋五臟之陰;實火宜生、虛火宜熟。)除煩解渴,潤燥消風。(人知其清火消痰,不知其散風之妙。)醒酒解毒。(經疏曰:膏粱之家、厚味釅酒、縱肆無節,必多痰火、癰疽、卒中之患;唯數食梨,能轉重為輕、變危為安。)治傷寒發熱,熱嗽痰喘,中風失音。(搗汁頻服,聖惠方;梨汁煮粥,治小兒心臟風熱昏躁。)切片,貼湯火傷。脾虛泄瀉、乳婦及金瘡,忌用。搗汁用;熬膏亦良;加薑汁、蜂蜜佳。清痰止嗽;與萊菔相間收藏,則不爛。
白話文:
梨子,性涼可以清心潤肺,並且可以幫助大小腸的蠕動。
梨子味甘、性寒,帶一點點酸味。可以清心潤肺,使大小腸排泄順暢。(朱丹溪說:梨子之所以稱為「梨」,就是因為它有流利、向下疏通的作用。)可以止咳化痰,使喉嚨清爽、降火氣。(生吃可以清除六腑的熱氣,煮熟吃可以滋養五臟的陰液,實火體質適合生吃,虛火體質適合煮熟吃。)能消除煩躁、解渴、滋潤乾燥、祛除風邪。(人們只知道它能清火化痰,卻不知道它還有散風的妙用。)能醒酒、解毒。(《本草經疏》說:經常吃大魚大肉、喝濃酒的人,如果飲食毫無節制,容易產生痰火、癰疽、中風等疾病,多吃梨子可以將重病轉輕,化解危險。)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身熱。
可以治療熱性咳嗽、痰多氣喘、中風失聲。(搗汁頻繁服用,這是《聖惠方》的用法。用梨汁煮粥,可以治療小兒心臟風熱引起的昏迷煩躁。)將梨子切片,可以敷貼湯火燙傷的部位。脾虛容易腹瀉、哺乳期的婦女和有外傷的人,要忌用梨子。搗汁來用,或是熬成膏狀,效果也很好。加入薑汁和蜂蜜一起用更好。可以清痰止咳。將梨子和蘿蔔相間存放,就不容易腐爛。
4. 柿
潤肺、寧嗽、澀腸。
生用甘冷,潤肺止咳嗽,清胃理焦煩。 乾柿甘寒而澀,澀腸止泄,潤肺寧嗽,而消宿血,治肺痿熱咳。 (產寶云:產後咳逆煩亂,乾柿水煮飲。) 咯血反胃。 (有人三世病反胃,至孫以柿干同飯常食,不飲水,愈。) 腸風、下血、痔漏。 (肺與大腸相表裡,臟清則腑熱亦除。方勺泊宅編:柿乾燒灰,飲服二錢,治下血。)
柿霜乃其津液,生津化痰,清上焦心肺之熱為尤佳,治咽喉口舌瘡痛。 柿性頗寒,肺經無火,及風寒作嗽,冷痢滑泄者,忌之。 若與蟹同食,令人腹痛作瀉。 柿蒂,止呃逆。 (古方單用,取其苦溫降氣。濟生加丁香生薑,取其開鬱散痰,亦從治之法。)
白話文:
柿子具有潤肺、止咳、收澀腸道的作用。
新鮮的柿子味甘性冷,可以潤肺止咳,清除胃熱和心煩。柿子乾味甘性寒,而且帶有收澀作用,可以收澀腸道止瀉,潤肺止咳,並能消除體內瘀血,治療肺虛引起的咳嗽發熱。(《產寶》說:產後出現咳嗽、煩躁不安,可以用柿子乾加水煮來喝)還能治療咳血、反胃。(有人三代都患有反胃,到孫子輩時,用柿子乾和飯一起吃,並且不喝水,病就好了。)也能治療腸風下血、痔瘡漏血。(肺與大腸互為表裡,內臟清淨則腸腑熱氣也會消除。《方勺泊宅編》記載,將柿子乾燒成灰,用二錢的量沖服,可以治療下血。)
柿霜是柿子的汁液凝結而成,能生津化痰,特別適合清除上焦心肺的熱氣,治療咽喉、口舌的瘡痛。柿子性質偏寒涼,肺經沒有熱火,以及風寒引起的咳嗽、寒痢腹瀉的人,要忌食。如果和螃蟹一起吃,會引起腹痛和腹瀉。柿蒂可以止呃逆。(古方單獨使用柿蒂,取其苦溫之性來降氣;《濟生方》加入丁香和生薑,取其開鬱散痰的功效,也是屬於同類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