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三·心臟部一 (30)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三·心臟部一 (30)

1. 瘡瘍

癰疽證治已詳瘍醫準繩,其在小兒,雖肌體柔脆,而天真未鑿,鮮五發之毒,亦無五善七惡之診,初生周晬前後,遍體生瘡,俗忌療治,其他小小癰癤,自可敷貼而消,若憎寒壯熱,沉困躁擾,為心腹之害,又當求其本而治之,乳下嬰兒,母子俱服,是在醫師神而明之,無按圖索驥之理,薛氏乃掇大科癰疽證治,贅附《保嬰》,近於駢拇枝指矣,若夫溯流窮源,明經絡,分表裡,審順逆,則無大小之異,有專科書在,又何贅焉。今第以小兒所專者集為是編,以至危且急,殺人頃刻,莫如丹毒,故首列之,且獨加詳焉。

白話文:

癰疽的治療方法在《瘍醫準繩》中已有詳細的論述。對於小兒來說,雖然肌體柔弱,但天性尚未被污染,很少會出現五毒(風、寒、暑、濕、燥)之毒,也沒有五善七惡的診斷。初生周歲前後,遍體生瘡,俗稱忌療治。其他的小癰癤,可以敷貼治療而痊癒。如果出現憎寒壯熱、沉困躁擾等症狀,則會危害心腹,此時就應當尋求根本原因並進行治療。對於哺乳期的嬰兒,母親和孩子都應該服用藥物,這取決於醫師的神妙和聰明,不能按圖索驥。薛氏將大科癰疽的治療方法摘錄下來,附在《保嬰》一書中,這就近於駢拇枝指了。如果追溯源頭,明瞭經絡,分清表裡,審查順逆,那麼大小就不會有區別了。既然有專科書籍,又何必多此一舉呢?現在只是把小兒所特有的收集起來,編成這本書。最危險且緊急的,莫過於丹毒,它能頃刻間殺人,所以將它放在第一位,並單獨詳細地加以闡述。

〔鄭〕夫瘡瘍,皆因臟腑不調,經絡壅滯而得,或由胎毒,或是風化為蟲,或則熱氣有盛,或是驚入皮膚,其大者是滯於血脈而橫出於皮膚之間,若節其氣血則易破,若或風纏,則生癮軫,或是外邪所入,即多㿋癢而不定,其食毒則滯死其血氣,久則化為膿也。或作驚瘡者,驚本無物,亦蹉其血氣,在臟而為積,在腑故出皮膚為瘡,發遍身而四肢難較。

白話文:

鄭 (氏) 說:瘡瘍都是因為臟腑功能失調、經絡不通暢而引起的,或者是由於胎毒,或者是由於風吹日曬生了蟲子,或者是由於熱氣過盛,或者是由於受到驚嚇,其較大的瘡瘍是滯留在血脈之中,橫出在皮膚之間,如果調節好氣血,瘡瘍就容易破 (潰),如果或者被風所纏,就會生出癮軫 (瘡結),或者是由於外邪所侵,就會經常㿋癢而不固定,如果吃了有毒的食物,就會滯死血氣,時間長了就會化膿。或者發作驚瘡的人,驚嚇本身沒有實體,也傷害了血氣,在臟腑中形成積塊,在體表皮膚上形成瘡,遍佈全身,四肢難以治療。

風瘡,亦發遍身,其形甚小,世呼為疥熱毒瘡,發處不定,節滯其血,故作瘡蟲窠,瘡常發於脛後作其窠,窠內有蟲如蟣子,蓋因腹中蟯蟲隨氣而化,其瘡即較而再發,或片子如癬相似,甚有死血癢,若以藥敷較,只是歸腹中,須是取卻蟲方瘥,及與殺蟲藥。

白話文:

「風瘡」遍佈全身,形態細小,人們稱之為「疥熱毒瘡」。發作部位不固定,是血液滯留阻塞造成的,形成瘡蟲的巢穴。瘡通常發生在小腿後側,巢穴內有像蟣子一樣的蟲子。這是腹中的蟯蟲隨著氣而變化,瘡會結痂後再發作,或是像癬一樣一大片,非常癢,而且有瘀血。如果只用藥物敷瘡,只是治標不治本,須除去蟲子才能痊癒,因此需要使用殺蟲藥。

〔曾〕《內經》曰: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火鬱內發,致有斯疾,蓋心主乎血,血熱生風,熱鬱內甚,遞相傳襲,故火能生土,血注陽明主肌肉,風熱與血熱相搏,發見皮膚,其名不一,有黃膿而白者,土生金,母歸子也,始生微癢而熱輕,腫痛潰爛為熱極,血凝化水,氣滯成膿,甚至寒熱作而飲食減,尤為可慮,宜宣泄風毒,涼心經,解胃熱,用當歸散加黃連、升麻、乾葛,水薑蔥燈心煎服,及三解散、牛蒡湯、木通散,雖服,塗以四黃散、一抹金。

白話文:

《內經》記載:所有的疼痛、瘙癢、瘡瘍,都屬於心火引起的。火氣鬱積在體內發作,就會導致這些疾病,因為心主血,血熱生風,熱氣鬱結在體內非常嚴重,互相傳染,所以火能生土,血注陽明而主肌肉,風熱和血熱互相搏擊,發作在皮膚上,它們的名稱不一,有的有黃膿而白膿,土能生金,母歸子也,開始發作時微微癢而發熱較輕,腫痛潰爛是熱毒嚴重,血凝固化成水,氣滯結成膿,甚至寒熱交作而飲食減少,就更加令人擔憂,應該宣泄風毒,涼心經,解胃熱,使用當歸散加上黃連、升麻、乾葛,用水薑蔥燈心煎服,以及三解散、牛蒡湯、木通散,還可以塗四黃散、一抹金。

當歸散潮熱)三解散驚)牛蒡湯咽喉)木通散(淋)

四黃散,治小兒身上一切熱毒瘡疾燥癢,抓破有汁不幹。

白話文:

  • 當歸散:用於治療潮熱。

  • 三解散:用於治療驚嚇。

  • 牛蒡湯:用於治療咽喉問題。

  • 木通散:用於治療淋病。

淨黃連,黃柏,黃芩,大黃,滑石(五味各半兩),五倍子(去蟲屑,二錢半),

白話文:

淨黃連、黃柏、黃芩、大黃、滑石(各半兩),五倍子(去除蟲屑,二錢半)

上銼、曬,為末。用清油和調二錢至三錢,塗搽患處。仍服四順散、消毒飲。

一抹金,治小兒遍身生瘡,潰爛如糜梨,燥痛,膿汁不幹。

白話文:

將上藥材切碎,曬乾,研成粉末。用清油和調勻,取二錢至三錢的粉末塗抹患處。同時服用四順散和消毒飲。

藜蘆(淨洗,焙),蛇床子(去埃土),紅丹(水飛過。三味各五錢),硫黃,赤石脂,明白礬(火飛過),五倍子(去蟲屑),黃柏(去粗皮。五味二錢半),輕粉(五十帖)

白話文:

藜蘆(洗淨,烘烤),蛇牀子(洗去塵土),紅丹(水飛過。三味各五錢),硫磺,赤石脂,明白礬(火飛過),五倍子(去蟲屑),黃柏(去掉粗皮。五味二錢半),輕粉(五十帖)

上,前八味或曬或焙,為末,仍同輕粉在乳缽再杵勻,用生肥豬膏碎切,以瓦缽和藥末爛杵。塗抹患處,或清油調搽亦可。

白話文:

將上面所說的八味藥,採用曬乾或烘烤的方式處理,然後研磨成粉末。接著,將輕粉與藥粉一起放入乳缽中,均勻攪拌。再取生肥豬膏切碎,放入瓦缽中,與藥粉一起搗爛。將混合物塗抹在患處,也可以用清油調和後再塗抹。

〔湯〕小兒血氣凝滯,而有熱毒之氣乘之,故結聚成癰癤腫毒也,未結之先,微見有紅頭㿔子、隱起作疼者,急用不語唾、夜半頻頻塗之(飲酒了不可用)即消散。若已結成,當用天烏散貼方。

白話文:

(湯藥做法)小兒通常會有血氣凝滯的情況,而有熱毒的氣體趁機入侵,所以會結成癰癤腫毒也,在還沒結成之前,會隱約看到有紅色頂端的腫包,摸起來會有疼痛感,此時趕快塗上不說話的人的唾液,半夜的時候常常塗抹(喝了酒不能用),就會消散。如果已經形成,就要用天烏散貼的方式。

若內顯躁熱不寧等證,即須內服漏蘆散,真良方也,熱甚者用青解毒丸,四順清涼飲加防風、連翹,玄參劑亦可服,五福化毒丹尤良,連翹湯可服,青露散掩之留小孔,後用驚毒掩子收瘡口。熱甚者涼膈散亦可服。(方類列於後)

白話文:

若出現了內在煩躁、發熱、不安等症狀,就要立刻服用漏蘆散,這是一個很有效的方子。如果是熱症很嚴重的話,可以使用青解毒丸、四順清涼飲加上防風、連翹、玄參劑一起服用,五福化毒丹也很有效。也可以服用連翹湯,用青露散敷蓋傷口,留一個小孔,等到收口的時候再用承毒散塞住傷口。熱症很嚴重的話,也可以服用涼膈散。(藥方後面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