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三·心臟部一 (26)
集之三·心臟部一 (26)
1. 汗
〔鄭〕夫汗者,心之所藏,在內為血,發外者為汗。蓋汗乃心之液,故人之氣血平則寧,偏則病。經云:陰虛陽必湊,則發熱而自汗,陽虛而陰必乘,則發厥而自汗。皆由陰陽偏勝而致也。小兒血氣嫩弱,膚腠未密,若厚衣溫暖,熏蒸臟腑,臟腑生熱,熱搏於心,為邪所勝,故液不能內藏,熏出肌膚,則為盜汗也。又或傷於冷熱,冷熱交爭,陰陽不順,津液走泄,亦令睡中汗自出。
其間有虛實之證,虛者謂諸病後、大汗後、血氣尚弱,液溢自汗,或潮熱或寒熱發過之後身涼自汗,日久令人黃瘦,失治則變為骨蒸疳勞也。丹溪云:盜汗者,謂睡而汗出也,不睡則不出,汗出,方其睡熟也,濈濈然出焉,覺則止而不復出矣,亦是心虛,宜斂心氣,益腎水,使陰陽調和,水火升降,其汗自止。錢氏云:上至頭,下至項,謂之六陽虛汗,不須治之。
白話文:
所謂的汗,是心所主宰的,在身體內部是血,發散到體外就成為汗。汗是心臟的液體,所以人的氣血平衡就安寧,偏頗就會生病。《黃帝內經》說:陰氣虛弱,陽氣必定會來湊合,就會發熱而自己流汗;陽氣虛弱,陰氣必定會來侵襲,就會手腳冰冷而流汗。這些都是因為陰陽失調所導致的。
小孩子的氣血比較虛弱,皮膚毛孔還沒長密實,如果穿太厚、太溫暖,會使身體內部臟腑像被蒸一樣,臟腑產生熱氣,熱氣衝向心臟,被邪氣壓過,所以液體無法內藏,被蒸發到皮膚外,就形成了盜汗。又或者因為受寒或受熱,冷熱交替,陰陽不順,津液外洩,也會導致睡覺時自己流汗。
這其中有虛證和實證的差別,虛證是指生病後、大量流汗後、氣血還很虛弱,液體外溢導致自己流汗,或者發潮熱或忽冷忽熱之後身體涼了又自己流汗,時間久了會使人面黃肌瘦,沒有好好治療就會變成骨蒸疳勞。朱丹溪說:盜汗是指睡覺時流汗,醒來就不流汗,特別是在睡得很熟的時候,汗水會大量湧出,醒來就停止不再流汗,這也是因為心氣虛弱,應該收斂心氣,滋養腎水,使陰陽調和,水火升降,汗水自然就會停止。錢乙說:汗從頭頂到脖子,稱為「六陽虛汗」,不需要特別治療。
2. 自汗
〔薛〕自汗者,汗不待發表而自出也。經曰: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持重遠行,汗出於腎,疾走恐懼,汗出於肝,搖體勞苦,汗出於脾。又曰:陰虛而陽必輳,則發熱而自汗,陽虛而陰必乘,則發厥而自汗。束垣云:表虛自汗,秋冬用桂,春夏用黃耆。
丹溪云:汗者,心之液也,自汗之證,未有不由心腎俱虛而得之者。巢氏云:虛勞病,若陽氣偏虛,則津液發泄而為汗。
夫心為主陽之臟,火也,陽主氣,人身津液,隨其陽氣所在之處而生,亦隨其火所擾之處而泄,則為自汗矣。治法,當用參耆甘溫益氣之藥,使陽氣外固而津液內藏,則汗止矣。若元氣虛者,夏月用六君子湯加山藥山茱萸,冬月用加減八味丸、十全大補湯。血虛者四物加參耆。
有熱者,當歸六黃湯。氣血俱虛者,十全大補湯。心腎虛熱者,六味九。虛寒者,八味丸。心經血虛者,團參湯。胃經氣虛者,六君子湯。飲食勞倦者,補中益氣湯。嗜臥倦怠者,升陽益胃湯。熱傷元氣者,清燥湯。暑干心胞絡者,清暑益氣湯。外傷風邪者,惺惺散。虛勞羸瘦者,人參養榮湯。
思慮傷脾者,歸脾湯。怒動肝火者,小柴胡湯。肝經虛熱者,加味逍遙散。肝經濕熱者,龍膽瀉肝湯。泄瀉脈微者,人參理中湯。手足汗者,補中益氣湯。胸腹汗者,四君子湯。當心一片有汗者、茯苓補心湯。黃汗者,茵陳五苓散。血汗者,血餘散敷之。此皆去汗之大法也,仍推五臟相勝主之。
若汗出如油,喘而不休,此為命絕。柔汗發黃,此為脾絕。汗出不流如貫珠者,為絕汗。數者並不治。若六陽虛,則汗出上至頭,下至項,亦多主難治。〔曾〕小兒脾虛自汗,多出額上,沾黏人手,速救胃氣,全蠍觀音散用薑棗煎湯調服,及沉香飲為治。脾虛瀉自汗,遍身冷而出有時,遇瀉則無,瀉過即有,此候太虛,急當補脾,投益黃散、參苓白朮散、附子理中湯。
肺虛自汗,其候右臉色多㿠白,肺脈按之無力,蓋久因咳嗽,連聲不已,痰少不活,乃肺經虛氣上壅,致令汗出,宜令補肺散為治,及以藿香飲調脾,此又益母救子之義也。慢驚自汗,遍體俱有,其冷如水,此證已危,金液丹、固真湯主之。
有實證自汗,外因感冒風邪,發熱無間,昏醒浸浸汗出,當救表解肌,用百解散水煎服,或間投五苓散溫白湯調下。
〔錢〕治病有等,張氏三子病,大者汗遍身。次者上至頂下至胸。小者但額有汗。眾醫以麥煎散治之,不效。錢曰大者與香瓜丸。次者與益脾散。小者與石膏湯。各五日而愈。
香瓜丸
胡黃連,大黃瓜(黃色者一枚),大黃(濕紙裹煨),柴胡(去蘆),鱉甲(醋炙黃),黃柏,黃連,蘆薈,青皮(各等分)
上,除黃瓜外同為細末,將黃瓜割其頂,填入諸藥至滿,卻蓋口,用杖子插定,火內煨熟,將黃瓜及藥同用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丸,食後冷漿或新水下,大者五七丸,不及十丸。
胃怯汗,上至頂,下至臍,此胃虛,當補胃,益黃散主之。
〔錢〕六陽虛汗,上至頂,不過胸也,不須治之。喜汗,厚衣臥而額汗出也,止汗散主之。
止汗散,用故蒲扇灰研細,每服三錢,溫酒調下,無時。
薛氏方,十全大補湯,治諸虛不足,自汗不食,時發潮熱等證。
白茯苓,人參,當歸,白朮,黃耆(炒),川芎,肉桂,白芍藥(炒),熟地黃,甘草(炒。各等分)
上,每服三五錢,加薑棗,水煎服。
八珍湯(前方去肉桂、黃耆,治驗見各門)
人參養榮湯,治病後時自汗,或發潮熱,口乾食少,心虛驚悸,咳而下利。(前方去川芎,加陳皮、五味子、遠志。)
升陽益胃湯(痢),加減八味丸(虛羸),清燥湯,清暑益氣湯(並注夏),惺惺散(痘),歸脾湯(驚悸),小柴胡湯(發熱),加味逍遙散(女科發熱),龍膽瀉肝湯(雜前陰諸疾),人參理中湯(瀉),茯苓補心湯(喑),茵陳五苓散(黃疸)
曾氏方
全蠍觀音散(吐瀉),沉香飲(吐瀉),益黃散(脾),參苓白朮散(吐瀉),理中湯(吐瀉),補肺散(咳嗽),藿香飲(脾弱),金液丹,固真湯(並慢驚),百解散,五苓散(並急驚)
團參湯,治小兒虛汗,或心血液盛,亦發為汗,此藥收斂心氣。
新羅人參,川當歸(各三錢)
上銼細,用雄豬心一個,切三片,每服二錢,豬心一片,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食前,兩次服。
牡蠣散,治血虎自汗,或病後暴虛,津液不固自汗。
牡蠣(煅),黃耆,生地黃(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二錢,或加浮麥煎。
撲汗方
黃連,牡蠣粉,貝母(各半兩)
上,用米粉一升,敷之。
血餘散,治汗不止。
用男子亂髮一握,煅,存性,為細末,以絹袋盛置,干撲之。
白話文:
【自汗】
自汗指的是在沒有受到外在因素刺激的情況下,汗液自行排出的現象。古人說,飲食過飽會導致胃部出汗,驚嚇會讓心臟排汗,長途跋涉或搬重物會讓腎臟排汗,快速奔跑或恐懼會讓肝臟排汗,身體搖晃或勞累會讓脾臟排汗。另外,陰虛時,陽氣必定聚集,導致發熱和自汗;陽虛時,陰氣必定乘機作祟,導致四肢冰冷和自汗。
古醫學家李杲認為,表層虛弱導致的自汗,在秋冬應使用肉桂,春夏則應使用黃耆。朱震亨則認為,汗水是心臟的液體,自汗的症狀大多源自心腎虛弱。巢氏指出,虛勞病如果陽氣偏虛,津液就會失控,進而出汗。
心臟是主掌陽氣的器官,屬火。陽氣主宰氣息,人體的津液會隨著陽氣的存在而生成,也會隨著火的擾亂而流失,形成自汗。治療原則是使用參耆甘溫的藥物來補充氣息,讓陽氣固守外部,津液內藏,就能停止出汗。如果元氣虛弱,夏季可使用六君子湯加上山藥和山茱萸,冬季則使用加減八味丸或十全大補湯。如果是血虛,可用四物湯加上參耆。
對於有熱氣的人,應使用當歸六黃湯。對於氣血雙虛的人,可使用十全大補湯。對於心腎虛熱的人,可使用六味地黃丸。對於虛寒的人,可使用八味地黃丸。對於心臟血虛的人,可使用黨參湯。對於胃氣虛弱的人,可使用六君子湯。對於飲食過勞或疲倦的人,可使用補中益氣湯。對於容易感到疲憊的人,可使用升陽益胃湯。對於熱氣損傷元氣的人,可使用清燥湯。對於暑氣影響心包絡的人,可使用清暑益氣湯。對於受到外來風邪的人,可使用惺惺散。對於虛勞瘦弱的人,可使用人參養營湯。
對於思慮過度導致脾臟受損的人,可使用歸脾湯。對於怒氣沖沖導致肝火旺盛的人,可使用小柴胡湯。對於肝經虛熱的人,可使用加味逍遙散。對於肝經濕熱的人,可使用龍膽瀉肝湯。對於泄瀉且脈搏微弱的人,可使用人參理中湯。對於手掌腳掌出汗的人,可使用補中益氣湯。對於胸部腹部出汗的人,可使用四君子湯。對於胸前有一塊區域出汗的人,可使用茯苓補心湯。對於黃汗的人,可使用茵陳五苓散。對於血汗的人,可使用血餘散。
這些都是治療自汗的基本原則,但仍需根據五臟的相互制約關係來調整治療方案。如果汗水像油一樣流出,呼吸困難,這可能是生命垂危的徵兆。如果汗水呈現淡黃色,這可能是脾臟衰竭的跡象。如果汗水凝結成珠,無法流動,這可能是絕汗。這些情況都無法治療。如果六陽虛弱,汗水可能從頭部流到頸部,這種情況也較難治療。
對於小孩脾虛導致的自汗,通常會在額頭出現,粘著在手上。這種情況應迅速補充胃氣,可以使用全蠍觀音散和薑棗煎湯調服,以及沉香飲來治療。對於脾虛導致的瀉肚子和自汗,全身冰涼,出汗有時,遇到瀉肚子就不出汗,瀉肚子後又開始出汗,這種情況非常虛弱,應立即補脾,使用益黃散、參苓白朮散或附子理中湯。
對於肺虛導致的自汗,特徵是右側臉色蒼白,肺脈無力。通常是因為長期咳嗽,聲音不斷,痰少,肺經虛氣上壅,導致出汗。可以使用補肺散來治療,同時使用藿香飲來調理脾臟。這是通過補母來救子的方法。
對於慢驚導致的自汗,全身都有,冰冷如水。這種情況已經非常危險,可以使用金液丹和固真湯來治療。
對於實證導致的自汗,通常是因為外感風邪,持續發熱,昏迷不清,持續出汗。應使用百解散水煎服,或使用五苓散溫白湯調下,來解表和舒緩肌肉。
張氏的三個兒子都有自汗的問題,大兒子全身出汗,次兒子上到頭頂下到胸口出汗,小兒子只有額頭出汗。許多醫生使用麥煎散來治療,但效果不佳。錢乙認為,大兒子應使用香瓜丸,次兒子應使用益脾散,小兒子應使用石膏湯。經過五天的治療,他們都痊癒了。
胃虛導致的自汗,上到頭頂,下到肚臍。這是胃虛的表現,應補充胃氣,使用益黃散來治療。
對於六陽虛弱導致的自汗,上到頭頂,不過胸口,不需要特別治療。對於喜汗,穿上厚重衣物躺在牀上,額頭會出汗。可以使用止汗散來治療。
止汗散的配方是使用舊蒲扇灰研細,每次服用三錢,用溫酒調服,不限時間。
薛氏的十全大補湯,用於治療各種虛弱不足,自汗不食,時發潮熱等症狀。
白茯苓,人參,當歸,白朮,黃耆(炒),川芎,肉桂,白芍藥(炒),熟地黃,甘草(炒)各等分。每次服用三到五錢,加上薑和棗,用水煎服。
八珍湯(前方去掉肉桂和黃耆,詳細療效請參考各門派)。
人參養營湯,用於治療病後時常自汗,或發潮熱,口乾食少,心虛驚悸,咳嗽和下利。前方去掉川芎,加上陳皮、五味子和遠志。
升陽益胃湯(痢疾),加減八味丸(虛羸),清燥湯,清暑益氣湯(夏季適用),惺惺散(痘疹),歸脾湯(驚悸),小柴胡湯(發熱),加味逍遙散(女科發熱),龍膽瀉肝湯(前陰各種疾病),人參理中湯(瀉肚子),茯苓補心湯(失音),茵陳五苓散(黃疸)。
曾氏的全蠍觀音散(嘔吐和瀉肚子),沉香飲(嘔吐和瀉肚子),益黃散(脾臟),參苓白朮散(嘔吐和瀉肚子),理中湯(嘔吐和瀉肚子),補肺散(咳嗽),藿香飲(脾虛),金液丹,固真湯(慢驚),百解散,五苓散(急驚)。
團參湯,用於治療小孩虛汗,或心臟血液過剩,也可能導致出汗。這種藥物能收斂心氣。
配方是新羅人參和川當歸各三錢。將材料切細,使用一個雄豬心切成三片,每次服用二錢,加上豬心一片,井水一盞半,煎煮到一盞,飯前分兩次服用。
牡蠣散,用於治療血虎自汗,或病後突然虛弱,津液無法固守而自汗。
配方是煅牡蠣,黃耆,生地黃各等分。將材料切碎散開,每次服用二錢,或加上浮麥煎煮。
撲汗方
黃連,牡蠣粉,貝母各半兩。使用米粉一升,敷在身上。
血餘散,用於治療汗水無法停止。
使用一把男子亂髮,煅燒,保留性質,研磨成細末,用絹袋裝好,幹敷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