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三·心臟部一 (19)
集之三·心臟部一 (19)
1. 舌
舌者,心之候,脾之脈,絡於舌也,二經有熱,無所於泄,而發於舌。如舌絡微緊,時時舒舌,謂之弄舌。附舌下,近舌根生,形如舌而小,謂之重舌。舌漸漸腫大,塞滿口中,謂之木舌。
〔曾〕凡為此證,是脾與心肝,屢受極熱,有所謂重舌、木舌,又謂之舌黃、鵝口,名雖異,皆熱也,大抵重舌生於舌下,挺露如舌,故曰重舌,然脾之絡脈系舌傍,肝之絡脈系舌本,心之絡脈系舌根,凡此三經或為濕熱風寒所中,則舌捲縮,或舒長,或腫滿,宜消黃散、綠袍散主之,及當歸散、羌活散、與服。
當歸散(發熱),羌活散(發熱)
白話文:
舌頭是心臟的外在表現,也是脾臟經脈的延伸,經絡會聯繫到舌頭。心經和脾經有熱的時候,沒有地方可以宣洩,就會在舌頭上表現出來。如果舌頭的經絡稍微緊縮,會時不時伸出舌頭,這就叫做「弄舌」。在舌頭下面,靠近舌根的地方,長出形狀像舌頭但比較小的東西,就叫做「重舌」。舌頭漸漸腫大,塞滿整個口腔,就叫做「木舌」。
凡是出現這些症狀,都是因為脾、心、肝這三條經脈,反覆受到極熱的影響。像是重舌、木舌,又或者是舌黃、鵝口瘡,雖然名稱不同,但其實都是熱邪引起的。大概來說,重舌是長在舌頭下面,突出來像一個小舌頭,所以稱為重舌。脾經的經絡是連在舌頭的兩側,肝經的經絡是連在舌頭的根部,心經的經絡是連在舌根。這三條經脈如果受到濕熱、風寒侵襲,就會導致舌頭捲縮、伸長、或是腫脹。應該使用消黃散、綠袍散來治療,也可以搭配使用當歸散、羌活散。
(備註:當歸散和羌活散都用於發熱的情況。)
2. 弄舌
〔錢〕弄舌者,脾臟微熱,令舌絡微緊,時時舒舌,治勿用冷藥及下之,當少與瀉黃散漸服之。(田氏云:若肥實者、用牛黃散治之。)或欲飲水,醫疑為熱,用冷藥下之者,非也,飲水者,脾胃津液少故也,又加面黃肌瘦,五心煩熱,即為疳,宜加胡黃連輩。若大病未已,用藥後弄舌者凶。
〔薛〕小兒舌微露而即收者,名弄舌,此屬心脾虧損,用溫脾散補之。舌舒長而良久不收者,名吐舌,乃心脾積熱,用瀉黃散主之。或兼口舌生瘡,作渴飲冷,屬胃經實熱,亦用前散。作渴飲熱,屬胃經虛熱,用四君子湯。食少作渴,或大便不實,脾胃虛弱也,用七味白朮散。
口角流涎,或腮頰患腫,胃虛風熱也,先用人參安胃散,次用七味白朮散。若午後甚者,脾血虛也,四物多加參朮茯苓,未應,用補中益氣湯及審五臟相勝。若因疳瘦所致,當參諸疳門。
瀉黃散(脾),溫脾散(腹脹),白朮散(渴),人參安胃散(脾),四物湯(失血),補中益氣湯(虛羸)
白話文:
弄舌
**錢氏認為:**經常伸舌頭,是因為脾臟有些微的熱,導致舌頭上的脈絡有些緊繃。這種情況不要用寒涼藥物或瀉下的藥物來治療,應該少量多次服用瀉黃散。如果小孩身體肥胖壯實,可以用牛黃散來治療。(田氏也這麼認為)
如果小孩想喝水,醫生誤以為是體內有熱,而使用寒涼藥物瀉下,這是錯誤的。想喝水是因為脾胃的津液不足。如果還加上臉色發黃、肌肉消瘦、手心腳心發熱、煩躁不安,就屬於疳病,應該加上胡黃連之類的藥物。如果大病還沒痊癒,用藥後又出現伸舌頭的現象,那就情況不好了。
**薛氏認為:**小孩子舌頭稍微伸出來一下又馬上縮回去,叫做「弄舌」,這屬於心脾功能虛弱,要用溫脾散來補養。如果舌頭伸出來很久都不縮回去,叫做「吐舌」,這是心脾積熱的緣故,要用瀉黃散來治療。如果同時口舌生瘡、口渴想喝冰涼的飲料,這是胃經實熱,也要用瀉黃散。如果口渴想喝熱的飲料,這是胃經虛熱,要用四君子湯。如果食慾不佳又口渴,或是大便稀溏,這是脾胃虛弱,要用七味白朮散。
嘴角流口水,或是腮幫子腫脹,這是胃虛有風熱,先用人參安胃散,再用七味白朮散。如果午後情況加重,這是脾血不足,可以用四物湯再多加人參、白朮、茯苓,如果效果不佳,就用補中益氣湯,並仔細審查五臟之間的相互影響。如果是因為疳病導致的消瘦,就要參考其他治療疳病的辦法。
- 瀉黃散 主要用於治療脾臟的疾病。
- 溫脾散 主要用於治療腹脹。
- 白朮散 主要用於治療口渴。
- 人參安胃散 主要用於治療脾臟的疾病。
- 四物湯 主要用於治療失血。
- 補中益氣湯 主要用於治療虛弱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