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三·心臟部一 (18)
集之三·心臟部一 (18)
1. 注夏
〔薛〕脾為太陰,位屬坤土,喜燥而惡濕,故凡脾胃之氣不足者,遇長夏潤溽之令,則不能升舉清陽,健運中氣,又復少陽相火之時,熱傷元氣,則肢體怠惰不收,兩腳痿弱,嗜臥發熱,精神不足,飲食少思,口中無味,呼吸短乏氣促,目中視物𥉂𥉂,小便赤數,大便不調,名曰注夏。此皆稟賦陰虛,元氣不足之證,丹溪補陰論言之詳矣,育子者,其可不知冬月養陽之道乎。
白話文:
脾臟屬於太陰,位居坤土,喜燥惡濕,所以凡是脾胃之氣不足的人,遇上夏季的潮濕炎熱,就不能升舉清陽,健運中氣,加上少陽相火的時刻,熱傷元氣,就會出現肢體怠惰不收,兩腳痿弱,嗜睡發熱,精神不足,飲食少思,口中無味,呼吸短促氣喘,眼睛看東西模糊,小便赤黃且多,大便不調,這就是所謂的「注夏」。這些都是稟賦陰虛、元氣不足的證據,丹溪的《補陰論》中已經詳細地闡述了。養育孩子的人,豈能不知道在冬季要保養陽氣的方法呢?
治法,用補中益氣湯去升麻、柴胡,加炒黑黃柏主之。若因勞役發熱,血虛脈大者,用當歸補血湯。氣血兩虛者,八珍湯。肝腎陰虧者,地黃丸。大便作瀉者,人參理中湯。若乳母肝火乘脾,寒熱少食者,柴胡梔子散。胃火作渴者,竹葉石膏湯。小兒多因乳母之氣不調而致,當戒怒氣,調飲食,適寒溫,則可以遠病矣。
白話文:
治療方法,使用補中益氣湯減去升麻、柴胡,加入炒黑黃柏為主。若是因為勞役發燒,血虛脈搏大的人,使用當歸補血湯。氣血兩虛的人,使用八珍湯。肝腎陰虛的人,使用地黃丸。大便腹瀉的人,使用參人理中湯。若是乳母肝火侵犯脾臟,出現寒熱少食的人,使用柴胡梔子散。胃火引起口渴的人,使用竹葉石膏湯。小孩子多數因為乳母的氣息不調而導致,應該戒絕生氣,調整飲食,適應寒熱,就能遠離疾病了。
又如今人夏月皆以香薷湯浸冷,代茶飲之,殊不知香薷利水,大損元陽,厚朴克伐,大瀉真氣,況脾性喜溫而惡寒,夏月陰盛於內,冷啜傷脾,若胃強有火,濕熱為病之人,固無大害,其脾胃虛弱,中氣不足者,必為腹痛少食,泄瀉寒中之疾矣,此大人亦所當戒者,況小兒乎。慎之慎之。
白話文:
現在在夏季時,大家習慣將香薷湯浸泡後變涼,當成茶來飲用。殊不知香薷有瀉水的功效,容易耗損元陽。厚朴的藥性是克伐,容易大大地損耗真氣。加上脾臟喜歡溫暖而討厭寒冷,尤其是在夏季,人體內屬陰的部份會更加旺盛,在天氣熱的情況下飲用冰涼的湯水,很容易損傷脾臟。如果脾胃強壯,體內有熱,濕熱為病的人,喝香薷湯並不會造成大害;但對於那些脾胃虛弱,中氣不足的人來說,一定會出現腹痛、食慾不振、腹瀉和寒中之疾。這是大人也要忌諱的,更何況是小孩子,所以服用時一定要小心謹慎。
補中益氣湯(虛熱),當歸補血湯(虛熱),八珍湯(虛羸),地黃丸(腎),人參理中湯(吐瀉),柴胡梔子散(發熱),竹葉石膏湯(發熱)
清暑益氣湯,治暑邪干衛,身熱自汗。
白話文:
-
補中益氣湯(虛熱):補虛、益氣、止咳化痰、健脾益肺,用於治療虛熱引起的咳嗽氣短、乏力、口渴等症狀。
-
當歸補血湯(虛熱):補血、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用於治療虛熱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症狀。
-
八珍湯(虛羸):補氣、補血、益氣健脾,用於治療虛羸引起的疲倦乏力、面色蒼白、食慾不振等症狀。
-
地黃丸(腎):滋陰補腎、益氣固精,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尿頻、遺精等症狀。
-
人參理中湯(吐瀉):補氣、益中、健脾止瀉,用於治療吐瀉引起的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
-
柴胡梔子散(發熱):清熱、解表、疏肝理氣,用於治療發熱引起的頭痛、發熱、口渴等症狀。
-
竹葉石膏湯(發熱):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用於治療發熱引起的發燒、口渴、煩躁等症狀。
黃耆,蒼朮(泔浸,去皮。各一錢),升麻(七分),人參,白朮,陳皮(炒),神麯(炒),澤瀉(各五分),甘草,黃柏(酒浸,炒),當歸身,麥門冬(去心),青皮(炒),葛根(各三分),五味子(九粒,杵)
白話文:
黃耆、蒼朮(用泔水浸泡,去皮。各一錢)、升麻(七分)、參、白朮、陳皮(炒)、神曲(炒)、澤瀉(各五分)、甘草、黃柏(用酒浸泡,炒)、當歸、麥冬(去核)、青皮(炒)、葛根(各三分)、五味子(九粒,搗碎)
上,水煎服。
清燥湯,治小兒自汗,或因熱傷元氣,大小便秘澀。
白話文:
服用方法:上方的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清燥湯,用於治療小兒自汗,或是因為熱邪傷害了元氣,導致大小便不通暢的情況。
黃耆(炒),蒼朮(各五分),白朮,陳皮,澤瀉,人參,白茯苓,升麻,麥門冬(去心),當歸身,生地黃,神麯(炒),豬苓,黃柏(酒拌,炒。各三分),五味子(五粒,杵),黃連(炒),甘草(炙。各二分)
上,薑一片,水一鍾,煎服。
白話文:
-
炒黃耆、蒼朮各 5 分
-
白朮、陳皮、澤瀉、人參、白茯苓、升麻、去心的麥門冬各 3 分
-
當歸身、生地黃、炒神曲、豬苓、酒浸炒黃柏各 3 分
-
五味子 5 粒研碎
-
炒黃連、炙甘草各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