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三·心臟部一 (17)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三·心臟部一 (17)

1. 心痛

小兒心痛,當於大人心痛門參用之。

心痛吐水者,蟲痛。心痛不吐水者,冷心痛。

錢氏靈礬散,治小兒蟲咬心痛,欲絕。

五靈脂(二錢),白礬(火飛,半錢),

上,同研。每服一二錢,水一鍾,煎至五分,溫服,無時。當吐出蟲。

《聖惠》治小兒心痛,但覺兒將手數數摩心腹即啼,是心痛不可忍,宜服。芍藥散,方

白話文:

《聖惠》中提到,治療小兒心痛的方法是,當嬰兒不斷地用手撫摸自己的心腹部位並且哭泣時,這表示小孩的心痛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此時可以服用芍藥散來治療。

赤芍藥,人參(去蘆),白朮黃芩,川大黃(微炒,銼),當歸(以上各一分)

白話文:

赤芍藥、人參(去掉蘆頭)、白朮、黃芩、川大黃(微炒後切碎)、當歸(以上各一份)

上,搗羅為粗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溫服。

〔茅先生〕治小兒心痛。金鈴散

金鈴子(炮,去皮核),蓬莪朮(炮、各一兩),茴香木香(炮),荊三稜(炮。各半兩)

白話文:

金鈴子(經過炮製、去掉外皮和果核),蓬莪朮(經過炮製,各一兩),茴香,木香(經過炮製),荊三稜(經過炮製,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半錢,用熱酒、調下。

2. 煩躁

〔薛〕仲景云;火入於肺則煩,入於腎則躁。夫心者君火也,火王則金燔水虧,而火獨存,故肺腎合而為躁也。《活人》云:但煩熱者,虛煩也,諸虛煩熱,與傷寒相似,但不惡寒,身不疼,故知非傷寒也,頭不痛,脈不緊,故知非裡實也。不可發汗攻下,當與竹葉湯,兼嘔者與橘皮湯

白話文:

(薛)仲景說:火入肺則煩躁,火入腎則煩躁。心是君火,火旺盛則金被焚燒,水虧損,而火獨存,所以肺、腎合而為煩躁。

《活人書》說:只有煩熱而無寒戰、虛煩,是虛煩,諸虛煩熱,與傷寒相似,但沒有惡寒,身體也不痛,所以知道不是傷寒,頭不痛,脈搏不緊,所以知道不是裡實。

不可發汗攻下,應該服用竹葉湯,兼有嘔吐者服用橘皮湯。

又心虛則先煩而後渴,翕翕發熱,其脈浮緊而大是也。蓋煩者,心中煩擾而內熱,故屬陽。躁者,肢體躁動、或裸身欲入井中,為外熱,故屬陰。外熱者,無根之火也,是以為虛。在小兒當辨其嗞煎不安是煩,嗞啀不定是躁。嗞煎者,心經有熱,精神恍惚,煩滿生驚。嗞啀者,心經有風,煩躁驚搐也。

白話文:

心虛則先煩悶,隨後感到口渴,身體燥熱,脈搏浮緊而洪大。煩躁是由於心中煩亂而內熱,所以屬於陽;躁動是由於肢體躁動,或者脫光衣服想要跳井,是外熱,所以屬於陰。外熱是虛火,所以認為是虛症。在小兒身上,需要辨別是心煩還是心躁。心煩是由於心經有熱,精神恍惚,煩躁不安而驚慌。心躁是由於心經有風,煩躁不安而抽搐。

熱甚者,黃連解毒湯,輕者,導赤散,風熱者,至寶丹,脈數而實,便閉有熱者,神芎丸,此皆實熱之治法也。若煩而頭痛短氣,口乾咽燥不渴者,虛也,用四君加芎歸。因藥攻伐而作渴者,用竹茹湯。煩而不得眠者,酸棗仁湯。心神顛倒,煩熱欲吐者,硃砂安神丸。面戴陽,目內赤,六脈洪大按之全無者,血虛發躁,用當歸補血湯

白話文:

對於熱症嚴重的人,使用黃連解毒湯來解毒;對於熱症較輕微的人,使用導赤散;對於風熱症的人,使用至寶丹;對於脈搏數且實,大便不通且有熱症狀的人,使用神芎丸。這些都是針對實熱的治療方法。

如果患者煩躁不安、頭痛、呼吸急促、口乾舌燥,此外卻沒有感到口渴的症狀,則屬於虛症,可以使用四君湯加芎歸。如果患者是因為藥物攻伐而感到口渴,則可以使用竹茹湯。如果患者煩躁不安且無法入睡,則可以使用酸棗仁湯。如果患者心神顛倒,煩熱欲吐,則可以使用硃砂安神丸。如果患者的面色紅黃,眼睛內側發紅,六脈洪大且按壓時沒有脈搏,則屬於血虛發躁,可以使用當歸補血湯。

若躁而裸體欲入井中,脈沉細或浮大,按之如無者,此皆陰盛發躁也,宜用參附湯,有回生之功。

白話文:

如果因為煩躁不安而脫光衣服想要跳井,脈象沉細或浮大,按壓起來好像沒有脈搏,這些都是由於陰氣盛而發狂,應該服用參附湯,有起死回生的效果。

清熱解毒丸,治五臟積熱,毒氣上攻,胸臆煩悶,咽喉腫痛,赤眼壅腫,頭面發熱,唇口乾燥,兩頰生瘡,精神恍惚,心忪悶亂,坐臥不寧。及傷暑毒面赤身熱,心煩躁而渴,飲食不下。

白話文:

清熱解毒丸,用於治療五臟積熱,毒氣上攻,胸悶煩悶,咽喉腫痛,眼睛充血腫脹,頭面發熱,脣口乾燥,臉頰生瘡,精神恍惚,心煩意亂,坐立不安。以及夏季暑氣感染,面紅身熱,心煩意躁,口渴,飲食不下。

寒水石石膏(各八兩),青黛(四兩),

白話文:

寒水石、石膏各八兩,青黛四兩。

上研末,入青黛和勻,蒸餅七個水調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食後,新汲水化下,或細嚼,生薑湯下。如中諸毒,並宜服之。及驚風潮熱,痰涎壅塞,心胸煩躁,頰赤多渴,坐臥不穩,每服半粒,量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青黛混合均勻,然後加入蒸好的餅七個,再加入水調和成藥丸,藥丸的大小如同芡實。每次服用一粒,飯後服用,用剛汲取的新鮮水送服,或者細嚼藥丸,再用生薑湯送服。如果中毒,都可以服用這種藥丸。患有驚風潮熱、痰涎壅塞、心胸煩躁、頰赤多渴、坐臥不穩等症狀的人,每次服用半粒,根據患者的年齡大小增減藥量。

竹茹(吐)

橘皮

橘皮(一兩半),甘草(炙),竹茹(各半兩),人參(二錢五分)

白話文:

  1. 橘皮(一兩半):半兩是中醫的重量單位,相當於 3 克。橘皮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胸悶、咳嗽、消化不良等症狀。

  2. 甘草(炙),半兩:甘草是一種中藥材,具有補氣益脾、清熱解毒的作用。炙甘草是經過炒製的甘草,具有補氣止咳、緩解疼痛的作用。

  3. 竹茹,半兩:竹茹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等症狀。

  4. 人參,二錢五分:二錢五分也是中醫的重量單位,相當於 1.125 克。人蔘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具有補氣益血、強身健體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體虛、乏力、免疫力低下等症狀。

上,每服五錢,姜水煎,食前服。

黃連解毒湯,治時疾三日,汗已解,若煩悶乾嘔,口燥呻吟,發熱不臥。

白話文:

黃連解毒湯,治療患病超過三天的霍亂,汗水已經排出,但仍然煩悶乾嘔,口乾舌燥,呻吟不止,發熱不能入睡。

黃連(炒,三錢),黃柏(炒,半兩),梔子(炒,四枚),黃芩(炒,二錢)

白話文:

  • 黃連(炒熟,三錢)

  • 黃柏(炒熟,半兩)

  • 梔子(炒熟,四枚)

  • 黃芩(炒熟,二錢)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未效再服。亦治熱痢。

赤散(心)

至寶丹,治諸驚癇心熱,及卒中客忤、煩躁風涎搐搦,或傷寒狂語,伏熱嘔吐。

犀角(鎊),生玳瑁(鎊),琥珀,硃砂(水飛),雄黃(水飛。各一兩),金箔(五十片,一半為衣),銀箔(五十片),片腦(一匙),麝香(一錢),牛黃(半兩),安息香(一兩半,為末,酒掬去砂,取一兩,酒煎成膏),

白話文:

犀牛角(研磨成粉)、玳瑁(研磨成粉)、琥珀、硃砂(水飛法製備)、雄黃(水飛法製備,各一兩)、金箔(五十片,一半作為藥衣)、銀箔(五十片)、冰片(一匙)、麝香(一錢)、牛黃(半兩)、安息香(一兩半,研磨成粉,用酒去除雜質,取一兩,用酒煎成膏狀)。

上各另研為末,和勻,入安息香膏,如干,入熟蜜少許,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人參湯化下。量兒加減用之。

白話文:

將以上各味藥材分別研磨成粉末,均勻混合,加入安息香膏,如果藥粉太乾,加入少許熟蜂蜜,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到兩丸,用人參湯送服。根據孩子的實際病情加減用量。

神芎丸,治風熱壅滯,頭目昏眩,口舌生瘡,牙齒疳蝕,或遍身瘡疥咬牙,驚惕怔忡,煩躁作渴,或大便澀滯,或積熱腹滿,驚風潮搐等證。

白話文:

神芎丸,用於治療風熱壅滯、頭目昏眩、口舌生瘡、牙齒疳蝕,甚至遍身瘡疥牙痛、驚悸怔忡、煩躁不安、口渴、大便不通或積熱腹脹、驚風痙攣等症狀。

大黃(生),黃芩(各二兩),生牽牛末(一兩),滑石(四兩),黃連,薄荷葉川芎(各半兩)

白話文:

大黃(生用)、黃芩(各二兩)、生牽牛粉末(一兩)、滑石(四兩)、黃連、薄荷葉、川芎(各半兩)

上為末,水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丸,溫水下。

棗仁湯

酸棗仁(去殼取仁),甘草(炙),生地黃,梔子仁,麥門冬,人參,當歸身(各等分)

白話文:

酸棗仁(去除外殼取核),甘草(烤焦), 生地黃, 梔子仁, 麥門冬,人參, 當歸身(以上藥材等量)

上銼細。加燈心,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硃砂安神丸(心),當歸補血湯(虛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