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三·心臟部一 (16)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三·心臟部一 (16)

1. 變蒸熱

變蒸者,陰陽水火蒸於血氣,而使形體成就,是五臟之變氣,而七情之所由生也。蓋兒生之日,至三十二日一變,每變蒸畢,即覺性情有異於前,何者?長生臟腑意智故也。何謂三十二日長骨添精神?人有三百六十五骨,以象天數,以應期歲,以分十二經絡,故初生至三十二日一變生癸,屬足少陰腎,臟精與志。六十四日二變一蒸生壬,屬足太陽膀胱,其發耳與骫冷。

至九十六日三變生丁,屬手少陰心經,心藏神,其性為喜。一百二十八日四變二蒸生丙,屬手太陽小腸,其發汗出而微驚。一百六十日五變生乙,屬足厥陰肝,肝藏魂,喜哭。一百九十二日六變三蒸生甲,屬足少陽膽,其發目不閉而赤。二百二十四日七變生辛,屬手太陰肺,肺藏魄,生聲。

二百五十六日八變四蒸生庚,屬手陽明大腸,其髮膚熱而汗,或不汗。二百八十八日九變生已,屬足太陰脾,脾藏意智。至三百二十日十變五蒸生戊,屬足陽明胃,其發不食,腸痛而吐乳。又手厥陰心包絡,手少陽三焦,此二經俱無形狀,故不變而不蒸也。前十變五蒸,乃天地之數以生成之,然後始生齒,能言,知喜怒,故云始全也。

太倉云:氣入四肢,長碎骨。於十變後六十四日為一大蒸,計三百八十四日,長其經脈手足,手受血故能持握,足受血故能行立,經云:變且蒸。謂蒸畢而足一歲之日有餘也。師曰:不汗而熱者發其汗,大吐者微止,不可別治。又六十四日為二大蒸,計四百四十八日,又六十四日三大蒸,計五百一十二日,共五百七十六日,變蒸既畢,兒乃成人也。變者,變生五臟也,蒸者,蒸養六腑也,所以成人。

變者上氣,蒸者體熱,每經一變一蒸,情能既異,輕則發熱微汗,其狀似驚,重則壯熱脈亂而數,或吐或汗,或煩啼躁渴,輕者五日解,重者七八日解,其候,與傷寒相似。亦有變蒸之餘,續感寒邪者,但變蒸則耳冷骫冷,上唇發泡,狀如泡珠,若寒邪搏之,則寒熱交爭,腹中作痛,而啼叫之聲,日夜不絕。

變者,易也,蒸於肝則目眩微赤,蒸於肺則嚏嗽毛聳,凡五臟六腑筋脈骨節,循環各有證應,其治法,和平之劑微表之,熱實者,微利之,或不治亦自愈。〔湯〕《千金》變蒸論云:凡兒生三十二日一變,六十四日再變,變且蒸,九十六日三變,一百二十八日四變,變且蒸,一百六十日五變,一百九十二日六變,變且蒸,二百二十四日七變,二百五十六日八變,變且蒸,二百八十八日九變,三百二十日十變,變且蒸,積三百二十日,小蒸畢,後六十四日大蒸,蒸後六十四日復大蒸,蒸後一百二十八日復大蒸,凡小兒自生三十二日一變,再變為一蒸,凡十變而五小蒸,又三大蒸,積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都畢,乃成人。

小兒所以變蒸者,是榮其血脈,改其五臟,故一變竟,輒覺情態有異,其變蒸之候,變者上氣,蒸者體熱,變蒸有輕重,其輕者體熱而微驚,耳冷尻冷,上唇頭白泡起如魚目珠子,微汗出,重者體壯熱而脈亂,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輒吐哯,目白睛微赤,黑睛微白。又云:目白者重,赤黑者微,變蒸畢,自精明矣,此其證也。

單變小微,兼蒸小劇,凡蒸,平者五日而衰,遠者十日而衰,先期五日,後期五日,為十日之中,熱乃除耳,或違日數不歇,切不可妄治及灸剌。(海藏云:言變蒸通一十八次,蓋前三百二十日為十小蒸,後二百五十六日為十大蒸也。哯,乎典切,不嘔而吐也。)〔無〕若身熱、耳熱、尻亦熱,此乃他病,可作別治。

〔薛〕變蒸治法,平和者,微表之,實熱者,微利之,古方紫霜丸、黑散子、柴胡湯、皆可。有寒無熱,並吐瀉不乳多啼者,當歸散、調氣散主之。前證,蓋小兒所不免者,雖勿藥亦可也,前藥峻厲,非惟臟腑不勝,亦且反傷氣血,余嘗見一小兒至一變發熱有痰,投抱龍丸一粒,卒至不救,慎之慎之!其有不熱不驚,略無證候,而暗變者,蓋受胎氣壯實故也。

紫陽黑散,治小兒變蒸壯熱,亦治傷寒發熱。

麻黃(二錢半,去節),大黃(一錢,同銼,炒黑,為末),杏仁(去皮尖,二錢半)

上件,同一處搗和,並略燒,存性,再以杏仁研膏和之,密器盛。每服一豆許,乳汁調和灌之。

紫霜丸(癖積)

柴胡湯,治變蒸骨熱心煩,啼叫不已。

人參,甘草(微炙),麥門冬(去心。各二錢),龍膽草(酒炒黑),防風(各一錢),柴胡(五分)

上,每服一錢,水煎。

當歸散,治變蒸,有寒無熱。

當歸(二錢),木香,官桂(辣者),甘草(炙),人參(各一錢)

上,每服一錢,薑棗水煎。

調氣散,治變蒸,吐瀉、不乳、多啼,欲發慢驚。

木香,香附子,人參,橘皮,藿香,甘草(炙。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薑棗水煎服。(《幼科類萃》此方,有製厚朴一錢)

平和飲子,治嬰兒變蒸,於三日後三日進一服,可免百病,百日內宜服。

人參(去蘆),甘草(炙,冬半錢),白茯苓(一錢,去皮),升麻(二分,煨)

上㕮咀。用水煎,不以時候服。稟受弱者,加白朮一錢。肥大壯實者不用。

參杏膏,治小兒變蒸潮熱。

人參(去蘆),杏仁(去皮尖),川升麻(煨。各半錢),甘草(二錢,炙)

上為極細末。百日以前,每服一字,用麥門冬去心煎湯,食遠,調服。

白話文:

標題: [變蒸熱]

內容: 變蒸熱指的是在嬰兒成長過程中,陰陽水火作用於氣血,促使形體成熟,這是五臟的變化之氣,也是七情產生的原因。嬰兒從出生到32天爲一週期,每當一個週期結束,就會發現嬰兒的性格與前一階段有所不同,這是因爲臟腑在逐漸發育成熟。

爲什麼說32天是長骨添精神呢?人體共有365塊骨頭,象徵一年的天數,對應一年的成長週期,分別屬於十二經絡。從出生到32天,嬰兒第一次變化,生癸,屬足少陰腎,負責髒精與志。64天第二次變化,一蒸生壬,屬足太陽膀胱,此時耳朵開始發育,身體會感到寒冷。

到96天第三次變化,生丁,屬手少陰心經,心藏神,其性爲喜。128天第四次變化,二蒸生丙,屬手太陽小腸,此時會出汗並輕微驚嚇。160天第五次變化,生乙,屬足厥陰肝,肝藏魂,嬰兒容易哭泣。192天第六次變化,三蒸生甲,屬足少陽膽,此時眼睛不易閉合,可能會紅腫。224天第七次變化,生辛,屬手太陰肺,肺藏魄,開始發出聲音。

256天第八次變化,四蒸生庚,屬手陽明大腸,此時皮膚髮熱,可能出汗也可能不出汗。288天第九次變化,生己,屬足太陰脾,脾藏意智。到320天第十次變化,五蒸生戊,屬足陽明胃,此時可能不想吃東西,肚子痛並嘔吐奶水。另外,手厥陰心包絡和手少陽三焦這兩條經絡沒有具體的形態,所以不會經歷變化和蒸養。

前十個變化和五個蒸養,是根據天地的自然規律來促進嬰兒成長的,之後開始長牙齒,能說話,知道喜怒,可以說是一個完整的人了。

當嬰兒成長到320天后,每過64天會有一個大蒸養,共計384天,這期間長出四肢和手腳的經脈。手因爲得到血液所以能夠握物,腳因爲得到血液所以能行走站立。師曰:如果發熱不出汗,可以發汗;如果嘔吐嚴重,可以稍微止吐,但不可過度治療。

再過64天是第二個大蒸養,共計448天;再過64天是第三大大蒸養,共計512天。經過總共576天的變蒸,嬰兒才真正成長爲一個成人。變指的是五臟的變化,蒸指的是六腑的蒸養,這樣嬰兒才能成長爲一個成人。

變者上氣,蒸者體熱。每次經歷一次變和蒸,嬰兒的情緒和能力都會有所改變。輕者會發熱並微微出汗,狀態類似受驚;重者則會出現高熱、脈亂和脈數,或者嘔吐、出汗,或者煩躁啼哭、口渴。輕者五天後症狀緩解,重者七八天後症狀緩解。這種症狀和感冒類似,也有變蒸結束後,又感染風寒的情況,但變蒸時會出現耳冷、尻冷,上脣出現泡泡,像魚眼一樣。如果受到寒邪侵襲,則會出現寒熱交替,腹部疼痛,啼叫不斷。

變蒸是指臟腑的成熟過程,對肝的蒸養會使眼睛眩暈並微紅,對肺的蒸養會導致打噴嚏咳嗽和毛髮聳立。對於五臟六腑、筋脈骨節,每個部位在變蒸過程中都會有相應的症狀表現。治療方法是使用溫和的藥物進行調理,熱實者可以稍微利尿,即使不治療也會自愈。

根據《千金》變蒸論,嬰兒出生後32天第一次變化,64天第二次變化,96天第三次變化,128天第四次變化,160天第五次變化,192天第六次變化,224天第七次變化,256天第八次變化,288天第九次變化,320天第十次變化,共計320天完成小蒸養。之後每隔64天會有一次大蒸養,共計三次大蒸養,總計576天,完成大小蒸養後,嬰兒才真正成長爲一個成人。

嬰兒之所以經歷變蒸,是爲了讓血脈旺盛,臟腑成熟,因此每次變化結束後,會發現嬰兒的性格和狀態都有所不同。變蒸的症狀表現爲上氣和體熱。變蒸的程度有輕重之分,輕者會體熱並輕微受驚,耳冷尻冷,上脣出現白色泡泡,像魚眼一樣,微微出汗;重者則會體熱嚴重,脈亂,可能出汗也可能不出汗,不想吃東西,吃了就吐,眼睛白睛微紅,黑睛微白。還有說法是,眼睛白的人症狀較重,紅黑的人症狀較輕,變蒸結束後,視力會變得更加清晰,這就是變蒸的症狀。

單獨的變蒸症狀較輕,加上蒸養症狀會更明顯。一般來說,變蒸後五天內症狀會減輕,最多十天內症狀會消失。如果超過十天症狀仍未消失,切記不要盲目治療或進行鍼灸。

如果嬰兒全身發熱,耳朵和尻部也發熱,這可能是其他疾病,應該另尋治療方法。

變蒸的治療方法,如果是平和體質,可以使用輕微的發汗藥;如果是實熱體質,可以使用輕微的利尿藥。古代的紫霜丸、黑散子、柴胡湯等都是可用的。如果是寒症,沒有發熱,同時伴有嘔吐、腹瀉、不吃奶和多啼,可以使用當歸散和調氣散進行治療。這些症狀是嬰兒成長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即使不使用藥物也能自行恢復。但是,如果使用過於劇烈的藥物,不僅臟腑無法承受,還會傷害氣血。我曾經見過一個小兒在一變發熱並有痰的情況下,使用了一粒抱龍丸,結果導致無法挽救,一定要謹慎!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沒有發熱和受驚的症狀,沒有任何症狀,但仍然在悄悄地經歷變蒸,這是因爲胎兒時期體質強健的緣故。

紫陽黑散,用於治療小兒變蒸壯熱,也適用於傷寒發熱。

紫霜丸(用於治療癖積)

柴胡湯,用於治療變蒸骨熱、心煩、啼叫不停。

當歸散,用於治療變蒸,有寒無熱。

調氣散,用於治療變蒸,包括吐瀉、不吃奶、多啼,以及可能引發慢驚。

平和飲子,用於治療嬰兒變蒸,在出生後三天後的每隔三天服用一次,可以預防百病,在百日之內適宜服用。

參杏膏,用於治療小兒變蒸潮熱。 以上方劑具體藥材用量及製作方法已在原文中詳細描述,此處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