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三·心臟部一 (15)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三·心臟部一 (15)

1. 寒熱

寒熱者,證如瘧狀,陰陽相勝也,先寒而後熱陽不足,先熱而後寒陰不足,寒多而熱少,陰勝陽也,熱多而寒少,陽勝陰也,寒熱相半,陰陽交攻也,寒熱隔日陰陽乍離也,陽盛發熱,陰盛發寒也。其有頭疼汗出者,有嘔吐不食者,有憎寒而飲水者,壯熱而飲湯者,有筋骨疼痛者,或瀉或秘,或內寒而外熱,或內熱而外寒,又有寒而腹中痛,熱而腹中鳴,是有食積也。治法,因於食積者,當用白餅子下之,次行補助,以錢氏白朮散

白話文:

寒熱病的證狀類似瘧疾,是陰陽相互交戰的結果。先寒後熱是陽氣不足,先熱後寒是陰氣不足。寒多熱少是陰勝陽,熱多寒少是陽勝陰。寒熱相半是陰陽互相交攻,寒熱隔日是陰陽暫時分離。陽氣盛則發熱,陰氣盛則發寒。

寒熱病患者可能出現頭痛、出汗、嘔吐、不思飲食、畏寒飲水、壯熱飲湯、筋骨疼痛、腹瀉或便祕、內寒外熱或內熱外寒等症狀。

如果寒熱病是由飲食積滯引起的,則應使用白餅子來瀉下積滯,然後再服用錢氏白朮散來輔助治療。

寒多熱少者小柴胡湯加桂。熱多寒少者白虎湯加桂。寒熱相半者並用小柴胡湯主之。〔薛〕經曰: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寒熱往來,此乃陰陽相勝也,故寒氣並於陰則發寒,陽氣並於陽則發熱,寸口脈微為陽不足,陰氣上入陽中則惡寒,尺脈弱為陰不足,陽氣下入陰中則發熱,陽不足則先寒後熱,陰不足則先熱後寒,陰陽不歸其分則寒熱交爭也。

白話文:

  • 寒症多、熱症少,則在小柴胡湯中加入肉桂。

  • 熱症多、寒症少,則在白虎湯中加入肉桂。

  • 寒熱症狀並存,則使用小柴胡湯為主方治療。

[薛氏]《時疾集驗良方》中說:陽氣虛弱,則會出現外寒症狀;陰氣虛弱,則會出現內熱症狀;陽氣旺盛,則會出現外熱症狀;陰氣旺盛,則會出現內寒症狀。寒熱症狀交替出現,這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寒氣聚集在陰中,則會引起寒症;陽氣聚集在陽中,則會引起熱症。寸口的脈搏微弱,則表明陽氣不足;陰氣上升進入陽中,則會出現惡寒;尺脈的脈搏微弱,則表明陰氣不足;陽氣下降進入陰中,則會出現發熱。陽氣不足,則會先出現寒症,後出現熱症;陰氣不足,則會先出現熱症,後出現寒症。陰陽不歸於其正常的位置,則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

又上盛則發熱,下盛則發寒,陽勝則乍熱,陰勝則乍寒,陰陽相勝,虛實不調,故邪氣更作而寒熱往來,或乍寒乍熱也。少陽膽者,肝之府,界乎太陽陽明之間,半表半裡之分,陰陽之氣,易於相乘,故寒熱多主肝膽經證,以小柴胡湯加減調之。若只見寒熱,起居如常,久而不愈,及大病後元氣未復,悉屬陰虛生熱,陽虛生寒,宜用八珍湯補之,甚者,十全大補湯。有食積為病,亦令寒熱,用保和丸消之。

白話文:

如果上盛則發熱,下盛則發寒,陽氣勝則突然感到熱,陰氣勝則突然感到冷,陰陽相互對抗,虛實不調,所以邪氣再起,寒熱交替,有時突然冷、有時突然熱。少陽膽是肝臟的府,位於太陽和陽明之間,半表半裡,陰陽之氣容易相互影響,所以寒熱症狀多與肝膽經有關,用小柴胡湯加減藥物調理。如果只見寒熱,起居生活一切正常,長時間不癒,或者大病後元氣還沒有恢復,都是屬於陰虛生熱,陽虛生寒,應該用八珍湯補益,嚴重的話,可以用十全大補湯。有飲食積滯引起的疾病,也會導致寒熱交替,可以用保和丸消除積滯。

若兼嘔吐泄瀉,用六君子湯。厥冷飲熱,人參理中丸。作渴不止,七味白朮散。食積既消,而寒熱尚作者,肝邪乘脾,所勝侮所不勝也,用異功散加柴胡、山梔。其瘧證寒熱,詳見瘧門。

白話文:

如果患者同時有嘔吐腹瀉的症狀,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如果患者畏寒喜熱,可以使用人參理中丸。如果患者口渴不止,可以使用七味白朮散。如果患者的食物積滯已經消除了,但是寒熱的症狀仍然存在,這可能是由於肝臟的邪氣侵犯脾臟,導致脾臟被肝臟所剋制,可以使用異功散加柴胡、山梔。關於瘧疾的寒熱症狀,請參閱瘧疾的部分。

白餅子(癖),白朮(渴),小柴胡湯(半表半裡熱),白虎湯(表裡俱熱),八珍湯(虛羸),十全大補湯(虛羸),保和丸(宿食),君子湯(脾),人參理中丸(吐瀉),異功散(吐瀉)

白話文:

  • 白餅子(癖):止嘔吐、腹脹的藥物。

  • 白朮散(渴):治療口渴的藥物。

  • 小柴胡湯(半表半裡熱):治療感冒初期,表證和裡證同時存在的藥物。

  • 白虎湯(表裡俱熱):治療感冒初期,表證和裡證都比較嚴重的藥物。

  • 八珍湯(虛羸):治療虛弱的藥物。

  • 十全大補湯(虛羸):治療虛弱的藥物,比八珍湯更強。

  • 保和丸(宿食):治療消化不良的藥物。

  • 六君子湯(脾):治療脾虛的藥物。

  • 人參理中丸(吐瀉):治療嘔吐、腹瀉的藥物。

  • 異功散(吐瀉):治療嘔吐、腹瀉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