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三·心臟部一 (11)
集之三·心臟部一 (11)
1. 煩熱
五心熱甚,煩躁不安,手足時欲露出,小便赤澀,謂之煩熱。八珍飲子、七寶散皆可服之,若唇深紅,飲水不止,以竹葉石膏湯、加朱甘露散治之。
一粒金丹,治小兒五臟蘊熱,胸膈煩悶,五心煩熱。
人參,犀角,玳瑁,琥珀,防風(各一錢),茯苓,寒水石(煅),甘草(各二錢),龍腦,硃砂(水飛。各半錢)
上為細末,入麝半錢,用陳米糊丸,芡實大,金箔二十五片為衣。麥門冬去心煎湯、下。
絳雪丹,治小兒煩熱。
芒硝(一兩),硃砂(一兩)
上為末,飯丸,芡實大。三歲一丸,沙糖水化下。
地黃煎丸,治小兒風壅,上膈熱煩,鼻衄口瘡,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或血熱五心常熱,多渴飲水。
生地黃,熟地黃(各一兩),薄荷葉(一兩一錢),甘草(微炙),山梔仁,玄參(各七錢半),片腦(半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湯磨化,乳後服。
竹葉石膏湯,治小兒虛羸少氣,氣逆欲吐,四體煩熱。
石膏(三兩),半夏(洗),人參(各七錢半),麥門冬(去心,一兩),甘草(炙,七錢半),淡竹葉(半把),
上銼碎。每服二錢,用水六分,粳米三四十粒,生薑二片,煎至三分,去滓,不拘時服。
加朱甘露散(見驚熱)
白話文:
煩熱
手心、腳心和胸口感到非常發熱,讓人煩躁不安,手腳常常想露在外面,小便呈現紅色且排尿時感到澀痛,這就稱為煩熱。可以使用八珍飲子、七寶散等藥方來治療。如果嘴唇呈現深紅色,而且一直想喝水,就用竹葉石膏湯,再搭配朱甘露散來治療。
一粒金丹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小孩因為五臟積熱而導致的胸悶、煩躁、手心腳心發熱等症狀。
藥方組成:人參、犀角、玳瑁、琥珀、防風各一錢,茯苓、煅過的寒水石、甘草各二錢,龍腦、水飛過的硃砂各半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加入麝香半錢,用陳米糊做成丸子,大小如芡實,用二十五片金箔包在外面。用去心的麥門冬煎煮的湯送服。
絳雪丹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小孩的煩熱。
藥方組成:芒硝一兩、硃砂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末,用米飯做成丸子,大小如芡實。三歲的小孩每次服用一丸,用沙糖水化開後服用。
地黃煎丸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小孩因為風邪壅塞,導致胸膈發熱煩躁、流鼻血、口瘡、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或是因為血熱導致的手心腳心常發熱、口渴想喝水等症狀。
藥方組成:生地黃、熟地黃各一兩,薄荷葉一兩一錢,微烤過的甘草、山梔仁、玄參各七錢半,片腦半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如芡實。每次服用一丸,用白開水磨開後服用,在餵奶後服用。
竹葉石膏湯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小孩身體虛弱、氣不足、氣逆想吐、全身發熱煩躁等症狀。
藥方組成:石膏三兩,洗過的半夏、人參各七錢半,去心的麥門冬一兩,炙過的甘草七錢半,淡竹葉半把。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二錢,用水六分,加入粳米三四十粒,生薑兩片,煎煮至剩三分時,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服用。
加朱甘露散(詳見驚熱篇)
2. 潮熱
熱有作止、每日應時而發,謂之潮熱,如潮信之不失其期也。錢氏云:假如潮熱,是一臟實一臟虛而內發虛熱也,法當補母而瀉本臟則愈。且如日中發潮熱者,是心虛也,肝為心之母,則宜先補肝,肝實而後瀉心,心得母氣則內平,以潮熱愈也。醫見潮熱,妄謂其實,乃以大黃、朴硝、輩諸冷藥利之,利既多矣,不能禁約,而津液內竭,縱取一時之瘥,鮮有不成疳病而身瘦也。
〔薛〕潮熱有風寒、疳積、食癖、之分,陰陽、虛實、五臟、之異,如汗出身熱,呵欠面赤者,風熱也。傷寒時疫,陰陽相勝,外感熱也。肌瘦口乾,骨蒸盜汗,疳熱也。大小便秘澀,汗下不解,積熱也。腹背先熱,夜發旦止,食熱也。涎嗽飲水,乳食不消,癖熱也。又有煩熱者,氣粗喘促,心躁不安,頰赤口瘡,兼發癇證。
瘡疹熱者,耳鼻尖冷。血熱者,巳午間發,至夜則涼。虛熱者,困倦少力,發於病後。陽邪干心,則來去不定。陰陽相勝,則寒熱如瘧。前證在小兒,有因乳母或妊娠七情厚味遺熱,或飲食停積,衣衾過暖,及頻浴熱湯而為患,若寅卯辰時熱而力盛飲水者,肝經實熱也,用柴胡清肝散。熱而力怯飲湯者,肝經虛熱也,用六味地黃丸。
巳午時熱,心經也,實,用導赤散;虛,用秘旨安神丸。申酉戌時熱,肺經也,實,用瀉白散;虛,用秘旨保脾湯。亥子丑時熱,腎經也,用地黃丸。大凡壯熱飲水,大便秘結,屬實熱,用二黃犀角散下之。熱渴飲湯,大便如常,屬血虛,用四物湯補之。若下後陰虛,陽無所附而仍熱,用四物參耆。
汗後陽虛,陰無所生而仍熱,用四君芎歸。若汗下後煩渴面赤,血虛發躁也,當歸補血湯;若見驚搐等證,肝血虛而內生風也,用四物、天麻、釣藤鉤。頰赤口乾,小便赤澀,大便焦黃,表裡俱實熱也,用清涼飲子。如大便已利或熱未止,表邪未解也,惺惺散,未應,加麻黃微汗之;既汗而仍熱,此表裡俱虛,氣不歸源,陽浮於外而虛熱也,六神散加粳米。陽氣下陷於陰中而發熱者,用補中益氣湯。
若乳下嬰兒,當兼治其母。曾氏,先用百解散發表,次以當歸散及三解散治之,脈實者以大柴胡湯下之,虛浮數者百解散微汗之,若發熱而嘔者小柴胡湯和解之。
〔錢〕,地骨皮散,治虛熱潮作,亦治傷寒壯熱及餘熱。
知母,甘草(炙),半夏(洗七次),銀柴胡(去蘆),人參,地骨皮,赤茯苓(各等分)
如有驚熱,加蟬蛻、天麻、黃芩。若加秦艽,名秦艽飲子。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生薑三片,水煎,食後,溫服。量大小加減。(海藏云:地骨皮散、即小柴胡湯加減法,自汗者、地骨皮散,無汗者柴胡湯、三黃湯,仲景所用,錢氏改諸丸散,加減並出古法。)
生犀散(見心部)
〔田〕犀角散,治小兒骨蒸肌瘦,頰赤口乾,晚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躁,四肢困倦,飲食雖多,不生肌肉。
犀角末,地骨皮,麥門冬,枳殼(麩炒),大黃(蒸),柴胡,茯苓,赤芍藥,黃耆,桑白皮,人參,鱉甲(醋塗炙。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二錢,入青蒿少許,水煎。量兒大小加減。一鍾煎八分,食後,溫服。
〔丹〕小兒潮熱盜汗。胡黃連、柴胡等為細末,煉蜜、丸芡實大。每二丸,酒化開,入少水,煎小沸、服。
〔錢〕,秦艽散,治潮熱,減食,蒸瘦。
秦艽(去頭,切焙),甘草(炙。各一兩),薄荷葉(切、焙,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鍾,煎八分,食後,溫服。
〔潔〕潮熱有時,胸滿短氣者,桃枝丸。(見積熱。)
人參芎歸散,治小兒虛勞,內熱潮熱,或遍身瘡。
北參,當歸,遠志(浸,取肉薑製,焙),北前胡,柴胡,地骨皮,防風,北桔梗,枳殼(制),半夏曲(各一錢半),川芎,赤芍藥,茯苓,麥門冬(去心。各二錢),甘草(三錢,焙)
上銼細。每服二錢,水小盞,姜三片,紫蘇葉三四葉。發瘡者、兼服豬肚黃連丸,方見疳門,別作小丸,不惟治瘡治渴,其發熱而脹者,可與服二十丸。
十味人參散,治潮熱身體倦怠。
柴胡,甘草,人參,茯苓,半夏,白朮,黃芩,當歸,芍藥,葛根,
上㕮咀。水一鍾,姜三片,煎服。
薛方
柴胡清肝散(見肝熱),六味地黃丸(見腎),導赤散(見心部),秘旨安神丸(見心部),瀉白散(見肺部),秘旨保脾湯(見脾部),二黃犀角散(見溫壯),四物湯(見失血),當歸補血湯(見虛熱),六神散(見夜啼)
〔曾氏方〕
百解散,主和解百病。虛慢陰證不宜。
乾葛(二兩半),升麻,赤芍藥(各二兩),黃芩(一兩),麻黃(制,七錢半),薄桂(去粗皮,二錢半),甘草(一兩半)
上碎。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蔥一根,煎七分,無時溫服。有風熱盛,加薄荷同煎。
當歸散,順調氣血,和解表裡,爽利心腹,疏理百病,及治溫熱停積自痢,煩躁不寧。
當歸(去蘆,酒洗),赤芍藥(各二兩),甘草(半生半炙,一兩),大黃(半生半泡,一兩二錢),川芎,麻黃(制。各半兩),
上碎。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煎七分,無時溫服。
三解散(一名寧心湯),主上焦蘊熱,傷風面紅,目赤狂躁,氣急渴水,驚啼煩悶,丹毒口瘡,痰嗽搐掣。
人參,防風(各去蘆),天麻,茯神(去皮木根),鬱金(如無,山梔仁代),白附子,大黃(各二錢半),赤芍藥,黃芩,殭蠶(各五錢),全蠍(十五尾,去尖毒),枳殼(二錢,如前制),粉草(六錢)
上碎,焙,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用溫薄荷湯,無時調下。或燈心湯。
大柴胡湯,解利風熱痰嗽,腹脹,及里證未解。
柴胡(去蘆四兩),黃芩,芍藥(各一兩半),大黃,半夏(如前制。各七錢半),枳實(如前制,七錢),甘草(一兩小方故加用)
上碎。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煎七分,無時溫服。
小柴胡湯(半表半裡熱)
白話文:
標題:[潮熱]
內容:熱症有其發生與停止的規律,每天固定時間發作,這稱為潮熱,就像潮汐一樣準時。錢氏認為,潮熱的出現,通常是由於某一臟腑實火過旺,另一臟腑虛弱,導致體內虛熱的產生。治療原則應是先補充虛弱的臟腑,再清理實火的臟腑,這樣病情就能好轉。例如,在中午時分出現潮熱,通常是心臟虛弱的表現,而肝臟是心臟的母親臟腑,所以應先補肝,肝臟強壯後再清除心臟的實火,心臟得到肝臟的支援,體內的平衡就會恢復,潮熱也會消失。
醫生看到潮熱,常常誤以為是實火過旺,就使用大黃、芒硝等冷性藥物進行通腸排便,但這種方法過度使用會造成津液枯竭,雖然可能暫時緩解症狀,但很少有人不會因此而患上消瘦疾病。
潮熱有風寒、疳積、食癖等不同原因,以及陰陽、虛實、五臟的不同情況。如出汗後身體發熱,打哈欠臉色泛紅,這是風熱。感冒、瘟疫,陰陽失衡,是外感熱。身體消瘦、口乾、骨蒸、盜汗,這是疳熱。大小便閉塞不通,出汗排便也不能解決,這是積熱。腹部和背部先發熱,夜晚發作白天停止,這是食熱。流口水、喝水、乳食不消化,這是癖熱。還有一種煩熱,呼吸粗重、喘息急促、心情煩躁不安,臉頰紅潤、口腔潰瘍,可能伴有癲癇。
對於兒童的潮熱,可能是因為母親哺乳期間情緒波動、飲食過度,或是飲食積滯、衣物過多、頻繁沐浴熱水等原因造成。如果在早晨到上午熱而有力,喝水,這是肝經實熱,可用柴胡清肝散。熱而無力,喝湯,這是肝經虛熱,可用六味地黃丸。
在中午到下午熱,這是心經,實熱用導赤散;虛熱用祕旨安神丸。在傍晚到晚上熱,這是肺經,實熱用瀉白散;虛熱用祕旨保脾湯。在深夜到凌晨熱,這是腎經,用六味地黃丸。
如果熱症非常嚴重,喝水,大便乾結,這是實熱,可用二黃犀角散下泄。熱渴喝湯,大便正常,這是血虛,可用四物湯補血。如果下泄後陰虛,陽氣沒有依附處仍然熱,可用四物參耆。出汗後陽虛,陰氣無法再生仍然熱,可用四君子芎歸。如果出汗後煩渴、臉色紅潤,這是血虛發躁,當歸補血湯;如果出現驚嚇、抽搐等症狀,這是肝血虛而內生風,可用四物、天麻、釣藤鉤。臉頰紅潤、口乾、小便紅澀、大便焦黃,這是表裡俱實熱,可用清涼飲子。如果大便已經通暢或者熱未停止,這是表邪未解,可用惺惺散,如果效果不佳,可加麻黃微微出汗;已經出汗但仍熱,這是表裡俱虛,氣血不歸源,陽氣浮於外而虛熱,可用六神散加粳米。陽氣下陷於陰中而發熱,可用補中益氣湯。
對於哺乳期的嬰兒,應同時治療母親。曾氏先用百解散發表,然後用當歸散及三解散治療,脈象實者用大柴胡湯下泄,虛浮數者用百解散微微出汗,如果發熱並且嘔吐,用小柴胡湯和解。
錢氏的地骨皮散,治療虛熱潮作,也能治療傷寒壯熱及餘熱。
生犀散(見心部)
田氏的犀角散,治療兒童骨蒸消瘦、臉頰紅潤、口乾、夜晚潮熱、夜晚盜汗、五心煩躁、四肢疲倦、飲食雖多但不長肌肉。
丹氏的小兒潮熱盜汗,胡黃連、柴胡等量磨成細末,用煉蜜做成芡實大的丸子。每次兩丸,用酒化開,加入少量水,煎小沸後服用。
錢氏的秦艽散,治療潮熱、食慾下降、消瘦。
潔氏的潮熱有時,胸滿短氣者,桃枝丸。
人參芎歸散,治療兒童虛勞、內熱潮熱,或全身長瘡。
柴胡清肝散(見肝熱)、六味地黃丸(見腎)、導赤散(見心部)、祕旨安神丸(見心部)、瀉白散(見肺部)、祕旨保脾湯(見脾部)、二黃犀角散(見溫壯)、四物湯(見失血)、當歸補血湯(見虛熱)、六神散(見夜啼)。
曾氏方
百解散,主治和解百病。虛慢陰證不適用。
當歸散,順調氣血,和解表裡,爽利心腹,疏理百病,及治療溫熱停積自痢,煩躁不寧。
三解散(又名寧心湯),主治上焦蘊熱,傷風面紅,目赤狂躁,氣急渴水,驚啼煩悶,丹毒口瘡,痰嗽搐掣。
大柴胡湯,解利風熱痰嗽,腹脹,以及裏證未解。
小柴胡湯(半表半裡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