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三·心臟部一 (7)
集之三·心臟部一 (7)
1. 表裡俱熱
七寶散,治小兒溫壯伏熱,傷寒煩躁,面赤氣喘,夜熱曉涼。此藥涼心臟,消風熱。
川大黃(蒸),赤芍藥,甘草(炙),川當歸(各二錢半),麻黃,白朮,荊芥穗(各二錢)
上為末。一歲一錢,水半盞,蔥白一寸,薄荷一葉,煎至三分,不拘時溫服。
雙解飲子(即通聖散合六一散,方見傷寒太陽病發熱條。)
白虎湯,治傷寒或吐或下後七八日邪毒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數升者,宜服之。又治夏月中暑,汗出惡風寒,身熱而渴。
知母(三兩),甘草(一兩,炙),石膏(八兩,另研),糯米(三合)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至米熟為度。
白話文:
**七寶散:**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小兒體內蘊藏的溫熱,導致的傷寒煩躁、臉色發紅、呼吸急促、夜晚發熱早晨涼爽等症狀。這個藥可以清涼心臟,消除風熱。
藥材包含:蒸過的大黃、赤芍藥、炙甘草、當歸(各二錢半),麻黃、白朮、荊芥穗(各二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一歲的小孩服用一錢,用水半小杯,加入蔥白一寸、薄荷葉一片,煎煮至剩下三分,不拘時間溫服。
雙解飲子:(就是通聖散和六一散的合方,藥方在傷寒太陽病發熱的條目裡。)
**白虎湯:**這個藥方是治療傷寒或在嘔吐、腹瀉之後七八天,邪毒沒有解除,熱邪結聚在體內,導致表裡都發熱,時時怕風,口渴嚴重,舌頭乾燥而煩躁,想喝很多水的人適合服用。這個藥方也可以治療夏天中暑,汗出後怕風寒,身體發熱且口渴的狀況。
藥材包含:知母(三兩),炙甘草(一兩),石膏(八兩,另外磨成粉),糯米(三合)。
每次服用二三錢,用水煎煮,直到米熟透即可服用。
2. 半表半裡熱
小柴胡湯,治傷寒溫熱,身熱惡風,頭痛項強,四肢煩疼,往來寒熱,脅痛耳聾,嘔噦痰實,中暑、瘧疾,並服之。(方見傷寒少陽病。)
愚按:前方,若肝膽經風熱,肝火瘰癧,寒熱往來,日晡發熱潮熱不欲飲食。
或怒火口苦,耳聾咳嗽。或脅痛胠滿,小便不利。或泄瀉吐酸苦水。或肢體搐動,唇目抽掣。及乳母有前證,致兒為患者,並宜服之。
白話文:
小柴胡湯,是用來治療傷寒或溫熱病,出現身體發熱又怕風、頭痛脖子僵硬、四肢煩躁疼痛、忽冷忽熱、胸脅疼痛、耳鳴、噁心想吐且有痰、中暑、瘧疾等症狀的。這些病症都可以服用小柴胡湯。(藥方在《傷寒論》少陽病篇裡有記載。)
我認為,小柴胡湯如果遇到肝膽經有風熱、肝火旺盛導致淋巴結腫大、忽冷忽熱、下午發燒或潮熱且不想吃飯的情況,
或是因為生氣發怒而口苦、耳鳴咳嗽,或是胸脅疼痛脹滿、小便不順暢,或是腹瀉拉出酸苦水,或是身體抽搐、嘴唇和眼皮跳動,以及哺乳的母親有以上症狀,導致嬰兒也出現這些症狀時,都應該服用小柴胡湯。
3. 餘熱
餘熱者,謂寒邪未盡傳經之遺熱也。仁齋曰:傷寒汗下後而熱又來,乃表裡俱虛,氣不歸元,陽浮於外,不可再用涼藥,蓋熱去則寒起,古人戒之,法當和胃氣,使陽氣收斂歸內,其熱自止,宜以參苓白朮散主之。〔曾〕有小兒熱證用表裡藥後,其熱俱退,既退,復熱者何也。
療病至此,難以概舉,或再解表攻裡,或施涼劑,熱見愈甚,以陰陽辨之,何者為是,推其原乃表裡俱虛而陽浮於外,陰伏於內,所以又發熱,宜用溫平之藥和其里,則體熱自除,投錢氏白朮散去木香,加扁豆,水煎,及黃耆六一湯、安神散,自然平復。若日久汗多煩渴,食減,脈微緩,喜飲熱,可服真武湯,雖附子性溫,取其收斂陽氣,內有芍藥性寒,一寒一溫,停分得宜,用之無不驗矣。〔薛〕汗後血虛而熱益甚者,六神散加粳米。
汗後氣虛而惡寒發熱者,補中益氣湯。汗後陰虛,陽無所附而熱者,用四物湯加參耆。汗後陽虛,陰無所附而熱者,用四君湯加芎歸。
實脾散,治小兒餘熱不除。
川芎,茯苓,甘草,白朮
上銼散。用水煎,食遠服。
參苓白朮散,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多困少氣,中滿痞,噫嘔吐逆,此藥不寒不熱,性味和平,常服,調脾悅色,順正去邪。
人參(去蘆),白茯苓(去皮),粉草,白朮,白扁豆(如前制),山藥(去黑皮),縮砂仁,薏苡仁,桔梗(銼、炒。各一兩),蓮子肉(去心)
上,銼、焙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用棗湯、空心調服,或溫米湯亦可。
安神散,治吐瀉諸病後心虛煩悶,觸物易驚,氣鬱生涎,涎與氣搏,睡不得寧,預防變生他證。
人參,白茯苓,半夏(制),甘草(炙),陳皮(去白),枳實(制。各五錢)
上銼。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棗一枚,竹茹小團,煎七分,無時溫服。
有微熱渴,入麥門冬去心同煎。
《簡易》凝神散,治小兒經汗下熱去復作,收斂胃氣,清涼肌表,神效。
人參,白朮,白茯苓,山藥(炒。各一兩),扁豆,粳米,知母,生地黃,甘草(各半兩),淡竹葉,地骨皮,麥門冬(各一分)
細末。每二錢,水小盞,姜二片,棗一枚煎,無時。
錢氏白朮散(見渴),黃耆六一湯(見自汗),真武湯(見自汗),六神散(見夜啼)
白話文:
所謂的「餘熱」,指的是寒邪沒有完全消除,殘留在體內,導致病邪從經絡傳遞時遺留下來的熱象。醫生仁齋說:傷寒病在發汗或使用瀉藥後,如果又出現發熱,那是因為身體表裡都虛弱,正氣無法歸回根本,陽氣虛浮在外。這時不能再用寒涼的藥物,因為熱退去後寒氣就會出現,古人早就告誡過這一點。應該用調和脾胃的方法,使陽氣收斂並回到體內,熱自然就會消失。這種情況適合用參苓白朮散來治療。
曾經有小兒發熱,用了解表和攻裡的藥物後,熱都退了,但退了又再發熱,這是為什麼呢?治療疾病到了這個階段,情況很複雜,難以一概而論。有時再用解表或攻裡的藥物,或使用寒涼藥劑,熱反而會更嚴重。從陰陽的角度來判斷,應該如何處理呢?推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表裡都虛弱,陽氣虛浮在外,陰氣潛藏在內,所以才會又發熱。應該用溫和且平和的藥物來調和體內,體熱自然就會消除。可以服用錢氏白朮散,去掉木香,加入扁豆,用水煎服;或服用黃耆六一湯、安神散,自然可以恢復健康。如果持續很久,出現多汗、口渴、食慾下降、脈象微弱而緩慢、喜歡喝熱飲等症狀,可以服用真武湯。雖然附子的藥性溫熱,但可以收斂陽氣,內含的芍藥藥性寒涼,一寒一溫,搭配得當,使用後都能有效。
醫生薛說:發汗後,如果因血虛而導致發熱加劇,可以使用六神散再加入粳米。
發汗後,如果因氣虛而出現怕冷發熱,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發汗後,如果因陰虛導致陽氣無法依附而發熱,可以使用四物湯再加入人參和黃耆。發汗後,如果因陽虛導致陰氣無法依附而發熱,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再加入川芎和當歸。
實脾散可以用來治療小兒餘熱不退的情況。
實脾散 的藥材組成:川芎、茯苓、甘草、白朮。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用水煎服,在飯後服用。
參苓白朮散 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容易困倦、氣短,腹部脹滿、痞塞,打嗝、噁心、嘔吐等症狀。此藥不寒不熱,性味平和,經常服用可以調理脾胃、使面色紅潤,增強體質、去除邪氣。藥材組成:人參(去除蘆頭)、白茯苓(去除外皮)、粉甘草、白朮、白扁豆(如前處理)、山藥(去除黑皮)、縮砂仁、薏苡仁、桔梗(切碎後炒,各一兩)、蓮子肉(去除蓮心)。將以上藥材切碎、烘乾後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到一錢,用棗湯或空腹時用溫米湯調服。
安神散 主要用於治療嘔吐、腹瀉等疾病後,因心虛而感到煩悶、容易受驚、情緒鬱悶產生痰涎。痰涎與氣結合,導致無法安睡,防止病情惡化。藥材組成:人參、白茯苓、半夏(製)、甘草(炙)、陳皮(去除內層白膜)、枳實(製,各五錢)。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碗,加入生薑兩片、紅棗一枚、竹茹少許,煎至七分,不拘時間溫服。如果出現輕微發熱口渴,加入麥門冬(去除內心)一起煎煮。
《簡易》凝神散,用於治療小兒發汗或使用瀉藥後,熱退了又復發的情況。可以收斂胃氣,清涼肌表,效果顯著。藥材組成:人參、白朮、白茯苓、山藥(炒,各一兩)、扁豆、粳米、知母、生地黃、甘草(各半兩)、淡竹葉、地骨皮、麥門冬(各一分)。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少量,加入生薑兩片、紅棗一枚煎煮,不拘時間服用。
錢氏白朮散用於治療口渴,黃耆六一湯用於治療自汗,真武湯用於治療自汗,六神散用於治療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