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三·心臟部一 (6)
集之三·心臟部一 (6)
1. 裡熱
四順清涼飲,治小兒血脈壅實,臟腑蓄熱,頰赤作渴,五心煩熱,睡臥不安,四肢驚掣,及因乳哺不時,寒溫失度,令兒血氣不順,腸胃不調,大小便澀,欲發驚癇,或風熱結核,頭面生瘡,目赤咽痛,瘡疹餘毒。一切壅滯挾熱,泄瀉不止,加木香、煨大黃。
白話文:
四順清涼飲,是治療小兒血脈壅實,臟腑蓄熱,臉頰發紅口渴,手掌、足心煩熱,睡臥不安,四肢抽搐,以及由於乳哺不時,寒暖失度,導致小兒血氣不順,腸胃不調,大小便不通暢,即將發作驚癇,或風熱結核,頭面生瘡,眼睛發紅、咽喉疼痛,瘡疹餘毒等。各種壅滯挾熱,泄瀉不止,再加入木香、煨大黃。
赤芍藥,當歸,甘草,大黃(各等分)
白話文:
赤芍藥、當歸、甘草、大黃(各等分)
赤芍藥: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瘀血、月經不調、痛經、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月經不調、痛經、產後血虛、便祕等疾病。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緩解疼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短乏力、咳嗽、咽喉腫痛等疾病。
大黃: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通便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痢疾、便祕等疾病。
銼碎。三歲小兒用二錢,水六分,薄荷二葉,煎八九沸,去滓,不拘時服。小便不通,加燈心木通。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碎末。三歲以下的兒童使用二錢的藥粉,加入六分的清水,再加入兩片薄荷葉,煎煮到沸騰八九次,去除渣滓,不拘泥於服用時間。如果小便不通暢,可以添加燈心木通。
大黃朴硝湯,治小兒驚熱涎風,前後不通。
川大黃(蒸),甘草(生),朴硝(各一兩)
上銼碎。每服二錢,水半盞,入蜜少許,煎至三分,不拘時服。
柴胡飲子,治傷寒五六日,發熱潮熱,大便秘,乳母多服。
白話文:
大黃朴硝湯,用於治療小兒因驚嚇引起的發燒和口吐泡沫,以及大小便不通。
使用四川大黃(蒸過)、甘草(生用)、朴硝(各一兩)。
將藥材搗碎。每次取二錢,用水半碗,加入少量蜂蜜,煎煮至剩三分之一,不論時間均可服用。
柴胡飲子,用於治療傷寒五到六天,出現發燒、潮熱,大便乾燥,特別適合哺乳期母親服用。
柴胡,人參,芍藥,當歸,黃芩,大黃,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柴胡、人參、芍藥、當歸、黃芩、大黃、甘草(炒過的甘草。各半兩)
㕮咀。隨大小加減,薑煎。
五和湯,主宣利臟腑積熱,調和榮衛。
白話文:
嚼碎。根據情況增減用量,用薑煎煮。
五和湯,主要功效是清除體內臟腑的熱毒,調和營衛。
當歸(酒洗),赤茯苓(去皮。各半兩),甘草(炙),大黃,枳殼(水浸潤,去穰,銼片,麥麩炒微黃。各七錢半)
上件㕮咀。每二錢,水一盞,煎七分,無時、溫服。
白話文:
當歸(用酒清洗),赤茯苓(去皮。各半兩),甘草(炙),大黃,枳殼(用清水浸潤,去除果穰,切成片,用麥麩炒至微黃。各七錢半)
寬熱飲,主伏熱在裡,風壅滿,氣促昏悶,或脾胃停滯日久,飲食減少,面黃脈實,發熱無時,並宜服之。
白話文:
寬熱飲,主要治療伏熱在體內,風氣鬱結充斥,導致呼吸急促、頭昏腦脹、精神不振;或因脾胃積滯日久,飲食減少,面色發黃,脈搏有力,經常發熱等症狀。都適合服用此方。
枳殼(去穰,一兩,銼片,巴豆十五粒,作二片,去殼膜心,同炒枳,殼見微黃色,去巴豆),大黃(一兩),粉草(七錢半),玄明粉(二錢半)
白話文:
枳殼(去除裡面的核,一兩,切片,巴豆十五粒,切成兩片,去除外殼和內膜,和枳殼一起炒,直到枳殼變成微黃色,取出巴豆),大黃(一兩),粉草(七錢半),玄明粉(二錢半)
上,前三味銼焙為末,臨入玄明粉,乳缽內同前藥末杵勻。無時,調服半錢至一錢,兒小者抄一字,並用薑蜜湯或薄荷湯。
白話文:
上方藥,前三種藥材磨成碎末,將要服用前加入玄明粉,在乳缽內將所有藥材研磨均勻,藥用完後纔可服用,一次服用 0.5-1 錢的藥量,兒童則減半,並用水加薑、蜂蜜或薄荷葉煮成藥湯服用。
三黃丸,治三焦積熱,眼目赤腫,頭項腫痛,口舌生瘡,心膈煩躁,不美飲食,大小便秘澀,五臟實熱,或下鮮血,瘡癤熱證。
白話文:
三黃丸,用於治療三焦積聚熱結,眼部和眼睛發紅腫脹,頭和脖子腫脹疼痛,嘴巴和舌頭起瘡,胸口和胃部煩躁,進食不香,大便和小便乾結不暢,五臟實熱,或者排出鮮血,治療瘡癤發熱的證狀。
黃連,黃芩,大黃(煨。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滾湯下。量大小加減服。
白話文:
黃連、黃芩、大黃(炒過。各用相同的份量)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調和,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粒,用開水吞服。根據個人體質調整服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