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一·初生門 (6)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一·初生門 (6)

1. 乳哺

湯氏曰:小兒乳哺,須要得法,乳者、你也,哺者、食也,乳後不得便與食,哺後不得便與乳,小兒脾胃怯弱,乳食相併,難以克化,周歲以上,必成乳癖食癖,於腹中作疼作熱,疳病從此起也。

丹溪曰:血氣俱盛,食物易消,故食無時,然腸胃尚脆而窄,若稠黏乾硬,酸鹹甜辣,一切魚肉,水果,濕面,燒炙煨炒,俱是發熱難化之物,皆宜禁絕,只與熟菜白粥,非惟無病,且不縱口,可以養德,此外,生慄味鹹,乾柿性涼,可為長陰之助,然慄太補,柿太澀,俱為難化,亦宜少與,婦人無知,惟務姑息,畏其啼哭,無所不與,積成痼疾,雖悔何及,所以富貴驕養,有子多病,迨至成人,筋骨柔弱,有食則不能忌口以自養,居喪則不能食素以盡禮,小節不謹,大義亦虧,可不慎歟。

至於乳母,尤宜謹節,飲食下咽,乳汁便通,情欲中動,乳脈便應,病氣到乳,汁必凝滯,兒得此乳,疾病立至,不吐則瀉,不瘡則熱,或為口糜,或為驚搐,或為夜啼,或為腹痛,病之初來,其溺必少,便須詢問,隨證治母,母安亦安,可消息於未形也。

白話文:

湯氏說:餵養嬰幼兒,必須要講究方法。所謂「乳」,就是喝奶的意思;所謂「哺」,就是吃食物的意思。喝完奶後不應該馬上餵食,吃完食物後也不應該馬上餵奶。因為嬰幼兒的脾胃虛弱,如果奶和食物混在一起餵,很難消化。一歲以上的孩子,一定會形成乳積或食積的毛病,在肚子裡產生疼痛或發熱,疳病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丹溪說:嬰兒血氣旺盛的時候,食物容易消化,所以吃東西可以不用固定時間。然而,嬰兒的腸胃仍然脆弱而狹窄,如果餵食稠黏、乾硬、酸鹹甜辣、各種魚肉、水果、濕麵、燒烤煎炒的食物,這些都是容易導致發熱且難以消化的東西,都應該禁止。只應該給予煮熟的蔬菜和白粥,這樣不僅不會生病,而且也不會放縱口腹之慾,可以培養良好的德行。此外,生栗子味道鹹,乾柿子性涼,可以幫助滋養陰氣,然而栗子太過滋補,柿子太過澀,都難以消化,也應該少量給予。有些婦女不明事理,只顧著姑息,害怕嬰兒哭鬧,什麼都餵給他,結果積累成頑固的疾病,即使後悔也來不及了。所以富貴人家驕縱養育孩子,孩子往往多病。等到長大成人,筋骨柔弱,有食物時不能忌口來保養身體,遇到喪事也不能吃素來盡孝道。小細節不謹慎,大義也會虧損,難道不應該小心謹慎嗎?

至於哺乳的母親,更應該謹慎節制。飲食下肚,乳汁就會暢通;情慾波動,乳脈就會產生反應;病氣傳到乳汁中,乳汁必定會凝滯。嬰兒喝到這樣的乳汁,疾病馬上就會發生,不是嘔吐就是腹瀉,不是長瘡就是發熱,或者會口瘡、抽搐、夜啼、腹痛。疾病剛發生的時候,小便一定會減少,這時就必須詢問狀況,根據母親的病症來治療母親,母親平安孩子也平安,這就是要在疾病還沒形成之前就加以注意。

2. 乳兒法

凡乳母血氣,為乳汁也,五情善惡,悉血氣所生,宜戒喜怒,一切禁忌,不用狐臭、癭瘻、氣嗽病者,及身體疥癬,頭瘡發少,緊唇耳聾,音啞齆鼻,癇病等,方可乳兒。夏中盛熱時,乳母浴後,或兒啼,不可與你,能使兒成胃毒,秋成赤白痢,浴後可令定息,良久,熱燥乳之,故無患也。聶氏曰:盛啼,不可食乳,恐氣逆不順,聚而為逆,亦能成驚風也。

《千金》論曰:凡乳兒不可過飽,飽則溢而成嘔吐,若乳來多猛,取出、挼後再乳,切須乳時,合先令捏去宿熱乳,然後乳之,如乳母欲臥寐,當以臂枕之,令乳與兒頭平,母欲睡著時,即奪其乳,恐其不知飽足,亦成嘔吐,父母交合之間,兒臥於側,或驚起,不可乳兒,蓋氣亂未定,必能殺兒也。巢氏云:小兒啼未定,氣息不調,母不可以乳飲,蓋恐乳不得下,停滯胸膈,則為嘔吐也。

《顱囟經》曰:夏不去熱乳,令兒嘔吐,冬不去寒乳,令兒泄瀉復痢,尤不可不謹。夜間乳兒,母起身坐,抱兒喂之。每清早欲飲乳,皆須捏去宿乳。乳汁勿投於地,蟲蟻食之,令乳無汁,可沃東壁上佳。

白話文:

奶媽的血氣就是乳汁的來源,而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都由血氣產生。所以,奶媽應該避免大喜大怒,以及所有禁忌的事物。不應該找有狐臭、癭瘤、氣喘咳嗽、身上有疥癬、頭瘡且頭髮稀少、嘴唇緊閉、耳聾、聲音沙啞、鼻塞、癲癇等疾病的人來當奶媽,這樣才能哺育嬰兒。

夏天最熱的時候,奶媽洗完澡後,如果嬰兒哭鬧,不能馬上餵奶,這樣會讓嬰兒產生胃熱的毒素,秋天容易拉肚子,出現紅痢或白痢。洗完澡後,應該讓身體平靜休息一段時間,等身體熱氣散去後再餵奶,這樣才不會有問題。聶氏說:嬰兒大哭時,不能餵奶,怕氣血逆亂不順,積聚成逆氣,也可能導致驚風。

《千金方》中說:餵嬰兒不能過飽,過飽會導致溢奶和嘔吐。如果乳汁分泌過多且流速過快,應該先擠掉一些,揉捏乳房後再餵。餵奶時,一定要先擠掉奶房中積存的熱乳,然後再餵。如果奶媽想睡覺,應該用手臂枕著嬰兒,讓乳頭和嬰兒的頭部保持水平。在奶媽快要睡著時,就應該把乳頭拿開,以免嬰兒吃過量而嘔吐。父母行房時,嬰兒如果睡在旁邊被驚醒,不能餵奶,因為這時父母氣血紊亂未定,可能會傷害嬰兒。巢氏說:嬰兒哭鬧不止時,氣息不調,母親不應該餵奶,因為這樣會讓乳汁無法順利流下,停滯在胸膈,導致嬰兒嘔吐。

《顱囟經》說:夏天如果不擠掉奶房中積存的熱乳,會讓嬰兒嘔吐;冬天如果不擠掉奶房中積存的寒乳,會讓嬰兒腹瀉或拉痢疾。這點一定要謹慎。晚上餵奶時,母親應該起身坐著,抱著嬰兒餵奶。每天早上要餵奶時,都必須先擠掉積存的乳汁。乳汁不要隨意倒在地上,因為蟲蟻吃了會使乳汁減少。倒在東邊牆壁上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