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三·心臟部一 (2)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三·心臟部一 (2)

1. 辨證

〔錢〕風溫熱,壯熱,相似。潮熱,時間發熱,過時即止,來日依時又熱,此欲發驚候也。壯熱者,一向熱而不已,甚則發驚癇也。風溫者,身不熱,而口中氣熱又有風溫證者,但溫而不熱。傷寒熱,口熱呵欠頓悶項急。(曾云:傷寒熱,十指稍冷,鼻流清涕,發熱無汗,面慘凌振,右腮有紫紋。

白話文:

〔錢〕風溫熱、壯熱和相似,症狀相似。潮熱,是在一定時間感到發熱,過後就停止,等到第二天又會在同樣時間感到發熱,這是要發驚風的徵兆。壯熱則是持續發熱不退,嚴重者會發驚癇。風溫則身體不發熱,但口中氣息熱又有風溫的症狀,只溫而不熱。傷寒發熱,口中發熱、哈欠、頓時胸悶、後頸僵硬。(曾氏說:傷寒發熱,十指稍冷,鼻流清涕,發熱無汗,臉色慘白,右臉頰有紫紋。

)痘瘡熱,噴嚏,悸動,耳尖冷。(曾云:麻豆熱、面赤足冷,身發壯熱,呵欠、頓悶、咳嗽、腰疼,時或作驚,腹痛目痢、及中指獨冷者,是也。)變蒸熱,唇上白泡珠起,耳冷。(曾云:變蒸熱、溫溫微熱、氣粗驚少,哯乳瀉黃,上唇尖有小泡、如水珠子,即變蒸也,不須用藥攻治。)疳熱,面黃,吃炭土,羸瘦,鼻下赤爛。

白話文:

  1. 麻疹發熱,噴嚏,心悸,耳尖發冷。(曾雲:麻疹發熱、面紅足冷、身發高熱、呵欠、頓悶、咳嗽、腰疼,有時出現驚厥、腹痛、眼睛發紅,以及中指獨冷,這些都是麻疹症狀。)

  2. 變蒸發熱,嘴脣上出現白色泡狀水珠,耳冷。(曾雲:變蒸發熱、溫溫微熱、氣粗、驚厥少、吮乳腹瀉黃色大便,上嘴脣尖有小水泡、像水珠子一樣,就是變蒸熱,不需要用藥攻治。)

  3. 疳積發熱,面黃,吃炭土,身體瘦弱,鼻下紅爛。

驚風熱,發搐悸癇,脈數煩躁,顛呌恍忽。(曾云:驚風熱、遍身發熱,面光自汗,心悸不寧,脈數煩躁,治法與急驚證同,所用藥餌,必先解表。)〔楊〕小兒之病,惟熱居多,夫熱有潮熱,驚熱,夜熱,餘熱,食熱,疳熱,壯熱,煩熱,積熱,風熱,虛熱,客熱,癖熱,寒熱,血熱,瘡疹熱,十六者大同而小異。

白話文:

驚風熱,出現抽搐、驚悸、癲癇,脈搏數而煩躁,頭暈目眩,精神恍惚。

(曾雲:驚風熱,全身發熱,面紅自汗,心悸不安,脈搏數而煩躁,治療方法與急驚證相同,所用藥物,必須先解表。)

〔楊〕小兒的疾病,大多以熱證為主,熱證有潮熱、驚熱、夜熱、餘熱、食熱、疳熱、壯熱、煩熱、積熱、風熱、虛熱、客熱、癖熱、寒熱、血熱、瘡疹熱,這十六種大體相同而具體表現稍有不同。

熱之始發,必有所因也,其潮熱發歇有時,驚熱顛叫恍忽,夜熱夕發旦止,餘熱寒邪未盡,食熱肚腹先發,疳熱骨蒸盜汗,壯熱一向不止,煩熱心躁不安,積熱頰赤口瘡,風熱汗出身熱,虛熱困倦少力,客熱來去不定,痰熱涎嗽飲水,寒熱發如瘧狀,血熱辰巳發熱,瘡疹熱耳鼻尖冷,諸證得之,各有所歸。其間或有三兩證交互者,宜隨其輕重而處治之。

白話文:

熱症的發作,一定是有原因的。熱症發作時,有的一陣一陣地發作,有的一驚一乍地發作,有的人還會昏昏沉沉、神志不清,有的人晚上發熱,早上就退燒了,有的剩餘的熱邪還沒有完全消除,有的人吃東西就肚子疼,有的人身體虛弱,盜汗不停,有的人一直高燒不退,有的人心煩意亂,坐立不安,有的人面頰發紅,嘴巴長瘡,有的人風熱感冒,汗出後身體發熱,有的人虛火上升,疲倦無力,有的人客熱來去不定,有的人痰熱咳嗽,喝水不止,有的人寒熱交替,像瘧疾一樣,有的人血熱,辰巳時發熱,有的人瘡疹發熱,耳朵和鼻尖發涼。這些熱症的證狀,各有歸屬。其中有的患者會有兩三種證狀同時出現,應該根據患者的病情輕重來診治。

〔薛〕小兒之熱,有肝心脾肺腎五臟之不同,虛實溫壯四者之不一,及表裡血氣,陰陽浮陷,與夫風濕痰食,各當詳之。心熱者,額上先赤,心煩心痛,掌中熱而噦,或壯熱飲水,巳午時益甚。肝熱者,左頰先赤,便難轉筋,尋衣捻物,多怒多驚,四肢困倦,寅卯時益甚。脾熱者,鼻上先赤,怠惰嗜臥,身熱飲水,遇夜益甚。

白話文:

薛氏說:小兒的熱體分肝、心、脾、肺、腎五臟之別,虛實、溫、壯、四種情況不同,表裡、血氣、陰陽、浮、陷,風濕、痰食,各種情況各不相同,必須仔細辨別。心熱的人,額頭先發紅,心情煩躁,心痛,手掌發熱,又打嗝,或者體溫很高,想喝水,上午9點到11點會比較嚴重。肝熱的人,左臉頰先發紅,排便困難,經常抽筋,喜歡尋找衣物,容易生氣受驚,四肢無力,早上3點到6點會比較嚴重。脾熱的人,鼻子先發紅,懶惰愛睡覺,身體發熱想喝水,到了晚上會比較嚴重。

肺熱者,在頰先赤,手掐眉目,喘咳,寒熱飲水,日西熱甚。腎熱者,頦下先赤,兩足熱甚,骨蘇蘇如蟲蝕,熱甚不能起於床,夜間益甚。仍當辨其虛實,實則面赤氣粗,口燥唇腫,作渴飲冷,大小便難,或掀衣露體,煩啼暴叫,伸體而臥,睡不露睛,手足指熱,宜用表下。

白話文:

肺熱的人,兩頰先變紅,手摸眉毛和眼睛,喘咳,喜歡喝冷水,傍晚發熱嚴重。腎熱的人,下巴先變紅,兩足發熱嚴重,骨頭痠痛如蟲蝕,發熱嚴重無法起牀,晚上情況更嚴重。仍然需要辨別虛實,實證則面紅氣粗,口乾脣腫,口渴想喝冷水,大小便困難,或掀開衣服露出身體,煩躁不安大叫,伸展身體平躺,睡覺時眼睛不閉,手腳指熱,適合用表下法。

虛則面色青白,恍忽神緩,口中虛冷,噓氣軟弱,喜熱惡寒,泄瀉多尿,或乍涼乍溫,怫鬱驚惕,上盛下泄,夜則虛汗,屈體而臥,睡而露睛,手足指冷,宜用調補。壯熱者肢體大熱,熱不已則發驚癇。溫熱者肢體微熱,熱不已則發驚搐。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以手輕捫之則熱,重按之不熱,此皮毛血脈之熱,熱在表也。

白話文:

如果虛弱,則面色青白,精神恍惚、反應遲緩,口中空虛而寒冷,呼吸微弱,喜歡溫暖而厭惡寒冷,腹瀉多尿,或者忽冷忽熱,煩躁不安、容易受驚,上部充盛而下部虛弱,夜晚盜汗,身體彎曲而臥,睡覺時眼睛睜開,手腳冰涼,應該用滋補的方法來治療。壯熱的人肢體發熱嚴重,如果熱度不退,就會發作抽搐和癲癇。溫熱的人肢體微熱,如果熱度不退,就會發作抽搐。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用手輕輕觸摸,則感到熱,用力按壓,則不熱,這是皮毛血脈的熱,熱在體表。

重按之筋骨之分則熱,輕手則不熱,此筋骨之熱,熱在裡也。不輕不重,按之而熱,此肌肉之熱,熱在表裡之間也。以虛實分屬表裡而言之,壯熱惡風寒,為元氣不充,表之虛熱也。壯熱不惡風寒,為外邪所客,表之實熱也。壯熱飲湯,為津液短少,里之虛熱也。壯熱飲水,為內火銷爍,里之實熱也。

白話文:

用力按壓筋骨的地方會感到熱,輕輕按就不會熱,說明筋骨的熱是內熱。不輕不重地按壓時感到熱,說明肌肉的熱是表裡兼有的熱。按虛實分屬表裡來分的話,感到很熱怕風寒,是元氣不足表虛引起的虛熱。感到很熱但不怕風寒,是外邪入侵表實引起的實熱。感到很熱想喝湯,是津液減少裏虛引起的虛熱。感到很熱想喝水,是內火旺盛裏實引起的實熱。

若夫內外皆熱,則喘而渴,齒乾煩冤腹滿,四肢熱,逢風寒如炙於火,能冬不能夏,是皆陽盛陰虛也。脈尺寸俱滿為重實,尺寸俱弱為重虛。脈洪大,或緩而滑,或數而鼓,此熱盛拒陰,雖形證似寒,實非寒也。熱而脈數按之不鼓,此寒盛格陽,雖形證似熱,實非熱也。發熱惡熱,大渴不止,煩躁肌熱,不欲近衣,其脈洪大,按之無力,成兼目痛鼻乾者,此血虛發躁也,當補其血。如不能食而熱,自汗者氣虛也,當補其氣。

白話文:

如果身體內外都很熱,就會喘氣和口渴,牙齒乾燥煩躁,腹部飽脹,四肢發熱,遇到風寒就像被火烤一樣,能耐住寒冷,卻不能耐住炎熱,這都是陽氣旺盛而陰氣虛弱的表現。脈搏尺寸俱滿,是陽氣實證;脈搏尺寸俱弱,是陽氣虛證。脈搏洪大,或者緩和而滑,或者數而鼓,這是熱盛抗拒陰氣,雖然形體症狀狀似寒證,但實際上不是寒證。發熱怕熱,大渴不止,煩躁肌肉發熱,不願穿衣服,脈搏洪大,按壓無力,並且伴有眼睛疼痛、鼻子乾燥的症狀,這是血虛引起的煩躁,應該補血。如果不能吃東西而發熱,自汗,這是氣虛的表現,應該補氣。

仲景論內外不足,發熱自汗之證,禁不可發汗;如飲食勞役,雖病發熱,誤發其汗,則表必虛也。身熱而汗出者,風也。發熱身疼而身重黃者,濕也。憎寒發熱,惡風自汗,脈浮胸痞者,痰也。發熱頭痛脈數者,食也。寸口脈微,為陽不足,陰氣上入陽中則惡寒,尺脈弱為陰不足,陽氣下入陰中則發熱,陰陽不歸其分,則寒熱交爭也。

白話文:

仲景論述了人體內外不足的狀況,以及出現發熱自汗症狀時,禁止使用發汗療法。如果因為飲食或勞役過度,導致發熱,而誤使用了發汗療法,會造成體表虛弱。身體發熱且汗出者,是風邪造成的。發熱身體疼痛而身體沉重發黃者,是濕邪造成的。怕冷、發熱、厭惡風寒、自汗,脈搏浮起、胸悶者,是痰邪造成的。發熱、頭痛、脈搏快速者,是飲食不當造成的。寸口脈搏微弱,是陽氣不足,陰氣上升進入陽中,所以會怕冷;尺脈虛弱是陰氣不足,陽氣下降進入陰中,所以會發熱。陰陽不歸其位,就會導致寒熱交爭。

晝則安靜,夜則發熱煩躁,是陽氣下陷入陰中也,晝則發熱煩躁,夜則安靜,是重陽無陰也,當亟瀉其陽,峻補其陰。至若身熱脈弦數,戰慄而不惡寒者,癉瘧也。發熱惡寒,脈浮數者,溫病也。若四肢發熱,口舌咽乾,是火熱乘土位,濕熱相合,故煩躁悶亂也。若身體沉重,走注疼痛,乃濕熱相搏,風熱鬱而不得伸也。

白話文:

如果白天安靜,晚上發熱煩躁,是陽氣下陷到陰中。如果白天發熱煩躁,晚上安靜,是重陽無陰。要立即瀉火,補陰。

如果身熱,脈搏緊而快,戰慄但不惡寒,這是瘧疾。發熱惡寒,脈搏浮而快,這是溫病。

如果四肢發熱,口舌咽喉乾燥,這是火熱乘土位,溼熱相合,導致煩躁悶亂。

如果身體沉重,走動時疼痛,是溼熱相搏,風熱鬱積而不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