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二·肝臟部 (34)
集之二·肝臟部 (34)
1. 通治急慢驚
〔田〕,天麻防風丸,治小兒驚風,身熱喘粗,多睡驚悸,搐掣神昏,痰涎不利等證。
天麻,防風,人參(各一兩),蠍尾(去毒,半兩),甘草,硃砂,雄黃,牛黃,麝香(各一錢),殭蠶(炒,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櫻桃大,硃砂為衣。每服薄荷湯下一二丸。
〔云〕,七味羌活膏,治急慢驚風壯熱。
羌活,獨活,天麻,全蠍(去毒),人參,殭蠶(炒。各半兩),烏蛇肉(酒浸一宿,焙乾,一兩),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皂子大,每兩作五十丸。每服一丸,荊芥湯下。
〔經〕治小兒驚風。全蠍一錢、不去頭尾,用薄荷葉裹,炙乾,同研為末,作四服,白湯下。
〔衍〕治小兒驚風。殭蠶、蠍稍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錢,炮過為末。每調一字,薑湯調下。
〔羅〕小兒驚風釀乳方。用白羊頭一個,丁香同熬至熟,乳母空心盡食之。
〔丹〕孫女因胎中受濕熱,日午發搐,唇黑麵青,每日作一次,未半周,難與藥,且釀乳飲之。
白朮,陳皮,半夏,芍藥,青皮(各五分),人參,川芎,木通(各三錢),黃連(二錢),甘草(炙,一錢)
上,分八服,姜五片,與乳母煎服。
小兒急慢驚風發熱、口瘡、手足伏熱、痰熱、痰喘、痰嗽,並用湧法,重劑以瓜蒂散,輕劑苦參赤小豆末、酒酸齏汁調服之,後用通神散蜜丸服之,間以桑牛陰乾,研末調服,以平其氣。
〔本〕,褊銀丸,治小兒急慢驚風積痼。
青黛(三錢),水銀(一皂角子大,同黑鉛錫炒砂子),寒食麵,黃明膠(炒焦為末。各二錢),輕粉(炒,豆許),雄黃,粉霜,硃砂(各一兩),巴豆(二十一粒,去油),腦麝(少許)
上研細,滴水為丸,如麻子大,捏匾,曝乾,瓷盒盛之。一歲一丸,隨意加減,煎棗子湯送下。不得化破。
〔博〕治急慢驚風。乳香、甘遂各半兩,同研細。每服半錢,用乳香湯調下,或用童便調下尤妙。
劫風膏,治急慢驚搐,臍風撮口,牙關緊閉,痰涎壅盛,咽喉腫痛。
葳靈仙(去蘆,一兩半,細銼,焙,研為末)
上用皂莢三兩,去皮弦捶損,挪溫水一碗,絹濾過。慢火熬若稀糊,入醇醋半兩,再熬三五沸,去火,候冷,用前藥末亭分乳缽內杵勻,丸芡實大。先用鹽梅肉擦牙根,次以此膏一丸或二丸,溫白湯濃調,抹入右上牙關內,即開,續進別藥。熬時,得瓦器為上,銀器尤佳。及解風痰壅盛,淡薑湯調化,無時少與含咽。咽喉腫痛,溫茶清調下,或薄荷湯。
以上諸方,通治急慢驚風,蓋謂虛實兩見,急慢互出,故有通治之法,合而言之,急慢雖異,皆本之於痰,故礞石、星、半之屬,通能治之者也,分而言之,礞石之屬瀉痰,青黛之屬瀉木,硃砂之屬瀉火,皆治氣實之劑,參、草之屬補土,天麻、全蠍之屬補木,烏、附之屬補火,又皆治氣虛之劑,故補瀉兼施,虛實通治之法也。
白話文:
[田] 天麻防風丸:這個藥方治療小兒驚風,症狀包括發熱、呼吸急促、嗜睡、驚嚇、抽搐、神志不清、痰液難以排出等。
藥材包含:天麻、防風、人參(各一兩)、蠍尾(去毒,半兩)、甘草、硃砂、雄黃、牛黃、麝香(各一錢)、殭蠶(炒,半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狀,大小如櫻桃,外層裹上硃砂。每次服用一到兩丸,用薄荷湯送服。
[云] 七味羌活膏:這個藥方治療急性和慢性驚風引起的發高燒。
藥材包含:羌活、獨活、天麻、全蠍(去毒)、人參、殭蠶(炒,各半兩)、烏蛇肉(用酒浸泡一夜後烘乾,一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丸狀,大小如皂莢子,每兩藥材做成五十顆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荊芥湯送服。
[經] 這個藥方治療小兒驚風:取全蠍一錢(不用去除頭尾),用薄荷葉包裹後炙乾,研磨成粉末,分成四次服用,用白開水送服。
[衍] 這個藥方治療小兒驚風:取殭蠶、蠍稍等量,加上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錢,炮製後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少量,用薑湯調和後服用。
[羅] 小兒驚風釀乳方:用一個白羊頭,與丁香一同熬煮至熟透,讓乳母空腹全部食用。
[丹] 孫女因為胎中受到濕熱,每天中午會發生抽搐,嘴唇發黑,面色發青,每天發作一次,不到半個星期,因為難以餵藥,所以採用釀乳的方式給她服用。
藥方包含:白朮、陳皮、半夏、芍藥、青皮(各五分),人參、川芎、木通(各三錢),黃連(二錢),甘草(炙,一錢)。
將上述藥材分成八份,加入五片生薑,讓乳母煎服。
治療小兒急慢性驚風,伴隨發熱、口瘡、手足發熱、痰熱、痰喘、痰嗽等症狀:可以使用催吐的方法。重症使用瓜蒂散,輕症使用苦參赤小豆粉末,用酒或酸菜汁調和服用。之後再服用通神散蜜丸。間隔時間,可以將桑樹上的牛角蟲陰乾後研磨成粉末服用,以平息體內氣息。
[本] 褊銀丸:這個藥方治療小兒急慢性驚風引起的積累頑固疾病。
藥材包含:青黛(三錢),水銀(一皂莢子大小,與黑鉛錫和砂子一起炒製),寒食麵,黃明膠(炒焦後研末,各二錢),輕粉(炒過,少許),雄黃、粉霜、硃砂(各一兩),巴豆(二十一粒,去油),腦麝(少許)。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滴水製成丸狀,大小如麻子,壓扁後曬乾,裝在瓷器盒子裡保存。一歲大的孩子服用一丸,可以根據情況增減劑量,用煎煮過的紅棗湯送服。切記不要把藥丸弄破。
[博] 這個藥方治療急慢性驚風:取乳香、甘遂各半兩,一同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乳香湯調和送服,或者用童便調和效果更好。
劫風膏:這個藥膏治療急慢性驚風引起的抽搐、臍風撮口(嘴巴張不開)、牙關緊閉、痰液壅盛、咽喉腫痛。
藥材包含:葳靈仙(去除蘆頭,一兩半,切細後焙乾,研磨成粉末)。
將皂莢三兩,去除皮和筋,捶打碎裂,用一碗溫水浸泡過濾,用小火熬製成稀糊狀,加入半兩醋,再熬煮幾次,離火冷卻。然後將之前研磨好的葳靈仙粉末加入,用乳缽搗勻,製成如芡實大小的藥丸。先用鹽梅肉擦拭牙齦,然後取一到兩丸藥膏,用溫白開水濃稠調和後,塗抹在右上牙關內,牙關就會打開,之後再服用其他藥物。熬製藥膏時,最好用瓦器,銀器效果更好。如果出現風痰阻塞,可以用淡薑湯調和藥膏服用,可以隨時少量服用。如果咽喉腫痛,可以用溫茶水或薄荷湯調和服用。
總結:以上這些藥方,都可以用來治療急性和慢性驚風,因為病症常虛實夾雜,急慢性交替出現,所以有這些綜合治療的方法。總體來說,急慢性驚風雖然不同,但都與痰有關,所以礞石、半夏等藥材都能治療。具體而言,礞石等藥材用於瀉痰,青黛用於瀉木,硃砂用於瀉火,這些都是治療實證的藥物。人參、甘草等藥材用於補土,天麻、全蠍等藥材用於補木,烏頭、附子等藥材用於補火,這些都是治療虛證的藥物。所以,需要補瀉兼施,這樣才能治療虛實兼雜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