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 (7)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 (7)
1. 寒熱往來
《玉訣》云,先調氣,次解虛熱,熱不去,下真珠丸取。
真珠丸,治小兒寒熱虛積,五臟煩滿,及下風涎積滯,驚食疳積。
南星,半夏,滑石(各末,二錢),輕粉(四錢匕),巴豆(二七粒,去心油)
上末之,麵糊丸芥子大。每服十五二十丸,煎蔥湯吞下。
《嬰孺》,六味湯,治少小寒熱進退,啼呼腹痛。
地黃,桂心(各八分),芍藥,寒水石,黃芩(炙),甘草(炙。各二分)
上切細,以水三升,煮一升半。一歲兒二合至三合,量與服之。
大黃丸,療小兒寒熱,食不生肌肉。
大黃(一兩,蒸之二斗米下),桂心,乾薑(炮。各二分),巴豆(五十粒,去皮心,熬),消石(三分,熬,無者以芒硝代之)
上五味,搗篩四味,別搗巴豆令如泥,合和以蜜,更搗二千杵,丸如梧子。每一丸,湯服之。但熱在膈上當吐,在膈下當利,預作粥,如服他吐下丸法,服藥兩食頃不吐下,以熱飲動之,若不得吐下,可更服一丸半,能藥壯人可二丸。此藥優於他下藥丸,故宜大小。下多,冷粥解之。
若有瘡綿挺如指,蜜和一丸塗挺頭,旦內瘡中,喁出之,不瘥更作。溫病不得大便,服之得下佳,宿食不消,亦服之。飛屍遁屍,漿服半丸,日一,應須臾止。心腹脹滿痛,服一丸。瘧者,依發日,先宿勿食,清晨服一丸,丁壯人服二丸,得吐下,忍飢,過發時乃食。婦人產後血結中奔,走起上下,或絕產無子,或月經不調,面目青黃,服半丸。
小兒淋瀝寒熱,臚脹大腹,不欲食,食不生肌,三四歲如麻子大一丸,日一服,六七歲兒服二丸,比三十日,心腹諸病瘥,兒小半之,愈,大良。忌野豬肉、蘆筍、生蔥。
按:病兒若無實積,或有積而虛,皆不宜用此,若疳勞一路,自當求之肥兒之屬。
《聖惠》,柴胡散,治小兒寒熱往來,乳食不下,四肢無力,心腹脹滿,上焦痰壅,漸漸羸瘦。
柴胡(去苗),鱉甲(塗醋炙令黃色,去裙襴。各一兩),人參,前胡,桔梗,訶梨勒皮,地骨皮,赤芍藥,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炙,微赤),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五味子散,治小兒寒熱往來,不欲乳食,羸瘦心脹。
五味子,當歸(銼碎,微炒),人參,桔梗,前胡(各去蘆頭),白朮,赤茯苓,黃芩(各用一分),甘草(半分,炙微赤,銼),麥門冬(半兩,去心,焙)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人參散,治小兒寒熱往來,食少羸瘦。
人參(去蘆頭),黃耆(銼),柴胡(去苗),白茯苓,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木香(各半兩),甘草(炙微赤,銼),白朮,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分),訶梨勒皮(三分)
白話文:
《玉訣》說,要先調理氣,然後解除虛熱,如果熱不退,就用真珠丸。
真珠丸,治療小兒因寒熱引起的虛弱積滯,五臟感到煩悶脹滿,以及因風痰積滯引起的症狀,還有驚嚇、飲食不消化和疳積。
成分有南星、半夏、滑石(都磨成粉,各二錢)、輕粉(四錢匕)、巴豆(二十七粒,去除心和油)。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芥菜籽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丸,用蔥湯吞服。
《嬰孺》記載的六味湯,治療小兒寒熱交替發作,啼哭腹痛。
成分有地黃、桂心(各八分)、芍藥、寒水石、黃芩(炙)、甘草(炙。各二分)。
將以上藥材切細,用水三升煮成一升半。一歲的小孩每次服用二合到三合,根據情況適量服用。
大黃丸,治療小兒寒熱,以及因飲食問題導致肌肉不生長。
成分有大黃(一兩,用二斗米蒸過)、桂心、乾薑(炮製過,各二分)、巴豆(五十粒,去皮去心,炒過)、消石(三分,炒過,沒有的話用芒硝代替)。
將以上五味藥材,把其中四味搗碎過篩,另外將巴豆搗成泥狀,混合後加入蜂蜜,再搗二千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湯藥送服。如果熱在膈上,會想吐;如果熱在膈下,會腹瀉。要先準備好粥,如同服用其他催吐或瀉下的藥丸一樣,服藥後兩餐時間沒有吐或瀉,就用熱飲來促進,如果還是沒有吐或瀉,可以再服一丸半,如果體質好的人可以服兩丸。這個藥比其他瀉藥效果更好,所以劑量要適當。如果瀉得太多,用冷粥來緩解。
如果身上長瘡,像手指一樣挺出,用蜂蜜調和一丸塗在挺出的瘡頭上,早上塗在瘡中,瘡頭就會脫落,如果沒好就繼續塗。溫病導致無法大便,服用此藥可以幫助排便,如果宿食不消化,也可以服用。對於鬼神作祟導致的疾病,用漿水送服半丸,一天一次,應該很快就能止住。心腹脹滿疼痛,服用一丸。患瘧疾的人,根據發病時間,在前一天晚上不要吃飯,清晨服用一丸,壯年人服用兩丸,如果吐瀉,要忍住飢餓,過發病時間後才能吃飯。婦女產後血瘀導致氣血上衝下竄,或者不孕不育,或者月經不調,面色發青發黃,服用半丸。
小兒小便淋漓不斷,發冷發熱,肚子脹大,不想吃飯,吃飯後不長肉,三四歲的小孩服用麻子大小的一丸,一天一次,六七歲的小孩服用二丸,約三十天左右,心腹的各種疾病就會痊癒,小一點的小孩服用一半的劑量,病會好得更快,效果很好。忌吃野豬肉、蘆筍、生蔥。
注意:生病的小孩如果沒有實積,或者有積但是體虛,都不適合用這個藥,如果是疳積勞損這類疾病,應該用健脾開胃的藥物來治療。
《聖惠方》記載的柴胡散,治療小兒寒熱交替發作,不吃奶不吃飯,四肢無力,心腹脹滿,上焦有痰,逐漸消瘦。
成分有柴胡(去掉苗)、鱉甲(塗醋烤黃,去掉邊緣。各一兩)、人參、前胡、桔梗、訶子皮、地骨皮、赤芍、杏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甘草(炙,微赤)、陳皮(用熱水浸泡,去掉白色部分,烘乾。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杯煎至一半,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根據小孩大小適當增減劑量。
五味子散,治療小兒寒熱交替發作,不想吃奶不想吃飯,身體消瘦,心口發脹。
成分有五味子、當歸(切碎,微炒)、人參、桔梗、前胡(都去掉蘆頭)、白朮、赤茯苓、黃芩(各一分)、甘草(半份,炙至微赤,切碎)、麥門冬(半兩,去心,烘乾)。
將以上藥材搗碎,粗磨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杯煎至一半,去除藥渣溫服,一天服用三四次,再根據小孩大小適當增減劑量。
人參散,治療小兒寒熱交替發作,食量少且身體消瘦。
成分有人參(去掉蘆頭)、黃耆(切碎)、柴胡(去掉苗)、白茯苓、鱉甲(塗醋烤黃,去掉邊緣)、木香(各半兩)、甘草(炙至微赤,切碎)、白朮、桃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各一分)、訶子皮(三分)。